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兵新傳——俄羅斯「樹冠」反衛星項目探秘)
20世紀80年代,針對裡根政府的「星球大戰」計劃,蘇聯不遺餘力地與美國開展起了「太空冷戰」。
雙方鬥法期間,蘇聯籌劃了一個名為「樹冠」的反衛星項目用於應對美國。有消息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於2013年年底宣布正式重啟「樹冠」用於重振大國實力,並已實施相關試驗。那麼,這個帶有神秘色彩的項目的真實面貌如何?俄重啟該項目又有著何種考慮?
未戰而殤
「樹冠」反衛星項目的歷史還要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蘇聯擬打造一套系統化的反衛星綜合設施,其定義為國家反間諜系統,主要用於應對美國帶來的日益嚴峻的太空威脅,從而保護蘇聯本國的太空利益,研發意義重大。
儘管人們對這個項目非常好奇,但能夠從蘇聯官方那裡得到有關這套系統的信息只能說少得可憐。不過,依據近些年來外界所猜測和披露的一些重要情況,我們還是可以勾勒出其大致輪廓。最先可以肯定的是「樹冠」項目由偵察監視設施和打擊力量兩大部分組成(也可稱為地面力量和空中力量)。偵察監視設施共有3個子項目,分別為「樹冠」-1,「樹冠」-N和「樹冠」-V。
「樹冠」-1的建設地點位於蘇聯北高加索地區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的澤連丘克斯卡亞,1984年開工建設。整個項目由兩座大型光學望遠鏡、一部雷射雷達和兩部電磁波雷達組成,可以確定太空中在軌目標的距離及移動方向。兩部電磁波雷達中,由於其中規模最大的一部分米波甚高頻陣列雷達所使用的天線形似樹冠,整套系統也因此而得名。另外一部雷達為釐米波超高頻雷達,包含5個可輪換的拋物面碟用於最基礎的幹涉測量。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從1994年開始逐步恢復該項目,並於1999年實現運行。2005年,又加裝了一部雷射光學定位器。
1980年,蘇聯的軍事承包商烏穆貝爾公司在談到蘇聯太空監視與控制系統的未來發展問題時,首次透露出了「樹冠」-N反衛星項目,具體內容為高度機密。「樹冠」-N是「樹冠」-1的後繼者,具體建造年代不詳,主要用於探測近地軌道的太空在軌飛行物,不使用光學望遠鏡,只有雷達系統。「樹冠」-N使用的雷達代號為40Ж6,所在部隊番號29982,建造地點位於距符拉迪沃斯託克很近的名為「夫基諾」的小鎮上。「樹冠」-N項目20世紀80年代中期停止建設,相關雷達設施也隨著蘇聯的解體而被挪作他用。改進型的「樹冠」-V分項目,可以用於對位於地球高軌道的衛星或是航天飛行器進行探測,具體情況不詳。
其實,2000年普京任俄羅斯總統後,有關重啟「樹冠」反衛星項目的消息就不絕於耳。2005年,俄羅斯媒體曾報導稱先前的反衛星項目正在恢復建設之中。到了2007年晚些時候,時任俄羅斯航天兵司令的波波夫金(現任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表示,該項目將於2008年重新服役。2009年8月,時任俄空軍總司令的亞歷山大•澤林宣布:「蘇聯時期建造了專門用於執行反衛星任務的米格-31D,我們目前正恢復這一系統項目。」2011年7月,俄總參謀部新聞官員稱「樹冠」反衛星項目的深度改進工作已經於2010年年底結束並通過了國家試驗,新系統將採用H波段雷達,可對軌道目標進行精確定位和識別,新型雷達代號為45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