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
對中國留學生來說,德國高等教育質量過硬,絕大部分的公立大學免收學費,是典型的經濟適用型留學目的國。但俗話說,甘蔗沒有兩頭甜。免學費的優點自不必說,它的副作用同樣很明顯。
心理價值偏低
首先,免學費影響了人們教育投資的心理。
如果把留學看作一種投資,「物美價廉」的性價比是一個方面,但「便宜無好貨」、「優質才能優價」也是人們常有的評價心理。
一種商品或服務如果價格低廉,人們並不如獲至寶、沾沾自喜,反而心犯嘀咕,認為它的質量、品牌或服務等方面存在問題,以至於並不珍惜看重。以前營銷領域曾有著名的案例,某件衣服遲遲賣不出去,某天銷售人員突發奇想在價格數字後面多加一個零,立馬出清。
留學也是如此。高價往往與高大上的底氣密切相關。德國大學不愁生源,但頂尖的學生比例較少。假設它的收費標準與英美平齊,人們必然「另眼相看」。
師資力量不足
德國大學之所以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位置靠後,財力不足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學費是大學經費的重要來源之一。免學費必然影響大學的財力,影響其對優秀師資的吸引力,影響學生的培養方式。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以前曾有人將美國前30的大學與德國精英大學相比,兩者的師生比差異甚大。一般情況下,美國常春藤盟校學費高昂,但同時也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資源,師生比1:10是常見的配置。而在德國大學,1:50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在某些聯邦州,一名教授平均需要輔導70名學生,這顯然會影響教學質量,讓學校面臨發展的窘境。
學生服務滯後
從某種程度上看,人們可以把德國大學那些古老的建築視作文化價值的傳承,但它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基建實力和軟體服務的不足,滿足實用毫無問題,但缺少了現代、時尚、超前、快速的要素。
以著名的慕尼黑大學為例,某些校園設施相對陳舊,自習室較少,網絡速度慢,公用的計算機數量也不充足。有留學生反映,此前該校是沒有晶片學生證的,只有一張紙質的學生身份證明;後來有了學生證之後,卻並不與圖書館卡、食堂卡合體,導致使用非常不便。
當然,這只是個別現象,並非所有的高校都是如此。但德國首屈一指的大學尚有此槽點,不免讓人心情有些小小失落。
培養方式傳統
德國本科生的大課動輒有一二百人或者更多學生參加。在這種課堂上,教授主要串講大的理論框架和基本的知識點,學生通常只是聽課和做筆記。大課一般沒有考試或作報告和寫論文的要求,拿不到學分。
相比之下,大課之餘的練習課、作業課、研討課都是有人數限制的,有的堪稱精品小班。儘管有的小課並非教授本人指導,但它們的授課價值遠超大課的十數倍。學生在做練習和共同討論的過程中,能把知識點學會和理解透徹,最終通過筆試的形式來獲取學分。
輔導課一般由教授的助手(研究生或高年級學生)主持,以教授低年級學生一些重要的科學工作方法,比如如何正確引用、使用分析軟體等。
此外,還有一些學術討論課、實驗課、學術遠遊等,種類比較多樣,以彌補大課的不足。
考試難畢業也難
在免學費的情況下,學生們沒有經濟的壓力,很容易懈怠。在這方面,德國大學自有處理辦法,那就是考試難。幾乎每個專業都有幾門殺手課程,有的課程考試通過率只有30%。
學校對考試機會的規定也非常嚴格,每門課程只有三次機會。好多學校的第三次考試都是教授1對1 的口試,這對德國學生來說可能稍微簡單一點,但對外國學生來說,德語表達能力就是最大的考驗。
如果某門課程三次通不過,學生只能退學,不得再學習該專業。因此,有過來人建議:千萬不要輕易申請考試,一定要有足夠的把握才行!
另外,有的理工專業學生不僅要經歷各種科目考試,畢業之前還會有一次綜合大考,將所學全部知識都整合一遍。由此帶來的後果就是學生極為辛苦,按期畢業率很低。
總之,在培養中上等水平學生方面,德國大學公平免費的大學制度毫無問題,但這種嚴苛的自然淘汰制拉長了部分學生的學期數,影響了精英學生的產出率。
自律能力是關鍵
有人說,德國大學就是把學生扔進去自生自滅,實行放養式管理。這種說法有點殘酷,但有一定道理。
德國大學採用的是學分制體系,這裡沒有同年級、同班同學的概念。大課一般不點名,學生上課純屬自願。理論上說只要你自學能通過考試,不去上課也沒有問題。
由於教授資源少,當你不能指望導師或其他人的幫忙時,只能依靠自律和勤奮。很多留學生剛入學會經歷一個語言休克的階段,只能聽懂很少的課堂內容。課後研究課件、複習預習、查閱資料、閱讀教授指定的參考書目就成為每天的任務。
在這種情況下,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就成為學習效果的分水嶺。善於自律的學生都有明確的目標規劃,合理安排每天日程,不僅能把學業搞好,取得好看的分數,還能參加實習、社團、志願活動,為將來的深造或就業積累經歷、人脈和知識。
獎學金難申請
在某種程度上看,免學費相當於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獎學金。因而德國大學裡的獎學金屬於額外配置,極難申請,比例低不說,流程還非常繁瑣。
但也有人偏不信邪,把所有獎學金的信息都拿來研究一遍,能申請的都儘量申請。成功與否,先挑戰一把再說。
個人非常欽佩這些學習的勇者,他們本身能力就很優秀,都是學業的佼佼者,另外他們非常努力,有拼勁和闖勁,所以申請成功者不在少數。無論錢多錢少,這是對個人能力的一種肯定。它所帶來的自豪感要遠遠超過獎金本身。
當下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很快,德國政府也在採取措施對大學教育制度進行修正,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具體效果如何,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對於學生個人而言,無論大學的條件如何,收費高低,它們都只提供了一種平臺,關鍵看自己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和把握這些資源,將其轉化為自身的優勢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