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嗩吶的傳統印象來自婚喪嫁娶,沒想到,嗩吶還能吹《菊次郎的夏天》這樣洋派的曲子。
11月28日晚,由上海民族樂團嗩吶演奏家姜峰、閆晉龍等領銜的「嗩吶也搖滾」在上海思南公館登場,一場嗩吶與電聲搖滾的跨界,為2020「思南賞藝會」完美收官。
漫漫冬日寒夜,「思南賞藝會」的大門面向觀眾完全敞開,觀眾和嗩吶「零距離」,顛覆了他們對嗩吶的印象,也點燃了他們對海派民樂的熱情。
閆晉龍從《鴿子》《超越》到《鳳舞》,閆晉龍邊演出邊向觀眾普及嗩吶這件樂器。
「嗩吶其實是外國樂器,最早由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人民喜聞樂見,最後紮根了下來。」閆晉龍說,嗩吶聲音太亮,很多人學起來會有顧慮,還有很多人學到一半半途而廢,因為它的音準太難掌握,還有單吐、雙吐、三吐等技巧,難度不容小覷。
閆晉龍9歲開始學嗩吶,從小成長於山西農村,北方人聽慣了嗩吶,倒也沒覺得吵,反而很喜歡。來上海12年,閆晉龍沒想到,上海鄰居也喜歡聽。
「他問,你是哪個單位的?我說,上海民族樂團。他說,你們是職業的呀,難怪我聽了也沒覺得吵。」在怎麼避免擾民上,閆晉龍有一些小妙招,中午一點到三點以及晚上八點以後不要練琴,平時練習呢,他會把家裡的衣櫃全打開,很多音便被吸走了,他吹起來也自如了。
戴墨鏡、穿皮衣、一臉酷酷的姜峰,則讓嗩吶、管子等民樂器說「外國話」,吹起了《菊次郎的夏天》和《Hey Jude》。
《菊次郎的夏天》來自北野武的同名電影,典型的日式「小清新」。今年上半年,姜峰在視頻app上聽到一個小男孩吹嗩吶,吹的正是《菊次郎的夏天》。視頻發布後短短兩三天內,很多朋友甚至多年沒聯繫的舊友,一個接一個給他彈視頻。
姜峰「我都不知道怎麼回復,觸動還是蠻大的。」不久,姜峰找到製作人黃俊凱商量新作,原本想原創新曲,又怕純原創觸不到觀眾的心,乾脆改編了《菊次郎的夏天》,沒想到,演出效果很好。
「念書時,我有段時間正值叛逆期,特別喜歡一支北歐的搖滾樂隊,聽他們的音樂就很上頭,還留長頭髮、穿皮衣、戴耳釘。」
從小,姜峰對搖滾樂一往情深,這也是為什麼他會選擇演繹披頭四的《Hey Jude》。這首曲子旋律朗朗上口,是披頭四知名度最高的一首代表作,但很多人誤以為,Jude是一個女生的名字,「其實是約翰·列儂給5歲的兒子寫的,告訴他,你未來的人生會碰到什麼樣的困難,你應該怎麼樣去面對,非常勵志。」
2020「思南賞藝會」由上海民族樂團、思南公館共同承辦,主題是「地球村民樂奇遇——民樂世界之旅」。
10月以來,雙方策劃了「打動全世界」「二胡奇遇」「 一往『琴』『笙』」「極『笛』之風」「橫的琴私語豎的琴」「 彈卡林卡的『阮』妹子」「琵琶環遊記」「嗩吶也搖滾」等8場音樂活動,均向市民開放預約。
目前,「思南賞藝會」已經辦到第三屆,明年將繼續與觀眾見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