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吵吵鬧鬧,依然在執迷不悟,烏克蘭在與俄羅斯的天然氣爭端中,似乎總是看不清自己的地位。
就在本月28日,歐盟、烏克蘭、俄羅斯三方在布魯塞爾舉行了三方部長級磋商,可讓歐盟領導人失望的是,雖然各方都表示了強烈的談判意願,但仍然沒有任何進展。
問題在哪裡?
根據新聞媒體的報導,俄羅斯在談判中至少拿出了兩種方案,但卻希望籤訂短期合同,而歐盟和烏克蘭希望籤訂長期合同,但烏克蘭又不同意俄羅斯的方案。
爭論的焦點就在於:
一、合同倒底是長期還是短期?
二、合同倒底按什麼樣的方案和標準來執行?
關於第一個焦點,俄羅斯還是有其自己打算的。
查閱資料可以發現,俄羅斯目前對歐洲地區的天然氣輸送管道,在用的有數條,在建的也有數條,雖然經過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輸送量比較大,而成本也並不算高昂,但因為經過了不同的國家,從地緣政治上來說還是相對比較複雜的。
最近一些年來,隨著環保法規的普及和各種條約的限制,歐洲地區逐步淘汰核電和煤電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預計將在2030年左右徹底關閉所有煤電設施。
雖然歐盟對於能源的需求隨著經濟的放緩正在逐步減少,但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發展卻很難在短時間內抵消掉關停核電與煤電所產生的能源缺口,因此在環保的壓力下,相對比較清潔和廉價的天然氣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然而,隨著需求量的增長,歐洲自產的天然氣,是遠遠不能滿足日常消耗的,進口成了必然,此時,俄羅斯作為世界主要天然氣輸出大國的重要性就凸顯了出來。
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俄羅斯輸送到歐洲的天然氣,主要有兩條主幹管道,一條是經過烏克蘭進入歐盟,一條是經過白俄羅斯進入歐盟,至于波羅的海的「北溪一號」管線運力太小,算不上主幹管道。
那麼,烏克蘭在天然氣管道輸送方面的重要性同樣重要。
目前來看,俄羅斯之所以要籤訂短期合同,很可能有兩個目的。
1、為南北兩條新管道的建設爭取時間,避免在商業上被烏克蘭方向的管道長期綁架。
由於此前俄羅斯、烏克蘭及歐盟之間的一攬子供氣協議是一份長期合同,這讓俄羅斯在面對烏克蘭能源過境問題的時候,總是縮手縮腳,深怕因供氣問題再次得罪了歐洲,影響了俄羅斯能源公司的信譽和收入。
而烏克蘭也總是藉口天然氣管道問題向俄羅斯和歐盟兩頭施壓,試圖攫取更多的實惠,所以在前面的幾年,烏克蘭經常會藉口價格問題、技術問題等等來提高過境費率,從中牟利。
2、影響烏克蘭未來的政治傾向,佔據政治和經濟關係的主動權。
俄烏之間的天然氣爭端,從來就不是個單純的商業問題,它實際上包含了兩國政治鬥爭的方方面面。
在歐盟介入之前,俄烏曾經鬧的沸沸揚揚的天然氣斷供和欠費矛盾就是兩國政治關係極度緊張的一個縮影,讓當時的歐盟飽受天然氣供應短缺的苦惱,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這種要命的鬧騰影響更大。
多年以來,烏克蘭心心念念的想加入歐盟,因此在過去的數年裡一直與俄羅斯保持了敵對的關係,雖然從站隊上來看,各國都有自己的考慮,外人也不好橫加幹涉,但在天然氣供應大部分依賴俄羅斯的情況下,卻與供應國發生嚴重的衝突,這本身就是不明智的。
烏克蘭所依仗的,無非就是俄、烏、歐三方籤訂的一份長期的能源合同,把自己和歐盟綁在了一起,讓俄羅斯投鼠忌器。
那麼,俄羅斯死咬住短期合同的目的也就很明顯了,那就是在未來讓烏克蘭在能源方面的牽製作用降到最低,而且隨著新管道的建成使用,俄羅斯幾乎可以輕易掐住烏克蘭能源供應的脖子,無論是從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將佔據更多的主動權。
關於第二個爭論的焦點,也就是合同倒底按什麼樣的方案和標準來執行?
在筆者來看,更多的只是烏克蘭(或者烏、歐兩方)與俄羅斯繼續糾纏的藉口,什麼損耗問題,技術問題等等,只要滿足了第一個條件,即籤訂長期合同,那都不是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烏克蘭心裡也很清楚,不用長期的合同把自身與歐盟捆綁在一起,烏克蘭的能源供應將難以保證安全,俄羅斯可以輕易的切斷天然氣輸出。
這對於冬季酷寒的烏克蘭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經濟發展依賴天然氣,民眾取暖也依賴天然氣,這一塊的社會保障要是出了問題,不僅烏克蘭的經濟更加疲弱,社會也必將出現新的動蕩,這都是飽受困擾的烏克蘭政府不可承受之重。
而一份穩定的長期合同,則可以加深烏克蘭與歐盟的聯繫,再次凸現出烏克蘭的重要性,且烏克蘭還能從中獲利。
談判的遠景
俄羅斯
目前對於俄羅斯來說,談判的迴轉餘地最大,迫切性反而最小。
因為他們掌握了幾個主動權
1、歐洲需要天然氣,倘若合同談不下來,其他地方的天然氣供應量短時間內還是難以彌補歐洲缺口的。
2、南北兩條新的管道眼看著即將建成,一旦投入運營,俄羅斯照樣可以和歐洲做生意,保障歐洲的能源供給。
3、年底合同到期後,無論俄羅斯是否通過烏克蘭管道對歐洲供氣,都只是商業談判的問題,而不是商業信譽問題,這一點對俄羅斯作為穩定的能源供應國的形象並無影響。
4、俄羅斯周邊並不缺乏天然氣客戶,東亞地區各國的龐大需求缺口就是最有力的保證。
正是基於以上幾點,讓俄羅斯在三方會談磋商的過程中顯得遊刃有餘,只要緊咬住短期合同不鬆口,幾乎就立於不敗之地。
甚至在必要的時候,他們可以適當的放寬一點合同期限,讓自己在談判中處於更加有利的位置。
歐盟
對於歐盟來說,三方磋商只是一種可有可無的形式而已,無論結果如何,對於歐盟成員國的能源供應影響其實有限,這要從兩種可能性來分析。
1、如果能籤訂長期合同,那是最好的結果,因為那就意味著烏克蘭倒向俄羅斯的可能性再次降低,他又可以毫無顧忌的衝在反俄的第一線,繼續充當炮灰的角色,而俄羅斯也將被迫根據合同的約束,在相對較長的時間之內,繼續保障歐盟的天然氣供應。
2、如果不能籤訂長期合同,對於歐盟來說也影響不大,短期合同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隨著新管道的陸續建成,歐盟可以繞開烏克蘭,直接與俄羅斯籤訂一攬子供氣協定,不僅省下了一筆不菲的過境費用,也可以進一步增強能源供應的穩定性,避免運輸途中的麻煩。而歐盟需要做的,也僅僅是用一點小小的補償來迫使烏克蘭作出讓步,至少滿足歐洲短期內的天然氣供給。
說到底,歐盟只是在盡力爭取最好的結果而已,雖然他們口頭上表達了對俄烏磋商的焦急和失望,但那更多的是在推諉責任,營造出一種緊張的氣氛,從實際的供應情況和儲備情況來看,並沒有那麼迫切。
烏克蘭
烏克蘭在談判中幾乎已經處於絕對的劣勢,雖然他們近幾個月來已經極大的增加了天然氣的庫存,完全可以保障今年冬天的需求,但是未來卻是個未知數。找不到新的廉價天然氣來源,又沒有足夠的資金從其他渠道購買高價氣,明年、後年甚至往後無數年的冬天又該怎麼辦呢?
歐盟的補貼不是無限度的,尤其是對於那些非歐盟成員國。即使烏克蘭可以從其它歐盟國家分到一些天然氣配額,先不談價格,單就供應量來算,其總數也是十分有限的,這對於烏克蘭龐大的需求來說,就只能是杯水車薪了。
可以預見到的是,一旦俄烏之間真的在天然氣供應上維持著僵局,未來的幾年,烏克蘭的冬天,將會更加的寒冷。
三方磋商,烏克蘭除了讓步以外,幾乎已經拿不出多少底牌。一旦坐等俄羅斯新的管道建成,烏克蘭將會徹底陷入絕境。
離年底只剩下兩個月了,在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問題上,留給烏克蘭的機會和時間真的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