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還沒成就?你該看看這3句話,悟透了勝讀十年書!
這裡是謀略國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菜根譚》的內容,這本明朝時代的奇書涉及廣泛,幾乎涵蓋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問題,是一本不論在哪個時代都適用的生存指南。今天我們來分享其中的三句處世哲學,希望能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起到助益:
一、藏巧於拙 用晦而明 寓清於濁 以屈為伸 真涉世之一壺 藏身之三窟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用笨拙去掩飾聰明,用低調去掩飾鋒芒,寧可隨和也不自命清高,寧可退一步,也不急功近利,這才是為人處世的最佳法則,也是明哲保身的「狡兔三窟」之策略。人生在世,如果過於鋒芒畢露,就會遭到他人的敵視和嫉妒。善於隱藏鋒芒,懂得韜光養晦、能屈能伸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要成就大業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二、好察非明 能察能不察之謂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善於洞察並不是「明」,可以洞察但卻好像又沒有洞察,這才是真正的「明」。這句話的智慧集中體現在「能不察」三個字上。什麼叫「能不察」呢?就是在一群人中,惟有自己洞察了這件事的本質,但洞察不代表就要說出來,有時候隱藏才是更好的選擇,以免自己的智慧太過而遭到嫉妒。
大家都喜歡做聰明人,但人生在世,有時還需要一些「難得糊塗」的精神。很多時候這種「糊塗」才是頂級的聰明,一點點的「糊塗」和人情味比精明更容易得到回報,最終最大的贏家還是我們。人在年輕時,往往是非分明,愛憎分明。成熟後才知道,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的,還有很多灰色地帶。
三、清能有容 仁能善斷 明不傷察 直不過矯 是謂蜜餞不甜 海味不鹹 才是懿德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是能做到清正廉潔而又有容人之量,心地善良而又能當機立斷,做事精明而又不苛求,性情剛直而又不矯枉過正,就像浸在糖裡的蜜餞卻不過分的甜,醃在缸裡的魚蝦卻不過分的鹹,這種不偏不倚、收放有度、又藏露得當的做法才是最佳的處世方法。
該藏則藏,該露則露,才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如果將自己的鋒芒應用不當,就可能會刺傷別人和自己。因此,應用鋒芒時應該小心謹慎,以免惹禍上身。聰明人做任何事情都會把握好尺度,不僅善於在恰當的時候露出自己的鋒芒,還善於在恰當的時候隱藏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