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失敗了,為什麼還有「經商要學胡雪巖」的說法?

2021-01-07 張不才讀書
胡雪巖

胡雪巖無疑是清朝中後期一個非常有名的商人,放在商業史上眾多同行中,也是頗具傳奇色彩的一位。

胡雪巖後來是一個失敗者,且敗得很慘,但是為什麼一直流傳這麼兩句話呢?經商要學胡雪巖,做官要做曾國藩。

從清朝直到當代,還是有很多人推崇他,走進書店,必有一個角落擺放著關於胡雪巖的書籍。有人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對於胡雪巖有過這樣一番點評:胡雪巖為我們樹立了一個最好的榜樣,也樹立了一個最壞的榜樣。

一分為二地看,最好的榜樣的一面,無疑值得人們學習,最壞的榜樣的一樣,值得人們警戒,可謂前車之鑑,以免重蹈覆轍。

胡雪巖相關影視作品劇照

胡雪巖無疑有著宏大的志向,高遠的眼光,他曾說過,如果你有一鄉一縣的眼光,你就只可以做一鄉一縣的生意,如果你有全天下的眼光,你就可以做天下的生意,這大概就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的最早的詮釋和版本了吧。

胡雪巖有成熟商人必備的誠信的良好品質,且樂於助人,絕不乘人之危,據說有一次一個人上門找到他,希望能將自己的宅第低價賣出去,以做資金周轉,胡雪巖回覆說容他考慮考慮,之後他打聽,原來那人因為急於用錢,原本值錢的住宅,現在只做40%賤價處理。

胡雪巖後來再次找到此人,告訴他說,你不用便宜賣給我,原價給我就行,且等你寬裕之時,你還可以將房子再次贖回,我只收一點薄息即可。

胡雪巖故居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胡雪巖絕不會在別人危難時,乘機撈一把,他想得更大更廣,他不需要靠在某一個人身上投機賺一把,這種義利觀,會給自己帶來更多更好的合作機會,故事中的這個人,後來也的確成了胡雪巖長久的合作夥伴。

胡雪巖有成功商人身上勤快、踏實、靈活的優良素養,這些最基本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在他取得人生第一桶金的時候,無疑也起到了很好的準備和鋪墊的作用。在他打工當學徒的杭州的一個錢莊,由於他吃苦肯幹,有眼色有能力,講誠信做事靈活,機會第一次眷顧了他,沒有後代的掌柜,順理成章地看中了胡雪巖,把錢莊交給他打理。

胡慶餘堂

看起來胡雪巖的確很幸運,但試想如果沒有平時的優秀表現,如果沒有過人的能力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精明過人的錢莊老闆,會無緣無故地把自己苦心經營一生的產業,就這麼白白地託付給你嗎?甚至可以說,除了我們知道的原因,胡雪巖可能還有更多的付出和貢獻,才足以打動掌柜的心,而那一年,胡雪巖還不到20歲。

而在此之前,年齡更小的時候,在來到這家錢莊之前,他已經經歷過幾家商行,一路走來,老闆們一致的評價都是勤勞、踏實,他的每一步的新的機會,都是別人先看中他,主動要求要他的,都不是自己去求別人的。

胡雪巖發跡之後創辦的胡慶餘堂中藥店,成為他留存於世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遺產,至今依然發揮著作用。胡慶餘堂不僅僅是一個中藥店,它所具有的人文價值和內涵,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個中藥店的承載和擔當,其中「戒欺」「真不二價」等價值觀和宗旨,更是一個中藥店乃至一個城市,一個民族的價值標準。

胡慶餘堂

胡雪巖無疑也有他的局限性,他後來的失敗,是多重因素綜合促成的,但他自身存在的弱點,無疑是主要原因之一,過於貪大求全,近乎賭博式擴大經營規模,對風險預估不足,與政治走得太近,沒有充分認識到宦海沉浮波濤洶湧之猛烈,亦或人在其中,身不由己等等。

一分為二地看,一分為二地學,好的方面吸取,壞的方面戒除,還有那麼多人去研究他,說明這種研究本身,自有它的價值所在。正應了那句話:你已不在江湖,江湖依然流傳你的傳說。

戒欺

相關焦點

  • 學不得的胡雪巖
    現在有句話,叫「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一個人做官學曾國藩是沒問題的,曾國藩一生勤政廉潔,真心待人,不好女色,如果清代評選「全國十佳公僕」之類,他估計可以中選;但學胡雪巖則值得商榷,胡雪巖賺錢是把好手,人品卻不那麼地道。
  • 「商聖」胡雪巖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
    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口號——為商必讀《胡雪巖》,頗為耐人尋味!為什麼做生意、做商人,首先要向胡雪巖學習呢?範蠡三次經商成巨富,又三散家財,還被後世尊為「財神爺」來供奉;胡雪巖更是富可敵國、晚清首富,他的錢莊分布在全國各地,被人稱為「活財神」;因為樂善好施,胡雪巖還有「胡大善人」的美稱。
  • 胡雪巖,曾經中國首富,3天內成窮人,看似經商失敗其實另有原因
    提到胡雪巖,很多商人都對他一生的經歷十分了解,而且時至今日成功的商人也會通過胡雪巖學到很多經商哲理,只不過胡雪巖所樹立的是反面教材。而了解了胡雪巖的一生後也會發現,其實胡雪巖經商失敗不完全是由於他個人原因造成的,胡雪巖經商之路的失敗與其說是命運所致,不如說一切早已註定。
  • 胡雪巖:白手起家到晚清「首富」,去世留下一句話,子孫再無經商
    常言道:"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把胡雪巖與曾國藩並立,分別樹為商場和官場的兩個標杆,可見胡雪巖在商界的地位。而胡雪巖一生堪稱傳奇。他白手起家,做絲綢生意做到擁有白銀4千萬兩,按現在說就是1200億人民幣,在富豪榜上可以排第5名。
  • 首富胡雪巖是怎麼失敗的?
    來源:鑑茶院 「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曾國藩學不了,這個晚清名相和古今第一完人,智商和能力都普普通通,是硬靠堅韌不拔的性格和苛刻的自我習慣成功的,等能讀懂曾國藩時,一個人能培養本性的少年時代早已過去。 胡雪巖則不必學,別看他曾經是赫赫有名的中國首富、紅頂商人,以會做生意著稱,但終究鏡花水月一場空。借鑑意義大,學習價值少。
  • 為什麼經商須讀《胡雪巖》?從一個無名小卒到富豪的成長曆程
    ——二月胡雪巖,中國近代著名的紅頂商人,名下有名垂千古的藥店老字號「胡慶餘堂」,有「江南藥王」之稱,一生輝煌無數,以他的成就被譽為一代「商聖」,真是半點都不為過。胡雪巖生於1823年,其父胡鹿泉是一位有文化的鄉村儒士,並不是經商之家。胡雪巖從小聰穎好學,每晚由父親教讀儒家啟蒙經典,很快粗通文墨。父親對他寄予厚望,在臨終時對家人說:「欲興吾家,其惟順兒乎!」
  • 百年藥王胡雪巖失敗的原因
    胡雪巖幼年時候,家境貧困,以幫人放牛為生。但胡雪巖貧不失志,少年時即表現出誠信不貪的品德。放牛時撿到銀子並等待失主,後失主失而復得,為表達感激,將胡雪巖帶去杭州經商,這一年胡雪巖十三歲。胡雪巖從掃地、倒尿壺等雜役幹起,三年師滿後,憑藉天資聰穎,又勤奮好學,自信誠實,加上他膽大心細,很快成為一個小夥計,後一躍而成為阜康錢莊的老闆,再躍而成為徽商巨頭。當然這個逆襲是否真的如此簡單,並非如此,背後的辛酸恐怕只有胡雪巖自己知道。傳說,胡雪巖發達的開始是遇到等待赴京候任的王有齡,因缺少赴京的錢糧,胡雪巖鼎力相助資助王有齡500兩白銀。
  • 胡雪巖的成功,靠這8大戒律!蘊含經商大智慧,能讓你受益一生
    胡雪巖是中國晚清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他出身貧寒,卻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裡迅速發跡,成為當時富可敵國的巨商富賈。在中國歷史上,商界有兩位聖人,一位是陶朱公,另一位就是胡雪巖,所以流傳著「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巖」的說法。
  • 左宗棠親扶的清朝首富胡雪巖,究竟留下了哪些經商秘訣?
    做官要學曾國藩,從商要學胡雪巖,做人要學杜月笙。,所以流傳著「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巖」的說法。這塊「戒欺」牌匾不是向外掛給顧客看,而是朝裡掛著,專門要藥店職工銘記的。正是這一誠信「戒欺」的經商準則,使胡慶餘堂發展為一塊金字招牌,在藥界創造了輝煌。如今的胡慶餘堂仍然延續這一傳統,「誓不以劣品巧取厚利」,以誠信為本,這在當今滾滾的造假售假的市場濁流中,不能不說是一泓令人賞心悅目的清流。
  • 從商別學胡雪巖
    胡雪巖之死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從財富巔峰跌至谷底的胡雪巖在抑鬱中迎來了死亡,他的臨終遺言是:勿近白虎。「勿近白虎」是什麼意思?後人分析,其一,「白虎」指洋人,胡雪巖在死前兩年與洋人大打生絲戰,慘遭敗局;其二,「白虎」是白花花的銀兩,外表誘人,實際兇險,也就是說,經商是最有風險的事情。
  • 首富胡雪巖那麼牛,還有左宗棠做靠山,為什麼會敗在盛宣懷手裡?
    原標題:首富胡雪巖那麼牛,還有左宗棠做靠山,為什麼會敗在盛宣懷手裡? 常言道:「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把胡雪巖與曾國藩並立,分別樹為商場和官場的兩個標杆,可見胡雪巖在商界的地位。
  • 「為商必讀胡雪巖」:他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值得學習借鑑
    民間流傳著這麼一句口號——為商必讀《胡雪巖》,頗為耐人尋味!為什麼做生意、做商人,首先要向胡雪巖學習呢?因為胡雪巖很善於經商,被現代人尊為「商聖」,而另外一位「商聖」是2000多年前的範蠡,人稱「陶朱公」。
  • 紅頂商人胡雪巖:商道語錄經典30條,這輩子一定要學一學!
    —— 胡雪巖 2、信用是人的第二性命。—— 胡雪巖 3、做人要先學會聽話,然後在學會講。—— 胡雪巖 4、人要經得起嚴格的考驗,才能出人頭。—— 胡雪巖 5、胡雪巖經商名言名句,處順境其實非常危險,處逆境反而比較安全。
  • 胡雪巖:經商最忌心慈手軟,牢記5條「潛規則」,人脈會越來越寬
    經商最忌諱心慈手軟!生意界的5條"潛規則",記住才能成功。這世界上,平凡之人不在少數,精英屈指可數,但是人生不求出人頭地,只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小小目標,將一生過得充實就夠了。俗話說得好:"做官就學曾國藩,經商就學胡雪巖。"
  • 紅頂商人胡雪巖,為什麼會失敗,因為他把對手逼上了絕路
    胡雪巖的成功和他的為人處世分不開,他的迅速衰敗也與此有關。在胡雪巖的處世哲學中,對競爭對手毫不留情,他的做法就是一條:消滅。他想一人獨佔市場,所有的好處全部要撈到自己手裡。但是,這種把競爭對手逼上絕路的做法,最終是讓他自己走上了絕路。
  • 明齋隨筆:看罷曾國藩謀士的日記後,我立馬相勸經商者莫學胡雪巖
    胡雪巖買通官員,插手政事,敗壞大局,企圖壟斷一省之地,最終導致兩敗俱傷,竹籃打水一場空。文|陳倉晚清以來百年,常有人言:「做官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高官王有齡與富商胡雪巖,成敗關聯,生死關聯,做官莫學王有齡,經商莫學胡雪巖!王有齡,字英九,號雪軒,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道光朝,王有齡得胡雪巖資助,捐得浙江鹽大使肥缺。王有齡雖為捐班出身,沒有科舉功名,但是,此人長於理財,深得兩江總督何桂清賞識,仕途一帆風順。
  • 富豪胡雪巖之好色,作用很特別,學者:難怪胡雪巖能成為首富
    胡雪巖之成敗如今商界有個名言:經商要看胡雪巖。胡雪巖雖然最終在商場上一敗塗地,但是他的經驗和教訓,仍值得我們借鑑。胡雪巖一生中,曾總結出四條經商法則:一要仁:有所為,有所不為。二要智:諳熟人性,通權達變。三要勇:勇於擔當,敢於決斷。四要強:堅守困境,永不退卻。在生意場上,胡雪巖秉承這四條法則,總能無往不利。除此之外,他的一些話,至今還有價值。
  • 胡雪巖子女後代今何在?500族人無人經商全因胡雪巖的1句遺言
    胡雪巖在中國歷史上堪稱傳奇,而他的一生也確實充滿了傳奇色彩,無論是他的經商生涯,還是他的情場經歷,都讓後人嘖嘖稱奇。研究胡雪巖,當然要從他的商業才能入手,但他的個人生活也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東西,比如他數都數不清的妻妾,他的子孫後代現狀如何等本文將一一為讀者介紹。
  • 胡雪巖商業頭腦無敵,為何其後代卻無一經商?與其臨終遺囑有關
    胡雪巖,中國近代著名的紅頂商人,名下有名垂千古的藥店老字號「胡慶餘堂」,有「江南藥王」之稱,一生輝煌無數,可最終鬱鬱而終。用一個詞來總結他一生致力於的事業,便是經商。可惜天意弄人,使胡雪巖走上人生巔峰的是經商,最後要了其性命的,也是經商。
  • 馬雲說胡雪巖是正面榜樣和反面典型,一件事就能體現胡雪巖的智慧
    胡雪巖,這個在我國近代歷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帶給了我們太多震撼。他是大名鼎鼎的徽商代表人物,更是大清首富、紅頂商人,身披黃馬褂的政治家,了解他的傳奇人生對於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彌足珍貴。當下炙手可熱的浙商代表人物馬雲先生認為胡雪巖既是我們的正面榜樣,又是一個反面典型,為什麼他會有這種相互矛盾的評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