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最是清事,若無好香佳爐,遂乏一段幽越;焚香雅有逸韻,若無名茶浮碗,終少一番勝緣。 故茶、香兩相為用,缺- -不可。饗清福者能有幾人」。明朝徐惟起的《茗譚》中談到了品茶與焚香的相得益彰。的確,自古以來茶、香不可兩分,茶、香如影隨形。或者說香道中有獨特的茶香,而茶香中也蘊涵著香道。
中國最早的茶詩是西晉文學家左思的《嬌女詩》。全詩280言,56句,陸羽《茶經》選摘了其中12句。這首詩大致講的是嬌女盼望早點煮好茶水以解渴。詩人詞句簡潔.清新,不落俗套,為茶詩開了一個好頭,但關於茶香的描述卻不多。
最早的詠名茶詩是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全詩以形象化的語言、浪漫主義的手法、誇張的筆觸,寫出了仙人掌茶的產地、環境、外形、品質等。「根柯灑芳津, 採服潤肌骨」更是描繪出仙人掌茶的芬芳和功效。
唐代皎然是著名「詩僧」,也是茶道高手。他在《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寫道:「九日 山僧院,東籬菊也黃。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識茶香的皎然獨得品茶三味,茶香之趣躍然紙上。他的《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云:「越人遺我剡溪茗, 採得全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請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愁看華卓食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候吸之意不已,狂歌曲驚人耳。」
詩中盛讚剡溪茶清鬱雋永的茶香,與盧全有異曲同工之妙。
唐朝關於茶香的詩歌還有很多。白居易的《琴花 茶》: 「幾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後春多夢,不讀書來老更閒。琴裡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窮通行止常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另外-首《即事》:「見月連宵坐, 聞風盡日眠。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鶴啄新晴地,雞棲薄暮天。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將香道與茶香描寫得別有情趣。
劉禹錫亦有許多寫茶詩篇,從嘗茶、煎茶,再到與友人喝茶助興,同樣是詩人情懷。如《嘗茶》:「生拍芳叢鷹嘴芽,老郎封寄謫仙家。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滿碗花。」「詩佛」王維在(酬黎居士淅川作》:「依家真箇去, 公定隨依否。著處是蓮花,無心變楊柳。松龕藏藥裹,石唇安茶白。氣味當共知,哪能不攜手。」平淡之語,亦將茶香詩意推向禪意。皮日休則有《茶中雜詠煮茶》:「香泉合乳,煎作連珠沸。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煙生翠。倘把瀝中山,必無千日醉。」
顧況在《焙茶塢》中,更是將新茶的香氣描寫得蓬勃欲出:「新茶已 上焙,舊架憂生醭。旋旋續新煙,呼兒劈寒木。」曹鄴的《故人寄茶》:「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月餘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靈一的《與元居士青山潭飲茶》:「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巖下維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呂巖《大雲寺茶詩》則是讚嘆大雲寺水好、茶好、茶香:「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兔毛甌淺香雲白,蝦眼湯翻細浪俱。斷送睡魔離幾席,增添清氣人肌膚。幽叢自落溪巖外,不肯移根人上都。」鄭愚的《茶詩》:「嫩芽香且靈, 吾謂草中英。夜白和煙搗,寒爐對雪烹。唯憂碧粉散,嘗見綠花生。」
甚至有詩人用五言排律來詠茶、說茶香。如齊已的《詠茶十二韻》:「百草讓為靈, 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佔火前名。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封題從澤國,貢獻人秦京。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晚憶涼泉對,閒思異果平。松黃斡旋泛,雲母滑隨傾。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櫃盛。」
總之,古代詩詞關於茶香的生動描寫與文人愛茶、賞茶之風密不可分。一些茶 書典籍也有很多關於茶香比較系統、專業的介紹,提供了關於茶與香道之關係的寶貴記錄。
千秋大業一壺茶,萬世宏圖半柱香。
整理不易,感謝支持,希望大家能給小編關注和建議,寫出讓您更有收穫的文章
您的點讚評論可能對您無所謂,但對小編非常重要,十分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