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關於丁克的文章幾乎總是大火。文章下面對於丁不丁克的評論也是熱火朝天,各有不同看法。
我看了評論,大約分為這幾個陣營。
一個論調是:丁克不丁克是人家的事,你們少管閒事。
另一種論調是:丁克族晚年悽慘,以後等老了生病,沒有孩子陪伴,甚至死了都沒有孩子在身邊送一送。
一種論調是丁克族瀟灑,自由,無拘無束追尋個人幸福。地球上的人那麼多,事情也紛繁複雜,我就不去製造人口添亂了。
有一種是嘲諷丁克的,說丁克的人就是一群自私者,光顧著自己的享受,不去傳承人類的火種,也不照顧父母的感受。
有一種是勸解型的。說小青年你們追潮流想丁克,現在是開心了,但是到了中年以後,心裡就會發生轉變了,但到時候可能身體的緣故,想生孩子都晚了,會後悔莫及。不如趁早轉變觀念,早早生娃,家裡面人也開心,爸媽也高興。
還有一種說沒有孩子,會覺得人生沒有奔頭,即使賺了大把的錢,也不知道該給誰,不知道將來為誰而活。
與之針鋒相對的一種說法,就是我賺的錢只給自己花,絕不生孩子,做孩子的奴隸。
除了以上這些觀點,其它的觀點都比較少。在這些少數觀點中,我最喜歡這一條:
「丁克幸不幸福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自己有了孩子很幸福,覺得孩子是我生命力最重要的精神寄託,人生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有了方向,覺得即便自己老了離去,靈魂和生命也有了延續和傳承。而且,因為孩子,小家乃至我們的大家族更生機勃勃,家庭更和睦,夫妻更親密,且不會覺得時間久了乏味,因為孩子一天天在成長,她(他)每天都能給家庭帶來新的話題和歡笑。孩子就如同春天裡的青草、嫩芽、花朵,生機勃勃,充滿朝氣和生命力,讓人看著都心都柔軟萌化了。」
這個評論讓我心裡一震:對呀,我們怎麼沒有想到,丁克和不丁克的問題,孩子才是關鍵和中心。愛不愛孩子?才是決定要不要丁克的衡量標準。愛孩子的人肯定不是丁克一族。而不愛孩子的人或者是只想生下孩子但不想負責任的人,還不如丁克一生的好。
所以說對於丁克這種現象,我有三點看法:
第一點是上面這一種,厭煩孩子的,對孩子不想擔負責任的,怕孩子影響他的生活和人生的,我主張這種人把丁克堅持一輩子。
第二點是對被動丁克的看法。也有這麼一群人,由於種種原因,要不上孩子的。夫妻倆恩愛寧靜地攜手走過一生。不因為孩子的問題爭吵,更不會因為孩子而出軌。這樣的人值得我們尊敬。人生的機緣各種各樣,他們只不過是不巧遇到了其中一種罷了。
第三種是:對夫妻有一方因心理原因不願要孩子的看法。
以前我有一個表姐,是因為她出生的時候母親難產,深愛母親的父親,因此而責怪我的表姐,深深的怨恨著她,把她扔給了外婆撫養,前半生她都生活在父親的怨懟中。所以說我的表姐有這個心理創傷,不敢要孩子。第一任丈夫因為受不了她的這個心理,跟她離了婚。
第二任丈夫因為早知道這個事,但是還是愛著她,不去強迫他,只是慢慢的引導她。告訴她過去並不是參照物,沒有任何的對比的價值,也沒必要用今天的幸福為它來買單,每個人都會經歷過或多或少的痛楚,淡忘痛苦,面對未來,才是正確的人生觀。
後來我的表姐終於被感化,終於與丈夫產下了愛情的結晶。抱著孩子,她喜極而泣,才知道原來孩子是愛的本體,天真透明,純潔無瑕,無論我們受過多少傷,流過多少淚,都值得去愛。
因此要不要孩子只是因為愛,而不是因為別的因素。
所以我想告訴天下的所有人,當你擁抱孩子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擁抱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