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對許多人來說,美食的誘惑難以抗拒。而且隨著網絡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美食隱藏在小巷子裡,被網友們發現。作者在河南濮陽一個小縣城的一條非常偏僻的小巷裡,也偶然遇見了這樣一家小店。但是與老闆簡單交談後發現,這家隱藏得很深的小店有著驚人的魅力。
小賣部就在濮陽縣一條百年老街旁邊的小巷裡,如果不在路邊,普通人真的要找到過去還真不容易。可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店,卻是很多鄰居常去的地方,原因就是老闆正忙於打制燒餅。
小攤子上的燒餅是老闆自己改良的,有點兒像濮陽鄉下的傳統雞窩燒餅,又有點兒像別處的鐵板燒餅,用老闆自己的話說,就是一輩子的燒餅,他集幾家人之長,改良了這種自家特色的燒餅。
在空閒的時候,老闆和作者聊起了家裡的燒餅和故事。老闆娘叫謝啟普,今年54歲,如今的他可謂是半輩子都在吃燒餅。而且那個一直忙於做燒餅的人是他兒子。現在的父子倆每天都是在這個燒餅攤忙忙碌碌,也因為一天能賣七百多個,讓父子倆對現在的生活更有信心了。
短短的一句話,便有人買燒餅,有的是老主顧,有的是慕名而來,作者也沒有想到,不起眼的小巷裡的燒餅攤竟然有這麼多顧客。而且謝叔叔說一天的燒餅要賣八百個,有時多到一千個,這個數字著實讓作者大吃一驚,到底他家的燒餅有什麼特別的?
謝叔叔告訴作者,他從91年就開始做燒餅,最初是各種走街串巷的燒餅,在各種市場上賣,哪一個人多去哪。而且製作的餅類也是從農村傳統的雞窩餅打起。幾十年來對燒餅的打磨,讓愛不釋手的謝大叔有了自己改進燒餅的想法。這種改變一直延續到現在,他們家的燒餅也愈加具有自己的特色。
對濮陽和豫北地區的燒餅來說,許多人的印象就是傳統的雞窩燒餅,但是謝大叔的燒餅卻有著傳統雞窩燒餅的焦脆,也有其他類型燒餅的味道。按叔叔的說法,都說眾口難調,所以燒餅就是用最簡單的原料製作出味道最好的燒餅。大伯家的燒餅分五香和糖餡兩種,當作者問及這燒餅的餡兒是否很複雜時,大伯笑著說是做的最簡單,但也是一般人模仿不了的。
談話中,大叔的兒子一直忙於打燒餅,大叔表示讓兒子學做燒餅也是他的要求,自己一輩子都打燒餅,希望自己的手藝能傳下去,而且這也是一項手藝活,如今雖然辛苦,但看著這麼多的顧客專門來吃燒餅,也算是一種收入穩定的職業,而大叔父子對小店也是信心滿滿。
談話期間,謝大叔一直說自己家的燒餅不是一般的地方,而作者又問他為什麼不到市裡去開店?叔叔的店開張也很順其自然,他們的店雖然有點偏僻,但酒香不怕巷子深啊,現在不少人都是慕名來的,如今他們的小店還配上了濮陽傳統的涼皮等小吃,讓不少人吃上了特色的「濮陽小吃套餐」,人氣更旺了,而且叔叔還非常有眼光地把自家的燒餅註冊了商標,對於小燒餅,叔叔父子倆可以說是很有信心的,因為這其中除了凝聚著感情、信心,還有對生活、社會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