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博士群體越來越壯大,每年讀博的人數直線上升。大部分博士都屬於脫產博士,即培養方式是全日制,完全在學校或者科研單位學習。但也有非全日制博士,那就是在職博士,即邊工作邊讀博。由於現在國家對博士的要求越來越高,博士畢業所達到的條件也逐漸提高,博士畢業難的現象越來越多,對於在職博士畢業更是難上加難,還有其他因素,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呼籲取消在職博士這種培養方式。
在職博士的培養方式註定了其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少於脫產博士,因此,在相同時間內在職博士很難達到脫產博士的水平,包括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為了畢業,大部分在職博士都會選擇延期,少則1~2年,多則延期到博士最長年限。再加之現在對博士畢業的要求逐漸提高,使得在職博士的畢業之路更加艱難。
塔主有位師兄是在職博士,一直延期到第6年博士的最長年限,學校要求他準備畢業論文和答辯。但由於他之前一直忙於工作,雖然論文有足夠的數據支撐,但科研水平有限,加之時間緊迫,論文的寫作太過於粗糙,漏洞百出。最後論文盲審沒有通過,只拿到了博士畢業證,沒有拿到學位證,實在令人遺憾。
像塔主的師兄這樣的在職博士不在少數,他們既想要獲得博士學位,但有沒有足夠的能力,達不到博士的要求,所以往往耽誤了時間還得不到相應的回報。這一類在職博士的讀博之路就略顯尷尬。折騰到最後博士學位沒有拿到,竹籃打水一場空。
當然,大部分在職博士還是可以畢業,拿到學位,為自己的職稱晉升等增加籌碼。一般在職博士可以順利畢業的取決於很多因素:自身的努力、工作單位的支持、博士期間導師的指導、博士同門的幫助 、好運氣等。這一類的在職博士目標比較明確,一定要拿到博士學位,為自身的發展打下基礎。塔主認識一位老師碩士學歷,讀在職博士時已經35歲,為了晉升副研,找了一所大學雖然掛名讀博,但實際還是在工作單位的實驗基地做研究,最終4年時間順利畢業,評為副研,拿到了2個國家級項目,可謂大豐收。
讀博之路本身充滿艱難險阻,尤其是在職博士,面臨著工作、讀博的雙重壓力。那麼如此尷尬的培養方式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在職博士未來可能會取消。博士不同於碩士,博士人才應該掌握的不僅是科研能力,更是透過現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綜合思考、專業、表達等多種能力的集合。這些需要在學校中通過各種科研活動、實驗等進行鍛鍊。而邊工作邊學習的這種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社會對博士的要求。
另一方面,在職博士的科研產出、回報率等太低。雖然在職博士不需要考慮畢業後的就業率,但學校對其的培養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等並不亞於脫產博士。可是大部分在職博士並沒有好的科研產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源浪費。
總之,在職博士相對於脫產博士在科研能力的鍛鍊、科研成果的產出、畢業的難易程度等方面都較低,對於在職博士本身可能也是比較煎熬的,因此,在職博士的取消是大勢所趨。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