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當好脫貧攻堅領路人丨織金縣大平鄉前豐村前第一...

2020-12-16 天眼新聞

我叫張習海,現任織金縣納雍鄉黨委書記。2017年10月,還是織金縣市政管理局局長的我響應組織號召,前往織金縣大平鄉開展扶貧工作。2017年10月12日掛職大平鄉黨委副書記,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任大平鄉前豐村第一書記。

前豐村總人口456戶1412人,下轄9個村民組。2014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7戶615人,貧困發生率46.4%,屬於一級貧困村。面對這種現實情況,到前豐村後,我只能帶著村支兩委的同事一起,沉下心為前豐村謀出路。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幹部積極作為,群眾就有脫貧的精氣神。為充分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我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著重在建強黨員隊伍,發揮「關鍵少數」作用上下功夫,嚴格堅持「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等制度,每季度帶頭上黨課1次,加強黨員日常教育和管理,著力把黨支部建設成為堅強戰鬥堡壘。2018年以來,發展黨員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名,動員3名黨員帶頭發展種養殖產業,帶動30戶146人增收致富。   駐村以來,召開群眾會、院壩會議等100餘場,涉及群眾3000餘人,大力宣傳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政策知識,讓老百姓入心入腦。為提高參會率,協調牙膏、洗衣粉、牙刷、毛巾等紀念品發放給群眾,開會過程中用接地氣的語言和群眾交流。

要讓貧困戶精準脫貧,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得以落實,就得和群眾算好兩筆帳,一筆是按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算好收入帳,精準掌握貧困戶家庭家庭成員信息、就業務工、消費開支等情況,為工作提供有效依據。通過算好收入帳,2018年順利脫貧107戶419人。第二筆就是算好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傳統種植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後的土地產出收入帳,讓群眾真實感受由於產業結構調整後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獲得感。駐村以來,通過算清土地產出收入帳,動員全村種植蜂糖李1000畝、烤菸700畝、黃竹草89畝、皂角樹1340畝,南瓜862畝、帶動104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要讓群眾支持工作,實現致富,就要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為他們辦理一批好事實事。2018年,協調動員全村養牛282頭,直補款1128000元,涉及貧困戶116戶;養蜂125桶,涉及貧困戶10戶;入股養牛項目13.4萬元,涉及貧困戶14戶;協調城管局幫扶資金34萬元,大米1100斤,食用油550斤,涉及農戶55戶,每戶至少幫助資金3000元,20斤大米10斤食用油;協調企業幫扶資金43萬餘元,幫助解決大平小學所有學生校服及學習用品及中寨村、前豐村「兩不愁三保障」工程;向各級各部門籌集資金315000元,修建水窖63個,涉及農戶63戶;籌集資金400多萬,新修通組路12.8公裡。

如今,前豐村群眾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全村於2018年順利出列,成為大平鄉的「前鋒村」。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澤爾

編輯 劉詩雅

編審 王璐瑤 楊韜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戰士 不能被擊垮丨織金縣後寨鄉小橋村駐村第...
    我叫姜波,現年39歲,是織金縣中等職業學校一名普通的教師。2018年3月,因脫貧攻堅工作需要,被派往織金縣後寨鄉前進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年10月,因駐村工作調整,被調換到後寨鄉小橋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這一呆就是兩年多。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清鎮市麥格鄉大谷佐村第一書記肖夢強:當好...
    我叫肖夢強,是市科協辦公室副主任科員。2015 年 3 月,我響應組織的號召,前往清鎮市麥格鄉大谷佐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2016 年 4 月,我主動申請繼續駐村,掛任大谷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在大谷佐村連續工作 5 年。
  • 河南省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 | 王相卿:當好群眾領路人 打贏脫貧...
    當好群眾領路人 打贏脫貧攻堅戰——記河南省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獲得者王相卿曾經,位於黃河之畔的濮陽縣王稱堌鎮貧困村數量、貧困人口總數在全縣乃至全市都排名前列。如今,在他的帶領下,全鎮3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624戶15969人高質量脫貧。他就是10月份剛獲得我省脫貧攻堅獎貢獻獎的王稱堌鎮黨委書記王相卿。作為群眾的領路人,王相卿是如何讓貧困小鎮脫貧致富的?11月2日,記者採訪了他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刻不容緩|織金縣阿弓鎮以麥村第一書記曾...
    我叫曾元禹,2018年任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紀委監察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2018年3月26日被派駐到織金縣阿弓鎮大橋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同年8月14日調整到深度貧困村以麥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到現在我已經參與扶貧一線工作32個月了,能趕上這個脫貧攻堅的世紀之戰,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實際困難,幫助其脫貧致富,我感到欣慰,也無比自豪。初到以麥村,第一印象就是以麥村土地破碎、貧瘠,林地較多,群眾貧困程度較深。全村主要以農業為主,主要經濟農作物有玉米、馬鈴署,沒有工業基礎支撐。
  • 【我的扶貧故事】聶應平:當好脫貧攻堅「主攻手」
    【我的扶貧故事】聶應平:當好脫貧攻堅「主攻手」 2021-01-06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楚雄市駐村扶貧工作隊當好「五大員」助力脫貧攻堅
    當前,雲南楚雄市有州市選派183名優秀幹部組建駐村扶貧工作隊51支,他們在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帶領下,紮根基層、服務群眾,認真履行駐村扶貧工作職責,當好了「五大員」,在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進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中做出十分突出的貢獻,助力脫貧攻堅成績斐然。
  • 「我的扶貧故事」當好扶貧路上的「知心朋友」丨錦屏縣鍾靈鄉鄉長...
    自從脫貧攻堅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打響之後,我就很清楚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這條道路註定不平凡,只有沉下心,彎下腰,換位思考,把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兌現群眾的想法,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民生工作抓牢抓細抓實,以服務人民為中心,我堅信沒有完不成的任務和做不好的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努力讓發家致富成為農村群眾的「代名詞」|織金縣...
    我叫李起虎,中共黨員,2011年3月參加工作,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威寧縣任教師,2016年8月至今擔任畢節市織金縣納雍鄉扶貧工作站站長。走訪貧困戶2016年擔任扶貧工作站站長以來,深知這是組織對自己的信任,也是自己肩上的責任。自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納雍鄉實現了8個貧困村(含兩個深度貧困村)全部出列,1788戶7279人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33.28%將至零。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脫貧攻堅第一線與貧困群眾心連心丨盤州市...
    我叫瓦蓉龍,2017年9月由貴州省六盤水市盤州市人民醫院派駐丹霞鎮前所村的脫貧攻堅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就是要沉下去,紮根基層第一線,與貧困山區人民群眾心連心。這樣一來,我和村「兩委」的同志就得不分白天黑夜的跑。有一天晚上都9點了,我得知有一戶外出務工的貧困戶臨時有事回來,第二天就要走,我不敢多想,當即就拉著村支部書記李宗春到這戶人家,與他們拉家常,問長問短,了解他們外出務工的情況、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宣傳脫貧攻堅政策。
  • 「我的扶貧故事」數說我的扶貧故事丨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督戰隊...
    我研究生畢業後來到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上班,為了豐富工作經歷,單位安排第一年在地市、縣支行實習鍛鍊,我在開陽縣支行工作了半年,雖然算基層工作經歷,但很少和鄉鎮打交道,幾乎沒有下過村,更不用說和農戶打交道了。實習鍛鍊結束回到單位後,被分到金融研究處,和扶貧也沒有什麼交集。被抽到省級掛牌督戰威寧縣脫貧攻堅督戰隊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勝扶貧誓不還丨織金縣綺陌街道...
    我叫張芳華,男,1983年生,2010年參加工作,先後紮根在織金縣上坪寨鄉、熊家場鎮、綺陌街道3個基層鄉鎮脫貧攻堅工作中,現為綺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回首這十年,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串聯起我和扶貧事業的不解之緣,從一名普通工作員到綺陌街道辦事處主任,我始終最牽掛貧困群眾,始終把脫貧攻堅抓在手上。從擔任民政局社會救助局派駐珠藏鎮工作員起,我就始終以民政救助和社會兜底保障作為民生工作,始終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 脫貧攻堅「排頭兵」致富路上「領路人」 ——濮陽縣駐村第一書記...
    脫貧攻堅戰中,龍鄉大地一批又一批第一書記走在前、做表率。全縣990個行政村,有貧困戶的村976個,共有駐村第一書記555名,實現了貧困戶10戶以上的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貧困發生率1.5%以上的村駐村第一書記全覆蓋。承擔組織重託,肩負百姓期待。555名駐村第一書記決戰脫貧,聞令而動,他們從農戶家中到施工現場,從田間地頭到扶貧車間,每時每刻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踐行為黨為民的錚錚誓言。
  • 「我的扶貧故事」當好脫貧攻堅排頭兵丨興義市捧乍鎮垛坎村第一...
    「現在局裡面需要派兩名年輕黨員到貧困村去任第一書記,你考慮一下嘛!」就這樣通過簡單的溝通後,我收拾行李奔赴離市區50公裡外的捧乍鎮垛坎村。走訪鄧華友戶到達垛坎村後我發現村支兩委幹部中有幾名退役軍人,於是迅速牽頭組建一個由駐村幹部,村幹部6人組成的退伍老兵攻堅隊,專門攻堅垛坎村脫貧攻堅中的「堡壘」。
  • 「我的扶貧故事」我和脫貧有個約定丨習水縣永安鎮潤南村駐村第一...
    老百姓都說組織派了一個幹實事的書記下來了,我一直相信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剛到村,潤南村黨總支還是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脫貧攻堅工作一度停滯不前。我找準了「窮根」,提出「強化組織建設,摒棄依賴思想,推動集體經濟,改善村容村貌」的脫貧工作思路。
  • 「我的扶貧故事」精準扶貧 脫貧精準丨黎平縣地坪鎮半江村第一書記...
    我叫黃廷祥,今年53歲,黎平縣永從鎮頓洞村人。從2018年2月擔任黎平縣地坪鎮半江村駐村第一書記以來,通過不斷學習,紮實努力工作,半江村精準扶貧、脫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村級合作社建設等方面,從質量到都數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讓我收穫感動丨納雍縣昆寨鄉和豐社區...
    我叫宋麗,是納雍縣昆寨鄉和豐社區「扶貧特崗」人員。2016年5月,我來到大寨,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基層扶貧工作者。沒有宿舍,沒有食堂,大寨村是純苗族村寨,很大部分的苗族同胞不會講漢語,這些都是我剛到大寨後遇到的困難。
  • 「我的扶貧故事」「我將在脫貧攻堅偉大事業上繼續前行」丨黔西南...
    我叫王紫陽,是黔西南州工商聯會員服務中心主任、民營企業精準扶貧服務中心負責人,長期負責州工商聯辦公室日常事務、黨建扶貧同步小康駐村以及「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對接、助推星火試驗區建設等業務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 從「心」 開始丨從江縣往洞鎮廈往村...
    「你覺得我們的駐村工作隊怎麼樣?」「務諾(苗語,很好的意思)。」每當聽到這樣的對話,我的內心十分歡喜,一年多的真心付出,終究被肯定。我叫王波,今年28歲,是從江縣交通運輸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現擔任往洞鎮廈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 「我的扶貧故事」「俊」書記脫貧攻堅的「六板斧」
    剛來青溝村,部分群眾都叫我「俊」書記,其實是認為我嘴上無毛,辦事不牢!感覺從辦公室走出來的幹部,太年輕,太嫩氣,吃不了農村這苦。但我始終堅信,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群眾要致富,得有好支部!所以,我來到青溝村的第一「板斧」就是強黨建。
  • 「我的扶貧故事」盡我所能,為脫貧攻堅獻力丨興義市洛萬鄉洛萬社區...
    我叫王波,2019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下派到洛萬社區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駐村以來,對脫貧攻堅工作有很多感慨,在脫貧攻堅這大政方針政策下成為其中的一員我感到無比的自豪。駐村工作中,我每天奮鬥在走村串寨的一線,直接面對群眾,和上級部門溝通協調,聽群眾的反映和「嘮叨」。調查核實,再根據實際情況爭取相關配套政策,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以及各個同事的幫助下,我調整好心態,以高昂的鬥志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吳阿吉系興義市洛萬鄉洛萬社區發若七組村民,於2016年識別為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