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累計實施人體器官捐獻241例 666位器官衰竭者獲新生

2021-01-13 中國新聞網

山西省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建設啟動儀式暨紅十字博愛林建設活動現場。 吳瓊 攝

中新網太原4月12日電(範麗芳吳瓊)4月12日,記者從山西省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建設啟動儀式獲悉,截至2019年2月底,山西累計線上登記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7560人,實施人體器官捐獻241例,666位器官衰竭患者獲得新生。

12日,山西省紅十字會聯合山西省衛健委、山西省人體器官獲取和分配管理服務中心,在太原市陽曲縣泥屯鎮棋子山舉行「山西省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建設啟動儀式暨紅十字博愛林建設活動」。

山西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鄭紅希望更多愛心人士、愛心機構加入到器官捐獻事業中來。 吳瓊 攝

山西省人體器官捐獻工作始於2012年。2018年8月,山西省紅十字會聯合原山西省衛計委成立了山西省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服務中心(以下簡稱「OPO」),通過OPO協調員到各地市各醫院,查看是否有符合捐獻條件及家屬同意的瀕危病人,由紅十字會協調員進行見證,與家屬進行鑑證和籤署同意書,最後由山西省OPO組織獲取器官,通過全國的計算機分配系統統一分配,尋找受者進行捐獻。

該組織成立後,山西省線上登記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新增3656人,同比增長約1.57倍,完成74例人體器官捐獻,較上一年度增長37%。

山西人體器官捐獻工作起步較晚,加之作為中國內陸省份,山西多數人觀念傳統,仍維持入土為安的思念。

山西省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服務中心執行副主任孫永康介紹,2018年該省每百萬人口年捐獻率(PMP)從2017年的1.5提升到2.0,今年的目標是3.0,即全省約達到一百例捐獻案例,「但是今年全國最新的PMP數據平均值為4.5,目前山西省仍低於全國平均值」。

截至2019年2月底,山西累計線上登記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7560人,實施人體器官捐獻241例,666位器官衰竭患者獲得新生。 吳瓊 攝

2019年初,47歲的山西高平男子張國文因病去世,他的家人做出器官捐獻的決定,並延續了3個陌生人的生命。啟動儀式現場,張國文的妻子牛小燕說,當初親戚朋友紛紛勸阻,甚至有人侮辱和謾罵,周圍的非議讓她覺得委屈,「但是我覺得捐獻器官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和家人沒有做錯這件事。」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呼籲社會大眾來關注人體器官捐獻,越來越多的人理解這件事情。

山西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鄭紅說:「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愛心機構加入到器官捐獻事業中來,通過宣傳動員,普及器官捐獻知識,提高全社會對器官捐獻意義的認識,共同推進器官捐獻事業在陽光下健康發展」。(完)

相關焦點

  • 中國器官捐獻日 微信掃一掃便可完成器官捐獻登記
    「611,路遙遙」,6月11日,是第二個中國器官捐獻日,今年的口號是「器官捐獻我願意」。6月11日上午10點,四川省人民醫院臨床器官移植中心在門診大廳外舉行器官捐獻宣傳和肝腎移植、肝腎疾病義診活動,微信二維碼「掃一掃」,即可完成器官捐獻志願登記。
  • 公立醫院對接器官捐獻登記平臺
    清華長庚醫院院長董家鴻帶頭登記志願捐獻器官  登錄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官方網站或官方微信,就可以直通「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10秒之內快速登記,即可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今天上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施予受」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正式對接。據悉,清華長庚醫院也是華北地區首家推動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平臺對接的公立醫院。
  • 器官捐獻該怎麼捐?想要了解器官捐獻的朋友看過來
    人體器官獲取在2020年5月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有明確的規定,民法典第一千零六條規定: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有權依法自助決定無償捐獻其人體細胞、人體組織、人體器官、遺體。民法典的出臺,對我們開展人體器官捐獻和移植都有法律依據和保障,有法可依。目前我省人體器官捐獻移植工作已經形成有專門機構管理、有團結協作機制、有宣傳傳播陣地、有人文關懷平臺的良好格局。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十年累計志願登記251萬人
    (原標題: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十年累計志願登記251萬人) 中新網杭州
  • 5位器官受捐者組成「一個人」的樂隊 兩個月後他們將在舞臺上...
    按照菲利普的遺願,他的父母捐獻了他的多個器官,這讓三名中國人的生命得到挽救,讓另名兩位中國人的眼睛重獲光明。菲利普生前很喜歡音樂,為了實現他這個夢想,五位受捐者組建了「一個人的樂隊」。得知這一消息後,菲利普63歲的父親彼得·漢考克寫了一封家書給陰陽兩隔的愛子。
  • 化作春泥更護花——中國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掠影
    這不是神話傳說,而是一個個每天都在發生的奇蹟——人體器官捐獻,讓衰頹的生命重新蓬勃。「參與、推動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是中國紅十字會的法定職責。截至2019年7月31日,全國已有1453045人登記捐獻人體器官,累計實現捐獻24949例,捐獻器官71239個。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關於生命與希望的溫暖故事。
  • 祭拜了老友 她立馬籤了人體器官捐獻志願書……
    這位94歲的老人主動捐贈人體器官,原本家裡是非常反對的。早在前幾年,白素惠就透露過想捐獻,家裡訂了報紙和雜誌,上面有關於人體器官捐獻的新聞和文章,老人每一條都認真閱讀。幾個子女並沒有當回事,只當老人是隨口說說。去年入夏最熱的那幾天,劉女士還在外地避暑,接到弟弟的電話,「媽吵著一定要捐獻遺體,這可怎麼辦?」劉女士急了,那怎麼行!不同意!
  • 如何進行器官捐獻?
    沈倩,24歲,是重慶市第638例器官捐獻者。她的腎臟、肝臟、眼角膜讓6人重獲新生。截至2019年6月30日,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網誌願登記人數達1376164人。捐獻器官,需要符合哪些標準?捐獻器官的流程是什麼?
  • 為何人體器官無償捐獻卻有償使用?
    捐獻血液、造血幹細胞和器官,是與人體再生能力的科學屬性、逝世後的人體器官隨之失去意義的道理緊密聯繫的。人體內的血液和造血幹細胞都是可以再生的,獻血、獻造血幹細胞都有嚴格的量的控制,不會傷害捐獻者的身體。世界上100多年的獻血史、50多年的獻造血幹細胞史,無論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證明了捐獻血液和造血幹細胞無損健康。捐獻器官是公民逝世後的一種捐獻,更談不上對身體健康的損害。
  • 周年· 思源…… - 中國人體器官捐獻
    器官捐獻協調員說:「堅毅的太太帶著一雙兒女,這個家庭並沒有展現出因為林先生的離去而坍塌。」他是林戴源,是首位在津實現人體器官捐獻的臺胞,他的故事感動了津沽大地,再現了海峽兩岸割不斷的血脈情緣。2019年7月8日,林戴源先生度過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他捐出的心臟、肝臟、雙腎、雙肺及一對角膜,幫助大陸5名生命垂危的重症患者重獲新生、2名眼疾患者重見光明。天津市紅十字會為了真實記錄林戴源先生從捐獻意願確認、實施器官獲取手術、器官轉運、緬懷紀念的全過程,製作完成了網絡紀錄片《海峽遺愛》。
  • 走進濟南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奔走在生死之間的「擺渡人」
    這個小天使捐獻的肝臟、腎臟以及角膜,挽救了三個人的生命,使兩人重見光明。自2017年5月成為濟南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以來,詹亞男共見證246例人體器官捐獻,曾榮獲「全國優秀人體器官協調員」榮譽稱號。
  • 九江少年捐獻器官救治7人
    有一種大愛,播撒希望,讓深陷絕望中的人們看到曙光;有一種善舉,重獲新生,讓素昧平生變為血脈相連。而這種偉大的力量源於器官捐獻。器官捐獻,是指當一個人生命不幸逝去時,基於個人意願和家屬意願,以無償捐贈的方式,把自己功能良好的器官捐獻給因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病人,讓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截止目前,九江市已實現31例器官捐獻,使91位器官衰竭者生命得以延續,僅2020年就成功實現11例捐獻。
  • 澳大利亞小夥捐獻器官挽救五位中國人 重慶人民為他立碑
    今(31)日,2019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活動在重慶舉行,來自社會各界代表千餘人走進紀念園,共同緬懷逝者,寄託他們對遺體和器官捐獻者的無限哀思和奠念之情。紀念儀式中,多位人體器官捐獻者家屬來到現場。郭爽是一名器官捐獻者家屬。2016年9月,因為孩子意外身故,郭爽和丈夫捐獻了孩子的器官讓5名重症患者重獲新生,從此與紅十字結緣,最終,她自己也成為一名器官捐獻的志願者。
  • 這位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捐出了自己的...
    他們深愛著世界他們的離開不是離去而是換個方式活著今年10月,麗江人小和在生命即將終結之時,捐出了自己的器官,讓4個人重獲新生。這個麗江人,也成了全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捐獻者。麗江首例人體器官成功捐獻,幫助4人重獲新生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 中國器官捐獻日:交大一附院專家帶頭籤「人體器官捐獻承諾書」
    一附院腎病醫院副院長田普訓、腎移植科主任丁小明等醫護人員率先帶頭填寫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表,鄭重承諾「器官捐獻,我願意」,在他們的帶動下,現場的很多人紛紛加入到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的行列,爭相填寫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登記表,現場很多人填寫了志願器官捐獻手冊,表示願意「讓生命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場面很是感人。
  • 新疆紅十字會緬懷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
    他們就是偉大的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一隻薄如蟬翼的眼角膜,可以給盲人帶來一個光明的世界;一隻健康的腎臟,可以換回腎衰竭患者一個站立的人生。捐獻器官是給予器官衰竭患者及家屬們最珍貴的生命禮物。是偉大的捐獻行為挽救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譜寫出一段段動人的生命樂章。這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接力。
  • 一張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背後的故事
    張玉柱猜測這張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很有可能是失主本人的,於是撥通了卡上的電話。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向張玉柱詢問了錢包遺失地點,經過在系統內查詢,找到了賀傑的聯繫方式。  7月24日傍晚,賀傑趕到維多利時代城認領了錢包。失而復得,煩心了兩天的賀傑向張玉柱致謝:「好人有好報。」  一張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卡牽來一起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
  • 新餘市紅十字會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
    本報訊 莫宇龍報導:9月30日,市紅十字會在抱石公園廣場開展「生命之約,大愛傳遞」遺體器官捐獻宣傳活動,宣布市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服務隊和市紅十字會科宏眼科醫療志願服務隊成立。副市長陳文華出席。
  • 人體器官移植中心成立
    本報訊(記者李旭兵)鑑於鄭州人民醫院是全省唯一擁有五項移植資質的醫療機構,為依託鄭州人民醫院打造區域性器官移植中心,3月11日上午,鄭州市人體器官移植中心在鄭州人民醫院正式成立。
  • 晶報評論: 解讀新加坡人體器官捐獻第三方補償
    記者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法規時發現,新加坡在人體器官移植立法方面的一段歷程,或許值得借鑑:  2009年,新加坡通過了人體器官移植修正法令,並於同年11月1日起生效自此,器官捐獻者最高將會得到2.6萬新元(約13萬元人民幣)的保健補償。對此,新加坡媒體的評價是:這項措施保障了器官捐獻者與接受者雙方的利益,受到普遍歡迎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