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皇后是武則天的兒媳,她的丈夫是中宗李顯。公元684年,李顯繼承皇位,立韋氏為皇后。但是李顯僅在位一個多月就被武則天拉下皇位,貶為廬陵王,流放均州。後改為房州。嫁雞隨雞,韋皇后也只好隨著丈夫顛沛流離,恓惶度日。
公元698年,武則天準許李顯回到洛陽,並重新立其為太子,患難妻子韋氏自然又成太子妃。公元705年,以張諫之為首的一幫大臣將武則天逼下皇位,擁李顯復位,於是韋氏又成了皇后。所以李顯兩度廢立,韋皇后隨夫沉浮。
十年一覺揚州夢。李顯熬了二十餘年,做了無數惡夢,終於等到撥雲見日的一天。按理說,此刻的李顯應該好好耍一耍皇帝的威風,可沒曾想卻讓韋皇后搶了風頭。韋皇后隻手遮天,致使李顯雞肋一般的存在。不僅如此,五年之後,韋皇后就用毒藥送李顯去了極樂世界。
李顯去世後,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草擬了一份兒遺詔,規定溫王李重茂繼承皇位,韋皇后主執政務,相王李旦輔政。顯然韋皇后對於這樣的安排不滿意,於是她先將李旦排擠為教書先生(太傅),然後籌劃登基稱帝。當然前提是先將絆腳石李旦、太平公主、少帝李重茂等人逐一剷除。
那麼,韋皇后為何那麼狂妄,還妄想如武則天一樣稱帝呢?原因有三點。
一、李顯的縱容
李顯被流放期間,吃了不少苦,而且每天擔心武則天派人來取他小命,所以如一隻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幸虧當時有韋皇后的陪伴,不停的壯膽兒、打氣,像哄孩子一樣安撫,李顯總算咬牙挺了過來。李顯出於對這個不離不棄的患難妻子的感激,所以曾涕泗橫流地承諾,將來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必然讓韋皇后為所欲為,享人間極樂。
李顯復位之後,果然兌現承諾,不僅在生活上無限滿足韋皇后的奢侈需求,而且每當朝堂議事時總讓她坐在自己身邊一起處理政務。李顯此舉很快引起來許多耿直大臣們的反對,畢竟武則天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但他充耳不聞。因此,也正是由於李顯的故意縱容,讓韋皇后私生活愈發墮落之餘又漸漸嘗到了權力的快感,並且日積月累,欲望蔓延滋長,野心一發而不可收拾。
二、有一幫擁躉
如果韋皇后光有野心沒人附和,自然淪為曲高和寡,孤掌難鳴的尷尬境地。然而,從來皇權周圍就不乏嗅覺神探。於是一些看出苗頭的人便主動來入夥,以博取日後更大、更多的利益。首先是昭容上官婉兒躍躍欲試,其後她又讓床上客武三思以「獻身」的方式入夥。後來又有宰相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司農卿趙履溫、國子祭酒葉靜能,堂兄韋溫等等眾人前呼後擁,爭相獻媚,牽馬墜蹬。
上述一干人都是以實際行動來支持韋皇后稱帝的。特別是武三思還將擁李顯復位的張諫之、袁恕己、桓彥範等人全部陷害致死。自不用說,那幫人既然同武則天對立,自然就與韋皇后不相為謀。當然,此舉武三思也有自己的私心在裡面,但最終的受益者還是韋皇后。值得一提的是,當李顯駕崩之後,就連張嘉福、岑羲、崔湜等一些朝中大元也來韋皇后身邊撈取油水。
因此,也正是在這些人的推波助瀾之下,韋皇后變得愈加狂妄,恍惚間距皇位一步之遙。
三、實力不容小覷
李顯駕崩之後,韋皇后密不發喪,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調5萬府兵入駐京師,先後將韋姓子侄贅婿全部委任為軍隊頭領。顯然韋皇后是有備而來,一夜之間便樹起了強大後盾。如果付諸稱帝行動,凡有反對者,頃刻之間讓其灰飛煙滅。
因此,韋皇后以自身優勢的主動權、一批擁躉,外加軍事力量,最終編織起一張三位一體大網,基本鎖定大唐皇位。這就是她狂妄的原因。人生如白駒過隙,既然有狂的資本,為什麼不瀟灑走一回呢?
結語:
韋皇后之所以狂妄,除上述三點原因外,還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東西,那就是當時的歷史背景,也是效仿武則天的根源。正是由於武則天樹立起了一面鏡子,才讓她身後的女人覺得鏡子中的自己都像皇帝。因此,不光是韋皇后,就連她的寶貝女兒安樂公主都夢想著做下一個「武則天」。至於後來的太平公主更不用說。如果不是自身的局限,就連上官婉兒都不願放棄那個機會。因此,除了上述幾位薄命紅顏外,或許想成為下一個武則天女人也不止於此。
感謝朋友們點讚關注!歡迎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