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並文 | 王嘉宇 王愛文 張馨勻 管宸炅 宋雪飛
指導老師 | 王洪喆
近年來,受到二次元文化的影響,不少網友都開始對身穿女裝的男性感興趣,女裝大佬、偽娘等詞彙逐漸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而隨著二次元向三次元的不斷延伸,現今的男性女裝現象已逐漸、擴散到日常生活中,比如一些男性網紅與二次元文化無關,卻仍因女裝行為而備受關注。我們從生活中的事例出發,對男性的女裝行為進行探究。
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十年前的南湖小巷,夕陽西下的傍晚,小鎮的鄰居們總能看到一個塗著紅紅的指甲油的小男孩在跟一群小女孩跳著皮筋兒。歡聲笑語間,那是小賈最留戀的童年。
小時候的小賈就顯得跟別的男孩子不太一樣,文文靜靜,愛乾淨、愛漂亮,喜歡跟女孩子在一起玩,不喜歡玩男孩子們玩的遊戲,反倒整天擺弄著姐姐的洋娃娃。「當時我記得我每天上下學都是跟鄰居的兩個女孩子相跟著,在學校也是跟女同學們玩得比較多,很少跟男同學說話。課間玩的最多的,就是跟女同學們一起跳皮筋兒、跳大繩,她們很多人都跳不過我呢!」回憶起數年前的課間操場,小賈仍然面帶自豪。
談起穿女裝的經歷,小賈說,那還得追溯到記憶中那條漂亮的碎花裙子。「我當時是看姐姐、還有班上的一些女同學們,她們穿著漂亮的碎花裙子在陽光下轉圈圈,我覺得非常漂亮,我也想穿漂亮的裙子。所以我就在有一天趁著家裡沒人的時候,偷偷地穿了姐姐的紅裙子。我在鏡子裡面照呀照,完全沉醉在小裙子的魅力中。」數年前的小城,烈日炎炎的夏天,微風徐來的午後,隨風起舞的裙擺,就這樣,點燃了幼小的男童對女裝的渴望。那個夏天,綻放著的,不只是碎花裙子上的朵朵刺繡,還有小賈內心深藏的女裝夢。
「上了初中、高中就沒怎麼穿過了,因為確實學業壓力也比較重,而且也有很多條件不允許。一直到上了大學,感覺大學的文化氛圍也比較包容,而且大學期間也有很多空閒時間讓你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所以我就又開始嘗試去買女裝、穿女裝。」再次激起小賈內心波瀾的是初音未來的一段舞蹈,「當時我無意間看到她的那段舞蹈,我就特別想自己也穿成那個樣子,漂漂亮亮地跳那個舞。」最終,小賈做出了一個很勇敢的決定,「我要在舞會上當著全校同學的面為大家跳這個舞,因為我喜歡啊。」縱然可能會遭到身邊同學異樣的眼光,可能會受到一些不理解的人的冷嘲熱諷,但是小賈還是勇敢地邁出了這一步,舞臺上的小賈身著漂亮的小裙子,自信而又光芒四射。「我確實也想過這個舉動可能會讓一些人覺得我很奇怪,但是年輕嘛,不就是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嘛!我在給自己帶來快樂的同時,也給別人帶來了新鮮與刺激感,讓別人也得到了快樂,我覺得這就夠了。」
被問到是否有告知父母時,小賈苦澀地笑了笑。「沒敢告訴爸媽,我覺得他們應該會很反對吧,他們那一代人跟我們這一代人很多觀念都不一樣。」
青春不同樣,穿著裙子在舞臺上跳舞的小賈,真美。每個人都有追求美、展現美的權力,小賈做著自己喜歡的事,過著自己熱愛的生活。這個世界是多元的世界,評判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的,勇敢的人都值得被尊敬!
二
見到他的時候,他一頭漂染的長髮已經推成了黑色寸頭。
他的經歷看起來和其他女裝的男生沒什麼不一樣,小時候喜歡和女生們一起跳皮筋,喜歡聽到別人誇獎「真文靜」。一直到小學四五年級,他在潛意識裡都覺得自己可能會是一個女生,青春期來臨,男生女生的生理差異逐漸明顯,男生也發現了自己的第二性徵,他說:「當時我特別厭惡,我覺得不太好看。比如說喉結突出來的這個地方我就覺得摸起來不是很順滑,感覺不是很好,有一段時間我就想把它塞回去但是也做不到。」
說起女裝,他回憶起第一次的接觸,小學排舞讓他穿上了男生女生都差不多的衣服,「應該是女裝吧」,他說。節目練完了,服裝卻留了下來,讓男生在想起的時候,悄悄地拿出來穿。而第二個階段似乎來得有些晚,直到進入大學校門之前,他都在學習的世界裡忙碌地生活,顧不上去想那些華麗漂亮的服裝。他說那是2015年,他記得很清楚,是從理教回宿舍的路上,他看見了一個女生腳上的雪地靴,「就覺得特別好看,突然特別喜歡這個,自己就覺得想試一下」,他和女裝的故事這才真正開始。和所有人一樣,穿女裝最初對他來講也是一個秘密,只有在室友都不在的時候才能裝扮自己站到鏡子前欣賞,他隱瞞地很好,第一年的室友對此一無所知。中間經歷了一段因病休學的時間,復學後換了新宿舍的他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直接當著室友的面穿上了女裝,所幸室友對此沒什麼看法,反而被這些新奇的事物吸引了眼光。而與室友欣然接受大大相反的,是父母的強烈反對。只是兒子留長的頭髮就足以讓父母無法接受,當他們無意間看到兒子衣櫃裡的裙子時他們更是要求趕緊丟掉這些東西。
除了父母,他還看到過無數次別人對他投來異樣的眼光。可是這些他都不在意。提起現在不那麼頻繁地穿女裝,他也只說是因為自己的審美發生了改變。說起他接觸女裝的心態變化,他說最初自己可能有一些MTF(由男性轉變為女性的跨性別者)傾向,但後來在和別人的交談中,在課堂中,在書中,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觀點。「性別可能不是二元對立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可能會有一些女性的氣質或者有一些男性的氣質都是可以的。」而對於服裝,他更是呈一個開放態度「我對穿女裝認為是一件可以去做的事情,對任何服裝都是可以嘗試的。我知道會不太符合一些審美,但是我還是可以穿它。」
有一段時間他也想過去整容,做雙眼皮,把鼻子嘴巴調小一些,變得更符合審美的「漂亮」,後來又覺得刻意去做這些事情會變得很累。可能以前自己的生活一直在討好別人,在按照別人的想法生活,後來就覺得不用那麼在意別人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會是更喜歡更自由的事情。他也曾想過要反抗,而當他發現反抗的徒勞和疲憊,他也漸漸放下了一些執念「其實我現在更多的是希望自己過得開心」。「這段經歷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可能更多的感覺是一種對自己的和解吧。」
他從來不在乎外界對他的評價和看法,他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裝扮著自己,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著。穿上女裝好看,那就穿女裝,不喜歡女裝的樣子了,那就回到男裝。他的灑脫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樣的還有他的黑色寸頭。「天氣真的好熱啊。」「很熱,然後我就把它剪了。」
三
不過對於很多有女裝經歷的男生來說,穿女裝這件事只是一種很單純的嘗試而已。
「就是好奇啊」互不相識的大學生z和h給出了一致的回應。從來沒穿過女孩子的裙子,想知道自己穿上是什麼樣子,一邊期待著能更漂亮可愛,一邊又嘆息著體型上完全與少女無關。h坦然地表示:「想拍出更好的照片,為此還做了挺多功課的,既然都女裝了當然要女裝的漂亮點啊。」然而鏡子裡的人依然有瘦高的身材、英氣的五官,儼然不是期待中嬌小的女孩模樣。當被問到穿上女裝後有什麼感受,z也無奈地表示:「體型太不符合了。穿上的時候感覺氣質也應該向女生靠,但不知道做的怎麼樣。」
本身就是帶著獵奇、好玩的心態嘗試穿女裝,因此z和h也並沒有把其他人的看法當作一回事。即使是被評價「壯士、辣眼睛」這樣的詞語,他們也用「不好看就拉倒」的態度一笑而過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男生穿上女裝都不太和諧。
比如來自廣州的c同學。
他平時喜歡看動漫、打遊戲,第一次女裝也是選擇了喜歡的女性動漫角色。回憶當時的情景,他害羞地表示,看到自己女裝的樣子,「竟然覺得還挺好看的」。照片中的「女孩」穿著白色的水手裙,戴著兔耳朵頭飾,銀色的頭髮長至腰際,妝容讓五官更加立體精緻。
從第一次穿女裝cos動漫人物到後來越來越多的嘗試,c逐漸放下害羞,膽子也大了起來。高考後他與朋友們商量利用假期打工賺錢,聊著聊著聊到了直播,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他最終決定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穿女裝直播打遊戲。
「叫了朋友來家裡幫我化妝,還專門買了些直播的設備,又買了好幾套女裝換著穿,還有假髮美瞳之類的,開銷挺大的,都是自己攢的零花錢。」「直播雖然挺累,但是也很開心,能跟別人互動,有些女生會進直播間誇我好看,也有來和我一起玩遊戲的。吐槽的基本上都是朋友,說我遊戲打的菜。」說到這裡他自然地笑了,很輕鬆的樣子。
我追問最後效果怎麼樣,賺到錢了嗎。他笑得更開了:「連本錢都賺不回來,一個月就賺了100塊。」
對於z和h而言,女裝可能是一次有趣的體驗,對於c而言,女裝或許是一種愛好。與他們一樣,在很多曾經女裝過的男生心裡,穿女裝或許不太主流,但也並不值得被拿出來小題大做。
女裝,只是服裝而已。
c說:「女裝對於我的意義算是對喜歡角色的一種支持。」
h說:「憑什麼只有女生可以穿裙子,每個人都有自由啊。」
z說「對我而言,女裝與否與自我性別認知、性取向這些關係不大,我穿女裝不是也為了變成女生。」
那是為了什麼?
「嚮往美的一面。」
四
在採訪過程中,我們發現,如今男性女裝並非一定為了滿足某些生理需求,而是逐漸成為一種興趣愛好。這就使得對於被採訪者女裝行為原因的剖析變得複雜。通過採訪資料和整理採訪記錄,我們羅列了以下幾點原因。
①吸引關注。不少被採訪者提到,在穿上女裝之後,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而他們是自認為缺乏關注的。在網路上,也有不少人通過女裝吸引流量。
②性別暗示。如上文提到的小王同學,曾受過性別暗示的困擾。受訪者普遍擁有被他人描述具有女性特徵的經歷,諸如「腿細」、「長得象女生」、「聲音像女生」或者「氣質很好」此類。這些言論並不少見,對於脂肪較多的男生,面部稜角不夠分明,膚色較白,會顯現出部分女性特徵;體脂較低的男生手腳纖細,基於對女性的刻板印象,我們也會認為這是女性特徵。出於對「美」的追求或不滿意與男性外表的自己,一旦聽到這種評論,受訪者便會對「女性化」的自己是否是美的產生好奇,於是有了穿上女裝的衝動。但是女裝者囿於集體無意識,因此女裝往往伴隨著長發(假髮)、化妝等偏向女性的特徵,而少有人(並非沒有)能突破無意識的影響認為服裝與性別無關。如果女裝者認為女裝後的自己不符合自身的審美,將逐漸減少對女裝的興趣。
③受性別角色期待支配的父母態度。成人具有角色期待,這影響著他們對孩子行為的態度。這會使孩子的符合父母角色期待的行為得到正強化,不符合的獲得負強化。
④對同性別長者的模仿。個體有通過代替強化和代替懲罰進行學習的能力。個體在觀察到他人的行為被強化或懲罰之後,會做出類似的行為,或者抑制該行為,這被稱為觀察學習。阿爾波特·班杜拉的實驗室曾有一個經典的人類行為觀察實驗。與從未目睹過攻擊榜樣的控制組兒童相比,在看過一個成人榜樣進行拳打腳踢之後,實驗組兒童表現出了更高的攻擊性。後來有研究表明,即使榜樣是卡通人物,兒童也會模仿所看影片的榜樣的行為。
⑤性別守恆的發展的影響。科爾伯格把兒童的性別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性別標誌。早期的學前兒童可以正確識別自己和他人的性別。但是這種識別是根據外表確定的,如裙子、長發等。一旦改變模特的髮型或服飾之後,兒童會改變對其性別的認識。第二階段:性別固定。此時的兒童對性別守恆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小男孩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以後不會稱為一個媽媽。但是他們仍堅信性別會因髮型、服飾或名字的改變而改變。第三階段:性別一致性。六七歲的兒童確信了性別的一致性。他們已經明白,自己或他人的性別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在性別一致性的概念形成以後,兒童會積極地與同性親長取得認同,並且學習社會對此性別的行為規範,進行自我認同。這對性別認同有重要影響。
⑥對性別與對應服飾之間的關係的否認。實際採訪中除同學h外少有人認同,僅提出以做參考。
五
對於女裝大佬,一個很令人關注的點就是周圍人怎麼看。我在知乎平臺上搜索女裝大佬,很多都是有關如何評價男性女裝行為、這種行為是否正常以及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的話題。
網絡上有很多都是包容性的評論。很多人的回覆類似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興趣,又不犯法,何樂不為。想穿就穿,但請別說穿「女」裝,這只是人類設計發明的衣服而已,想穿就穿!
還有人從男性女裝行為者自身的心理來看,認為衣服沒有性別,人有性別。而現實中衣服又是社會性別的一種標誌。在心理感受上,有些時候男性穿女裝是由於生活壓力大,想要追求放鬆。或者由於無聊或空虛感,想嘗試新鮮的,脫離男性角色的行為限制。有的網友認為女性形象在大部分男性眼中是有優雅,美麗的成分在的,並且在大部分男性眼中女性不需要承擔太大的生活壓力,她們似乎在看上去活得更自在,舒適。所以說,某些男性就想通過穿女裝來寄託自己的訴求,這是一部分男性女裝的啟蒙想法。
進一步還有相對來說更深入思考的包容性評論:這類評論將男性女裝行為看作正常,認為存在即合理。一開始的高跟鞋是給男人穿的,而且還是貴族的專利,後來覺得對走路不太方便,逐漸地成為女人的專屬。而男女服裝上的差別也是一種社會上的概念,是由社會建構而成。對於男女服飾的差別的認識,說到底是受大眾意識的影響。我們生於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正常與不正常,在於是否大眾認識和行為。偏離大眾審美的,就被看作異端。男性穿男裝、女性穿女裝,這個約定俗成的就一定合理嗎?現在社會也在進步了,比之前男女地位差別要小了,對於男性穿女裝的行為的接受度相對來說也高了一點,從許多網紅女裝大佬的出現和關注度就可以看出來。男性穿女裝不應該被認為是變態的。
雖然網上大多都是這些積極包容的評論,但是實際上就像上面所說,我們受既有的社會建構和審美習慣的影響,對於男性女裝行為還是有種潛藏在內心的牴觸感。從我們採訪結果中也可以看出,實際上人們對於男性女裝行為的包容度並不如網上所見,男性女裝者並不能受到平常的對待。
網絡上有這樣少數的評論,但這種思想其實在現實中十分普遍。這種評論一般都是理解身為男性卻一直覺得自己是女生、或者發自內心喜歡穿女裝,以及異裝癖的人穿女裝。但一想到所有的男生都可以穿女裝就覺得怪怪的,有一種淡淡的牴觸。還有人說,前幾天有個人說,暑假小表弟要在他家住一個月,他要把他表姐的可愛的小裙子給小表弟穿,爭取一個月把他培養成女裝大佬。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不對的。但是仔細一想,又想不出什麼絕對的論點去論證這個行為是錯的。男性穿什麼本來就是自由的,我有什麼權利幹涉他們呢?可是自己都找不到理由推翻自己「男性穿女裝怪怪的「這種感覺。這種情況也是生活中的大多數。
現今社會,看似倡導自由,包羅萬象,實際上對男性女裝行為的態度依舊談不上完全包容。從微博上對於各網紅的惡語中傷、蓄意詆毀,都可以看出這些人在社會中踽踽獨行之艱難。我們希望盡綿薄之力,讓更多人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改善這種情況。
參考文獻:
① 林徵宇:《他的異裝癖是如何形成的》
② https://baike.baidu.com/item/性別認同/10483807?fr=Alad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