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王李瑁沒當上太子,是因為唐玄宗李隆基喜歡上他的老婆楊玉環?

2020-10-14 晨風曉月趣歷史

很多人認識壽王李瑁,是因為他曾經是楊貴妃的老公,也可以說李瑁,是靠著其父親唐明皇李隆基與其曾經的老婆楊貴妃的愛情故事而出的名。

壽王李瑁,是唐玄宗李隆基與武惠妃的兒子。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當時的太子李瑛,被誣陷謀反而賜死,一同被害的還有太子的「同黨」光王李瑤和鄂王李琚。唐玄宗李隆基在一天之內,連殺了三個兒子。直到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六月,李隆基下詔立忠王李璵為皇太子。這期間有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大唐王朝的皇太子之位是空缺的,這對於已經五十多歲的唐玄宗李隆基來說,是極不正常的情況,因為這李隆基之前,除了唐高祖李淵活了六十九歲,其他的皇帝都只活了五十幾歲。

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太子李瑛死後,李隆基在太子的人選上,一直在皇三子忠王李璵與皇十八子壽王李瑁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因為忠王李璵比壽王李瑁年長,而選擇立李璵(也就是後來的唐肅宗李亨)為皇太子。「晨風曉月」每次在讀這段唐史的時候,都頗感疑惑,總感覺史書在有意在迴避什麼。一句忠王李璵比壽王李瑁年長,成為選立皇太子、選擇大唐王朝未來皇帝的依據,理由太過牽強。

忠王李璵與壽王李瑁,都不是李隆基的皇長子,皇長子是琰王李琮,當時正當壯年。而且如果按出生地位而論,李璵的母親是地位低下的嬪妃,而李瑁的母親則是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而且其母親武惠妃雖未正式冊封為皇后,但是權力和待遇,完全與皇后等同。還有一點,在李隆基選擇太子的時候,兩人都以成年,壽王李瑁在三年前的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就納楊玉環為妃,可說是已經成家立業了。所以,年齡也不再成為決定皇太子人選的重要條件,李隆基以年長為由,選擇立忠王李璵為太子,理由是不存立的。

那麼忠王李璵有沒有其它過人的能力和才華呢?或者說明顯超越壽王李瑁呢?從他當上太子之前,以及後來當上太子、成為唐肅宗之後的一生來看,答案是否定的。總體來說資質平平,雖然有一番作為,但也只能算是時勢造英雄而已。退一步來說,如果李璵有特別突出的能力和才華,那麼李隆基在第一次選擇冊封太子的時候,就應該考慮他,而不是選擇了才學俱佳的李瑛。李瑛被殺之後,李隆基猶豫不決了一年多,在李璵與李瑁之間來回,也充分說明,兩人在品行、能力和才學方面並沒有本質的差異。

在年齡、品行、能力、才學等方面,李璵與李瑁的條件幾乎對等,但是李瑁在其它至少三個方面,都是李璵無法與其匹敵的:

後宮的勢力。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後宮的勢力歷來就是太子人選的重要決定因素。李璵的母親只是李隆基的嬪妃,地位較低不說,而且已經去世十多年了,他在後宮的勢力幾乎沒有。但是李瑁的母親,卻是大名鼎鼎的武惠妃,深受李隆基的寵愛。武惠妃不僅有沉魚落雁之貌,而且性格溫順、知書明理,「惠妃少而婉順,長而賢明,行合禮經、言應圖史」(《舊唐書》)。在楊玉環之前,讓風流好色的李隆基獨寵她十多年,直到她去世,李隆基對其仍然念念不忘,大半年都因為她鬱鬱寡歡,甚至不近後宮的其她女色。

李瑁是武惠妃與李隆基唯一的兒子,因為武惠妃的原因,其一出生就深受李隆基的喜愛。李瑁在開元十三年(725年)三月,被封為壽王,十五年(727年),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二十三年(735年),加開府儀同三司。武惠妃在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去世,年僅39歲。李隆基悲痛欲絕,賜諡號為貞順皇后。按照常情,心愛的女人去世,愛屋及烏,李隆基理應將更多的愛,傾注在她們兩人的兒子李瑁身上才對。

權臣的支持。太子人選的問題上,在大唐王朝的歷史中,宰相等重臣是一個繞不開的因素。因為只有朝臣對新君的鼎力擁護,大唐的基業才能穩固,國家才能穩定發展。唐太宗李世民選擇晉王李治而放棄吳王李恪,就是因為權臣長孫無忌對李治的全力支持;女皇武則天選擇李顯而放棄武承嗣,也是因為大臣狄仁傑等大臣的堅定態度;唐睿宗李旦立李隆基而非長子李成器,也因功臣劉幽求、宋璟和姚崇等人態度鮮明的支持。

李隆基在選擇太子時,大唐開元盛世的最後一位賢相張九齡已經被排擠出了朝堂,當權的人是著名的奸相李林甫。李林甫為了自己的光明前途,義無反顧地投靠了深受李隆基寵愛的武惠妃,是李瑁當太子最堅定的支持者。太子李瑛死後,首席宰相李林甫多次公開勸說李隆基,立壽王李瑁為皇太子,這也成為了李林甫在之後的十多年裡,始終與太子李亨為敵的根本原因。

皇室的力量。在選擇太子的問題上,皇室重要成員,也是重要的決定因素。李瑁成為皇太子,還有一個重要人物的全力支持,這個人就是李隆基的兄長寧王李憲(也就是唐睿宗李旦的皇長子李成器)。武惠妃嫁給李隆基之後,深受寵信,但是他們之前所生的兒子全部都不幸夭折了。當李瑁出生後,李隆基就將這個寶貝兒子送給自己的哥哥寧王李憲撫養。李憲的王妃元氏承擔了撫育、餵乳李瑁的責任,視李瑁為己出,百般寵愛。

之後十數年,李瑁一直住在寧王府中。李瑁對伯父寧王也感情深厚,李憲病逝之後,李瑁以兒子的禮節,為其守孝三年。李隆基與李憲兄弟之間,感情很深,更何況李憲為李隆基撫育兒子,李隆基欠著李憲一個大人情,而且之前身為皇長子的李憲,態度堅決地將皇太子之位讓於李隆基,也讓李隆基心有愧意,在李憲去世後,李隆基給他的諡號為「讓皇帝」。所以在考慮太子人選時,如果不是有其它因素的影響,這是李瑁一個重要的加分點。

擁有眾多優勢的李瑁,最終也沒有成為皇太子,而是讓原本默默無聞的忠王李璵捷足先登,原因在哪?讓我們大膽假設一下,有沒有這種可能?李隆基在選立太子的時候,就已經看上了李瑁的王妃楊玉環,就想好了要據為己有。如果這一情況屬實,那麼一切不合常情的事情,就都很好解釋了。從腥風血雨中闖過來的李隆基,本就對宮廷政變戒心重重,之前一日冤殺太子和另外兩個王子,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帶兵闖了宮廷禁地,犯了李隆基的忌禁。所以,李隆基是絕不可能將一個將來會心懷奪妻之恨的兒子,冊立為皇太子的。

讓我們從時間的脈絡上,來分析一下李隆基的心路歷程。楊玉環是在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嫁給壽王李瑁的,作為最寵愛兒子的王妃,李隆基一定是見過楊玉環的,對於她的國色天香,一定是親眼見過的,作為一個風流成性的男人,對其一見傾心也是肯定的。但是,那時武惠妃仍然在身旁,仍然深受寵愛,李隆基對於眼前的兒媳,應該還沒有生出歪心思。但是兩年之後,武惠妃突然去世,讓李隆基的心裡倍感空虛,感情世界被徹底清空。這個時候,李隆基就很有可能想起楊玉環來了,而且武惠妃已死,李隆基想奪取楊玉環的阻力也沒有了。武惠妃去世後大半年的時間裡,正是李隆基選立太子的時間窗口期。

冊立李璵為皇太子不久,李隆基便強行讓李瑁與楊玉環離婚,然後借著給自己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將楊玉環出家,成為了楊太真。開元二十九年(741年),便急不可耐的李隆基,派人將楊太真接進後宮,稱為娘娘。天寶四年(745年),正式冊封其為皇貴妃,一切待遇品階等同皇后。

李瑁的絕色妻子楊玉環,被自己的皇帝老爹奪走之後,孤苦伶仃地生活了四年多,李隆基也許是心中有愧,重新為李瑁選定了一名新王妃,是前朝宰相韋巨源的孫女。新王妃雖不及楊玉環貌美,但心地善良、性情和順,兩人相扶相愛、生兒育女,共同生活了三十多年,直到大曆十年(775年)李瑁病逝。

李瑁也算是得到上天垂憐,得以善終。而他曾經的妻子楊玉環,卻在「安史之亂」爆發後的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與唐玄宗李隆基倉皇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隨駕禁軍譁變,亂刀殺死了其堂兄宰相楊國忠,並逼著皇帝李隆基賜死楊玉環,一代絕色美人,香消玉損。禍兮福兮?只有到人生的最後,才說得清楚,才能得出結論。

相關焦點

  • 壽王李瑁的老婆楊玉環,怎麼成了李隆基的楊貴妃?
    唐玄宗精力旺盛,正是這強盛的精力,為他帶來了30個兒子,29個女兒。李瑁,正是他的第十八子,是與武惠妃所生,十來歲,就被封為壽王。壽王李瑁由於生母武惠妃得到玄宗皇帝的極度恩寵,因此,他擁有了一段平安富貴、無憂無慮的青少年時光。20歲,情犢初開。
  • 壽王李瑁是楊貴妃的前夫?他為何沒能成為太子?李隆基表示吃醋了
    李瑁的名字中間其實缺了一個字,那就是綠色的綠。他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18個兒子,李隆基是真的不缺兒子,足有37個兒子,夭折了7個,自己動手又宰掉了3個。 所以李瑁雖然被封為壽王,可是整天戰戰兢兢的,說不定哪天惹老爹不高興了,就把他給宰了。
  • 被父親唐玄宗搶走了老婆楊玉環,壽王李瑁的最終結局究竟如何?
    在唐玄宗的這裡,對壽王李瑁還是很不錯的。史書記載唐玄宗對待壽王李瑁那可是"寵冠諸子"。而壽王李瑁與楊玉環的婚事,還是武惠妃在世的時候,在洛陽親自與唐玄宗一起同意的。無論是楊貴妃還是壽王李瑁,都只能接受唐玄宗的安排,畢竟壽王李瑁的老爹在幾年前幹掉了三個親兒子,其中還有個太子,兒子對他來說,有的是,就算少了幾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要是過得不舒服就再生幾個。作為一個擁有十足「政變經驗」的老手,唐玄宗什麼幹不了?從此唐玄宗過上了「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日子,真是"沒羞沒臊"快快樂樂。
  • 楊玉環被奪,壽王李瑁心中不忿,費盡心思回擊唐玄宗的奪妻之恨
    在唐朝的歷史中,壽王李瑁勉強算是個名人,只可惜他出名的方式不甚光彩,這才連累了自己的名聲。李瑁之所以能得到唐玄宗的看重,既不是因為赫赫戰功也不是因為文採過人,而是受母親武惠妃的庇護。武惠妃曾經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嬪,自然會對他愛屋及烏。
  • 楊玉環被奪,壽王李瑁心中不忿,費盡心思回擊唐玄宗的奪妻之恨
    在唐朝的歷史中,壽王李瑁勉強算是個名人,只可惜他出名的方式不甚光彩,這才連累了自己的名聲。李瑁之所以能得到唐玄宗的看重,既不是因為赫赫戰功也不是因為文採過人,而是受母親武惠妃的庇護。武惠妃曾經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嬪,自然會對他愛屋及烏。
  • 媳婦兒楊玉環被搶走,壽王李瑁恨李隆基嗎?他的結局又如何?
    武惠妃當時可是李隆基心尖上的人。但是,隨著武惠妃的去世,壽王李瑁便也逐漸從中心淡出,「家有嬌妻」做一個閒散王爺倒也是快活,可誰又曾想,嬌妻一支舞,撩動了玄宗的心,讓剛失摯愛的李隆基再次春心蕩漾。於是乎,玄宗對壽王李瑁是打了個巴掌又賞個甜棗,將楊玉環以偷梁換柱的形式變成了自己身邊的貴妃,而壽王李瑁身邊也就多了一個新的壽王妃。殺父之仇,奪妻之恨。
  • 唐玄宗將楊玉環納入後宮,為何壽王李瑁沒有反對?他最終結局如何
    唐玄宗李隆基搶走了兒媳楊玉環,那兒子壽王李瑁,最終結局如何?為何沒有反對? 母親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早年與李隆基相識,因性情乖巧,善於逢迎,頗得李隆基歡心。 當時李隆基的原配是王皇后,李隆基尚是臨淄王的時候,便娶王氏為妃,在討伐韋後時,王氏在幕後協助臨淄王,終於完成大業。 李隆基即位後,是為唐玄宗,王氏便成為皇后,武氏初封婕妤。
  • 唐玄宗為何賜死仨兒子?武惠妃想讓李瑁做太子,可惜他娶了楊玉環
    唐玄宗李隆基真的是一個為了權力,可以秒天秒地秒空氣的主。在神龍政變的時候,為了把父親扶上皇位,他殺掉了韋皇后、安樂公主,一個是他的嬸娘,一個是他的堂妹。在先天政變的時候,他為了獨掌大權,殺掉了親姑姑太平公主,這是他昔日的政治夥伴。
  • 壽王李瑁有多慘?被父親搶老婆,被母親弄丟了太子位
    公元737年,即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被廢賜死,大唐儲君之位空懸。而此時,壽王李瑁則是呼聲最高的人選,因為他的母親是武惠妃。武惠妃是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最愛的女人,據說楊玉環都僅僅只是她的替身。雖然她不是皇后,但其在宮中地位卻是最高,即使是唐玄宗的原配王皇后,由於膝下無子的緣故,都得靠後站。
  • 楊貴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一生如何?
    唐玄宗的兒子、楊貴妃的前夫壽王李瑁,一生分三個階段:出生高貴、青年悽涼、晚年善終。壽王李瑁,出生高貴,是標準的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主。他不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八子,更重要的是他的母親是武惠妃。李瑁的好運還遠不止於這些,他的母親武惠妃跟了李隆基十多年,卻多次流產,雖生下兩子一女,卻都早夭,在李瑁之前沒有一個子女長大成人。有了這一層鋪貼和背景,李瑁的出生了,更加光彩奪目。唐玄宗怕李瑁也像其他孩子一樣夭折,剛出生就將李瑁送他哥哥李憲的寧王府,由寧王妃元氏親自哺育,達十餘年之久。李瑁成了李隆基與武惠妃唯一的兒子,他的高貴和重視,可想而知。
  • 楊貴妃的前夫,被父親搶了媳婦的壽王李瑁後來怎麼樣了?
    楊貴妃的前夫,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換一句話來說,李隆基寵幸的是自己的兒媳婦,但人們總是會選擇性的遺忘楊貴妃本來有個丈夫.......(對一個男人來說,最悽慘的就是被自己的父親戴了綠帽,他們的愛情還傳誦千古)那麼這位被父親搶了老婆的李瑁是個怎樣的人呢?楊玉環入宮當了貴妃以後他又怎麼樣了呢?
  • 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有多狗血,楊玉環前夫李瑁後來結局如何?
    楊玉環原來的丈夫實際上是壽王李瑁,是唐玄宗的兒子,李瑁遇到楊玉環時,便對她一見鍾情了,於是央求自己的母親也就是武惠妃,主持這個婚事,武惠妃是李隆基當時最寵愛的妃子,為了讓自己兒子的婚禮更有點排面,武惠妃就去找唐玄宗為他和楊玉環賜婚。可以說,李瑁與楊玉環的婚姻,還是李隆基賜婚的。
  • 李瑁被父親李隆基搶走老婆楊玉環後,結局如何?
    成為母親爭奪權力的犧牲品,還因此失去老婆,把前妻變成了後媽;一個人可以隱忍到什麼程度呢?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可他隱忍了不止一個十年,終於可以報仇了。這個人就是唐朝時期李隆基的兒子壽王李瑁,後人經常把他錯以為是「帽王」,因為他的人生實在是又倒黴還有歷史之最的帽子,讓後人看到之後總會在嘲諷之餘感到莫名悲傷,那李瑁的結局究竟如何呢?我們拭目以待。
  • 李隆基迷戀兒媳楊玉環,李瑁為何忍痛割愛?被迫與主動共存的交易
    楊貴妃與李隆基的愛情故事千古傳誦,但其實楊貴妃原本是李隆基兒子壽王李瑁的老婆,李隆基下手搶兒媳婦當老婆,李瑁為什麼不反抗呢?事情的經過很簡單,武惠妃派人去召三王入宮,理由是宮中有賊,想請他們幫忙。三王不疑有詐,就跟隨來人入宮。這時候,武惠妃卻告訴李隆基,說「太子和二王要謀反,他們穿著鐵甲入宮了!」李隆基自己就是靠政變上位的,如今看到三個兒子在他面前動刀動槍,那還了得!於是,他招來當時的宰相李林甫商議。
  • 身為唐玄宗的兒子、楊玉環的前夫,李瑁的最終結局如何?
    在這種背景下李瑁出生了,而武惠妃因為多次經歷喪子之痛,心理逐漸發生扭曲,她下定決心要保護好李瑁,並且讓他登上皇位。因為武惠妃的緣故,李瑁年僅七歲就被封為壽王,九歲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十七歲更是被加封為開府儀同三司,可以說他一出生就站在普通人一輩子難以企及的終點。
  • 楊玉環本是李瑁的妻子卻被唐玄宗封妃,那李瑁怎麼樣了呢?
    他的母親是武惠妃,在沒有楊玉環之前,他和唐玄宗也是多年恩愛,但是兩人生下的孩子卻都沒有活下來,這就很難受。也許是宮裡的風水不好,等到孩子出生了,皇帝並沒有說就自己把他養育大,而是放到了自己的親戚家裡讓他們來養大。李瑁雖然在伯父家平安成長,但由於遠離父母,在感情上和李隆基略有生疏。李瑁被封了壽王以後,就搬到了宮裡來居住,和父母相見。
  • 奪妻之恨,被唐玄宗搶了媳婦楊玉環的壽王李瑁,他是否想過反抗?
    由此,試問就是這麼一位自幼就受到儒家文化薰陶的李瑁,他豈能去作出反抗父親的事情呢? 當然,即使李瑁不是一位溫文儒雅的皇子,他也不敢去反抗玄宗皇帝。沒看到,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李隆基就因武惠妃的誣告,就絕情的逼殺自己的三位皇子,這其中還包括當朝太子李瑛。因此,哪怕李瑁是一個驕橫跋扈的皇子,他也不敢反抗玄宗。
  • 楊玉環與李瑁結婚5年,為何沒有生兒育女?唐玄宗或有最大嫌疑
    楊玉環與李瑁結婚5年,為何沒有生兒育女?唐玄宗或有最大嫌疑楊玉環和李隆基之間的故事,堪稱唐朝愛情泡沫劇。其實楊玉環此前是李隆基的兒媳,公元735年,她嫁給壽王李瑁。740年,唐玄宗李隆基巧取豪奪霸佔兒媳楊玉環。然而楊玉環和李瑁共有5年夫妻之實,這5年期間,李瑁和楊玉環是否留下一兒半女?唐玄宗李隆基有沒有對他的孫子下毒手呢?
  • 楊玉環與李瑁結婚5年,為何沒有生兒育女?唐玄宗或有最大嫌疑
    楊玉環和李隆基之間的故事,堪稱唐朝愛情泡沫劇。其實楊玉環此前是李隆基的兒媳,公元735年,她嫁給壽王李瑁。740年,唐玄宗李隆基巧取豪奪霸佔兒媳楊玉環。然而楊玉環和李瑁共有5年夫妻之實,這5年期間,李瑁和楊玉環是否留下一兒半女?唐玄宗李隆基有沒有對他的孫子下毒手呢?
  • 歷史上李隆基納楊玉環為妃,壽王李瑁反應如何?說出來很心酸!
    歷史上李隆基納楊玉環為妃,壽王李瑁反應如何?說出來很心酸! 楊玉環,父親是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蜀州度過的。後來父親去世,楊玉環投靠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