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錢人三妻四妾,為何還要養家伎?只因有件事情妻妾做不了!
古代往往講究男尊女卑,所以每個男人的地位遠高於女人,女子要三從四德、以夫為綱,所以只要家中稍微有錢的男人便會娶個三妻四妾。古代人口比較少,而且因為打仗的關係,男性遠遠少於女性,所以促進了一夫多妻制度的發展。特別是那有錢又有權的人家,他們妻妾的數量或許比不上皇帝的三宮六院那麼多,但是數十個妻妾還是有的。但是古代還有一聽歌非常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大戶人家已經去了那麼多的妻妾了,為何還要在家中養家伎呢?
家伎,這類人是古代大戶人家養在家中供主人取樂的一群伎子,她們往往擅長琴棋書畫,因此被分為了歌姬、舞姬、樂姬等。一般來說,家伎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往往就連丫鬟家丁地位都比她們要高上一些,因此她們的命運並不屬於她們自己,就好像任人操控的「玩具」一般,很是可憐。
在大戶人家中生活嗎,她們一直過著如履薄冰的日子,唯一的作用便是陪同主人一起飲酒作樂,屬於古代地位最低的女性。通常來講,那些大戶人家並不將她們當成人看待,無視她們本身該有的尊嚴,經常隨意將他們贈予他人。古代並不像現代,男主人在家中陪朋友吃飯喝酒的時候,妻妾們是不能夠露面的,當時酒桌之上少了女性有覺得缺少了氛圍,於是就需要家伎來陪同客人們一起飲酒作樂、表演才藝來供別人欣賞。
古代的酒宴萬萬與權謀、錢財有著相關的聯繫,而家伎們的另一個作用便是被當做「貨物」一般贈予他人,用來維持雙方之間的關係。不僅如此,如果有客人來到家中做客的時候,他們看上某個家伎後往往會直接對主人家提出索要,並且將家伎給帶走。這種事情是妻妾們做不了的事情,所以只能夠有家伎來完成。因為這種情況,所以儘管古代有錢人家已經三妻四妾了,當時家伎也是必須要養的。
當然,歷史上也往往會出現一些比較有名的家伎,她們原本地位低下,當時在命運的「關照下」最後成功翻身了。就比如西漢時期的衛夫子,她原本是衛氏家族當中的一名家伎,後來被皇帝看上了以後,就被帶回皇宮當中了。經過自身不斷的努力,她最後還成功當上了皇帝,成為一代賢后,她就是屬於成千上萬家伎中,混的最好的一人了,至於其他的家伎,她們的命運就沒有衛夫子那麼好了,往往最終的結局都是比較悽慘的。
古代是一個家伎興旺的時代,因此也生出了相關的法律。有錢人家在選擇家伎時往往會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選擇養許多的家伎。並且家伎的才藝與美貌越高,這就意味著主人家身份地位越尊貴。所以萬萬漂亮有才的家伎都是在皇親貴族府上的。
漢朝是我國歷史上家伎風潮最勝的一個時代,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富貴之家,往往都會在家中養上一批家伎。到了晉時期,因為一名小官很排斥這情況,於是便出臺了關於家伎的法律,讓家伎風潮一時間得到了制止,到了唐朝以後,隨著官伎的出現,家伎也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雖然家伎也有機率「翻身」,但是往往都是以悲慘的命運來收場,畢竟像衛夫子這樣的家伎真的太少了,她們往往都是權勢、金錢的犧牲品,命運十分悽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