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開春怪現象:老年人種地,年輕的卻在玩手機打麻將

2020-12-18 杜樂樂說說說

隨著天氣逐漸變暖,農村進入了春耕或者春季除草的時節,印象裡這個時候的農村是比較忙的,種紅薯的人家開始往地裡挑腐質肥,扒紅薯堆,油菜也該剔苗了,剔掉的油菜苗用來包餃子,味道也是很好的。而事實上,作者最近在河南西部農村,看到的,只是老年人準備種地,年輕的都在玩手機、打麻將,大面積的土地荒蕪,裡面的荒草足有一人多深。

河南西部洛陽市某鄉村,將近80歲的田大娘在地裡除草,她的兒子在當地一家養殖企業打工,每個月有將近兩千塊錢的收入,而家裡六口人只有不到一畝地,每年種地的收入大概是300塊錢左右,今年的耕地可能沒有時間耕種了,老太太不忍心土地撂荒,提著一把鋤頭在鋤草。

這位阿姨獨自操作微耕機,她也已經50多歲了,去年還在城市裡打工,飯店啟用了年輕人,她們逐漸回到老家,只能依靠種地的收入。阿姨告訴作者,先用微耕機把土地翻一下,曬曬草籽,過幾天用開溝機挖紅薯堆,一年種一季紅薯,玉米和小麥就不種了,划不來。

在當地村口的小賣部附近,看到一群年輕的孩子們在蹭網玩遊戲,而小賣部的內間,放著兩張麻將桌,每個人面前都放著幾百塊錢的零錢,一位40多歲化淡妝的女人在抱怨:過完年到現在手氣太背,已經輸掉了兩千多塊錢……現在的農村究竟還是耕種土地的農村嗎?這些不種地的農民,不到一個月已經賭掉了兩千元,她們的收入究竟從哪裡來的?

相關焦點

  • 農村有些人,既不去打工,也不去種地,天天打麻將,錢從哪裡來?
    現在農村有一個怪現象,打麻將的風氣盛行,在麻將館裡,到處都能看見男男女女在裡面打麻將,打的熱火朝天。每天看到一些人在麻將館裡打麻將,這些人平時都沒有出過遠門打過工,家裡面也沒有種地,但是他們就是天天打麻將,我就一直在納悶一個問題,打麻將哪裡來的錢?帶著這個疑問!我也對打麻將的人進行了觀察,對這些人作了一個歸類。
  • 農村有些人不去打工又不種地,整天打麻將,他們哪來的錢?
    不過在農村還有一些年輕人,他們既不去打工,又不種地,整天打麻將,他們哪來的錢呢?農村有些人不去打工又不種地,整天打麻將,他們哪來的錢?說實話這類人每個村都是有的,整天在農村就不幹好事,要麼打麻將,要麼就是做一些偷雞摸狗的事情。要說他們哪來的錢,其實多數都是偷雞摸狗得來的。
  • 農村「怪現象」,農民守著大片耕地,卻需要買菜吃
    近年來,農村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很多農民守著大片耕地,但在日常生活中,卻需要買菜來吃。這種「怪現象」,在很多人的觀念中,簡直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情,因為農民耕田種地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但這樣的事情,卻真真實實的發生了,這是為何?
  • 農村打麻將是娛樂還是賭博?該不該禁止,老人這樣說
    農村掃除「三害」,打麻將究竟是娛樂還是賭博?該不該禁止,老人這樣說:這些年為了農村的長治久安,打擊黑惡勢力,根除農村「三害」惡習,和一些欺凌農民的黑勢力,國家可是下了狠手要徹底整治,那作為農民最常玩的麻將究竟是娛樂活動還是賭博呢?
  • 農村有些年輕人,整天打牌打麻將,不工作,也不種地,哪來的錢?
    雖然這些年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好,農民朋友的生活條件也提高了很多,可是很多不良的風氣也漸漸的滋生,對農村的發展造成了阻礙,甚至影響到了農民的日常生活。在眾多的不良風氣當中,最令人痛恨的就是賭博了。不少的農村人整天什麼都不幹,就是流連在麻將桌上賭博,而賭博十賭九輸,真正贏錢的人很少。
  • 在農村你們會打麻將嗎?還有什麼其他娛樂方式嗎?來看看
    其實現在我們的農村和以前的時候還是有著很大的變化了,我們現在農村在不斷地發展,那麼我們很多農村現在都是過得比較好了,還有就是我們在生活方面現在還是很好了,在以前的時候我們的農民基本都是靠種地來賺錢的,就是在家的時候種點菜然後再去賣什麼的這樣的來賺取錢。
  • 18年新規,農村打麻將玩多大算是賭博?農民別糊裡糊塗就違法了!
    在農村,打麻將娛樂早已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從十幾二十歲的小年輕到六七十的老人,基本上都掌握了很多種麻將的玩法兒,打麻將也一度成了農村最受歡迎的娛樂形式。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打麻將時的注碼也一升再升,形勢以及比較嚴峻了,於是從去年年底開始,國家決定在農村嚴抓賭博,一經發現,從嚴從快的處罰。
  • 農村有些人,整天打麻將卻不去工作,都有哪幾種人?
    文/濤聲依舊農村有些人,整天打麻將卻不去工作,都有哪幾種人?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農村人的生活也在逐漸的變化,而且很多農村人已經能夠過上富足的生活,每天也不需要擔心吃飽穿暖的問題,不得不說是一件好事,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我們能看到農村的,有些人整天打麻將也不種地,也不去打工,那麼這些人的錢是從哪裡來的?小編給大家詳細的解釋一下。
  • 農村留守婦女數量總在開春之後「水漲船高」,原因很簡單
    農村留守婦女數量總在開春之後「水漲船高」,原很簡單寒冷的冬季已經過去,氣溫也是一天比一天高了,但是開春之後有些農村裡面的留守婦女數量卻隨之增加了很多,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在有很多農村的農戶已經很少種地了,春節過後很多農民工也踏上了打工路,有些農村的婦女卻只能留在家裡,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偽寡婦」,她們外出打工的時間很少,又到了開春的季節,她們的勞累有多少人知道呢。
  • 為什麼在農村很多人都愛打麻將呢?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每次小編回到家鄉的農村,總是有幾個不上班的人每天都在打麻將。特別是在新年裡,他們基本上都是麻將。比如小編的叔叔,已經50多歲了,只是偶爾會做一些農活,基本上每天除了打麻將,他還是打麻將。為什麼會形成這一現象呢?第一:輸不了太多!
  • 疫情期間老人也離不開手機了,線上打麻將、圍觀棋局……
    王金輝 製圖當然改變生活習慣也並不全是壞事,一些受訪者談到,老人們不打麻將作息更規律、減少去超市後感受到了網購的方便,會讓老年人的生活更便捷與快樂。其中有不少「麻友」,有些玩了幾年,有些玩了十幾年,或因為歲數大了,或因為家事工作繁忙,逐漸放棄了這個愛好。但李倩的父母和幾個老街坊,至今「每周三次,每次從午飯後開始,短則到晚上11點,長則到凌晨2點。」疫情消息剛剛傳來的時候,「他們在大年二十九還打了最後一場,本來約好回家過年,到大年初三繼續『開戰』,因為疫情沒有繼續玩。」
  • 如今農村人不願種地會餓死人嗎?
    由此可見,你所說的「農村人不願種地」的現象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是不會餓死人的。也許你不願意種地,同時,也沒有種地,但你不能說別人也不願意種地。畢竟,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已經超過十億,在這十億農村人口當中還是有人願意種地的,哪怕是只有十分之一的農村人口願意種地,其糧食產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因此,不必為吃飯問題擔憂。
  • 農村怪象,丈夫在家打麻將,妻子卻在外打工賺錢?專家的分析靠譜
    這些年,由於在村裡面種地不賺錢,所以農民便想著外出打工來養家餬口。之前的時候,農村人外出打工的基本上都是男人,留在家裡的是女人,那個時候,農村的留守婦女是非常多的,他們主要的責任就是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
  • 農村7旬老人在寒風中採摘「女貞子」,背後原因讓人無奈
    近日,攝影師在山西省晉南農村的一條鄉級公路上遇到了一位在寒風中採摘樹籽的老人,老人姓高,今年已經72歲了,當天這裡最低氣溫是零下8度,高大媽為何要冒著寒風採摘這路邊的「樹籽」,我們聽聽老人怎麼說。高大媽說自己有2個兒子,他們原本在家裡種地,這些年種地不太賺錢,都外出打工去了,家裡的10多畝地現在就是自己和老伴一起耕種,有果樹核桃樹,還種了6畝的白菜,今年果樹桃樹收了4萬元,6畝白菜不慎全部凍爛在了地了。
  • 農村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也有退休金,為什麼有的人還要種地?
    農村一些60歲以上的老人也有退休金,為什麼有的人還要種地?我告訴你,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只有100元左右的養老金,不夠養老的,按現在的物價水平100元左右的養老金,哪夠養老的?農村老人每月買零藥都需要100元左右。所以說在農村有些60歲的老人還在種地呢。
  • 田園生活為趨勢,成功人士都想種地,為啥年輕人卻不願回農村呢?
    我國是農業大國,自古以來對於種地都有著特殊的情結,可以說種地就是我國的立根之本。 現在不像以前,大多數的人對在農村種地的積極性不高,反而是一些成功人士更加喜歡回歸田園生活。
  • 農村下一代人還會和現在那麼多人種地嗎?
    農村下一代人還會和現在那麼多人種地嗎?肯定比現在的少,下面從兩方面來說說我的看法。首先,意願。1.收益低。80.90年代,應該是種地最火熱的時候,只要有塊地,都種滿了糧食,能種三季的不種兩季,能種兩季的絕不種一季。那時候打工潮剛剛興起,很多年輕人仍然選擇在家務農或者幫助父母種地。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打工以其收益更高、選擇更多樣的優勢取代收益低下、更辛苦的種地而成為社會主流,越來越多的年輕青壯外出打工,也使得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大部分只剩下老弱婦孺。種地的人也越來越少。
  • 在農村,農民打麻將到底算不算賭博?這幾點大家應該要弄明白
    現在農村和過去相比,農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提升。農村的生活環境是越來越好,基礎設施和城市的差別也是越來越小。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農業也得到了很大提升,現在農民有了不少的閒暇時間。但是農村和城市還有有些差距的,特別是娛樂項目,在農村基本上比較匱乏,一般農民在閒著沒事的時候,就會靠打牌或者是打麻將來打發一下時間。一般到了過年的時候,農民都比較閒,在這期間,人們都是聚在一起打打牌、打打麻將什麼的。在過去的時候,人們都是單純的打牌,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不少人開始用一些零錢玩,一句贏個幾塊錢,也是一件高興的事情。
  • 楊朝清:早婚現象隱射農村兩代人的愛與痛
    在一些農村地區,早婚已成一種見怪不怪的常態。儘管婚宴具有公開的儀式性,早婚卻並不具備法律效力;這樣缺乏保障的婚姻,無疑隱伏著風險與危機;更為關鍵的是,早婚的青少年雖然具備了生育的家庭功能,卻並不意味著他們具備了承擔家庭責任的能力;過早地揠苗助長,讓早婚家庭在諸多方面「缺鈣」。
  • 「四害」後,農村出現了「新四怪」,尤其是第4怪讓農民怨聲載道
    當時,在大小街道上,紅旗飄揚,開闊的田間,布滿了稻草人,幾乎一半的勞動力都參與到這場除四害的農村運動中來了,甚至有些人還接受了彈弓捕鳥、捕鼠的訓練。經過一番動員,老鼠、蟑螂、蚊蠅、麻雀,由於只能疲於奔命,最終死於飢餓和勞累。尤其是麻雀,在這場捕殺中,險些滅絕。之後,四害又有了升級版,新四害應運而生。一般新四害指的是「手機、彩禮、傳銷、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