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寶媽們,當你們糾結著順產還是剖腹產、如果順產什麼姿勢比較好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古人到底是用什麼姿勢順產的?
如果你以為是像電視裡演的那樣,披頭散髮躺在床上、蓋著被子,在接生婆「用力、用力」的指揮下生的,那就大錯特錯了!
01古人生孩的姿勢五花八門,其中「豎式分娩」才是主流!
根據《諸病源候論·婦人將產病諸候》記載的「夫人產,有坐有臥」,古代產婦生孩子,是坐著、躺著都有的。
但她們首選的姿勢是坐著生,也就是坐姿分娩;而坐姿分娩在古代,屬於備受推崇的「豎式分娩」。(並不是大部分電視劇裡的躺著生呢~)
當然,「豎式分娩」可不是僅僅限於坐式哦,還包括站立式、跪式、蹲式。所以就算只看「豎式分娩」,姿勢也是五花八門哪!
典型的「豎式分娩」,就是像重慶大足石刻,其中的一幅「分娩圖」裡記載的那樣:
分娩時至少有2人助產,其中一人負責從後面抱住產婦的腰,另外一個則準備接生。
02為什麼不躺著生?
有些寶媽就有疑問了:既然有那麼多姿勢可以選,為什麼要「豎式分娩」?躺著不是舒服一點嗎?然而,這也只是我們現在的固定思維而已。
要知道古代的衛生、醫療條件都極差,生孩子真的是鬼門關裡走一遭!反正對她們來說,怎麼生都不會舒服的了,肯定會選擇最容易生的姿勢,而躺著生對於生產並不是特別有利。
相比之下,豎式分娩的優勢就大多了。因為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豎式分娩使生產更容易,較大程度地降低了難產機率。
另外古代也是有剖腹產的呢!不過大家必須明白的一點是,雖然古人生孩子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跟我們現在都是沒法比的!
因為條件有限,就算再多分娩姿勢,很多古代女性都死於難產。這樣一比,是不是覺得:
雖然分娩之痛難以避免,但我們今天的分娩條件真是好太多了!孕媽們一定要好好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