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皇后為何要效仿武則天稱帝?歷史的背景不能忽視

2020-12-11 國史春秋

韋皇后是武則天的兒媳,她的丈夫是中宗李顯。公元684年,李顯繼承皇位,立韋氏為皇后。但是李顯僅在位一個多月就被武則天拉下皇位,貶為廬陵王,流放均州。後改為房州。嫁雞隨雞,韋皇后也只好隨著丈夫顛沛流離,恓惶度日。

公元698年,武則天準許李顯回到洛陽,並重新立其為太子,患難妻子韋氏自然又成太子妃。公元705年,以張諫之為首的一幫大臣將武則天逼下皇位,擁李顯復位,於是韋氏又成了皇后。所以李顯兩度廢立,韋皇后隨夫沉浮。

十年一覺揚州夢。李顯熬了二十餘年,做了無數惡夢,終於等到撥雲見日的一天。按理說,此刻的李顯應該好好耍一耍皇帝的威風,可沒曾想卻讓韋皇后搶了風頭。韋皇后隻手遮天,致使李顯雞肋一般的存在。不僅如此,五年之後,韋皇后就用毒藥送李顯去了極樂世界。

李顯去世後,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草擬了一份兒遺詔,規定溫王李重茂繼承皇位,韋皇后主執政務,相王李旦輔政。顯然韋皇后對於這樣的安排不滿意,於是她先將李旦排擠為教書先生(太傅),然後籌劃登基稱帝。當然前提是先將絆腳石李旦、太平公主、少帝李重茂等人逐一剷除。

那麼,韋皇后為何那麼狂妄,還妄想如武則天一樣稱帝呢?原因有三點。

一、李顯的縱容

李顯被流放期間,吃了不少苦,而且每天擔心武則天派人來取他小命,所以如一隻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幸虧當時有韋皇后的陪伴,不停的壯膽兒、打氣,像哄孩子一樣安撫,李顯總算咬牙挺了過來。李顯出於對這個不離不棄的患難妻子的感激,所以曾涕泗橫流地承諾,將來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必然讓韋皇后為所欲為,享人間極樂。

李顯復位之後,果然兌現承諾,不僅在生活上無限滿足韋皇后的奢侈需求,而且每當朝堂議事時總讓她坐在自己身邊一起處理政務。李顯此舉很快引起來許多耿直大臣們的反對,畢竟武則天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但他充耳不聞。因此,也正是由於李顯的故意縱容,讓韋皇后私生活愈發墮落之餘又漸漸嘗到了權力的快感,並且日積月累,欲望蔓延滋長,野心一發而不可收拾。

二、有一幫擁躉

如果韋皇后光有野心沒人附和,自然淪為曲高和寡,孤掌難鳴的尷尬境地。然而,從來皇權周圍就不乏嗅覺神探。於是一些看出苗頭的人便主動來入夥,以博取日後更大、更多的利益。首先是昭容上官婉兒躍躍欲試,其後她又讓床上客武三思以「獻身」的方式入夥。後來又有宰相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司農卿趙履溫、國子祭酒葉靜能,堂兄韋溫等等眾人前呼後擁,爭相獻媚,牽馬墜蹬。

上述一干人都是以實際行動來支持韋皇后稱帝的。特別是武三思還將擁李顯復位的張諫之、袁恕己、桓彥範等人全部陷害致死。自不用說,那幫人既然同武則天對立,自然就與韋皇后不相為謀。當然,此舉武三思也有自己的私心在裡面,但最終的受益者還是韋皇后。值得一提的是,當李顯駕崩之後,就連張嘉福、岑羲、崔湜等一些朝中大元也來韋皇后身邊撈取油水。

因此,也正是在這些人的推波助瀾之下,韋皇后變得愈加狂妄,恍惚間距皇位一步之遙。

三、實力不容小覷

李顯駕崩之後,韋皇后密不發喪,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調5萬府兵入駐京師,先後將韋姓子侄贅婿全部委任為軍隊頭領。顯然韋皇后是有備而來,一夜之間便樹起了強大後盾。如果付諸稱帝行動,凡有反對者,頃刻之間讓其灰飛煙滅。

因此,韋皇后以自身優勢的主動權、一批擁躉,外加軍事力量,最終編織起一張三位一體大網,基本鎖定大唐皇位。這就是她狂妄的原因。人生如白駒過隙,既然有狂的資本,為什麼不瀟灑走一回呢?

結語:

韋皇后之所以狂妄,除上述三點原因外,還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當時的歷史背景,也是效仿武則天的根源。正是由於武則天樹立起了一面鏡子,才讓她身後的女人覺得鏡子中的自己都像皇帝。因此,不光是韋皇后,就連她的寶貝女兒安樂公主都夢想著做下一個「武則天」。至於後來的太平公主更不用說。如果不是自身的局限,就連上官婉兒都不願放棄那個機會。因此,除了上述幾位薄命紅顏外,或許想成為下一個武則天女人也不止於此。

感謝朋友們點讚關注!歡迎發表評論!

相關焦點

  • 韋皇后想效仿武則天,卻沒有武則天的智慧,費盡心思
    唯一的女皇武則天不用多說。上官婉兒、安樂公主等政壇風雲人物也很盛行。本篇我們想說的韋皇后,也是一個有野心的女人。她的各種行為都向武則天表示敬意,但由於才能的限制,他在私生活方面學過。唐中宗李顯是歷史上罕見的兩次登上神位的人。最初登基的時候,不久就被母親武則天廢除了。安排李顯成為廬陵王,掉進山谷的李顯只有韋皇后不放棄,照顧李顯。
  • 韋皇后和武則天亂唐同一轍卻為何不同命
    漢有呂后、平陽公主等,唐則有武則天和太平公主等。而為何在唐朝武則天可以改國號稱帝而韋皇后只能覆滅呢?韋後劇照一、政治對比:武則天當了二十八年的皇后,五年的太后才開始稱帝改國號,在這麼長時間內讓它有足夠的時間來培養人才
  • 孝莊做了一輩子太后,盡心輔佐兩代君王,為何不效仿武則天稱帝?
    相比之下,同為傑出女政治家的武則天則是廢除皇帝,自己登基稱帝,一統江山,那為什麼孝莊寧願一輩子做太后,卻不效仿武則天做皇帝?武則天為什麼能稱帝?一個英明的帝王對國家、對人民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孝莊太后和武則天都可以稱得上是有作為的政治家,不同的是,武則天是皇帝,孝莊則是作為皇帝背後的支持者,而武則天能稱帝與她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聽聞武則天容貌絕美,便招其進宮,封為五品才人,並且賜&34;之稱,然而唐太宗在位期間,武則天並未得到過多的寵幸,她便將目光放到了儲君高宗李治的身上。
  • 武則天去世後,李顯為何不誅滅武三思?反而縱容他與韋皇后亂來
    唐朝的歷史,編劇都不敢這麼編!武則天生了四個兒子,長子李弘早逝,被追封為皇帝,次子李賢因為能力太強,被武則天逼殺。倆兒子李顯和李旦,屬於軟弱無能之輩,所以武則天讓他們輪番做了皇帝。李顯登基以後,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就被老媽武則天給拿下了。為什麼?
  • 孝莊一生歷經四朝,盡心輔佐兩代君王,為何不效仿武則天稱帝?
    相比之下,同為傑出女政治家的武則天則是廢除皇帝,自己登基稱帝,一統江山,那為什麼孝莊寧願一輩子做太后,卻不效仿武則天做皇帝?武則天為什麼能稱帝?一個英明的帝王對國家、對人民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孝莊太后和武則天都可以稱得上是有作為的政治家,不同的是,武則天是皇帝,孝莊則是作為皇帝背後的支持者,而武則天能稱帝與她所處的時代背景是分不開的。貞觀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聽聞武則天容貌絕美,便招其進宮,封為五品才人,並且賜"武媚"之稱,然而唐太宗在位期間,武則天並未得到過多的寵幸,她便將目光放到了儲君高宗李治的身上。
  • 唐中宗李顯,既然能兩次登基稱帝,為何還被女人掌控在掌骨之間?
    導語:唐中宗李顯,既然能兩次登基稱帝,為何還被女人掌控在掌骨之間?武則天在殺死自己的兩個兒子後,就只剩下李顯和李旦,李治剛死武則天不得不從中選擇一個皇帝,最終她還是選擇了年齡比較大一點的李顯。李顯登基稱帝是為唐中宗,不過掌握大權的卻不是他,而是背後的武則天,在執政一段時間後,武則天只用了一句不適合做皇帝就把李顯給廢掉,李顯第一次皇帝生涯就到此結束。
  • 武則天到韋皇后,安樂公主到太平公主,女權運動是如何寂滅的
    縱觀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女性在大多數時間都是作為男性的附屬品出現的,她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要三從四德,以男人為尊,李世民之妻長孫皇后更是攥寫《女則》來教導女子言行。公元690年,在經過了一系列的勸進和推辭的老套戲碼後,武則天改唐為周,成為了一代女皇;而此時的韋皇后還在房州與唐中宗李顯終日活在恐懼之中,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武則天一紙詔書,就會要了他們的命,韋氏一定在心裡暗暗發誓,有朝人日也要像她的婆婆一樣,可以隨意掌握別人的生死,權力的種子在她的心裡已經發了芽;此時他們的女兒安樂公主尚且年幼,還不知權力為何物,但白色恐怖之下的生活也會讓她逐漸明白
  • 1986年,一農村女子效仿武則天想在山東「稱帝」,後來怎麼樣了?
    是的,你沒看錯,都1986年了,還有人自詡武則天想要「稱帝」!到底是烏龍還是另有隱情?被發現後當事人後來怎麼樣了?我們一起來看看。說起武則天,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登基過,有過封號的女皇帝。當然後世對於她的研究和崇拜的人有很多,這不就被發現有一個狂熱的愛好者。
  • 李隆基為何要殺上官婉兒,李隆基說此女禍國殃民
    李隆基為何要殺上官婉兒,李隆基說此女禍國殃民大家都知道,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而她的手下,也是人才輩出,而同樣身為女子的上官婉兒絕對也算得上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在公元705年的時候,一些朝臣趁著武則天重病在身,發動了神龍政變,唐中宗重新登上了皇位
  • 唐朝唐中宗韋後,正大光明私會情郎,效仿武則天卻被一網打盡
    武則天稱帝之後,李氏皇子們其實內心是極為尷尬的,就連武則天的幾個兒子都害怕老媽隨時殺掉自己,更別說其他的皇族;而武則天的大兒子李顯在李治時期就被立為太子了,其主要依仗就是自己的老媽。好在,自己老媽很快就把他廢掉了,他也暗自鬆了一口氣,就安然自得的去廬陵當個親王了,其實這也相當於被武則天幽禁了,畢竟武則天遇到太多李氏皇族反對她的事例,她也不能全部相信自己的兒子。
  • 1986年,山東一婦女模仿武則天「稱帝」,後來怎麼樣了?
    所以在李世民去世以後,武則天並沒有因此而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在感夜寺僅僅待了一年,就重新回到宮中,很快就成為了皇后。唐高宗李治由於身體比較肥胖,得了高血壓,根本無心管理朝廷事務。因此,武則天就幫助自己的丈夫管理朝廷,後來丈夫去世以後,武則天多次罷免自己的兒子,最後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周。武則天稱帝以後,仿照男性皇帝,也建立了自己的後宮。
  • 武則天的女官,唐中宗的寵妃,最後和太平公主聯手廢掉了韋皇后
    ,歷史上對武則天的評價雖然褒貶不一,但不能否認的是,武則天在歷史上確實是個女強人。連帶著她身邊出現了一眾的女強人,比如被譽為巾幗宰相的上官婉兒,再比如她的女兒太平公主,這些都是在歷史上不甘屈居人下的女強人。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期宰相上官儀的女兒,因上官儀向高宗提議廢武后,武則天知道後心生怨恨,便設計將上官儀除掉。上官婉兒與其母親受到株連,被發配入宮為婢。
  • 唐朝的真實太子妃:韋氏欲效仿武則天差點稱帝被斬首
    《太子妃升職記》這樣的雷劇和真實的歷史相距甚遠。筆者在此不想說此類劇的缺陷和漏洞,只想給大家說說唐朝歷史上兩個真實的太子妃升職記,年輕觀眾不要總想著穿越回去做太子妃,那真的一點都不好玩。即便人品爆棚,得以一路過關斬將升職為皇后,也並不意味著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歷史花邊(25)——大唐韋皇后的風流韻事
    說起大唐王朝的皇后,我們往往會想起溫柔賢惠的長孫皇后,還有不得善終的高宗王皇后,還有為達目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武則天……每每當人們說起武則天的時候,都會想到在她之後的韋皇后,一個效仿武則天幹涉朝政的后妃。雖然她們都是皇帝的老婆,都幹涉朝政,但是韋皇后在眾人眼中就是一顆毒瘤,她並沒有武則天的政治能力和辦事果決的魄力。相反在歷史上韋皇后毒殺夫君,名聲確是臭名昭著。
  • 歷史上真實的韋皇后,風流成性不說,還妄想稱帝
    韋皇后是唐中宗李顯的妻子,她的婆婆就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按照一般的邏輯,嫁到皇家的女子自然要小心翼翼地侍奉丈夫,但是韋後則不然,在中宗發動「神龍政變」當上皇帝後,韋後依舊把唐中宗管得服服帖帖,不僅如此,韋後還與武三思私通,給自己的皇帝老公帶上了一頂大大的綠帽子。
  • 民國有一名女子效仿武則天「稱帝」,穿龍袍坐龍椅,廣納後宮!
    民國有一名女子效仿武則天「稱帝」,穿龍袍坐龍椅,廣納後宮!文/桉提起武則天,我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吧?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歷史上,武則天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我們詮釋了「誰知說女子不如男」這句話的真諦。民國有一名女子效仿武則天「稱帝」,穿龍袍坐龍椅,廣納後宮!她的一生是艱辛的,沒有人知道她為了爬到那個最高的位置到底付出了多少。她夠狠心,她親手逼死了自己的兒子,只為維護自己的政權。但他又明事理,對於官員們的直言相諫,她虛心接受,廣納諫言,一心為民。
  • 有武則天的心思沒武則天的本事,韋皇后的女皇之路,像是一場鬧劇
    唐中宗李顯,第一次當皇帝不久,皇位就被自己的母親武則天奪去,武則天登基稱帝後,並沒有殺死李顯,而是將他貶為廬陵王,被貶後的李顯惶惶不可終日,他十分了解母親的性格和為人,哥哥李弘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鑑,自己的好幾個兄弟都被母親以各種罪名處死,他整天都在擔心母親會殺他,夫人韋氏安慰他說:「
  • 武則天危機|一場女權和男權,異姓和宗法之間的較量
    要意識到這時候的李隆基已經登基為帝,儘管史書並沒有說太平公主暴露過想要做女皇帝的野心,但是她的勢力之龐大以及準備毒害李隆基的做法來看,倘若她真的除掉了李隆基,在當時她那種強大的勢力之下恐怕效仿武則天是並不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但這場政鬥最終還是以李隆基的勝利而告終,留下一番功敗垂成的事業。而另一個女人韋皇后意圖效仿武則天的野心則表現的十分明顯了。
  • 她想當武則天第二,可惜能力不足,被李隆基、太平公主聯手誅殺
    唐朝真是一個非同一般的朝代,尤其是女人,不但出了像女皇武則天,而且還有多位女人想要登頂權力的巔峰,這其中就包括韋皇后,她想效仿效仿婆婆武則天,成位女皇帝。韋皇后是李顯的皇后。當年,武則天當上女皇帝之後,對自己的兒,毫不留情,而很早就被李治選為了皇位繼承人的李顯就被武則天給攆下了臺,並且把他趕到了外地,去當廬陵王。
  • 武則天危機|一場女權和男權,異姓和宗法之間的較量
    ,倘若她真的除掉了李隆基,在當時她那種強大的勢力之下恐怕效仿武則天是並不令人感到奇怪的事情。而另一個女人韋皇后意圖效仿武則天的野心則表現的十分明顯了。神龍政變以後,李顯復闢為唐中宗,這位昏庸的皇帝並沒有吸取教訓,繼續縱容自己的皇后,最終使得武則天危機繼續得到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