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國慶期間在全國上映,影片以空間為軸,圍繞醫療保障、農村教育、鄉村振興、環境保護和脫貧攻堅等主題,講述了五個家鄉故事。通過刻畫平凡人和大時代之間的關係,以小見大呈現出普通百姓的家國情懷。整部影片笑中含淚,作為一名扶貧工作隊隊長的妻子,其中讓我感同身受、印象最深的是沈騰主演的「神筆馬良」故事單元。
猶記得2018年初,愛人和同事受組織委派前往位於海拔1200多米的國家級深度貧困村荊竹村駐村扶貧,那年中考結束,我帶著孩子去深山駐地看望他們。沿途很多路都沒有修好,塌方的場景隨處可見,山上豎立的「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宣傳牌在漫天灰塵中若隱若現,像是在歡迎、又像是在鼓舞我們。即使做好了思想準備,緊貼著山體逶迤盤旋的探親之路還是讓人忐忑不安;雪峰山和資江河的風景即使那麼迷人,我們也無暇欣賞。山路十八彎,開車輾轉六個多小時,我們終於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與大家實現了從山腳到山上的勝利會師。
轉眼近三年,今年8月再去駐村所在地,全面脫貧後的鄉村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新鋪排的水泥路蜿蜒山間條條通戶,白牆黛瓦的新建村居掩映在梯田林間宛如畫中;全鎮唯一一所新建的現代化希望小學傳出孩子們朗朗書聲,援建的扶貧車間是另一番熱火朝天的忙碌情景;夜晚盞盞路燈與天上繁星相輝映,美好有如詩云「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與電影描述一樣,現在的農村是新發展中的農村,是生活環境大為改觀、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農村,是人人嚮往的新農村。
撫今追昔,說變化談感受,抒家國情懷。家鄉是根植於血脈的基因,是親情鄉情的眷念。在與祖國共進的新時代新徵程上,更多的人是「我把他鄉當故鄉」,將個人理想、人生追求、聰明才智和青春熱血融入到國家戰略決策部署偉大實踐當中去,持續奮鬥書寫自己的責任和擔當,凱歌而行不負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
當片尾「這是強大的祖國,是我生長的地方」旋律唱響,我的淚水再也抑制不住。山路彎彎,任何困難也阻擋不了中華兒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水路迢迢,再多磨難都不能阻擋偉大祖國前進的步伐!「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我為自己能夠見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而感到榮幸;為能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貢獻力量而感到光榮!
文丨胡帆
[責編:徐凱琦]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來源:新湖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