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群雄爭霸,各自割據一方,彼此攻伐,聯盟背叛,陰謀陽謀層出不窮,湧現出了無數燦若星辰的人才,文臣武將各擅勝場。
就武將而言,蜀漢的「五虎上將」和曹魏的「五子良將」都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那麼,五虎上將和五子良將孰強孰弱呢?
筆者認為,放在演義之中,當然是五虎上將強。畢竟演義基本上遵循了尊劉抑曹的方案,對於蜀漢群雄描寫較多。
放在正史上,可以說各有優劣,基本上旗鼓相當,五虎上將就算略強於五子良將,也強的極其有限, 基本算是一個檔次的。
再說 ,這個對比其實不太公平,五虎上將在蜀漢, 那是絕對的核心武將,戰略武器。除了馬超因為自己的西涼兵馬早就損失殆盡,而蜀漢並不擅長騎兵,所以實際帶兵較少,其他無不是核心武將 。
就連現在網上屢屢盛傳「不得重用」的趙雲,其在蜀漢的地位和權限,也遠遠超過曹魏陣營的許諸。
同為護衛親軍,許褚大多數只是負責護衛曹操,偶爾出戰也是在曹操直接指揮下,鬥將而已,趙雲就不同了 ,不但負責護衛主君,也曾經屢次單獨單兵,入蜀之戰,漢中之戰都有不凡表現,劉備還特許他執掌內事,用以壓住驕橫的孫夫人,這是什麼樣的恩寵啊,許諸在曹魏遠遠沒有這個待遇,說白了就是一個貼身保鏢而已,不管是曹操的夫人,還是曹操的兒子, 都不是許諸可以無視的。
至於關羽張飛黃忠三位就不必多說了,他們的故事基本上人們都是耳熟能詳。
我們在再來說說曹魏這邊。
曹操生性多疑,從未真正信任過外姓武將,所謂的五子良將,不管是身份地位,還是直接掌兵數量,都是遠遠不如曹氏宗親的。
比如網上盛傳的曹魏八虎騎,這些姓曹和夏侯的將領才是曹操真正的心腹, 也是直接帶兵掛帥的人。
其他五子良將 ,大多數時間是作為一個武將來使用,極少單獨領兵出戰,就算偶爾領兵,數量也不多。
張遼鎮守合肥,以防孫權,可他手下有多少人呢?
他最著名的一戰是八百兵擊敗了孫權的十萬大軍。
難道是他不想領更多人出戰嗎,比如一萬人,三萬人,那不是勝算更大,只有八百人, 太過冒險,一個優秀的將領不會去進行這樣非必要的冒險,那麼張遼這麼做,原因只有一個,兵少!
再說于禁,外姓武將第一人,他的單獨帶兵記錄最有名的就是領七路大軍支援襄樊 ,對決關羽。
七路大軍有多少人?三萬多,四萬不到。
關羽有多少人?也是三萬多!
可見曹操給他兵力的時候是精打細算啊,一點兒都不敢多給。
此時曹魏最核心的宗親將領,夏侯淵戰死定軍山,夏侯惇重病在身,而且一年後也病死了,曹仁自己還被圍在樊城,曹操自己也是頭風復發,不能掌軍。
如此情況,才給看了于禁這麼一點兵力。
還有一個細節,于禁戰敗之後,曹操立馬派徐晃支援樊城,領的兵馬也是三萬多。
可以說,就算情況再危急,曹操給這些外姓將領的心裡底線就是這麼多兵力了,再多就不放心了。
所以要是跟蜀漢做對比的話,拿八虎騎對比五虎將是比較合理的,這才是雙方陣營最高級別的將領對比。
五子良將,在曹操的時代,跟蜀漢的五虎上將並不是同一級別的武將,不適合進行這樣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