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在華夏九州源遠流長,它是一種理念與精神,是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會責任意識的源頭,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辛集身邊事#
在河北省辛集市試炮營前街,一提起孟敏豪(小名娃兒)的妻子孫敬波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人人都會翹起大拇哥:「那真是咱們村裡孝敬公婆的一個好兒媳!」
上圖為孫敬波與96的老婆婆
孫敬波今年已是65歲的人了,娘家是本村人。自從嫁到孟家後,便在這個家庭裡擔負起伺候老人、料理家務的重擔。
孫敬波文化水平不高,只上過五年小學,但是她懂得一個樸實的道理,那就是做人要有孝心。孝敬老人,是晚輩人應盡的義務。
上圖為96歲高齡的老婆婆
2001年5月,年近九旬的老公爹在上廁所時跌了一跤,造成下肢骨折不能獨立行走,癱瘓在床。
禍不單行,又過了十多天,八十多歲的老婆婆也因病住進了醫院。孟敏豪和其他兄弟姐妹們都到醫院裡時候老母親區了,家中只剩下孫敬波和癱瘓在床需要照看的老公爹。每天三頓飯,孫敬波總是做好可口的飯菜,遞到老人手中,看到老公公吃飽喝好,然後收去洗淨。老人因年邁癱瘓,身於沉重,每逢大小便,孫敬波總是幫他脫衣翻身,累出一身汗。
上圖來源於網絡
就這樣孫敬被獨自在家伺候公爹一個多月,直到婆母病癒出院。全家人回到家中,孫敬波才有了幫手。大家見到老父親紅光滿面,精神很好,而孫敬波卻累得瘦了一圈,都十分感動。
2009年10月16日,孟敏豪的父親因病去世,喪事完畢後,孟敏豪的兄弟姐妹們湊在一起商議。決定輪流著伺候老母親,說好讓母親到每個兒女家住上半年。當大家把這一消息告訴孫教波後,作為兒媳的孫敬波卻主動提出:「輪流贍養對老人的身心健康不利,老人們都有懷舊心理,一旦挪到新地方,周圍環境、人際關係不適應,這樣老人家的性情會受到影響,乾脆咱娘就在我們家裡住吧!由我一個人伺候就行了!」
孫敬被的一席話,使眾人深受感動,兄弟姐妹們拉住她的手,連聲道謝:你替我們大家盡了孝,那可真讓你受苦了。"
孫敬波笑著回答:「不要禁,說實在的,我打心裡也捨不得咱娘離開我,我們娘倆在一起住慣了,打一天不見,心裡就空落落的。」
從此以後,老婆婆就常年住在了孟敏豪家,身為兒媳婦的孫敬波,一日三餐把飯菜做好,親自遞到老人手上,看著老人吃飽吃好。
每到冬天,中午前暖和時分,孫敬波就把月臺收拾好,饞扶老人走出屋子,讓90多歲的老婆婆坐在椅子上曬太陽。
孫敬波怕老婆婆一個人孤獨寂寞,幹完家務活兒後,便陪著老婆婆坐在一起聊天解悶,有時候還一起唱上幾首老歌兒。
孟敏豪的兄弟姐妹們時常來看望老媽媽,當他們看到孫敬波對老人家無微不至侍候老媽媽時,既高興又覺得過意不去,便商量著兒湊了一筆錢想交給孫敬波,但卻被她婉言謝絕。
她認真地說:孝敬老人是我分內的事兒,更是作為晚輩來說應盡的義務,孝敬老人是絕不要報酬的。孫敬波的這一席話,使得眾兄弟姐妹們熱淚盈眶。
上圖為老婆婆96歲壽誕上「兒孫滿堂」鏡像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婆婆身體很是健康,2015年3月15日是孫敬波的老婆婆96歲壽誕日,老人家感慨地說:我這是前世修來的福啊!有小波這麼好的兒媳婦伺候我,我感到很是幸福!
百善孝為先,身為一名家庭婦女,孫敬波多年如一日,從不厭煩,無怨無悔孝敬老人的事跡,讓辛集市試炮營的鄉親們傳為佳話。
對於此事說說你的看法,歡迎評論、留言!
辛集老兵視線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