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記者趙春華 李春霞報導)烏魯木齊市疫情期間,烏市沙依巴克區八一片區管委會哈密西路社區82歲的居民朱巧玲一個人在家,卻從不為生活操心。為什麼?因為她有個貼心小喇叭。
瞧,8月3日快到午飯時間,她又按下了白色盒子上的紅色按鈕。沒過多久,就從擴音器裡傳來包戶幹部張春華的聲音:「朱阿姨,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
「請幫我買兩棵娃娃菜、一把芹菜和一公斤辣椒!」朱巧玲說。
「好嘞,我馬上就到!」掛掉電話,張春華快速向社區便民蔬菜直銷點走去。
疫情期間,哈密西路社區165個社區志願者承擔起了轄區10個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保供工作,對於上了年紀的空巢老人,怎樣才能為他們提供「無死角」的精準服務?烏魯木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駐哈密西路社區「訪惠聚」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陳強找到了辦法。
「之前我們為空巢老人安裝過電鈴,老人有需要,社區就會聽到響鈴。可是老人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是否有緊急情況?還得通過電話詢問或者入戶走訪得知,服務效率不高。」陳強說。
經過與中國電信新疆分公司溝通,8月2日,一款專門定製的小喇叭呼叫器進駐電池廠南院小區16位空巢老人家中,讓老人的需求和社區服務實現了無縫銜接。
「你看,這個小盒子功能多著呢!」隨著朱巧玲的手指不斷移動,白色盒子上的紅色按鈕依次亮起,「這是聯繫包戶幹部的,這是聽廣播的,這個最大的按鈕是一鍵報警按鈕,要是在家摔倒了或者遇到其他意外,按它就行了!」
陪在朱巧玲身邊的不僅有熟悉的包戶幹部,在哈密西路社區,還有一個24小時有人值守的大屏幕。「只要老人按下一鍵報警按鈕,大屏幕上就會彈出老人居住房屋的詳細位置以及家庭聯繫方式,我們能又快又準地找到老人!」陳強說,後期社區還將為殘疾人、待產孕婦等特殊人群安裝小喇叭呼叫器,服務居民的工作會更實、更細。
收到張春華送來的蔬菜,朱巧玲又按下紅色按鈕,電臺裡播放的歌曲響了起來。老人一邊哼著小曲兒一邊說:「有了貼心小喇叭,我在家啥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