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丨創業團隊的股權(股份)應該如何分配呢?

2020-12-19 愛合夥

關於股權分配的問題,是創始人合夥創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單打獨鬥一人創業走天下的時代早就過去了,現在都是走團隊,講合作,任何一家優秀的創業公司背後一定有一個優秀的團隊一起打拼,合伙人股權架構設計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一部分,如何量化創業團隊的股權(股份)是本文需要探討和深究的話題。

合伙人有提供資金的投資人,提供場地或人脈的資源型合伙人,有技術能力過硬的技術合伙人,還有銷售渠道和運維背景的市場合伙人和運營合伙人等等,這些角色千差萬別,各自給團隊帶來的貢獻也很難量化,如果有一個約定俗成的估值標準,相信股權分配會比較客觀。股權架構設計首先必須要遵守3大原則:1.分工簡單明晰。初創公司的合伙人一般是三到五個,最合理的架構一開始最好是三個人,相互之間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了解清楚各自的特長,工作經歷等等,不要小看這個過程,再好的股權設計合伙人之間溝通和理念不一致會給公司後來的發展埋下隱患,創業團隊因為合伙人之間的不和最終失敗的不在少數,找合伙人一定要實事求是,寧缺毋濫。

2.一定要共識出最終決策者。通俗點說就是要選出最後拍板的人,在大公司有董事會,一般來說最後拍板的是大股東,那麼初創公司一般是創始人或者是多個創始人共同表決,不管怎樣,這個最終決策者頭腦要清晰,對股權分配設計要有所了解,最終決策者一旦拍板,其他合伙人和股東都要無條件服從決定。

3.股權分配的利益關係應該與貢獻程度相掛鈎。也就是說投入的要素貢獻越高(註:貢獻要素不僅包括實物資產和資金等硬指標,還應包括勞動付出,時間精力等個人投入的軟指標。),你的股權(股份)比例應當越高,即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是一種貢獻。另外,小型的初創團隊股權設計一定要小巧和靈活變通,不要過於複雜。

在股權(股份)分配的時候客觀的操作方法是:將創始人在創業項目中的貢獻,按照市價值估值,然後算出所有股東和合伙人要素貢獻的總估值,最後折算出創始人和合伙人之間持有的股權比例。這樣的話首先就需要對創業資源的各種要素進行市場估值,當然像資金,技術專利這些是很好量化的,例如場地,人脈以及實物的話需要具體分析。

舉個例子,某技術合伙人投入的要素=資金20萬+技術,專業技術按照市場價估值10萬(考慮技術稀缺性和同行市場平均薪資),假設所有投入要素的市場估值是100萬,那麼該技術合伙人的股權比例就是30%,要求更高的話可以將不同要素按照稀缺性和緊急程度區分下權重,同樣是上面的例子,股權比例(%)20萬資金*0.8權重+10萬技術*1.5權重=31%。

下面稍作列舉3種貢獻要素的估值簡要計算方法:1.勞動力。勞動力要素的市場估值最直接的參考標準就是人才市場的薪資和績效水平,例如某技術合伙人海歸高材生,參考目前市場同等崗位的待遇水平來進行股權比例的估值參考,合伙人和打工者的區別在於合伙人的薪資=股權+基本薪資+績效+期權,合伙人為公司節省的市場勞動力成本差價就是他的勞動力要素估值。

2.技術/智慧財產權。如果是智慧財產權要素估值的話會比較好操作,相當於技術合伙人授權專利技術給創業公司使用,當然所有權沒有變更,專利使用費就是技術合伙人貢獻的價值,技術入股如果是初步成型的技術開發模型可以折算成轉讓價,未有作品的話按照項目開發未來估值計算,可參考同行競品的開發成本。

3.人脈/資金資源。創業資源的要素估值比較抽象,如果合伙人提供的人脈資源能解決企業創業階段的問題,例如融資,銷售渠道或者是法務關係的門路,創始人可以按照佣金折算成合伙人的股權比例,或者是直接折算現金價值,衡量的標準不一,具體的估值算法因人而異。

最後需要強調量化創業團隊股權架構設計的3個要點:1.創業團隊在早期要預留一部分股權(包括股權激勵),為吸收新的合伙人預留。有的創始人在設計股權架構的時候全部分掉,項目進行到一半新進來的合伙人怎麼辦?而且在找合伙人的時候股權激勵是對方比較看重的地方,這個要事先考慮到。

2.企業融資要事先預估。很多創業項目做大後準備上市,結果創始人原始股權被稀釋後少得可憐,這就是沒有做好融資實現預估的後果,為公司辛苦十幾二十年,回報明顯不成正比。

3.投入要素估值浮動,股權一定要分批授予。投入要素估值不同時期的價值是不同的,也就是之前說的權重,創業初期資金比較緊缺權重高,後期融資多了不缺錢權重就下降了。股權一定要按照時間或者項目/融資進度分批授予,這樣就不會出現合伙人做到一半離職後還能擁有穩定的股權增值,這樣對團隊其他人的付出是不公平的。

最後,如果創業團隊準融資了,股權分配比例需要儘早明確,這也是投資人評判該創業項目是否值得投資的一個重要因素。

作者:愛合夥【創業找合伙人的舞臺】原創,閱讀原文:http://aihehuo.com/blog/1423

相關焦點

  • 合夥創業應該如何分配公司股權?
    (原標題:合夥創業究竟應如何分配公司股權?)創業合伙人之間最容易起爭端的問題之一就是股權分配,「首席娛樂官」、「邏輯思維」、「泡麵吧」 以及 「西少爺肉夾饃」 等創業公司的合伙人股權之爭,令不少合夥創業者尤其關注合伙人之間的股權分配。簡法幫一貫的態度是:只要是創業合伙人真心認為公平合理的股權分配方案,就是當時最好的方案;最好再輔以一定股權的預留,根據股東價值和貢獻進行定期調整。
  • 創業公司如何設計合伙人股權的進入和退出機制?
    剛成立的創業團隊該如何設計公司的股權結構,尤其是創業合伙人的股權結構,一直都是一個最為困擾創業者的問題,當然裡面的坑不僅多,而且深。 如果你正好被這個問題困擾,這篇文章從哪些人適合成為合伙人,如何進行合伙人股權分配與合伙人股權退出機制這3方面對合伙人股權分配進行闡述,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一、哪些人才能作為合伙人?
  • 如何用股權分配,做好創業的根基? | 獵雲網
    獵雲網註:股權分配問題一直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不能因為股權分配而毀了創業的根基,那麼,股權應該如何進行分配?曲速資本楊軒分享了方法和經驗,本文轉自土匪投資日記(微信號:tufeitouziriji)。
  • 合伙人股權分配常見的15大問題詳解
    合伙人股權分配常見的10個坑 合夥協議和公司章程有什麼區別? 合伙人之間股權比例怎麼設置? 什麼時候籤署合伙人股權分配協議比較合適? 合夥創業,大家應該按照出資比例分配股權嗎?
  • 從西少爺股權紛爭看初創公司找合伙人與股權分配
    類似「泡麵吧」和「西少爺」這樣因為股權紛爭而散夥的創業團隊,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什麼樣的人適合一起創業?談股權分配之前,有必要說一下對於合伙人的選擇問題。我認為創業選擇合伙人必須看兩點:一是價值觀一致和事業方向認同;二是能力資源互補。大部分創業團隊散夥分家要麼是由於創始人價值觀不一致或不認同而產生嚴重分歧,要麼是某人能力或資源對公司發展未帶來核心價值被迫出局。
  • 2人、3人及以上合夥創業,股權到底應該如何分配?落地乾貨 收藏
    有數據顯示,團隊打架是創業失敗的前三大誘因之一;而團隊打架,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創業企業最初的股權架構設計和股權分配埋下的惡果。 在利益,尤其是巨大的利益面前,創業合伙人關係大概率完全服從「人性的基本面」,像瓷娃娃一樣脆弱不堪。 對創業合伙人而言,最為核心的問題之一往往是創業企業的股權架構應該如何設計?股權應該如何分配?這也是創業企業治理最為重要的部分。實際上,創業企業的股權架構設計和股權分配事關公司利益格局和利益分配,是創業者和創業企業必須邁過去的「生死劫」。
  • 67%的公司死於股權分配,創業公司如何進行股權分配
    初創公司如何進行股權分配呢? 創業夥伴就是公司合伙人,股權合法合理地進行分配,有助於提高積極性,而若股權分配偏差也可能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在創業公司進行股權分配前,確定合伙人比股份更重要,找了靠譜的合伙人,股權分配更加簡單,雖然平均分配股權有成功的例子,但僅限於有經驗的創業者,一股獨大還是多股評分,早期創始人需要確定好。資源入股、技術入股,儘可能避免,解決方式也可以是打欠條,公司有營收利潤後進行補償。
  • 史光起:創業公司該如何合夥並分配股權
    隨著單打獨鬥的「老闆時代」的結束,如今創業都開始找合伙人,幾個人湊些錢,能力各有所長,可以有效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創業公司的合伙人如何分配股權、股權如何稀釋、誰說了算、怎麼退出,等等。
  • 【股權設計】最完整的合伙人股權的進入和退出機制方案
    1、早期創業公司的股權分配設計主要牽扯到兩個本質問題:一個是如何利用一個合理的股權結構保證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力,另一個是通過股權分配幫助公司獲取更多資源,包括找到有實力的合伙人和投資人。 2、股權分配規則儘早落地。
  • 股份制的公司,應該如何設計股權分配方案
    目前我們所處的社會是一個經濟迅速發展的階段,為了更好地適應我們當前的市場經濟模式要求,現有的如國企(央企)、民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等股份企業,都將會遇到公司股權分配的事宜,那麼假如我們股份制公司要進行股權分配,我們該如何去編寫一份完整、實用的公司股權分配方案給公司決策者呢,下面江西心者律師事務所小編就給大家講述一下股份制公司股權分配方案書模板究竟該如何去編寫
  • 合伙人股權分配,前人踩過的坑都在這裡了,希望下個踩坑的不是你
    如果合伙人股權出了問題,經常是不可逆的「車毀人亡」。 關於合伙人股權分配,前人踩過的坑大部分都在這裡了,希望下個踩坑的不是你。 第一坑:團隊中沒有大家都信服的老大 企業的股權架構設計,核心是老大的股權設計。老大不清晰,企業股權沒法分配。
  • 完整的合伙人股權的進入和退出機制方案
    這種狀況最容易出現在組建團隊開始創業時,創始團隊和投資人根據出資比例分配股權,投資人不全職參與創業或只投入部分資源,但卻佔據團隊過多股權。 早期普通員工 給早期普通員工發放股權,一方面,公司股權激勵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激勵效果很有限。
  • 創始人、合伙人、核心員工、投資人,分配股權如何量化和兌現?
    當我們在早期真正做股權架構設計的時候可能需要考慮更多的是這四個宏觀維度背後具體的細節分析。而題主的問題僅是創始人宏觀維度背後股權分配中的股權比例確認(股權怎麼分)的問題,事實上,在人力資本驅動的創業時代,我們要思考的不僅僅是股權比例的問題!而是圍繞著股權做體系化設計。
  • 創業公司股權設置+合伙人+融資怎麼搞定?他提供了詳細方法論
    具體來看,創業公司股權設置應該遵守哪些原則?創業公司在股權設置的基礎上怎麼尋找合伙人?股權激勵和創業公司融資怎麼處理?日前,吳良濤做客『首席升級官』,在『首席升級官』股權設計讀者群,就創業公司如何設計股權,為社群用戶做了主題分享。
  • 一文讀懂「股權」和「控制權」的關係,中國合伙人股權分配!
    >3% 臨時提案權 二、公司控制包括:股權控制、董事會控制、經營控制 大股東如何在創業的整體運營中能把握控制權,可分以下三個方面予以解決: 1、股東會的控制權:可通過設立有限合夥企業持股、
  • 如何調整股權不傷害合伙人感情?這裡有一個案例
    這位創業者朋友之前在幾家BAT級別的公司工作過,他面臨的困擾不僅涉及合夥創業股權分配中常見的兼職與全職等問題,更涉及股權分配背後的邏輯,以及在中國創業合伙人群體中常見的股權調整時所面臨的感情或者面子問題,是中國創業圈中非常典型的合夥股權案例,在溝通解決完他的問題之後,我們準備了這篇文章分享給更多合夥創業的朋友。
  • 投資人自述:初創公司該如何分配股權?
    很多初創團隊都會碰到一個問題, 如何分配股權, 今天土匪主要和大家聊一聊,初創團隊中創始人之間的股份如何分配先說很典型的兩個故事,如有中槍純屬雷同:第一個故事關於能同苦不能同甘A、B、C三個好朋友, 在討論了好多次之後,決定說幹就幹, A牽頭,出錢多佔大股,B稍年長有資源,股份比C稍多,C年輕有衝勁,佔股稍少。
  • 一家企業的核心價值是股權,合伙人的股權到底該如何分?(上)
    無論是在企業初創期還是從初創期到成長期的過渡階段,很多企業都會通過股權分配為公司引入合伙人,來解決公司資金與人力問題,這時,合伙人股權的分配就顯得尤為重要。股權分配當然是越早越好,因為在創業初期,大家都願意有難同當,但是當後期公司發展起來以後,就不一定能做到有福同享了,到那時候再調整股權,實際上調整的是利益。雖然現在關於如何分配合伙人股權的課程有很多,但是我們認為換湯不換藥,方案不管如何變化,其核心內容都是不變的,主要概括為兩個方面。
  • 只有這篇文章讓我搞懂了創業公司股權分配!(必讀好文!)
    四是分享三家著名創業公司的股權分配案例。1. 創始人的股權1.1確定創始人。創始人是承擔了風險的人。判斷創始人的簡單方法是看,拿不拿工資,如果在最開始,都不能支付工資給你,那你就是創始人。1.2創始人的身價如何確定。1.2.1初始(每人均分100份股權)。我們給每個人創始人100份股權。
  • 創業公司出資人員和技術人員,股權應該如何分配?
    在一個合夥企業成立的時候,合伙人往往身懷絕技,也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出錢出力都是對企業進行貢獻,都可以為企業的後續發展提供助力,但是一開始合作就必須確定好各自對企業的持股比例,如果在出資協議上不加以明確,以後股東之間發生矛盾和摩擦就更難以解決了,所以出錢和出技術股權分配是企業合伙人面臨的第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