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拋開產品,談談有關思想、觀點的自傳播。
眾所周知,思想和觀點要有傳播性,要被人津津樂道,首先必須具備足夠的內涵和新穎的見解。
其次,還要對思想、觀點進行概括,形成一個簡潔明了、形象直觀的概念包裝。
舉個例子:有一天我看到一條新聞,說浙江省為解決群眾到政府機構辦事費時費力的老大難問題,推出了名為「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舉措。
一個由省級政府正式提出的改革項目,居然命名為如此口語化的「最多跑一次」,初看起來不夠嚴謹、還有點萌萌噠。但實際上,這個概念包裝的非常好,既通俗易懂、形象直觀,一語道出了改革的目標,又體現了當地政府站在群眾角度思考問題的立場。
儘管這些年,各地各級政府都推出了林林總總的「提高政府辦事效率、提升群眾滿意度」之類的簡政放權的措施,但政策名稱都因太過複雜,大家記不住,所以無法傳播,唯獨浙江省的這個「最多跑一次」讓人過目不忘,獲得了很好的傳播力。
各地政府學習能力的確強大。現在,我看到其他省市也效仿了「最多跑一次」的提法。
你瞧,這就是概念包裝的好處。同樣的事情,用不同的概念來歸納和包裝,就能達到截然不同的傳播效果。
回想這幾年,在IT網際網路領域有不少觀點和言論,也都因為概念包裝得很好,從而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
「風口理論」和「鐵人三項」:雷軍提出「風口理論」火遍神州大地,指出「站在風口,豬都會飛」,用來形容順勢而為的重要性。此外,雷軍還借用體育比賽項目「鐵人三項」這個術語來總結小米模式,即「軟體+硬體+網際網路服務」,也頗具影響力。
網際網路「下半場」:去年年中,美團點評CEO王興借用體育比賽的術語,提出中國網際網路已進入「下半場」,受到廣泛關注。其觀點是,「智慧型手機的年銷量已經不增長了,總體網民的增長也大幅趨緩」。原來網際網路產品瘋狂增長所依賴的網民紅利已經基本沒有了,因此要找到新的出路。
「升維」、「降維」:傅盛這幾年熱衷於總結和傳播思想。比如,他提出「要在比別人更高的維度想清楚方向,執行的時候比別人更兇狠」的企業戰略思想,用「升維思考,降維打擊」來進行概括總結。而這個「升維、降維」的概念,則取自著名科幻小說《三體》。
「zoom in/out」:蘋果前CEO斯卡利採用影像領域的術語「zoom in、zoom out」,來類比高度和細節的關係。既要「zoom out,從戰略高度看整個行業方向」,也要「zoom in,把每個細節做到極致」。
「all-in、賦能、加持」:這兩年,在各種高大上會議致辭演講,各大頭條新聞的標題和正文中,用於體現態度和架勢而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莫過於「all-in、賦能、加持」了。如果你此刻對這幾個明星詞彙還覺得陌生,那說明你在科技界白混了;同時,如果你沒有以此為演講關鍵詞而高談闊論過,那說明你職級還不夠高。那麼這三個詞彙都是從哪裡「借鑑」而來呢?「all-in」本是德州撲克等棋牌遊戲中的術語,指的是全部押進。「賦能」是現代管理學理論中的術語,原意指為企業員工賦予更多的權利、激發內部活力。而最具畫面感、最萌的「加持」則是佛教術語,指「用外力強制某一人或事物,接受一種新的能量,使其改變原來的狀態和樣子 」。
除了這些名人大咖的觀點,網絡上之所以不時有一些文章會瘋狂傳播,其概念包裝的作用功不可沒。
「1%的生活」:為了實現希望渺茫的夢想而努力拼搏的勵志故事並不鮮見,但在2014年底,「偉大的安妮」的一則題為《對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的漫畫卻迅速走紅網絡。 同樣是奮鬥、拼搏,但用百分比來指代堅韌地生活,這個提法卻非常新穎。
「月薪3000vs30000寫文案」及「X型、Y型文案」:李叫獸有多篇闡述文案策略的爆品文章,如《月薪3000和月薪30000寫文案的差別》、《你為什麼會寫自嗨型文案》等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究其原因,不僅是因為文章有邏輯縝密的分析、富有啟發的見解以及深刻生動的案例,單是「月薪3000vs30000」以及「X型文案、Y型文案」這樣的概念和標題,都非常吸引人、易於理解、有話題性。
受此啟發,我曾經將個人公眾號上幾篇探討產品定位、營銷方法的文章進行了概念提煉,最終形成了題為《 》、《 》、《 》的三篇文章。產品定位:你是釘子,還是棒槌?營銷有3種境界,你在哪一界?論霸總、摳總的格局和命運
這些文章分別用「釘子、棒槌」這些熟知的物品,來代替「精準/模糊的產品定位」這樣抽象的表述;用「營銷的3種境界」,來從自傳播的角度將營銷方法劃分層級;用「霸總、摳總」來形容在關鍵的營銷機遇面前「果斷放血」或「一毛不拔」的老闆們。
文章發布後,通過後臺的數據發現,有了這些概念的包裝之後,讀者的接受度和文章的傳播力相比其他文章有了明顯提升。
在很多暢銷書當中,也有不錯的概念包裝。
在一本叫做《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的書中,作者為了引導大家找到有效提升自我的方法, 非常創新地用「收益值」和「半衰期」兩個維度,將日常事務分為了四類: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如找到真愛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淘一件時髦的衣服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如閱讀一本經典小說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漫無目的地刷朋友圈
其中,用「半衰期」來概括「收益持續的時間長短」,這個提法非常特別並且通俗易懂。
「半衰期」這個術語來自於物理學,指的是「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 」。
還有一些暢銷書,單是書名就展現了作者高超的概念提煉能力,顯得很吸引人。
比如,在科技圈備受推崇的《從0到1》、《跨越鴻溝》等書,單從其書名就能感受到對書中「顛覆性創新的理念以及高科技產品如何破冰」等內容的形象化表達,也會讓你覺得這本書的主題很好、格局很高、價值很大。
《巨嬰國》是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的作品,不幸的是現已遭到和諧。「巨嬰國」這個書名,就是一個非常獨特、形象和凝練的概念。書中揭示了「我們90%的愛與痛,都和一個基本事實有關——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 這樣的成年人,是巨嬰,這樣的國家,是巨嬰國。」
現在,對上述案例的概念包裝的手法和來源,做一個簡單的歸類總結:
來自生活:最多跑一次、風口理論、黑貓白貓
來自體育:鐵人三項、下半場
來自科幻小說:升維/降維
來自影像處理:zoom in/out
來自遊戲:all-in
來自宗教:加持
來自數學:1%的生活
可見,任何思想、觀點要獲得巨大影響力,除了有質量、有高度的內容之外,還需要提煉出「簡練、形象、易於理解和轉述」的概念。
而這些概念可以從日常生活當中找到素材,也可以跨界,借用數學、物理學、化學、體育、宗教等領域的現成術語和概念。
儘管今天談論的是「思想、觀點」的傳播,但道理都是相通的。就像我們之前的文章《產品定位:你是釘子,還是棒槌? 》中提到的,判斷產品定位是否合理的準則,就是能否「一句話能說清、一聽就感興趣」。
其實,這個準則對於思想、觀點的包裝和傳播,也同樣適用。而且,要求應該更加苛刻,比如,你的觀點必須能「三兩個字就能概括出來」。
好了,各位在傳播自己或者老闆們的觀點時,請一定要多花時間總結和提煉下其中的概念。
概念選得妙,觀點才能傳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