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本可接應他,為何劉封最終見死不救?

2020-11-21 騰訊網

關羽兵敗被殺是三國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在此之前劉備吞併荊州、益州並在漢中正面打贏了曹操,一時間威望無以復加,劉備因此自稱漢中王,蜀漢的國力也到了巔峰時期。為了擴大戰果,劉備特意命令關羽攻打荊州,極大削弱曹操的有生力量,但以為東吳在背後捅刀子,最終關羽被吳軍擒殺。

其實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還有最後一次生還的可能,就是駐紮在上庸郡的劉封領兵接應自己。關羽已經寫信劉封了,但劉封竟然以兵力不足為由拒絕關羽。戰後劉封也被劉備清算、賜死。很多朋友不明白劉封為什麼不救關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件事。

劉封的遺言

當關羽兵敗身死的消息傳到劉備耳邊時,劉備第一反應是流言蜚語,但當確認了消息的真實性後劉備怒了,第一時間就要治罪劉封,削去他的職務,讓張飛接替。但諸葛亮認為,劉封不滿足自己的待遇已經很長時間,再加上他在軍中很有威望,甚至以後可能會威脅到阿鬥的地位。與其只是治罪,不如趁機殺了他,也好為以後阿鬥上位掃清障礙,消除集團內戰的安全隱患。

劉備不是迂腐之人,他冷靜考慮諸葛亮建議後認為可行,隨即在成都寫了一份命令,讓人在上庸大張旗鼓地交給劉封。劉封身為劉備的義子,當年劉備也親口承諾過會選他作為繼承人,在這種身份的加持下,劉封認為自己和關羽的死有牽連但罪不至死,最多無非是革職,等以後戰事又起的時候還可以翻身。

當在所有人面前聽到劉備要處死自己的命令後劉封慌了,他甚至認為是使者的意思。使者早就考慮過這點,沒等劉封反應過來,身後的將士們一把上前控制了劉封,這時候劉封才知道局勢不由自己掌控了,只能等死。按照劉備的意思,劉封為集團做了很大的貢獻但功不抵過,有白綾一條和毒酒一杯讓劉封自己選擇。劉封含著淚說了句:"悔不聽孟達之言!"然後喝下了那杯毒酒。

孟達的建議

其實劉封接到關羽求救信的時候是猶豫的,因為從道義上來說,關羽是蜀漢的大將,而離自己又那麼近,派兵救一救其實不費事。孟達的話點醒了劉封,孟達告訴他現在整個蜀漢集團士氣非常高,主公因此稱王,這對於集團內的人來說都是好消息,而對於我兩人來說就是壞消息。

在孟達看來上庸夾在宛城和漢中的中間,其實把這裡當做前線、東部的屏障是可以的,但是劉備卻提拔魏延做漢中太守,而且還授予了他3萬兵馬駐守漢中,孟達和劉封駐守上庸的兵馬僅有5000人,而且多為自己的舊部。這就意味著,劉備實際上是把漢中當做曹魏和蜀漢的緩衝地帶,根本不理會孟達和劉封的死活。

而且劉備此前雖然承諾過會讓劉封繼位,但其實只是一種拉攏人心的方式,畢竟那個時候的劉備很需要劉封、荊州士族的支持,這其實更是一種政治交換。但劉備現在有了親兒子劉禪,從血緣。名義上來說他更傾向於讓劉禪接班,這是人之常情。劉備把劉封安排到上庸的目的,名義上是讓他駐守,但何嘗不是希望能夠借曹仁的手殺了劉封呢。

劉封聽著孟達的分析冷汗直流,但內心裡對劉備、對自己繼承人這個身份還是有渴望的,只是在糾結。孟達看穿了劉封的心思但左右不了劉封的思想,只是籌劃如何投靠曹魏才可以利益最大化。後來當孟達得知劉備大張旗鼓派使者傳信給劉封時知道死期將至,在投誠的前一天晚上告訴劉封帶著整個上庸郡一起投降曹魏,不然將會引來殺身之禍。

劉封不相信劉備真的會殺自己也沒有強行拘留孟達,孟達趁著夜色逃到宛城向曹仁投降,第二天劉封就被處死,所以臨終前才說了那句話。

關羽對劉封的態度

其實劉封選擇不救關羽,除了擔心駐紮在宛城的曹仁會趁勢攻打上庸之外,還與另外一件事有關。前不久關羽正在攻打襄樊,當時曹仁還駐紮在襄陽死死抵抗,當時曹仁手上有3萬兵馬,關羽也是3萬兵馬,曹仁憑藉防禦戰佔據了一部分的優勢。這時候關羽寫信給劉封,命令他帶著4000兵馬截斷北方曹操對曹仁的補給,但被劉封拒絕。

劉封拒絕的理由很簡單,第一個是上庸的兵力不夠,第二個劉封身為副軍將軍,關羽身為前將軍,雖然關羽的職務打過劉封但實際調動不了劉封,沒有劉備的命令他也不想動。

劉封的藉口雖然看似有理但卻說不過去,畢竟是整個集團的戰鬥,很多人並沒有在意所謂的職務高低,哪怕他答應關羽的調動劉備也不會說什麼,甚至還可能因為獲勝而獎賞劉封。

關羽看穿了劉封的態度,隨即寫信回復劉封,大概意思就是既然你不想幫那就不幫了,等戰爭過後我再收拾你!劉封知道關羽的為人更知道他的能力,關羽真要收拾自己的話那肯定會出手。出於恐懼作祟,接到關羽的求救信後並沒有出兵,而是按兵不動,甚至從內心裡還是希望關羽快點死。

小結

從當下的角度來看,關羽的對劉封的語氣雖然橫但並不是因私廢公,而是出於大義的考量,畢竟身在同一個集團做著同一件事,大家出力是應該的,所有人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卻被劉封拒絕,關羽自然氣氛。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劉封的人格弱點,那就是太自私了,一切的一切都為了自己考慮,壓根沒有想過大義,沒有想過集團的利益。與其說是劉備不想讓他做繼承人,不如說是劉封自己就不配做這個繼承人。他的死實際上是自己作死,怪不了別人。

相關焦點

  •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見死不救?劉封被賜死時說出真相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見死不救?劉封被賜死時,說出了大實話 導語:關羽敗走麥城這件事想必就是三國時期最遺憾的事了吧,因為就在不久之前,他帶著荊州的將士把駐紮在襄樊的曹仁打的節節敗退,儘管于禁和龐德率領3萬援軍支援曹仁,但這支部隊卻在路上被關羽用水全殲。
  •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見死不救?劉封被賜死後,說出了大實話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見死不救?劉封被賜死後,說出了大實話 導語:三國時期最遺憾的莫過於關羽兵敗荊州,最後被東吳將領擒殺了。這次失利直接導致劉備集團失去了半壁江山和無數青壯派將領,蜀漢的整體實力一落千丈。
  • 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為何見死不救?只因關羽說了14個字!
    其實,劉備一共有三個親生兒子和一個義子,在劉備的所有兒子中,能力最強的要屬他的義子劉封。甚至有很多人設想,如果劉封可以繼承皇位,那蜀國一定不是第一個滅亡的,甚至光復漢室都有可能。但歷史就是歷史,發生過的事情已經成為既定事實。今天我們不談假設,我們來聊一下關羽和劉封之間的恩怨,關羽敗走麥城時,劉封為何見死不救。首先我們分析下關羽當時的情況。劉備佔領益州後,開始出兵對付曹操。
  • 關羽敗走麥城慘遭殺害,劉封為何見死不救?臨死終於說出實情
    提到關羽,相信很多人都會他唏噓不已。關羽武藝高強,一生勝仗無數,戰功赫赫,最後卻落得敗走麥城,慘遭殺害的下場。不過,關羽的結局與他驕傲自滿的性格也有關係。在關鍵時期,他拒絕了東吳孫權的求和之計,最終惹怒孫權,也自食惡果。不過,在關羽兵敗樊城之際,劉封又為何見死不救呢?
  •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見死不救?被賜死時,他說出了大實話
    導語:關羽作為蜀漢的元老級將領,經歷過不少戰役,他都取得了勝利。可是在他攻打樊城的時候,遭到了東吳和魏國的圍剿,此時他戰敗逃走,並且向劉封、孟達求救。令關羽沒想到的是他們見死不救,如果說孟達是降將不救關羽,情有可原,那麼劉封作為劉備的義子,按照輩分來說,關羽也算是他的叔叔,他為什麼也不救關羽呢?直到臨死時,劉封才說出心裡話。
  •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見死不救?史學家:劉封做得對!
    為此,關羽多次讓佔據上庸的劉封前來支援,但是每次劉封都以根基不穩拒絕了!後來,時局逆轉,呂蒙率領大軍攻佔了荊州,關羽敵不過便一路潰逃,最後一直逃到了麥城。但此時,雖然關羽的書信已經送達劉封的手中,但是他仍舊沒有出兵救援。理由也還是原來那樣。關羽被呂蒙殺害以後,劉備將罪過都歸結在了劉封和孟達身上。最後劉封被殺,孟達歸降了魏國。
  • 關羽敗走麥城,孟達建議劉封殺掉關羽投靠曹操,可惜劉封只聽一半
    的死總是耿耿於懷,這樣一個英雄人物,居然最後敗走麥城,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劉封更是見死不救,這一切究竟是為什麼呢?,因此在看到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孟達就建議劉封殺掉關羽,然後一起投靠曹操,因為最後天下肯定屬於曹操所有。
  •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諸葛亮卻見死不救?說出來你別不信
    關羽敗走麥城,為何諸葛亮卻見死不救?說出來你別不信民間結拜、商鋪開張等都會拜一拜關羽,由此可見關羽在民間深得人心。而關羽也成為忠誠、仁義的代名詞,他的一生絕對稱得上傳奇了,也可贊一句英雄人物。但就是這樣一個英雄人物犯了此生最重要的錯誤,甚至因此丟失了性命,那就是——敗走麥城。這敗走麥城的故事大家我都差不多知道,但是也會有少數不了解的,我在此簡單介紹一下。公元129年,關羽失守荊州,退守麥城在此敗亡。這時會有不少人有這樣一個疑問,關羽是敗走麥城為何諸葛亮卻見死不救?如果有人來救不就不會敗了嘛。且聽我慢慢分析,說出來你別不信。
  • 關羽敗走麥城,向劉封求救,他為何不救,原因是什麼
    關羽攻打樊城失敗,敗走麥城,是歷史上有名的戰役之一。因為在這場戰役裡,大名鼎鼎,義薄雲天的關羽逝世了,也是蜀國從盛轉為衰的轉折點。之後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名討伐吳國,最終劉備兵敗夷陵,在白帝城傷感而死。那麼有一問題,在關羽圍攻樊城的時候,曾經向在鎮守上庸的劉封求救,可是他並沒有理會關羽的求救。那麼劉封為什麼不發兵援助關羽呢?以明白人看來,其實關羽的死和劉封並沒有多大的關係,因為劉封拒絕發兵是在關羽攻伐樊城之前。
  •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見死不救,臨死時他說出了原因
    可惜當時的江南正值雨季,關羽決堤水淹七軍,龐德被斬,于禁投降。曹操無奈一面與東吳結盟,一面派出徐晃,張遼進行支援襄樊戰役。關羽一向輕視東吳,聽聞呂蒙病重陸遜接替東吳都督一職位,對東吳更加放鬆了戒備,調動原本防守的兵力,上前線與曹軍對峙。正在魏國與蜀國打的難解難分之時,東吳呂蒙來了一計白衣渡江,斷了關羽的退路。
  • 關羽敗走麥城,劉封為何見死不救?被劉備賜死前說出了大實話!
    在看三國這一部名著的時候,相信有很多人都和筆者一樣,對於關羽這位大英雄的死一直都耿耿於懷,對於這樣的一個英雄人物本該有一番大的作為和地位,但是最後卻敗在麥城。當時沒有任何人願意伸出援手,劉封雖親眼目睹,但卻見死不救,這樣的一切都令我們百思不得其解,裡面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 諸葛亮為何唆使劉備殺劉封?劉封之死和對關羽見死不救關係大嗎?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在荊州對曹魏發動了猛烈的攻勢,後來關羽由於遭到東吳的背叛腹背受敵敗走麥城而死。關羽的死不僅讓劉備喪失了一員虎將還丟掉了戰略要地荊州,而且後來還引發了劉封之死。
  • 關羽敗走麥城,當他逃到臨沮時馬超為何見死不救?原因其實很簡單
    「大意失荊州」,這是關羽身上的最大標籤,也是關羽一生中最恥辱的時刻。讓我們把時間回到公元219年,這一年決定了三國走勢的一年,也是決定關羽命運的一年。關羽丟了荊州,敗走麥城,被殺後,首級被送給了曹操。荊州之戰,對於蜀漢政權來說是致命的,同時也意味著諸葛亮精心設計的《隆中對》戰略規劃未能實現,「興復漢室」最終化為了泡影,蜀漢也因此一蹶不振。有人說,關羽兵敗時,為何諸葛亮等人不願意出手相助,尤其是馬超,「以超為平西將軍,督臨沮,為前都亭侯。」關羽敗走麥城,最後逃到臨沮被吳將馬忠所殺。
  • 關羽敗走麥城時,為何劉封會見死不救?專家:劉封的做法是正確的
    當然,關羽也不會只想著逃跑,他也派人送信給劉封,讓劉封八百裡加急地趕來支援。不過,讓關羽更沒有想到的是,即使自己到了這種狼狽的地步,劉封仍然以根基不穩的理由拒絕派兵救援。
  • 關羽敗走麥城時,為何劉封會見死不救?專家:劉封的做法是正確的
    當然,關羽也不會只想著逃跑,他也派人送信給劉封,讓劉封八百裡加急地趕來支援。這裡就有一個很讓人不解的問題——劉封可不是簡單的蜀漢大將,而是劉備自己收養的乾兒子,關羽是他的叔叔,他為何一次兩次地拒絕自己的叔叔,即使叔叔陷入了威脅。
  •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劉備處死劉封?劉封死的到底冤不冤
    劉封之所以會見死不救關羽,還是因為昔年的一段恩怨。劉備初入荊州時,為了拉攏當地士族,便將武藝不錯的劉封收作了義子。當時關羽就問劉備:大哥既然已經有兒子了(劉禪已經在荊州出生),為何還要收螟蛉為子?此後劉封必成禍患。所謂的螟蛉便是指一種弱小的寄生蟲,由此可見關羽有些瞧不起劉封。
  • 關羽敗走麥城,為什麼劉封沒有去相救?真的就單憑孟達幾句話嗎?
    公元219年,關羽北伐失利,無奈敗逃至麥城,時吳軍在後緊追不捨,在危難之際,關羽曾向據守在上庸的劉封發起求援,不過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劉封並沒有出兵救援關羽,而關羽也終因無軍支援而被吳軍擒獲,落得個慘澹收場,於公元220年初被吳軍斬殺於臨沮。
  • 關羽敗走麥城向上庸求助,孟達為何慫恿劉封拒絕?
    關羽大意失荊州後,兵敗被殺,令蜀漢集團損失慘重。不過,其實關羽之死並不是必然的。因為雖然糜芳投降了孫權,可在敗走麥城的時候,關羽已經派廖化向上庸求助。當時上庸已經牢牢掌握在了蜀漢集團的手裡,如果派兵救援關羽的話,完全有可能成功。可是,當時上庸的守將孟達聞知關羽被困麥城後,竟然慫恿主將劉封拒絕關羽的求救。
  • 關羽敗走麥城離劉備只有20裡,他為何不救?諸葛亮道出實情
    春風得意時,過五關斬六將,落魄低頭時,只得敗走麥城,被殺身亡。建安二十二年,劉備盤踞益州,隨後,出兵討伐漢中,與曹操展開激烈的爭鬥戰。但人生怎有後悔藥可吃呢?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細節,小小的失誤,放在他處,可能便罷了,但在此處,正是要了關羽的老命!興許,這真的是命吧,天妒英才,天要亡你關羽哩!但大家可曾知道,關羽被殺的地點與劉備那兒相距不過二十裡,劉備為何見死不救呢?其實,孔明先生為我們答疑解惑了。
  • 關羽兵敗孟達有責任,他和劉封的一段對話,讓劉封袖手旁觀
    當袁紹看不起他的時候,關羽直接用事實說話。曹操要用一杯熱酒給關羽壯行,關羽直接拒絕,他說:酒且斟下,某去便來。果不其然,關羽很快就提著華雄的項上人頭回來了,而當時還沒喝的酒仍然具有一定的溫度。關羽失掉荊州敗走麥城的一些原因關羽也是「五虎上將」之首,可以說一生戰績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