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寓意茫茫人海中兩個人能夠相遇這種緣分的珍貴和難得。然而不是所有的緣分都應該開花結果,就像私人張小嫻在她的散文《最美的時候遇見了最美的你》的一句話:所謂真正的愛情就是在對的時間裡遇到了那個對的人。那麼在錯誤的時間裡遇到的那個人只是有緣無分而已。對於這樣的緣分,除了說聲:對不起,你來晚了。然後瀟灑地轉身,從此相忘於江湖,別無它法。如果一味執著的去追求和發展,那看似美好的緣分,就很可能是一段孽緣,它就像是一柄雙刃劍,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傷害了自己。
在曾經熱播過的情感大劇《門第》中,有一對母子,戲份不多卻結局慘痛原因又令人瞠目結舌,那就是女主角羅小貝的男朋友馬小龍和他的母親。在這部劇中,馬小龍和和羅小貝都是財經大學畢業的高材生,兩人都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加之羅小貝出身將門,家世顯赫,本人又長得漂亮嫵媚。對於上天安排的這種緣分,馬小龍的母親應該感激涕零才對,那她為什麼要反對呢?加上她和羅小貝二人之前並未有過交集,但馬小龍的母親每次只要一見到羅小貝都頭痛欲裂,神情緊張地要發,這個問題讓馬小龍和羅小貝都百思不得其解。
馬小龍不知道他母親每次一見到羅小貝神情緊張的原因源於一段在她心底埋藏了二十多年的秘密。二十多年前馬小龍和羅小貝還都為降臨人世,馬小龍的母親還是一位美麗溫柔的女孩。在一次舞會上她邂逅了一名男子,倆人一見鍾情,不過遺憾的是這名男子已有家室,人們常說戀愛中的女人是頭腦是不清醒的,不可理喻的,這個女孩在明知道對方已有家室的情況下,毅然選擇和他在一起,不久便有了身孕。那時候還是我國的六七十年代,國人的觀念還處在比較保守的階段,想要離婚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上他們之間這種事不光彩的,二人自然遮掩的很好,不敢為外人知曉,第三者也不敢想現在這樣敢於公然上門挑釁,為了肚子裡的孩子,倆人便開始策劃私奔。就在他們倆已經商量好私奔的日子時,這個男人卻突然像人間蒸發了一樣,再沒了蹤影。
苦等了一個多月後,從警方傳來了消息:原來這個男人在準備私奔時被他的妻子發現了,他的妻子苦苦哀求他不要離開,這個男人都不為所動,最後這個被憤怒衝昏頭腦的妻子失去了理智,她親手毒死了自己的丈夫,埋屍床底。得知這一消息的女孩悲痛的幾乎昏厥過去,她撫摸著自己日漸隆起的肚子,下定決心要為自己心愛的人留下這最後一絲血脈。終於咬咬牙找了個藉口離開了這座熟悉的城市。一年以後這個女孩回來了,只是懷裡多了個出生不久的男嬰,她對周圍人謊稱這是她在半道上撿的孩子,這個男孩就是後來的馬小龍。那個男人的妻子此時也被警方槍決了,她就是尚未出世的羅小貝的姨媽。不過這個可憐的女人直到死都不知道丈夫的出軌對象究竟是誰。
時光如駒,一轉眼二十多年過去了,在這二十多年裡,馬小龍的母親為了自己心底的秘密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謊言,由於當時形勢的緊張,連自己心愛的人的一張照片也沒敢保留。當孩子漸漸長大懂事時向她要父親時,她不得不找了一張明星的照片稍加修改來冒充她的丈夫。但她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有一天她的兒子會領回一個長得和他的殺父仇人一模一樣的女孩,這個女孩簡直就是那個女人的再版和重生,每次看到她就會使她想起二十多年前那件恐怖的事情,令她發狂。
她豈能容忍有這樣一個女人在自己兒子身邊,於是她想盡一切辦法來拆散兒子和羅小貝。就在她暗自慶幸羅小貝即將嫁人,自己的計劃大功告成時,萬萬沒有想到兒子從骨子裡遺傳了他父親的執拗和偏激:他要用和自己結婚的方式本來證明對羅小貝的忠貞不渝,一夜之間他仿佛老了十幾歲。從此他開始折磨自己,抑鬱症等各種病症也開始找上他,很快他的工作也丟了。至此他人生熱熱鬧鬧的上半場落下了帷幕。
在馬小龍患病的時候,最難過的不是別人,還是他的母親。這個內心備受煎熬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的母親,面對這樣一個行將朽木的兒子,心痛萬分,後悔不已,可她又不能把情況向兒子講明。她帶著兒子四處求醫問藥都無濟於事。終於在內心掩藏秘密備受煎熬和被兒子得病折磨的心焦力悴的雙重壓力下,她也病倒了 ,她患了絕症。在她生命的最後時期唯一放心不下的還是她的兒子,她向兒子深愛的女人羅小貝講明了一切,她請求羅小貝原諒她,希望在她去世了之後羅小貝能夠常去看看馬小龍,讓她在這個世上再沒了親人的兒子能夠感受到一絲人間的溫暖。但一切已經來不及了,馬小龍在她的母親去世後很快也自殺了,至此一場糾纏了幾個人二十多年的人間鬧劇落下了帷幕。
俗話說:偷來的始終是偷來的,是見不得光的,不是自己的東西始終是要還回去的。二十多年前,馬小龍的父親和母親因為一場不該發生的孽緣,送掉了自己和妻子的性命;二十年後,馬小龍愛上了宛如他父親妻子重生一樣的女人,愛而不得,又親手葬送掉了自己和母親的性命,就像他把他父親欠自己妻子的情又還回去了一樣。這一切對於馬小龍的母親來說,猶如一場夢,緣來緣去終究是一場空。就像佛經裡講的:每個人的遇見都是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緣,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著名評論家陳世驤給金庸老先生的著作《天龍八部》中幾對有情男女的判詞:有情皆孽,無人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