古代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啥意思?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2020-12-19 歷史芷天

古代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啥意思?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老祖宗有句俗語,叫「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現代人看到這句話可能感到很奇怪,房子都賣了還在乎門?又不能把門拆走。賣牛不把繩子給人家難道要買家自備嗎?古時候的人確實如此,原因就在於這兩樣東西在古代絕非一般之物,有著特殊的含義

現代人賣房一般都是為了換新房或者炒房掙差價。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可能是為了賣房救命。甚至有人自由慣了,根本不買房,在哪兒落腳,就在哪兒租房過日子,對於房子的歸屬感十分單薄。但古人卻不一樣,古代人講究落葉歸根

一個人若是沒有一間能夠遮風擋雨的房子,也就等於完全喪失了社會地位,被世人所看不起。而且古人的房子一般都是祖傳的,失去了房子,祖宗牌位也無處安身,所以古人只有在最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賣掉房子。

牛也是同樣的道理,現代人耕田已經不需要耕牛了,牛類大多飼養在養殖場中專門提供牛肉。所以現代人看賣牛都沒有什麼感覺了。古人卻不一樣,耕牛在古代是耕地的主要勞動力,也是一家財富的象徵。若是在比較貧困的山村中,全村共用一頭耕牛的情況也不是沒有。因此,在古人眼中牛是非常珍貴的動物,一般情況下絕不會買賣。若是連耕牛都賣了第二年的田地無人耕種,豈不是離家破人亡不遠了。

所以,古人若是真要賣這兩種東西,也必須給自己留一定的面子,也為自己的未來留一線財路。賣房的時候絕對不能賣門,在古人看來,「窮不改門,富不遷墳」。門是一個家庭的門面,比如現代人常說「門風」一詞,便是看一個人家的大門,便可知這家人的風氣。所以,古人常常會竭盡全力把自己家大門造的氣派敞亮。

若是把門都賣了,就等於賣了自己的面子。而門同時也有門路的含義,若是把門賣了,豈不是等於把未來的門路送給了別人,自己再沒有翻身的機會了,所以,門堅決不能賣。

賣牛也是一樣,牛是財富的象徵,牽牛的繩子便被認為是可以牽財的象徵。所以若是賣牛的時候把牽牛繩一起賣了,就等於失去了牽引財富的東西,日後即使發了財,自己也掌控不住,還有可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所以賣牛的時候牽牛繩一定要留下。

現如今,這句俗語在應用上已經失去了市場,但在小編看來,這句俗語還有新的解釋,那就是告誡人們不要忘本。看看自家大門,記住自家的門風,看看留下的牽牛繩,記住曾經艱苦的歲月。

相關焦點

  • 俗語:「賣房不賣門,賣牛不賣繩」什麼意思?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雖然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講究對仗工整、用詞精妙,代表了中國歷史、中華文化的底蘊與結晶。但不僅僅是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傳頌千古,在平民百姓當中也有一些膾炙人口俗語、諺語被廣泛流傳,在現代的農村依舊有很多人都把這些俗語當作座右銘或者行事為人的箴言。
  • 農村老話「賣房不賣床,賣崽不賣娘」什麼意思?為何「床」不能賣
    導讀:農村老人說「賣房不賣床,賣崽不賣娘」,崽是啥?床為啥不能賣?農村的老話,其中多半從字面意思,難以理解,尤其是城裡人對於很多的農村老話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而「賣房不賣床,賣崽不賣娘」就是一句非常經典的農村老話,相信不少的農村老人都是聽說過的,並且現在依然還十分講究的。那麼這句農村俗語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老話的字面意思是說在賣房子的時候,房間裡的所有東西都是可以一併賣掉的,唯獨床卻是不能賣的。而在賣家裡所飼養的牲畜時,新下的崽是可以賣掉的,但是牲畜的娘不能賣掉。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 「賣房不賣床,賣崽不賣娘」,為什麼不能賣床?有何講究?
    我們常能在農村的老人口中聽到很多俗語,這些都是從幾十年前流傳到現在的,有的話能給我們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有的只適用於過去的社會,若是套用在今天,不但不能起到理想中的作用,還可能會出現一些反面效果。
  • 俗語「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是啥意思?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俗語「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是啥意思?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說起經商創業,我國自古就是商業大國,商業足跡可謂是遍布全世界,「絲綢之路」更是我們歷史中代表性的一種商業模式。對於價格,我們古代曾經流傳過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這句話真的能體現出古人經商之道厲害,看完也是欽佩不已。在我國的傳統文化當中,九是數之極,也是一個很吉利的數字,除了九之外六、八等數字也是這樣的。
  • 俗語:「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啥意思?古人真的是太厲害了
    俗語:「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啥意思?古人真的是太厲害了相信大家逛超市或者是網購的時候,都會發現,很多東西的價格並不是整數的,很多都是0.99元、9.9、19.9,99.9等類似的價格。因此就有人會疑惑,定價的時候直接定個整數不就行了,沒幾個人會在乎那一毛錢甚至是一分錢,整數還好算帳,又不用找零,多方便。你要是這樣想就錯了,其實這個套路在古代的時候就有了。古代的時候,在生意人當中有一句俗語,叫做「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對於這句話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寧願少賣錢也不多賣錢呢?
  • 俗語「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啥意思?古人經商之道讓人佩服
    俗語「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啥意思?古人經商之道讓人佩服!大家生活中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叫做「三十而立」,意思是說三十歲的年齡應該已經成家並且擁有自己的事業。想像下,國外之人為什麼要買我們的東西,就是因為我們的東西物美價廉,其實更是我們古人的頭腦精明。經商過程中除了保證商品的質量外,其次就是價格定為,過高消費者買不起,過低消費者又會產生懷疑。對於價格,我們古代曾經流傳過這麼一句俗語叫做「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這句話真的能體現出古人經商之道厲害,看完也是欽佩不已。
  • 俗語:「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啥意思?老祖宗留下來的講究
    文/蒼月俗語:「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啥意思?老祖宗留下來的講究中國的俗語包含著許多智慧與經驗,它的誕生正是由於世世代代的中國人,在勞動生產活動中不斷地累積、總結。而有一句俗語:「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觀燈」,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 老祖宗講吃飯:「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啥意思?講究還真不少
    老祖宗說吃飯:「正月的豬,五月的牛」,啥意思?可放在以前,我們的祖先可沒有這麼多的講究,當時人們能在過節的時候吃上一口豬肉,就覺得很幸福了,所以我們也有一些俗語是和吃有關的,比如正月的豬,五月的牛。春節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裡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以前就算人們經濟條件不好,食物有限,但是在春節期間總是會竭盡所能讓家裡人吃上一頓好的。
  • 俗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賣豆腐」啥意思?你有幾個螺?
    俗語「一螺窮,二螺富,三螺四螺賣豆腐」啥意思?你有幾個螺?都說「俗語是貼近人生的語言」因為這些俗語基本都是出自農村,是農民以自身經歷總結出來的道理,很多人對此都不以為然,認為農民總結出來的道理,並不能對此產生作用,有這種想法的人,是因為他沒有領悟其中的真諦,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這麼一句農村俗語。
  • 老祖宗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啥意思?傳下來的講究
    老祖宗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啥意思?傳下來的講究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希望能夠掙到錢,有的人會選擇投機取巧地掙錢,有的人會選擇勤勤懇懇、腳踏實地地掙錢。那麼,怎麼樣又不容易掙到錢呢?老祖宗同樣有句話要送給我們,這句話就是——「轉業不聚財」。在生活中,我們應該都有一個常識,那就是只有專注於一行,事業才能夠越做越好,越做越大。其實,「轉業不聚財」這句話只是老祖宗說的話的後半句,這句話的前半句也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 古代俗語:家有四喜出能人,宅有五實人富貴,老祖宗傳下的講究
    古代俗語:家有四喜出能人,宅有五實人富貴,老祖宗傳下的講究在古代,老祖宗對於做官,財富的追求近乎執著,無論是令人感到晦氣的棺材,有著良好寓意的植物,還是房屋的布局,無一不和自己心中美好的願望息息相關,所以對於老祖宗這樣的迷信,也有很多俗語講述了當時有關的現狀
  • 古代俗語:「雞無6載,犬無8年」,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理嗎?
    古代俗語:「雞無6載,犬無8年」,啥意思?老祖宗的講究有理嗎?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養起了寵物,似乎每家每戶都有阿貓阿狗的陪伴,人們會把這些寵物當成自己的精神寄託,平日裡有這些寵物的陪伴,就不會感覺到孤獨。
  • 俗語「千裡不販馬,百裡不販蔥」是為何?老祖宗傳下來的賺錢之道
    不過經商雖然賺錢,但是其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有引用當時的一句俗語「百裡不販樵,千裡不販糴」,意思就是說人做生意,不能跑去百裡之外賣柴,不要去到千裡之外賣米,不過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句俗語漸漸就變成了「千裡不販馬,百裡不販蔥」,為何要這麼說呢?
  • 俗語「窮不走水,富不涉淫」,指的是啥?牢記老祖宗的忠告!
    而對於「有所為和有所不為」,古人就曾在千百之前就以俗語的形式加以總結,老祖宗看透世態炎涼,將世人所吃過的虧凝結成一句句簡短、精練的俗語,目的就是警示世人。我們牢記老祖宗的這些經驗和教訓,免得傷及自己而毀了前程。
  • 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著實是思索了良久,但不管怎麼思索,還是不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在網上向網友詢問,通過詢問,我才知道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是這樣的: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一般在每年公曆的12月22日左右。由於在周朝的時候冬至為新年元旦,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冬節」。
  • 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抽菸的講究你知道多少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就是俗語「兩人不對火,三人不點菸」,啥意思?
  • 「冬至天不涼,來年賣瓦房 」,這句俗語啥意思?
    有時候,把我放在奶奶家幾天都不去接我 。奶奶讀過幾年書 ,說話總愛咬文嚼字兒 ,在奶奶家的時候,奶奶會教我一些農村俗語 。那時候我只有幾歲的樣子 ,根本聽不懂奶奶所說的那些俗語 ,但是為了不讓奶奶失望 ,我總是裝作聽不懂的樣子 ,用力點點頭兒 ,奶奶看到我點頭,就誇我聰明 。
  • 俗語說:「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啥意思?房屋布局有啥講究
    俗語說:「門前不栽竹,房後不栽樹」,啥意思?房屋布局有啥講究其實,從古代開始,我國的建築業就十分興盛,從高屋建瓴的古代建築就可以看出。那些做工精良,有著古香古色韻味的建築,就像是歷史的一種回味,當我們參觀這些建築,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而建築也體現著一個朝代的興衰變幻,浮浮沉沉。
  • 老人言: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句俗語,看一看你們有沒有在自己的家鄉聽過。第一個就是寧賣九毛九,不賣一塊一,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一件東西需要九毛九雖然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因為需要找一分錢,但是也比賣一塊一要來的強,因為只有一方面只有薄利多銷才能賺到錢,另一方面是因為一塊一一般人在買東西的時候都會抹掉一毛,可是一塊還是顯得比較貴,所以就沒有九毛九來的實在。
  • 俗語: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細緻入微
    俗語: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細緻入微中國古代封建思想比較濃厚,社會生活中一言一行都有講究和禁忌,什麼日子該做什麼,家裡客廳臥室該擺放什麼都有俗語指點的明明白白。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俗語都是純粹的迷信意味,不少俗語在迷信色彩之後,還是有一定生活道理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句俗語: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這句話乍一看就有濃濃的迷信色彩。比如房前不能種樹。在古人看來,房前種樹意味著「困」。為什麼會「困」呢,因為樹木種在房前,很容易擋住大門,大門通財,尤其是農村的房子,門後就是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