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年農民發明「石頭機器」,足不出戶月賺萬元,看看做都是啥

2020-12-15 黃河鄉土故事

圖片上這那個這位玩石頭的年輕人名叫魯挺,是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長直鄉的一位農民,小魯近2年的時間沒有像村子裡的其他年輕人一樣外出打工,而是返鄉「躲」在家裡和石頭幹上了,他用石頭製作的產品暢銷全國各地,短短的1年多時間為他不但帶來了財富而且自己也成了遠近聞名的「石頭娃」。

小魯說自己學校畢業後就和妻子在外地一家企業打工,上了13年的班也沒有賺到多少錢,2017年企業效益不好,他便思謀自己創業,在一次和朋友的閒談中聽說有人用石頭製作各種產品可以賺錢,他就想到了家鄉,當年8月份他回到家鄉開始了他的「石頭夢」。

小路的家鄉垣曲縣長直鄉有一條從中條山上流下來的河,河道裡衝刷出很多的色彩斑斕的石頭,他說這是個取之不盡的材料基地,當地有著很多玩奇石的人,但是大家多一些較小的石頭卻不大感興趣,這些石頭卻成了小魯的眼中寶貝。

小魯說自己開始玩石頭也沒有多少錢,賣一臺機器要4000多元,為了省錢,自己看過機器原型,便自己在家裡研究製作,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花了3000元自己製作出一臺加工石頭的機器,接著又購置了各種工具,共計投資6000元左右。圖為小魯製作的一個石頭硯臺。

剛開始小魯也沒有啥經驗,他說自己下河道撿拾一些石頭,開始在家裡試驗製作,加工製作出30多個石頭產品比較簡單,就是在石塊上掏個洞,類似花瓶一樣的東西,可以在裡邊插花羊草什麼的,在網上銷售價格只有30元錢。

要想用石頭產品賺錢,只製作這樣簡單的產品是不行的,小魯經過幾天思考琢磨,決定在產品的品種上做文章,他開始製作菸灰缸,這個實用的物件在網上能賣上100元的價格,一個好的造型或者花色最高能賣上200多元,這下小魯覺得找到了門路,為了把產品做的高端精美,他又自己在家研究升級機器。

小魯說為了升級機器自己一個人在家裡反覆研究實驗,大約用了半年多的時間,把鑽頭和切割片用壞了很多,浪費了5000多元錢,2018年的3月份小魯經過潛心研究終於把自己的舊機器升級成功,他開始製作硯臺,筆洗,茶洗和倒流香一類的文房用品。

小魯的機器上邊和市場上賣的一樣,下部是自己獨特的發明,為了保護自己的智慧財產權,他建議攝影師不要拍下半部分的圖片。

小魯說新機器操作便捷靈活,讓自己更加得心應手,不但速度快而且加工出來的產品更加美觀漂亮,第一批的硯臺筆洗和茶洗一般價格都在300多元以上,在網上銷售很火爆,特別是好的花紋圖案甚至能達到1000元的高價。

小魯生意越來越好,甚至供不應求,他又思謀著從產品質量上下功夫,他說要想賣上高價錢,普通石頭難以做到,特別是硯臺和茶洗,有很多人看到精美的圖案就是為了收藏,他就多方尋找彩色石頭的來源,最後在四川發現了自己想要的石頭原材料。

小魯說訂購四川的彩色石頭一開始是從網上成批購置,後來為了選一些特殊造型,自己就親自去四川一個一個選擇,然後帶回家中因材設計製作,就這樣努力下,8月的時間賺了8萬多元。圖為小魯最近從四川新進採購回來的2000多塊石頭。

小魯每天就在他的石頭堆子上,看來看去,挑選好一塊石頭,反覆琢磨,有了思路和想法才去工作室加工,他說每一塊石頭都有生命,我要讓它更精彩。我們祝願小魯創業成功。【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相關焦點

  • 山西農民把石頭賣上高價錢,1組文字石10萬元,看是啥內容
    近日攝影師一行人在山西省垣曲縣的一條縣級公路邊,見到了一位正在路邊修剪盆景的農民大叔,他的房子前擺滿了樹根和盆景,這裡獨特的環境吸引了我們,讓我們在這裡發現了一位民間奇人。這位農民大叔名叫陳來青,今年55歲。陳大叔把我們帶進了他的家中,拿出自己的榮譽證書和收藏證書,數起家珍。
  • 山西運城6旬農民做出一件多功能機器,他說在農村幹活萬事不求人
    照片上的這位老人名叫王文康,是山西省臨猗縣北景鄉的一位農民,2017年11月我們在縣城他的租住地見到了他,王師傅因為喜歡發明農業生產生活小機器而出名,聽說他的多功能磨切機很有特點,所以攝影師慕名拜訪他。
  • 周圍全是石頭地 農民種啥都不行 只得種這個 畝產1.5萬元
    石漠化地帶平常農民種地,考慮的都是種啥更賺錢,可以自由選擇種植小麥還是玉米,或者交替耕種,但是那是建立在我們有著良好的耕地資源的條件之上,而有些地方的農民就沒那麼幸運了,比如雲南省石林縣西街口鎮的農民們,他們旁邊的土地都是上圖這樣的石漠化地帶,且面積非常大,僅西街口鎮就有著十七萬畝,這就意味著農民可使用的耕地非常非常少,那該怎麼辦呢?
  • 山西農民種植「懶漢草」,畝收入過萬元,看看種的啥
    我們來到田野裡向正在幹活的農民大媽們打聽田間的植物,這位大媽對我們說道:「種的是懶漢草,你們這些城裡人啥也沒見過,能把小麥認做韭菜,還能把這些草認作小麥,可真服了你們!」我們想做進一步的了解,但是大媽們推說具體情況不知道,你們去問老闆。
  • 農民種植這種金果子,而且是種在石頭上,一斤10元,年賺60萬元
    但是當地的農民用來種植金果子,這種金果子是叫人參果,市場價10元一斤,一畝產4000斤,年賺60萬純收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款果子就叫做人參果,有著點石成土的本領,就是這些金色的果子,名字叫做人參果。可以菜蔬兩用,在沒有成熟之時,顏色乳白色,成熟之後就會成金黃色。成熟之後吃的時候水很多,一不小心水就流出來了。
  • 山西農民大叔在深山養野貨,10頭野物賣了12萬元,他養的啥動物?
    然而在山西的中條山則有一位農民大哥,靠著養殖「野貨」,走上致富之路,那麼今天我們就去看看他究竟養的什麼動物。 農民周大叔 10頭野貨賣了12萬 在山西中條山的一個隱秘山谷中,一位56歲的農民周大叔一個人隱居在此,養著一種當地稱之為「野貨」的動物。
  • 膠州農民發明家再出「神作」,割草機獲國家專利
    李志敏笑呵呵的說,他今年47歲,只有初中文化,以前是完完全全的農民,但他從小酷愛機械,兩年前他發明了辣椒剪把機一度出名,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隨後李志敏成立了公司專門研究機械。半年之前,李志敏在一個農民朋友家做客,看到了朋友拿著鐮刀收農作物非常辛苦,於是他突發奇想決心發明一款機械專門用於割草和收穀物。歷時半年,背負式割草機和鋤地機終於問世。「我上個月開始賣,一月就賣出了200多臺。」
  • 石頭用來養多肉,越養越值錢,養啥都好看!
    身邊喜歡多肉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買了幾盆多肉在家裡,精緻小巧、顏色鮮豔的多肉植物,非常受肉友們的歡迎。養多肉,花盆大都是自己去花市購買,不過也有些肉友動手能力超強,用石頭來做花盆,越養越值錢,養啥都好看!一起來看看吧!
  • 黑河市農民富振林發明手工打造五米長可舞動行走的鋼鐵機器龍
    近日,黑河市農民富振林發明了可以舞動行走的機器龍。據悉,富振林發明機器龍用時一個月,完全由手工製作完成。機器龍全長5米,高1.5米,由鋼鐵打造,蓄電池驅動,手控方向,可以前進倒退左右轉向。富振林發明的機器龍傳承和發展了傳統的中國龍文化,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可為文化旅遊產業提供創收資源。同時,還能為少年兒童增加戶外活動,減少接觸電子產品的危害。富振林表示,還要在原有基礎上加以改進,發展龍文化。該項目已申請國家專利。2018年7月15日,黑河市農民富振林發明製作大型仿真電動機器馬獲得成功。
  • 山西農民家裡有兩匹棗紅馬,以馬做寵物卻年賺8萬,太會玩了
    在山西臨猗有一位姓程的農民,他的家裡養了兩匹馬,不過這兩匹馬不是用來種地的,程大哥每天都把馬收拾的乾淨漂亮,一開始有村民說程大哥太不務正業了,但是後來別人家娶媳婦嫁姑娘都會用到這兩匹馬,程大哥靠著兩匹馬一年能賺8萬元,讓不少人眼紅不已,也有人感慨說程大哥太會玩了。
  • 牧民蘇雅拉達來:從智能機器發明家「晉級」全國勞模
    蘇雅拉達來是烏審旗文梅農牧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讓我們看看他從智能機器發明家到全國勞模的「晉級」之路。蘇雅拉達來展示他發明的「全自動牲畜飲水機」部件。新華網楊騰格爾攝1993年,蘇雅拉達來高中畢業,報考了內蒙古電子學校。後來,他瞞著家人中途放棄學業,在呼和浩特一家家電維修部拜師學習無線電、機電家電維修技術。
  • 禹城農民趙學才:愛搞小發明村民變「名人」
    手機操控無人小車賣油條、製造無風風箏,禹城農民趙學才——愛搞小發明村民變「名人」村民對趙學才的發明交口稱讚趙學才坐在電腦前通過手機遙控小車為山西客戶製作的二代遙控小車,外形更加美觀趙學才設計的無風風箏獲得外觀設計專利證書  □本報記者劉振興本報通訊員龐佔英攝影報導
  • 一個中國農民發明出世界最先進的越野車 連美國人都佩服他
    這個農民叫魏強,是山西省山西河津市樊村鎮魏家院村人。之所以能出名,這是因為魏強上了中央電視臺《我愛發明》節目。在央視平臺上,魏強向外界展示了自己製造出的越野車。從外形上看,魏強的越野車很簡陋,可以用「四個輪子和兩個沙發」來形容。然而,簡陋的外表下,這款越野車卻藏有先進的性能。能輕鬆翻過1.5米到2.5米的斷崖,這款越野車的動力之足可見一斑,足以與世界最先進的越野車PK。
  • 山東膠州農民發明家吳紅珠:初中文化八項發明專利
    原標題:山東膠州大趙家莊村村民 吳洪珠--             農民發明家的產業夢  在山東省膠州市膠萊鎮大趙家莊村,有一位農民,雖只有初中文化,卻擁有8項國家發明專利;雖自己不種土豆,卻改變了農民收穫土豆的工作方式;雖沒學過機械專科知識,卻發明了遠銷歐美的馬鈴薯生產機械
  • 青島平度市南村鎮沙梁村「農民發明家」綦博興登上中央電視臺
    一個熟悉流程的農民一天也只能收三四分地,並且累得腰酸背疼。那麼有沒有可能發明一臺省時省力的機器呢?今年45歲的農民發明家綦博興,就為農民能在地頭「坐收大蔥」動起了腦筋。  熱愛發明,農民的兒子要研究機器  綦博興讀書不多,打小就喜歡搞一些機械方面的東西。
  • 加工木材廢料年賺45萬元
    成武縣孫寺鎮有一條木材加工街,街上住著一個農民,名叫王學禮,他創業不走尋常路,敢於把傳統木材加工和現代生物發電相結合,既賺了錢又為環保事業做了貢獻。  現在王學禮的廠子有兩臺大型加工木材廢料的機器,兩臺機器的分工不同,一臺主要負責粗加工,另一臺負責細加工。每天總計加工木材廢料30餘噸,其中粗加工的木材廢料有17噸左右,細加工的木材廢料有13噸左右,以每噸160元收購,經過再加工後,以每噸210元的價格賣給單縣的生物熱能發電廠。  木材加工受季節的影響比較大,一年的工作期只有十個月。
  • 山西洪洞:私制炸藥成個別農民致富法寶
    他撥通了也在製造炸藥的幾個老鄉的電話,得知國家對黑煤窯管得很緊,炸藥的價格一路飆升,一噸可賺到7000元。聞聽這個消息,許軍輝又躍躍欲試,打算重操舊業將先前賠進去的7萬元連本帶利撈回來。     許在太原有固定的客戶,古交清徐一帶的黑煤窯都有他的「生意網絡」。於是,2006年12月,許軍輝悄然返回太原。因上次禍及同鄉,這次,他僱了幾個河南人為自己打工,親自培訓。
  • 一個農民小木匠把壽木生意做得風生水起,一年賺70萬元
    他十三歲就開始跟隨師傅學習木匠,由於他聰慧好學,又肯下苦,所以時間不到一年,農村用的桌椅板凳、箱櫃床板等常用家具都會做了。此後,他覺得自己的村莊太小,沒有多少活,就在皇甫鄉政府所在地開了一個木匠鋪。一是賣木器家具,二是接受來料加工。2015年又投資500萬元,專門製作、銷售壽木。現在一年純賺70萬元。
  • 山西農民野外搞養殖,7條狼狗做護衛,年賺10多萬
    周六,在山西省晉南黃河岸邊農村採風,路遇一位7旬農民大叔,看到我們帶著攝影器材,大叔非常熱情的邀請我們去他兒子的養殖場裡拍照「取鏡頭」,大叔說兒子喜歡養殖,年賺10多萬元,還有個特殊愛好就是養狼狗,養殖場裡現在共有7條,都是進口貨
  • 山西小夥用石頭做工藝品,2年還清50萬外債,看看做的啥
    魯挺剛開始用石頭做工藝品的時候選擇的是當地中條山河道裡的石頭,後來發現質量不好,就在全國各地找石頭,最終選擇了長江流域的河卵石,它質地細膩,硬度強,紋理變化豐富,色彩鮮豔反差好。小魯說學校畢業後四處闖蕩,後來結婚在晉中安了家,結婚買房做了房貸,每月都有分期付款要還,他就向朋友借款50萬做生意,不想沒有經驗賠了個精光,沒有辦法他就又給別人打工,每月的的5000多元錢除了生活也攢不下多少錢,生活壓力相當的大,思量再三還是決定再次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