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哲學家——霍布斯,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你是無法直視的,一個是太陽,另一個就是人心。」這句話被不少人奉為圭臬。
而且,我們的老祖宗也流傳下一句俗語:「升米恩,鬥米仇。」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你只是偶爾幫助別人做一些事情,那麼這個人肯定會感激你;可若是你經常幫助別人做事情,那麼對方就會將你的好當成理所當然,如果不幫,那麼在對方心裡,你就會變成無情無義的人。
易經告誡:久負大恩必成仇!人過五十,這三種人別再來往了,小心吃虧!
一、貪得無厭、欲望無度的人
在《易經》中,曾提到過「中正」的思想,這個思想強調,凡事過猶不及,正所謂「月滿則虧」,保持適度,才能保證一個人最佳的狀態。
所以,我們在生活或是職場中,一定要注意提防那些貪得無厭、欲望無度的人,因為這樣的人容易讓我們吃虧。
這些人在與我們沒有任何利益糾葛的時候,或許看起來大方豪爽,最適合交朋友,但是,當他們需要幫助或是想佔便宜的時候,往往就會獅子大開口。一旦我們這次答應了他的請求,那麼下一次,他一定會繼續找你;可如果我們拒絕了他,他就會認為我們「不近人情」,甚至對我們翻臉不認人。
因此,人到五十,千萬不要再跟貪得無厭、欲望無度的人交往,這樣不僅是給自己添麻煩,還可能會連累家人。
二、自尊心強,但是自卑心重的人
我們身邊一定有這樣的老實人,他們忠厚老實,人也很容易相處,但遇到事情,就會暴露出性格的缺點——太過軟弱。
這樣的人若是遇到困難,我們適當地能幫多少幫多少,因為他們會感恩,但是千萬不要施加太大的恩惠,這樣會給對方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知道如何回報你。
久而久之,這樣的恩情就會轉變成一種負擔,當對方無法回報你的恩情時,軟弱的性格就會導致他想要逃避,甚至對你「視而不見」,這無疑就把對方變成了「仇家」。
因此,人到五十,千萬不要再跟自尊心強,但是自卑心重的人深交,因為跟這樣的人相處,壓力太大了。
三、遊手好閒的親戚
《易經》:「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人到中年,最需要提防的就是那些無所作為、遊手好閒的親親戚,尤其是多年沒有來往的人。如果這樣的親戚平常跟你沒啥交情,卻突然不請自來,那麼多半是有求於你,想找你幫忙。
如果是借錢,那麼這樣的人沒有固定工作,就很難把錢拿回來;如果是託你辦事,你要是推辭,對方肯定會認為你是看不起他,是故意的,最後還是會產生不必要的隔閡。
因此,人到五十,千萬不要再跟遊手好閒的親戚交往,因為跟這樣的親戚相處,太容易吃虧了。
所以,如果你人到中年,身邊出現這樣的三種人,最好少來往,否則你可能會吃虧!
那怎樣才能儘量遠離這三類人,並遊刃有餘地處理身邊的人際交往呢?
就我而言,每當遇到難以解決的困惑時,我就會去看看《易經》,運用《易經》中的智慧來指導我下一步應該如何走。
縱觀古今,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易經》雖然只有不到20頁的篇幅,但是每一頁都能通過六十四個卦象無限延展,將萬物容納。裡面蘊含的大智慧,可謂讓人受益一生。
這樣一本「答案之書」,值得每一個人去鑽研,學習後你會發現,以前自己困惑的地方,都能夠解開了。
傳統的《周易》都是文言文,過於深奧且不易讀懂,解讀起來很費勁,很多人想看卻看不懂。
所以我在學習《周易》時,選擇的是這本帶有注釋、解釋以及白話文講解的《圖解周易》,裡面的內容全都是大白話,通俗易懂。
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周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再深刻的道理,也讓你一目了然。
這本書還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通俗易懂,一看就會。
所以擔心看不懂的夥伴們可以選擇看看這本書,有白話文,有圖解,再加上口訣,就非常的簡單好理解了,對於感興趣的夥伴真的可以試試。
如此一本智慧"聖書"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連結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