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優秀的硬筆書法是這個樣子的!硬筆書法在上海首度「登堂入室」
硬筆書法藝術是毛筆的延續,它被視為繼承中華文化文脈的日常路徑。從童稚之年的漢字啟蒙起,每一位師長都會耳提面命:寫一手漂亮的字受益終身,可想硬筆漢字的普及性和重要性。
普及有了,高的標準在哪?去年年末,上海當代硬筆書法院應運而生,響應了這一時代需求。昨天,籌備半年之久的「上海當代硬筆書法院首屆硬筆書法精品展」在嘉定圖書館開幕,展出作品反映了上海硬筆書法的最高水準。高規格的硬筆書法徵稿競賽並辦展,和毛筆書法待遇一樣在文博機構登堂入室,這在上海地區近年來是第一次。
「上海當代硬筆書法院首屆硬筆書法精品展」在嘉定圖書館開幕 上海當代硬筆書法院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入展的硬筆書法作品,主辦方都用精緻的木框進行裝裱,用心展陳,像書畫扇面那樣給予硬筆書法足夠的禮遇。為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上海硬筆書法藝術繁榮,從昨天上午起,這場開幕不久的展覽就吸引了上海及長三角地區的300多位硬筆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到訪。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用硬筆書法這一特有的表現形式,表達了書法家們對偉大祖國的歌頌和祝福,這是上海硬筆書法家們向祖國獻上的一份文化禮讚。
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張華慶宣布展覽開幕。副主席兼秘書長李冰,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市書協主席丁申陽,中國硬筆書壇名家沈鴻根、顧仲安、錢沛雲、馬平發等名家在現場和硬筆愛好者交流。
圖說:中國硬筆書法協會主席張華慶受聘終身名譽院長 上海當代硬筆書法院供圖
成立於2018年12月上海當代硬筆書法院,代表了上海硬筆書法領域從事硬筆書法創作、理論研究、展覽交流、普及推廣的專業性社團。本次展覽是硬筆書法院成立後舉辦的首次較高水準的重要展事,吸引了上海硬筆書法工作者和愛好者踴躍投稿,作品特別多,經過評委會評審,有70幅作品入展並編印了《作品集》。上海當代硬筆書法院的「標誌」同步揭曉,繁體的「書」組成了一支硬筆位於標誌中間,寓意了硬筆書寫,外圍是上海的字母「S」形成的長長的橫筆以及相連的兩個半圓,用「團結、融合、服務、提升」理念去發展上海的硬筆書法事業。
在藝術水準上向上看齊,在傳播普及硬筆書法之美時,要眼睛向下。為進一步推廣硬筆書法藝術,提倡更多的中國人寫好中國字,本次展覽結束後,將在上海其它區、部分街道及單位巡展,並開展硬筆書法公益講座活動。
圖說:丁申陽主席 上海當代硬筆書法院供圖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主席丁申陽指出,上海是中國硬筆書法的發源地之一,中國現代硬筆書法的四位先行者陳公哲、鄧散木、白蕉、黃若舟都出生在上海,上海成為最早倡導「硬筆書法」的地區,誕生過一批硬筆書法名家,影響輻射全國。上海當代硬筆書法院既要發現、培養和推介既有創作實力又有研究潛力的高層次書法人才,也要搭建好「以書會友、以友輔仁」的交流平臺。上海當代硬筆書法院首任院長朱濤表示,目前上海硬筆書法事業與其他省市尚存一點差距,我們有信心、有責任接過海派前賢的接力棒,增強上海硬筆書法的綜合實力,打造上海硬筆書法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