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習海,現任織金縣納雍鄉黨委書記。2017年10月,還是織金縣市政管理局局長的我響應組織號召,前往織金縣大平鄉開展扶貧工作。2017年10月12日掛職大平鄉黨委副書記,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任大平鄉前豐村第一書記。
前豐村總人口456戶1412人,下轄9個村民組。2014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7戶615人,貧困發生率46.4%,屬於一級貧困村。面對這種現實情況,到前豐村後,我只能帶著村支兩委的同事一起,沉下心為前豐村謀出路。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幹部,幹部積極作為,群眾就有脫貧的精氣神。為充分發揮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我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著重在建強黨員隊伍,發揮「關鍵少數」作用上下功夫,嚴格堅持「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等制度,每季度帶頭上黨課1次,加強黨員日常教育和管理,著力把黨支部建設成為堅強戰鬥堡壘。2018年以來,發展黨員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名,動員3名黨員帶頭發展種養殖產業,帶動30戶146人增收致富。 駐村以來,召開群眾會、院壩會議等100餘場,涉及群眾3000餘人,大力宣傳脫貧攻堅、掃黑除惡、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政策知識,讓老百姓入心入腦。為提高參會率,協調牙膏、洗衣粉、牙刷、毛巾等紀念品發放給群眾,開會過程中用接地氣的語言和群眾交流。
要讓貧困戶精準脫貧,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得以落實,就得和群眾算好兩筆帳,一筆是按照「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算好收入帳,精準掌握貧困戶家庭家庭成員信息、就業務工、消費開支等情況,為工作提供有效依據。通過算好收入帳,2018年順利脫貧107戶419人。第二筆就是算好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的傳統種植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後的土地產出收入帳,讓群眾真實感受由於產業結構調整後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獲得感。駐村以來,通過算清土地產出收入帳,動員全村種植蜂糖李1000畝、烤菸700畝、黃竹草89畝、皂角樹1340畝,南瓜862畝、帶動104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要讓群眾支持工作,實現致富,就要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為他們辦理一批好事實事。2018年,協調動員全村養牛282頭,直補款1128000元,涉及貧困戶116戶;養蜂125桶,涉及貧困戶10戶;入股養牛項目13.4萬元,涉及貧困戶14戶;協調城管局幫扶資金34萬元,大米1100斤,食用油550斤,涉及農戶55戶,每戶至少幫助資金3000元,20斤大米10斤食用油;協調企業幫扶資金43萬餘元,幫助解決大平小學所有學生校服及學習用品及中寨村、前豐村「兩不愁三保障」工程;向各級各部門籌集資金315000元,修建水窖63個,涉及農戶63戶;籌集資金400多萬,新修通組路12.8公裡。
如今,前豐村群眾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全村於2018年順利出列,成為大平鄉的「前鋒村」。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澤爾
編輯 劉詩雅
編審 王璐瑤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