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軍區21集團軍第61師182團是一支光榮而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它始建於紅軍時期,61師是現今全軍僅保留的7支紅軍師之一,所屬的181、182團也是全軍僅有的17支紅軍團之一,兩團被軍委分別授予「金鋼鑽」「鐵錘子」團的稱號。
1985年8月26號,接到中央軍委的命令:命令蘭州軍區所屬61師、47集團軍所屬的139師等部隊(47軍軍部任前線總揮部),赴滇對越作戰。
老山戰區分為老山和東山兩個陣地群,因老山主峰太高,易守難攻,我軍的陣地建設又比較完整,越軍只能望峰興嘆,所以雙方當時主要衝突在東山,139師接防的是老山,61師接防東山(全稱為八裡河東山)陣地群。
敵55號陣地位於八裡河東山正面約2公裡,是由×高地延伸下來的一條山腿,它直接受×號陣地瞰制,並可得到395、831、漢陽、小青山等陣地的兵力,火力的有力支援.距我前沿41號陣地僅1000米,與之隔溝對峙,防守55號的越軍為314師818團8營5連1排,有加強重機槍2挺,構有明暗火力點12個,屯兵洞4個,坑道1條,基本形成以坑道為骨幹與塹壕,交通壕相連接,明暗火力點相結合的環形防禦陣地。前沿設有大量的防步兵雷場,竹籤,鐵絲網等障礙物,加之該地區地形複雜,植被茂密,是越軍防禦體系中重要的支撐點之一,可謂易守難攻,55號陣地上的越軍依託這些有利條件,不斷對我軍防線進行襲擾,由於該陣地幾經前期輪戰部隊的打擊,駐守其上的越軍警惕性很高,所以若奪取55號陣地,有如虎口拔牙,難度極大。
1986年7月2日,61師182團正式被授命對55號高地進行出擊拔點作戰,拔點作戰任務由3營9連完成,同時為9連增配一個噴火班,防化偵察兵1個組,師,團工兵各1個班,營炮兵連12個班,七連為擔架隊,八連為預備隊,任務代號:「34-1工程計劃」。
接受任務後,182團立即對55號陣地及周邊高地的地形地貌,兵力分布等情況進行了細緻的偵察。在1986年7月14、19日,8月8、19、21日,9月3、7日,10月2、15日分別組織偵察分隊在200-80米距離上對其進行了9次規模大小不等的實地偵察。準確,詳細地摸清了越軍的情況。
7 月31日,182團在3營召開了突擊隊長的競選大會,在競選中第一突擊隊隊長九連副連長趙怡忠當選。第二突擊隊隊長九連副連長萬中勇當選。
突擊隊總人數是49人,有九連三排擔任,八班一分為二配屬到七班和九班,和配屬的工兵和噴火兵通信兵組成兩個加強班,七班為第一突擊隊23人為右路,九班為第二突擊隊26人為左路,七班有突擊隊長趙怡忠和三排長任長軍帶領,班長王常興,副班長楊代寬,戰士張忠亮、,蔡登福,董祥,劉康昶,馬克倉,張其翠,鄭生貴,王書光(噴火器手)、藏曾林(通信兵)、趙恩華(通信兵)等。
第二突擊隊有副連長萬中勇帶隊,班長是李喜章,副班長是尚武斌,戰士欒治平、喬新民、周序陽,周清序,蘇長生,楊九生,懂正良,胡勇,廖軍、楊問革、張晉康(通信兵)、陶克葉(通信兵)等。
佯攻分隊由一位團裡的參謀帶隊,共一十三人組成。
接受出擊任務的3營9連將一部分兵力分成:穿插組,搜繳組,火務組和觀察警戒組。其中穿插組由6人組成,在馬發寨按照「警戒分隊佔領陣地」、「秘密接敵」、「偷襲並準備強攻」、「攻佔表面陣地」、「搜繳打洞」、「抗反與撤離」六大項目進行了16次實彈預演及沙盤推演。根據制定的作戰計劃,主攻9連主要負責攻佔敵陣地後向敵側和後穿插,斷敵退路,形成合圍。控制55號陣地頂端,在其他組的配合下,消滅表面陣地之敵,搜繳組由20人組成,再分為1-4組每組5人,主要負責搜剿打洞,1、2組打3、4號洞和周圍出現的火力點,3、4組打1、2號洞和周圍出現的火力點。火力組由1門82無,2具40火箭筒,2挺班用機槍組成,負責壓制消滅越軍和配合各組打擊隨時出現的火力點。掩護搜剿組搜剿打洞。觀察警戒組;由突擊群長,通信員,電臺及2名衝鋒鎗手組成,負責協同指揮兩個方向搜剿打洞和觀察情況等。
戰前工兵分隊秘密開闢了3條總長500米的通路,工兵分隊還在我陣地內構築了×個掘進式式工事和師,團前進指揮所,為了不間斷地指揮,還構築了兩個堅固的通信樞紐,埋設了4公裡電纜,在×號陣地到×號陣地開設了接力機,並向出擊分隊架設了14對被複線,開設了8部各型電臺,使得通信在整個戰鬥中始終暢通無阻。
86年10月17日上午在三營駐地舉行了出徵前的誓師大會,出席的有成都軍區副司令員、雲南前指總指揮馬秉臣等1200餘人參加,出擊作戰的所有官兵胸前都有女戰友們給戴上的大紅花。在大會上彭勇團長給突擊隊授旗,要求出擊部隊打出國威、打出軍威、英勇作戰!祖國人民等著你們的好消息!我們等待你們的開凱旋歸來!突擊隊長趙怡忠代表全體突擊隊員接旗並宣誓:「請祖國人民放心,我們不怕犧牲、勇猛殺敵、堅決完成任務!」氣壯山河的誓言在三營駐地馬發寨上空經久不息!
散會後,大家都合影留念,這天部隊的飯菜很豐盛,領導們也來到了突擊隊員們中間,給他們每個人都敬了酒,說了一些安慰和鼓勵的話,晚飯後,連領導們就開始單獨找每位參戰人員談話,談話的總原則就是不許有一個人被俘,如果那位戰友沒有作戰能力了,有可能被俘的情況下就要果斷採取……。要求每個人都要帶上「光榮彈」,光榮彈說白了就是掛在脖子上的手雷,只是它時間很短,拉響後會在0.03秒中爆炸,那人也就光榮了。這種作戰方式我想在其它軍隊中還是很難找到的!
這是一個不眠的夜晚,每個參戰隊員都在做自己必要的準備工作,整理著自己的情緒。
下午18:30分,突擊部隊從大本營出發。在路過沿途軍營時,戰友們都自覺列隊敬禮相送。
21:40分,突擊分隊到達前線我方陣地內待命,參戰人員進行了最後的自查武器裝備。
凌晨12.10,行動的時間到了,趙恩龍副師長,師李曉峰副參謀長在34號陣地下面為戰友們送行,他們和每位參戰人員一一握手,趙副師長眼含熱淚對他們說:「我等著你們的好消息,盼望你們都能活著回來」。簡短的送別後,部隊開始向我方山上陣地運動。
3:00,團長在陣地上為戰友們一一送行,所有參戰部隊在預先派出的戰鬥警戒分隊的掩護下,利用月光由—44、34、40、41號陣地出發分兩路秘密接敵,出擊分隊分別在無名3號高地和無名6號高地及其附近地域,佔領了衝擊出發陣地。隨即營、連指揮員率破障隊,各突擊群長抵達了敵55號陣地障礙物外沿進行了最後的戰前偵察,隨後返回衝擊出發陣地組織出擊分隊做好攻擊前準備。突擊部隊是從41號陣地出發的,突擊分隊越過我方陣地向隱蔽集結地開進,進行戰前潛伏。
在前線最前沿陣地是41號副41號(副號是代表未定國土),副41號陣地平時是沒有人的,它的位置突出比較暴露不易守衛,41號陣地離越軍很近,平時都要很小聲地說話,
從18日下午開始整個前線部隊都處在高度緊張狀態之中,全線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全線炮火嚴陣以待,隨時待命攻擊,救護、車輛、直升機配合部隊都準備就位。
不管是一線、二線、三線、所有的人都焦急地等待著,時間在一分一秒中走過,在突擊隊員們心中已經忘記了這人生中也許是最後的分分秒秒!高度的緊張、恐懼感讓人們沒有時間去想那些人間太多的留戀!戰爭是恐怖的,這種等待更讓人感到恐怖!
張忠亮、馬克倉就潛伏在副班長楊代寬的左右,潛伏要求是不許講話的、不許動的,他們只能用眼神來交流。他們三位是最靠前的,準確的說楊代寬是最前面的一個,當過兵的都知道,副班長這個職務可是個受累的官,平時站隊時他是最後一位,班長是第一位,打仗時他可就成第一位了,班長又成了最後一位,趙怡忠也在他們不遠的地方,他一邊觀察著敵方陣地上的一切,還要關心他身邊的戰友們,戰爭就意味著死亡,這是無法迴避的現實,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軍人沒有選擇,所有參於出擊任務的衛士們在等待著死亡的挑戰!
趙怡忠擔心戰士們的士氣,就悄悄地靠近他們,問他們:「你們怕嗎?」見有的給他點頭,他就說:「沒事,其實我也怕,我79年打過仗的;一打開就不怕了,戰鬥發起時,大家注意戰術動作,注意相互掩護。我們一定會回來的!」。
這一天的夜晚顯得格外寧靜,四周靜的讓人窒息,月光也顯得有點太亮,可戰友們還是希望它暗些,那樣便於隱蔽,雲南的草比較高,爬下去就可以把人蓋住,戰友們大都是北方人,在雲南這種潮溼悶熱的草林中潛伏,那滋味可不好受,平時在陣地上都是裸體作戰,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在陣地上的人沒有不爛襠的,只有上面來人了,才會為了面子穿件衣服,不是戰友們不愛美,沒人願意這樣。
此刻在團指揮所裡的領導們也是焦急地守候著,各個觀察所都瞪大眼睛,觀察著戰場內的一切風吹草動。各部隊的和越軍的情況不停地報在這裡,如有變化,他們要做出即時的調整,
11點,戰鬥就要進入倒記時了,這時彭勇團長命令各部隊每10分鐘報一次部隊的情況,10.59分是戰前最後一次報告,
當時針指到10.59分時,炮兵營長報告:炮營準備完畢,61師炮兵團長報告:炮團準備完畢,各觀察所報告:戰場沒有變化。作戰部隊報告:準備完畢。各部報告完,時針就要到12點整了,這時彭團長拿起話筒,一邊看著表,參謀長報告時間到,彭團長對著話筒喊到,「我命令;開炮」
86年10月19日,中午12點整戰鬥在沉靜中暴發了,指揮部一聲令下,我全師炮火按預定計劃開始對敵55號周邊陣地實施重點炮擊。猛烈的急襲火力隨即把幾個越軍陣地籠罩在一片火海之中。
幾分鐘後,越軍的反擊炮彈分別向我100炮連和107炮連陣地傾瀉而來。107炮連的3班長王立軍和5班長馬志芳多處被彈片擊傷,仍堅持戰鬥,在猛烈的射擊之下,100炮連的十幾門火炮的炮管被打紅了,炮手把浸溼的衣服捆綁在炮身上給火炮降溫,繼續發射……,戰鬥最激烈的時候,越軍的一群炮彈突然向120炮陣地打來,其中一發炮彈命中副班長譚林勇所在的三炮位,譚林勇的頭部、胸部、腹部等38個部位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在炮位上……。
25分鐘後,炮火開始延伸射擊,我負責佯攻的分隊開始對敵進行火力攻擊,以吸引敵火力。突擊隊工兵火速開始對敵陣地前沿進行突擊掃雷,工兵用火箭開避器(這是用一個彈頭髮射後,在彈頭後面帶著一條長長的軟體連接的導爆索,落地後就在導爆索兩邊炸開寬一米的通道來,把一米內的地雷引爆)從三個方向進行發射,可惜正面的那一發,受林深草密的地貌嚴重妨礙了導爆索的開闢效果,被樹木的碰觸後改變了方向,打偏了,沒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可總攻就要開始了,怎麼辦?小個子工兵來至四川的劉學武拿起工兵鍬勇敢地衝了上去,他邊鏟邊上,踏著自己鏟過的地方向上走去,他讓突擊部隊踏著他的腳印往上衝,這完全是一咱淌雷行為,所幸的是地雷也沒有在他的腳下響起,可能是死神被這位小個子的勇士感動了吧!
總攻就要發起了,可越軍陣地上還有6個火力點沒有摧毀,前指立即調無後坐力炮對六個火力點進行射擊,發射九發炮彈,將目標全部摧毀。
在三發總攻信號彈的升起時分,突擊隊長喊了一聲跟我衝!突擊隊員開始勇敢地向敵陣衝去,當衝到距越軍前沿陣地60米處時,遇到了來至敵395、831、漢陽、小青山等陣地越軍猛烈的火力攻擊,我出擊分隊被壓制的抬不起頭,當分隊報務員張晉康,起身向指揮所報告敵火力位置時,被來至小青山的敵高機彈擊中壯烈犧牲。這時心急如焚的三營長狄國平不顧一切地也來到了敵55號陣地下方,他一邊趕快調炮火壓制敵方火力,並指揮喬新民用四零火箭打掉了一個火力點。
敵火力受到壓制後,我突擊群再次向敵陣地發起衝擊,左翼突擊群(7班)穿插組沿55號陣地頂部穿插至該陣地東側突入陣地後,敵見勢不妙,立即往洞內收縮,當場被擊斃5人,控制了制高點後,在穿插組的配合下,又擊斃了3名殘存的越軍,將55號陣地之敵全部堵在3號、4號屯兵洞裡。班主力沿著55號陣地南側塹壕向4號屯兵洞攻擊,班長王常興和戰士張忠亮用幾快大藥量炸藥從頂部將洞口炸塌,其後當楊代寬進洞約3米時,再次中彈,3班長發現後拉住他的腳將其拖出,楊代寬重傷。憤怒的戰友們用火焰噴射器和炸藥將4號洞內共10餘名越軍全部殲滅。7班穿插組在右翼突擊群長,副連長趙怡忠指揮下,帶領突擊隊僅僅用兩分鐘就突破敵前沿,以步、機槍、火焰噴射器和炸藥包全殲了退守3號洞的越軍。
在激烈的戰鬥中,突擊隊長趙怡忠不幸被兩發高機彈先後擊中左邊大胳膊,右邊小胳膊,在左右胳膊被打斷的情況下,他沒有退縮,而是馬上命令排長任長軍接替他指揮,立即佔領陣地,掃清殘敵。
9班突入陣地後,對陣地兩側6個殘存火力點進行搜剿,並用炸藥炸毀了3號屯兵洞,一部向右出擊,攻擊2號洞,主力迅速向1號洞攻擊,洞內越軍不斷從洞裡向外打槍榴彈,9班先向洞口投去數枚手榴彈,將洞口的越軍驅逐,爆炸後的瞬間,戰士尚武斌、欒智平迅速靠近洞口,將3個5Kg炸藥包投入敵洞內約6到8米處,隨著巨大的爆炸聲,洞內越軍被全部殲滅。
這時越軍56號陣地方向發起反衝擊,指揮部立即命令炮火攔阻衝擊之敵,其中1炮連向反撲的越軍發射炮彈385發,有力地打擊了56號陣地反撲的越軍。7班、8班在炮火的掩護下,各以一部分兵力,依託有利地形對反撲的越軍進行打擊,激戰10分鐘,反撲的越軍基本喪失進攻的能力,陳屍7具後無奈退卻,此時,55號陣地的守敵已被全殲。
我軍達到打擊目的後,在炮火掩護下採取多批次、交替掩護的方法立即組織回撤。
在回撤的時候,趙怡忠堅持著自己走,還一邊指揮著戰友們快速撤離,排長任長軍也已經負傷,就在退出55號陣地沒多遠處,越軍開始了大規模的炮火反擊,身負重傷的趙怡中隊長再次和他的五位戰友被越軍的兩發炮彈炸傷,炮彈是在空中暴炸的,所以殺傷面積很大,趙怡中被無數的彈片炸中腰部,生命奄奄一息,戰友們拼命地撲上去呼喊著他們隊長的名字,趙怡中在微弱的神智中還命令著;「敢快向上級報告,請求炮火支援」。就在此時,前敵指揮部也發現了這一情況,立即命令全師炮火壓制,在我軍強大的炮火壓制下,部隊快速撤到了一個臨時發現的天然石洞中。
在洞中張忠亮懷中抱著的趙怡忠有氣無力地說:「他他他……兜裡有兒子的照片」,當張忠亮從他衣服裡拿出那張照片時,照片已經被血水染紅了大半,他說:「小張,你看看,這就是我兒子,等著我兒子長大以後,到九連時,叫聲爸爸,希望九連的全體官兵替我答應一聲,我就滿足了」。說完沒多久,趙怡忠隊長就犧牲了,此時他像片中的兒子才剛滿四個月,連長黃朝耀拿著那張被血水染紅了大半的像片和戰友們大聲痛哭,
在洞中同時犧牲的還有副班長楊代寬,
此時洞中共有我軍三營的七連、八連、九連、營指揮部及其它配屬部隊的好幾百號人,越軍也發現了這一情況,用炮火封住了洞口,並揚言要把我軍都困死在洞內。如果這時越軍再發起全面反擊,只有一個洞口的我洞內部隊無法展開,後果不堪設想。面對這一嚴重情況,營長趕快向上級報告。
這時敵我雙方都打紅眼了,指揮部得知後,指揮員們都很著急,李副師長立即向四十七軍前指報告,要求全線炮擊,很快我軍的全線炮火發言了,再次痛擊越軍炮陣地和反擊部隊,半小時後,炮火稍停,營長就果斷命令部隊趕快撤出,就在部隊剛剛撤出後,越軍的又一輪更猛烈的炮火就砸了下來。
越軍突然使用毒氣彈對分隊進行炮擊,致使我方兩人中毒,防化偵察班根據傷員病情,經過分析判斷,判斷是VX神經性毒劑中毒,經過緊急處理,中毒的兩人沒有死亡。
19:15分,出擊分隊全部撤回我方陣地,戰鬥中負傷的傷員全部送到坪寨的師野戰醫院落救治,師主要領導連夜趕往看望。
此次戰鬥陣亡的有:趙怡忠、楊代寬、張晉康、藏曾林、趙恩華、陶克葉。其中張晉康、藏曾林、趙恩華、陶克葉都是884電臺的通信兵。
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是體會不到這種戰爭殘酷感的,來到真正的戰場才知道電影上的戰場是逗人玩的,只有那份精神是真的,那就是中國軍人的那種戰鬥意志,後來的越南兵有過這麼一段原話:美國兵和中國兵的差別是;「只要我打死一個白人,其他的就爬著不敢動了。如果你打中了一個中國人,趕快跑!他們會像猛虎一樣撲過來報仇,」中國軍人:為了戰友什麼都可以失去,包括生命!美國軍人:為了生命什麼都可以失去,包括祖國。
戰後總結
在10.19戰鬥中,3營9連摧毀55號陣地上屯兵洞4個,明暗火力點29個,殲55號守敵43名,繳獲衝鋒鎗12支、蘇制微衝1支、越制手雷27枚、電臺一部、其它物資56件;戰鬥當中,3營9連傷12人,亡6人。
炮營在戰鬥中,以160迫炮連、100迫炮連、107火箭炮連分片壓制越軍12個淺近縱深炮兵陣地,發射炮彈3000餘發,殲滅越軍兩個炮兵連、摧毀迫擊炮9門、斃敵11人、傷敵一批,使得越軍始終未能發揚火力。
炮營在戰鬥中,發射炮彈6803發,壓制越軍炮陣地43個連次,摧毀越軍炮陣地2個、直瞄火炮和高射機槍發射工事12個、指揮所3個、人員工事14個、擊毀越軍火力點19個、炸毀越軍火炮26門、高機2挺、毀壞通信線2條、交通壕133米、斃敵94人。
1986年10月23日,182團在馬發寨召開祝捷大會,慶祝「34-1工程」作戰計劃的完滿完成,師團主要領導1000餘人參加了大會。182團9連在這次戰鬥後又被中央軍委授予「攻堅英雄連」的榮譽稱號。突擊隊長趙怡忠烈士被中央軍委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的稱號,戰士欒治平被成都軍區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的榮譽稱號。這次戰鬥被雲南前指肯定為打了一個「乾淨,利索,漂亮的殲滅戰。
10月27日,182團在馬發寨召開追悼大會,1000餘人出席,沉重悼念在10.19戰鬥中陣亡的6名官兵。
11月14日,182團3營隆重召開慶功大會,成都軍區、蘭州軍區、雲南前指、文山州、各縣等有關單位領導及官兵1500餘人參加大會。會後,成都軍區前指徐副參謀長給182團題詞: 巍峨東山鎖盤龍,鬥志凌霄貫長虹。全殲守敵戰功著,鐵錘不減當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