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萬貧困群眾脫掉了「窮帽子」 南昌80個貧困村高標準退出

2021-01-10 中新媒

1月8日。從南昌市脫貧攻堅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南昌市委、市政府堅持一手抓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一手抓貧困群眾高質量脫貧,採取「陽光普照」和「精準滴灌」方式,堅決打好「精準脫貧」與「促進發展」組合戰役。截至目前,現行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市級以上貧困村全部摘帽,在脫貧路上兌現了「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

據介紹,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南昌80個貧困村高標準退出,4.7萬貧困群眾脫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實現了從「吃穿發愁」到「衣食無憂」的轉變。截至目前,「十三五」80個省市級貧困村(63個省級貧困村、17個市級貧困村)2018年底實現高質量退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義務教育全面保障、基本醫療全面覆蓋、住房和飲水安全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貧困戶人均收入從2015年底4102元增至2020年底14134元,連續五年年均增幅28.6%,遠超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現行標準下47192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此外,通過培養發展特色扶貧產業、強化產品利益聯結機制,以項目建設、企業帶動、能人帶頭,為貧困村、貧困戶種下了「搖錢樹」。截至目前,全市1297家新型經營主體直接參與產業扶貧,帶動影響9438戶、21726人,帶動貧困戶穩定就業2632人,基本實現了村村有扶貧產業、戶戶有增收門路,所有脫貧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10萬元。

同時,通過開設公益性崗位、創辦扶貧車間、開展專場招聘、實施技能培訓、落實小額信貸政策等,實現了小額信貸的「應貸盡貸」、有就業能力和意願貧困戶技能培訓和穩定就業的全覆蓋、貧困戶公益性崗位「因需設崗」、「因人定崗」和「一人一崗」、扶貧車間質效雙升,牢牢築起了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的「安全堤壩」。

近年來,南昌市脫貧攻堅成果底色亮、成色足、質量高,實現了由「退得出」向「穩得住」的轉變。南昌堅持脫貧不僅要「高質量」更要「可持續」,探索了鞏固脫貧的「新路徑」。依託「防貧保」,兜住返貧底線;組建「幫幫團」,關愛特殊群體;依託「城市大腦」,探索「智慧扶貧」,使脫貧後的扶貧工作更高效、更精準、更智慧。南昌堅持脫貧不僅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實施了志智雙扶的「新舉措」。近年來,一個個「愛心超市」在貧困村建立,一場場「三講一評」頌黨恩活動在貧困村開展,持續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目前,全市已建有「愛心超市」330家,累計開展「三講一評」活動3700餘場,均實現了脫貧村全覆蓋。

南昌市政府副市長樊三寶表示,南昌將堅持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政治任務,大力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鬥老黃牛」的精神,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做好過渡期內領導體制、工作體系、發展規劃、政策舉措、考核機制等有效銜接,以高質量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奮力在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中挑重擔、走前列!

相關焦點

  • 南昌80個貧困村高標準退出 4.7萬貧困群眾脫掉了「窮帽子」
    「經過5年的努力,截至目前,南昌80個貧困村高標準退出,4.7萬貧困群眾脫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實現了從「吃穿發愁」到「衣食無憂」的轉變。」貧困家庭學生因故輟學的情況不見了,上得起學,上得到學,成為南昌貧困群眾最基本的保障,有效切斷了貧困「代際傳遞」。2017年以來,共資助貧困學生27325人次,發放資助資金3012.07萬元。基本醫療全面覆蓋。
  • "吃穿發愁"到"衣食無憂"南昌4.7萬貧困群眾高質量脫貧
    原標題:從「吃穿發愁」到「衣食無憂」 南昌4.7萬貧困群眾高質量脫貧中新網江西新聞1月8日電 (袁汝晶)身患疾病、收入不多的南昌市新建區鐵河鄉東陽村的貧困戶胡宏裨
  • 荊門市210個貧困村摘掉「窮帽子」啦!
    荊門屬插花貧困地區,轄7個縣級行政區,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分布在50個鄉鎮,1412個村(社區)。2014年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19953人,貧困村210個,其中深度貧困村20個,貧困發生率11.52%。精準扶貧開展以來,荊門全市共有1500多支駐村扶貧工作隊、4000多名工作隊員紮根一線,通過紮實推進產業幫扶、強力推動務工就業,突出底線指標等一系列舉措,穩定增收底盤、築牢脫貧根基。
  • 逐夢小康廣西賀州近三百個貧困村甩掉「窮帽子」
    廣西賀州近三百個貧困村甩掉「窮帽子」——力拔窮根逐夢小康脫貧有多難,賀州人就有多努力。「十三五」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所轄的5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28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31.7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甩掉「窮帽子」,貧困發生率從13.88%降至零。
  • 江西貧困人口最多的鄱陽縣 已退出貧困村129個
    在江西省的這個人口大縣,讓農村貧困群眾如期脫貧,農民早日過上好日子,成為縣委每時每刻都在思考的民生頭等大事,而充分發揮支部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全力開展扶貧攻堅,成為全縣攻堅脫貧的一道亮麗風景。戴了34年國定貧困縣「帽子」的鄱陽,是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最多的一個縣。
  • 達州市貧困人口脫貧66.4萬人
    全市7個縣(市、區)有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工作縣(市)、5個省定貧困縣(區),有貧困村828個、貧困人口71.6萬,貧困發生率13.16%。近年來,達州市委、市政府堅定信心、強化決心、不忘初心、上下同心,堅持盡銳出戰、精準施策,全力打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 今年將完成最後7個貧困縣摘帽、300個貧困村退出
    《人民日報》(2020年03月09日13版)今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將發起脫貧攻堅戰的總攻,完成最後7個貧困縣摘帽、300個貧困村退出、17.8萬貧困人口脫貧。如今,他起早貪黑幹勁更足:「總書記一直牽掛著彝族群眾,我們更要加油幹!」「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2018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看望貧困群眾,走進吉好也求家拉家常、問收入。總書記在三河村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
  • 涼山今年將完成最後7個貧困縣摘帽、300個貧困村退出
    核心閱讀今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將發起脫貧攻堅戰的總攻,完成最後7個貧困縣摘帽、300個貧困村退出、17.8萬貧困人口脫貧。為實現這個目標,當地下足繡花功夫,精準施策,確保幫扶工作紮實;進一步強化扶貧隊伍,既做好激勵,也嚴管實督;扶志又扶智,把提升農民文化和技能擺在突出位置。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圖文實錄 南昌專場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體現在:一、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南昌80個貧困村高標準退出,4.7萬貧困群眾脫掉了「窮帽子」、過上了「好日子」,實現了從「吃穿發愁」到「衣食無憂」的轉變。砥礪耕耘、步履堅實,南昌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截至目前,「十三五」80個省市級貧困村(63個省級貧困村、17個市級貧困村)2018年底實現高質量退出;全市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義務教育全面保障、基本醫療全面覆蓋、住房和飲水安全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
  • 酒泉市瓜州縣32412名貧困群眾全面脫貧(組圖)
    同時,堅持精準扶貧與區域發展統籌謀劃、與美麗鄉村建設同步推進、與生態保護協調並重、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全縣貧困鄉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貧困群眾收入穩步提升,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至2017年底,全縣累計實現減貧7989戶32412人,剩餘貧困人口262戶100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28個貧困村全部達到脫貧退出標準,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918元,貧困縣脫貧摘帽7項指標全部達標。
  • 江西九江:找準「好路子」 匯聚「金點子」 摘掉「窮帽子」
    26.3萬人,貧困發生率7%;貧困村347個,其中深度貧困村24個,貧困村佔全省11.3%;國貧縣(修水縣)和省級貧困縣(都昌縣)各一個。近年來,九江市委市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和頭等發展大事來抓,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紮實推進春季攻勢、夏季整改提升行動,全面抓好中央專項巡視和各類監督檢查反饋問題整改,脫貧攻堅取得新進展。截至2018年底,貧困人口下降至7.24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99%,貧困村累計退出301個。
  • ...脫貧攻堅」東鄉族整體脫貧 貧困發生率下降為零 貧困村退出率100%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東鄉族整體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為零 貧困村退出率100%每日甘肅網東鄉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睿君 黨慧)11月21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我省剩餘8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江西南昌:王林根自力更生摘「窮帽」
    人民網南昌12月25日電(張志斌 實習生萬泓鈺)「現在真是趕上了好時代,我們老百姓靠自己自力更生,也過上了好日子……」近日,「發現南昌 遇見南昌」網絡媒體名人行系列採訪活動,走進南昌新建區流湖鎮上房村,聽村民王林根講述脫貧故事。
  • 天水市累計減貧92.08萬人 116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
    截至目前,天水市累計減貧92.08萬人,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165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兩區五縣全部摘掉了貧困帽子,「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據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水市舉全市之力盡銳出戰、攻堅克難,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截至10月底,全市2013年底的92.08萬貧困人口、1165個貧困村全部清零。
  • 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平涼涇川縣「脫貧攻堅宣傳周...
    原標題:摘掉「窮帽子」 過上「好日子」——涇川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主題成就展開幕式側記涇川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現場。工作人員介紹涇川地方特產。涇川縣脫貧攻堅主題成就展引人關注。萬人次,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2016個,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483.7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 這些年,這些縣,讓貧困成為歷史
    至此,全區308.9萬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66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新疆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2018年  退出貧困縣序列  ●澤普縣●烏恰縣●阿合奇縣  實現53.7萬人脫貧  513個貧困村退出  這一年,烏恰縣、阿合奇縣生活在邊遠山區的牧民,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告別了大山深溝
  • 欽州助兩萬貧困群眾摘「窮帽」
    他告訴記者,自己今年種植7畝百香果,給家裡帶來了將近5萬元的收入。宦樓村是當地的一個貧困村。為了幫助村民脫貧致富,該縣免費為貧困戶「補苗補柱」,引導廣大農戶種植百香果。如今,該村百香果產業園已種植800畝百香果,有70多戶貧困群眾參與種植。為了解決貧困戶的銷路問題,當地還引入一家農業龍頭企業,與種植戶籤訂百香果保價回收協議,徹底打消了貧困戶的後顧之憂。
  • 摘掉1頂「窮帽子」戴上4頂「新帽子」——重慶萬州安溪村的華
    而現在,經過幾年的脫貧攻堅,安溪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全鎮的「差生」逆襲為「尖子生」,人均純收入達到1.6萬元,村級集體經濟實現發展壯大,產業得到全面發展,成功摘掉一頂「窮帽」後,還斬獲了「市級全域旅遊示範村」「重慶市綠色示範村莊」「重慶市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示範村」「萬州十大最美鄉村」4頂「新帽子」。
  • 拔窮根 換窮業 樹新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脫貧「摘帽」記
    土族是全國28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自古崇尚彩虹,這裡因此被稱為「彩虹之鄉」。可是,由於地處青藏高原,自然環境惡劣,發展條件受限,貧困就如大山一樣橫亙在眼前。「冬天一身土,夏天一身泥。孩子上個學要走7公裡的山路才能坐上車!」「莊稼地十年九旱,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在老村裡住了半輩子,行路難、吃水難、上學難等問題曾是互助縣五十鎮班彥村5社、6社村民的心病。
  • 河北承德去年188個貧困村「摘帽」 近13萬人脫貧
    河北承德去年188個貧困村「摘帽」  黨建助脫貧 精準拔窮根  河北承德市要脫貧攻堅,難!市轄8縣市中,7個戴著「貧困帽」,904個貧困村、47.02萬貧困人口「壓頭皮」。直到2015年底,承德貧困戶還佔總農戶的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