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從滴滴打車開始,大額補貼已經成了獨角獸企業搶佔市場份額的一個絕招。一邊補貼司機一邊補貼乘客的滴滴快速發展壯大起來了。當市場佔有率擴大後,自有風頭和各種輪的融資。然後形成了越有補貼越有市場佔有率,越有市場佔有率就越有融資能力的慣性發展。
當市場佔有率擴大到一定規模後,兼併第二名和第三名後取得絕對第一名的滴滴開始調整補貼和提升司機服務費的扣款比例。然後就進入了盈利模式。
當這一套不顧盈利,一味虧損搶佔市場佔有率然後成為行業翹楚這個模式有企業成功之後。我們看到了網際網路企業大量採用這種龐氏騙局來發展。網際網路企業做龐氏騙局式發展能成功也比其他行業高很多。因為只要融資到位,補貼到位就有機會站上獨角獸的寶座。
這套模式下我們見到了共享單車ofo的發展,過剩到跑路;也見到了p2p從繁榮發展到一地雞毛;更見到了當下長租公寓這樣的事情開始爆發。
歸根到底,有一部分網際網路行業從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但是他們總感覺自己是下一個賈伯斯,我們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在網際網路行業,從來都是叢林法則。因為法律的出臺就是在遇到社會矛盾的情況下出現的。網際網路的發展太快了,還沒有等你出臺法律條規就已經生生死死一波了。留個社會的就是無盡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