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從南昌市脫貧攻堅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南昌市委、市政府堅持一手抓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一手抓貧困群眾高質量脫貧,採取「陽光普照」和「精準滴灌」方式,堅決打好「精準脫貧」與「促進發展」組合戰役。截至目前,現行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市級以上貧困村全部摘帽,在脫貧路上兌現了「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據介紹,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南昌80個貧困村高標準退出,4.7萬貧困群眾脫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實現了從「吃穿發愁」到「衣食無憂」的轉變。截至目前,「十三五」80個省市級貧困村(63個省級貧困村、17個市級貧困村)2018年底實現高質量退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義務教育全面保障、基本醫療全面覆蓋、住房和飲水安全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貧困戶人均收入從2015年底4102元增至2020年底14134元,連續五年年均增幅28.6%,遠超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現行標準下47192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此外,通過培養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強化產品利益聯結機制,以項目建設、企業帶動、能人帶頭,為貧困村、貧困戶種下了「搖錢樹」。截至目前,全市1297家新型經營主體直接參與產業扶貧,帶動影響9438戶、21726人,帶動貧困戶穩定就業2632人,基本實現了村村有扶貧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所有脫貧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10萬元。
同時,通過開設公益性崗位、創辦扶貧車間、開展專場招聘、實施技能培訓、落實小額信貸政策等,實現了小額信貸的「應貸盡貸」、有就業能力和意願貧困戶技能培訓和穩定就業的全覆蓋、貧困戶公益性崗位「因需設崗」、「因人定崗」和「一人一崗」、扶貧車間質效雙升,牢牢築起了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的「安全堤壩」。
近年來,南昌市脫貧攻堅成果底色亮、成色足、質量高,實現了由「退得出」向「穩得住」的轉變。南昌堅持脫貧不僅要「高質量」更要「可持續」,探索了鞏固脫貧的「新路徑」。依託「防貧保」,兜住返貧底線;組建「幫幫團」,關愛特殊群體;依託「城市大腦」,探索「智慧扶貧」,使脫貧後的扶貧工作更高效、更精準、更智慧。南昌堅持脫貧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實施了志智雙扶的「新舉措」。近年來,一個個「愛心超市」在貧困村建立,一場場「三講一評」頌黨恩活動在貧困村開展,持續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目前,全市已建有「愛心超市」330家,累計開展「三講一評」活動3700餘場,均實現了脫貧村全覆蓋。
南昌市政府副市長樊三寶表示,南昌將堅持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政治任務,大力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的精神,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做好過渡期內領導體制、工作體系、發展規劃、政策舉措、考核機制等有效銜接,以高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奮力在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中挑重擔、走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