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類借鑑日本經驗

2020-12-19 中國日報網

據日本《每日新聞》6月26日報導

從7月1日開始,上海將正式施行嚴格的垃圾分類制度。每天早7時到9時、晚6時到8時,人們聚集所住公寓樓的一隅,身穿馬甲的志願者幫助居民分門別類回收垃圾。根據條例,每戶家庭產出的垃圾主要分為溼垃圾(食品等)、幹垃圾(紙張等)、可回收垃圾(瓶子、衣物等)和有害垃圾(電池等)。志願者按照門牌號登記,用小袋子將溼垃圾單獨分裝,放置在專門的垃圾桶內。

圖三:6月19日,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利用午休開展了一場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吸引了眾多的樓宇白領紛紛參與。

楊建正攝(人民圖片)

上海參考了日本的做法。2018年11月,上海市市長應勇與來訪的橫濱市市長林文子會談時表示,橫濱在垃圾分類、減量回收方面擁有寶貴的經驗。在中國全境迎來推行垃圾分類良機的背景下,作為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上海市居民意識的變化和對垃圾分類理念的接受度都將對其它地區垃圾分類的推廣產生影響。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日本垃圾分類及處理歷程回顧及經驗借鑑
    北極星固廢網訊:一、日本垃圾分類及處理歷程回顧1、東京都垃圾減量上世紀80-90年代開啟,按垃圾性質分為企事業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1990年,面對都內高昂的垃圾處理成本與垃圾量的急劇增長,東京都環衛審議會提出垃圾減量的計劃目標,即到1996年,實現一般廢棄物中的「定點收集」垃圾量削減10%,「自送垃圾」減少22.5%
  • 日本的垃圾分類及借鑑意義
    《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已於12月1日起施行。早在此前,於2019年7月1日起實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引起了廣泛熱議。有的網友戲稱垃圾分類難度太高,一想到50元-200元的罰款就奶茶不敢隨便喝,外賣也不敢隨便吃了。說到垃圾分類,就不得不提到鄰國日本。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類做得十分嚴格且相對成熟的國家。無論是公共場所還是公司家庭,都需要進行垃圾分類。
  • 日本經驗:垃圾分類的「他山之石」
    垃圾分類管理工作正在申城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方興未艾。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堅持源頭減量、全程分類、末端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硬體、軟體一起抓,引導、約束相結合,舉全市之力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辦好,推動成為新時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西方一些國家,垃圾分類是一種文明理念,是一種善治之舉,它們的某些做法值得借鑑。
  • 借鑑好經驗好做法紮實有序推進垃圾分類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活垃圾分類重要指示,進一步推進廣東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根據廣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生態環境廳組成聯合調研組,由兩個部門黨組書記趙坤和周德全帶隊,赴上海市就垃圾分類管理工作進行實地學習考察。
  • 長三角議事廳︱日本垃圾分類對長三角的借鑑意義
    「垃圾分類」成為當前國民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截止到2019年9月10日,在7月1日上海實施垃圾分類之後,中國福州、溫州、蕪湖、杭州、西安、無錫等六地也相繼開啟了垃圾分類「強制時代」。長三角城市佔全國垃圾分類強制實施城市超過70%,長三角成為中國率先開展垃圾分類的核心區域。而日本是世界上開展垃圾分類最早、成效最為顯著的國家之一。
  • 面對垃圾分類日本經驗:有所學,有所不學
    日本的垃圾分類細緻到近乎嚴苛,日本民眾也已形成了自帶垃圾袋、自行處理垃圾的習慣,並不會感覺到生活不便。    隨著上海垃圾分類進入法治時代,我國各地也相繼開啟了強制垃圾分類模式,如果我們想要達到更好的效果,日本是不是我們最好的學習對象呢?在一場主題為「垃圾分類,我們要不要向日本學習?」
  • 全球垃圾分類行業發展經驗借鑑——德國、日本、美國
    北極星固廢網訊:經濟發展要求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從國外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經驗來看,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即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國民經濟相應的消費模式、環保意識會發生變化,適於推行垃圾分類。國外發達國家進行垃圾分類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日本、德國和瑞典等,目前已處於比較成熟的階段。但全球垃圾分類並沒有統一的模式,各國都根據自己國家的國情各有側重。
  • 突破垃圾分類難點,外國哪些經驗可借鑑?日本「靈魂拷問」融生活
    近日,垃圾分類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在我國十幾年的推行過程中,不願分、不會分、不能有效回收等問題讓垃圾分類難以真正落地。新華社駐日本、德國、紐西蘭等地的記者實地探訪,尋找這些國家在解決上述問題時值得借鑑的經驗。
  • 垃圾分類有多難?這本書梳理了全球經驗與上海實踐
    在2020年這個不同尋常的春節假期裡,澎湃研究所完成了《垃圾分類的全球經驗與上海實踐》這本書的編輯工作。但由於缺乏完善的全程分類體系及垃圾後端處理體系,幾次推行均止步於試點。那麼,上海為何要強制推行垃圾分類?這次推廣垃圾分類的成效如何?2020年,中國將有46個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上海的垃圾分類實踐經驗有哪些可供中國其他城市參考?在全球範圍內,還有哪些值得借鑑的垃圾分類經驗呢?
  • 【垃圾分類】上海垃圾分類 VS 日本垃圾分類
    你是什麼垃圾?」 不知不覺中,逼瘋無數上海市民的垃圾分類已經實行了一周年。 各種細緻的條條框框至今仍讓大家頭疼不已。 暗自垂淚的時候,不由得想起隔壁日本,這個號稱世界上垃圾分類最嚴格的國家。 日本和上海的垃圾分類比起來,究竟誰更「可怕」呢?
  • 上海垃圾分類 VS 日本垃圾分類
    你是什麼垃圾?」不知不覺中,逼瘋無數上海市民的垃圾分類已經實行了一周年。各種細緻的條條框框至今仍讓大家頭疼不已。暗自垂淚的時候,不由得想起隔壁日本,這個號稱世界上垃圾分類最嚴格的國家。日本和上海的垃圾分類比起來,究竟誰更「可怕」呢?1. 垃圾的分類國內的大家都耳熟能詳,上海的垃圾分類有四個桶,黑桶(幹垃圾),褐桶(溼垃圾),藍桶(可回收物)和紅桶(有害垃圾)。
  • 垃圾分類領域,德國有很多經驗值得借鑑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上海開啟『強制垃圾分類』時代!」德國新聞電視臺1日報導稱,中國大都市上海1日正式實施被稱為中國「史上最嚴」的垃圾分類措施——個人扔錯最高罰200元,單位未按照規定分類投放最高罰5萬元。德國是最早實施「強制垃圾分類」的國家。
  • 【詳解】日本極致的垃圾分類經驗
    今年1月,北京首次上調了非居民垃圾處理費,針對企事業單位,將垃圾處理費從十幾年前的25元/噸提高到300元/噸。而早在1993年,北京就出臺了《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提出對「城市生活廢棄物逐步實行分類收集」,但時隔20年,垃圾分類仍停留在多了幾個「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字樣的垃圾桶。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垃圾不可回收?不太清楚。分了類的垃圾桶裡的垃圾最後分別去向何處?
  • 垃圾分類這件「小事」如何持續:上海的經驗與思考
    今年7月,《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一周年,據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數據,居民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從條例實施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單位分類達標率達到90%。實際上,上海探索垃圾分類的起步時間更早。早在2000年,上海就被住建部確定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的八個城市之一。
  • 從業47年的日本酒店人分享垃圾分類經驗
    田代健一指導滬上酒店垃圾分類及打掃方式。  東方網記者曹磊7月16日報導:上海開始強制執行垃圾分類以後,滬上酒店除了要將牙刷、梳子、浴擦等「六小件」撤出房間。酒店業作為城市對外交流的窗口和會客廳,更多面對的是外地遊客以及外籍遊客,在做好內部房間、廚房垃圾分類的同時,還要引導住客養成良好習慣,這對酒店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際上,日本酒店的衛生清潔和垃圾分類堪稱業內楷模,已經積累了一套垃圾分類的成熟經驗。如何借鑑日本經驗提高國內酒店的服務品質?
  • 上海與日本的垃圾分類異同比較
    不知不覺中,逼瘋無數上海市民的垃圾分類已經實行了一周年。各種細緻的條條框框至今仍讓大家頭疼不已。暗自垂淚的時候,不由得想起隔壁日本,這個號稱世界上垃圾分類最嚴格的國家。日本和上海的垃圾分類比起來,究竟誰更「可怕」呢?1. 垃圾的分類
  • 「友好之翼」文化小使者分享在日本研學垃圾分類經驗
    「友好之翼」文化小使者分享在日本研學垃圾分類經驗 澎湃新聞記者 汪華 2019-12-11 14:31 來源:澎湃新聞
  • 垃圾分類科普知識 | 關於垃圾分類,日本人是怎麼做的
    上海市的生活垃圾分類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很多人覺得上海的生活垃圾分類太難了,街道居委的分類志願者更覺得分類工作推廣任務艱巨!在這裡,我們來看一下國外的垃圾分類是怎麼做的,也許能受到些啟發。   這一期看看離我們最近的日本,他們垃圾分類是怎麼做的。
  • 海口開展垃圾分類專題培訓 專家講授蘇州、上海垃圾分類經驗做法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24日消息(記者 王康景)為加快推進海口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8月24日,由海口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海口市市民遊客中心開展垃圾分類專題培訓,邀請專家講授有關垃圾分類經驗和知識,各區垃圾分類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街道(鎮)黨政主要負責人
  • 日本垃圾分類的另一面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上海市民迎來被稱為垃圾分類「最嚴執法」的大考。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規劃,到2020年底,包括北京、濟南在內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