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衝刺專業課複習知識點很多,衝刺複習要注意把握歷史發展脈絡,掌握重要知識點。下面新東方網考研頻道分享中國當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識點,大家注意把握好發展脈絡,對重點大事重點記憶。
2017歷史學考研當代史知識點:「大躍進」運動
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遊,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大躍進」運動就是在總路線指引下迅速發展社會生產力的一次嘗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當時認為中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社會主義制度的物質基礎十分薄弱,不爭取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擁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文化科學技術,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就不能鞏固。要改變這種落後狀態,有必要在生產上來一個大的躍進。
「大躍進」運動從農業開始。先是在全國掀起了空前規模的農田水利建設和積肥運動。隨後又不斷提高和修改糧食生產計劃。高指標帶來高估產,並引發了各級幹部的浮誇風。1958年8月6日,報紙報導了河南省遂平縣放出的小麥畝產1052.5公斤的「衛星」。以後,「衛星」越放越大,甚至浮誇到小麥畝產高達4292.5公斤,水稻畝產65217公斤。高產典型河北省徐水人民公社計劃發射「高產衛星」,一畝紅薯60萬公斤、一顆白菜250公斤,一畝小麥10萬公斤,一畝皮棉2500公斤。各種完全違反科學規律的所謂「衛星」上天,使人們的頭腦更不冷靜了,糧棉產量指標越定越高。1958年8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擴大會議將「二五」計劃末(1962年)糧食產量從2500億公斤增加到7500億公斤,棉花從4800萬擔增加到15000萬擔,嚴重脫離了實際。
1958年8月北戴河會議以後,「大躍進」的重點從農業轉向工業。北戴河會議認為1958年農業生產大躍進將使我國糧食產量比1957年增產1倍以上,糧食問題已經過關了,從現在起必須加強對工業的領導,並號召全黨和全國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為在1958年生產1070萬噸鋼,即比1957年產量的535萬噸增加1倍而奮鬥。這個決定和號召,把工業大躍進推向高潮。截至8月底,全國鋼產量只完成450萬噸,剩下4個月要完成620萬噸。為達到這個目標,《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號召全國上下一切部門為生產1070萬噸鋼「停車讓路」。於是,以「小(小高爐)、土(土法煉鋼)、群(群眾運動)」為特徵的全民煉鋼運動迅速掀起。實際完成情況是所產「00多萬噸土鋼,基本上不能用,合格的鋼產量不足800萬吵,不到原計劃的3/4。
毛澤東發動「大躍進」的出發點是要使中國在較短時間內富強起來,因此廣大幹部群眾擁護「大躍進」,他們付出的辛勤勞動也取得了一部分成果,如在農田水利建設、基礎工業以及內地工業等方面。但是,「大躍進」運動不但沒有加速發展生產力,反而極大地破壞了生產力,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大躍進」運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首先,它說明當時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客觀規律還缺乏認識,對社會主義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的思想準備不足,背離了黨的八大提出的正確的綜合平衡地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其次,它說明依靠群眾運動的方式快速發展生產力是不切實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同於打仗,也不同於土改,它有自身的客觀規律,單憑主觀願望搞群眾運動很容易造成經濟秩序的混亂和經濟平衡的破壞。再次,它偏離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躍進」運動是在不斷批判「右傾保守」幾批判反冒進的情況下發起的,甚至提出「真正的左比右好」的口號。「大躍進」中違背經濟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歸根結底就是沒有始終堅持實事求是。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