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說過喜歡beyond就是在紀念自己紀念黃家駒,也像是在紀念自己的青春!
1993年6月30日beyond樂隊成員黃家駒逝世,在事業的巔峰時期,在人生的第31個年頭,離開了這個眷戀的世界,如果家駒還在香港樂壇,或許不會像現在這樣,已找不出一支像樣的搖滾樂隊,如果家駒還在,或許還可以拿起吉他,和家強、貫中、世榮一起唱出鏗鏘有力的歌聲,如果家駒還在,或許已像家強、貫中、世榮那樣娶妻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是否也會開始追憶青春,再回首往事的過程中創造出更多被人傳誦的樂曲,22年,那些真正喜歡家駒的歌迷,沒有改變。有很多駒迷已經結婚生子,但那段打上家駒樂隊的年少時光,卻永存記憶。
家駒的作品沒有隱晦曖昧,故弄玄虛誇張聲勢,也沒有學院派的華麗精緻,優雅浪漫的現狀虛空風情,只有略帶傷感的愛情,鮮明簡樸的事實形狀。beyond共發行包括粵語、國語、日語等不同語言在內的共27張專輯在香港銷量超過150萬,其中銷量最高的是1990年的《天若有情》,家駒為電影創作的灰色軌跡,就收錄在這張電影原聲ep中。當時樂隊生活條件也並不如意,這首歌的前奏就像踏進無窮無盡的滴水深淵,在高潮階段,黃家駒,發出內心的深情呼喚。也正是從這首歌開始,黃家駒帶領beyond開創了香港流行音樂的非情愛時代!
香港媒體把家駒列為香港年輕一代的典範,電影人黃百強這樣評價黃家駒說:「他是一個很乖的人,家駒的音樂和他本人從來沒有「力氣」,哪怕唱多狂的歌,也沒有半點暴力加劇!」
家駒發表的作品除了十幾首情歌唄,大致可分為勵志,beyond使怨曲,和平與愛,佳果情思四類,《Amani》,是呼籲資助非洲難民兒童呼喚和平,而創作的歌曲收錄在1991年猶豫專輯裡,當時海灣戰爭剛剛結束,家駒從各類影像資料中,目睹了戰爭的殘酷,他希望通過這首歌提醒人們,和平也要靠自己來爭取,尤其到歌曲結尾那個小孩,略顯滄桑的聲音更能觸動人心,這首歌的影響非常深遠,每次樂隊在現場演繹時副歌部分,都是全場大合唱。
1991年是beyond最鼎盛的時期比將成立香港第一個進紅館開演唱會的樂隊,而就在此時避讓將發展重心移向日本,家據說:「在香港不開心,香港是一個極其不尊重,而日本非常尊重原創音樂。」這就是家駒及beyond堅持去日本發展的原因。家駒及beyond一直堅持原創不僅是風格問題,更是一個尊嚴問題,可誰知,家駒的日本之路,卻走上一條不歸路,1993年在六至東京富士電視臺節目時,家駒不慎從窗戶臺上跌落身亡,羅大佑說:「香港沒有真正的音樂人除了黃家駒!」黃家駒的意義或許早已超出音樂範疇,beyond,不是一個樂隊,而是一個象徵著香港歌壇也象徵著我們的歲月。
beyond的音樂啟蒙也罷,革命也罷,總是和往事交織在一起,成為我們每個人成長的一部分。
作為駒迷,小編願意餘下的生命中每一個時刻,都能有家駒音樂陪伴,鼓勵我們更提醒我們,愛與和平是人類最該維護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