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用大壩連起來,渤海能變成淡水湖嗎?

2021-01-21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最近處的距離僅有120餘公裡,看上去建造一個將其連接起來的大壩似乎沒有什麼問題,難度也應該不算巨大,畢竟在世界上其它國家看來,我國的基建水平簡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像建造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在最高的地區修建高速公路、在最陡峭的山頂建造橋梁等,無論是工程的數量還是難度,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假如我們不考慮在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建造一個大壩這樣工程的可行性,那麼工程完工後經過一段時間後,看看渤海能否會變為淡水湖。

跨海大橋

渤海是我國的一個內海,北、西、南三面分別毗鄰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三省一市,其中遼東半島的南端(老鐵山角)與山東半島的北端(蓬萊)隔海相望,沿巖的陸地將渤海緊緊地包裹在其中,僅在東南端留下了一個寬度僅為120多公裡的出口,與黃海相接。以此為界,渤海總面積約為7.7萬平方公裡,平均水深還不到20米,其中靠近陸地的部分水深非常淺,濃度僅有數米級別,在與黃海的交界處水深也僅為80米左右。按照地理位置的不同,人們習慣將渤海劃分為四個區域,即北面遼東半島與西側陸地合圍成的遼東灣、西部靠近海岸線的渤海灣,南面山東半島與陸地合圍而成的萊州灣,以及除此之外的渤海海域。

之所以渤海的平均深度較淺,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距離海岸線較近,而且在歷史上經歷了由平原到湖泊再到內海的演化過程,從第三紀末期才開始在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不均衡的影響下發生凹陷。第二個原因是在凹陷的過程中,來自黃河、海河、灤河等眾多河流帶來了大量泥沙,在河水流入河口之後流速急劇變緩,大量泥沙沉積了下來,然後在海底水流擾動的情況下,將這些泥沙緩慢地推移至海洋的遠處,這兩個原因共同造成了渤海深度較淺的現狀,其有一半的海域平均水深才20米左右。

下面我們接著分析一下,在渤海與黃海的交界處修建一座大壩,能否將渤海變為淡水湖。其實,地球表面上所有的液態水源,包括海洋、湖泊還是河流,沒有絕對意義上的淡水,由於各種礦物鹽類在水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這也就造成了在自然狀態下,流水在流動的過程中會或多或少地將河底、沿岸土壤以及巖石中的鹽類物質溶解到水體之中,使液態水錶現出不同的含鹽度。

由於地表徑流具備比較穩定的淡水補充來源,比如降雨、雪山融水等,因此其含鹽量較低。海洋由於是地球上外流型河流的最終目的地,水體中的含鹽量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水中溶解的鹽類物質越來越多,逐漸從淡水發展成目前的鹹水狀態直至飽和。而陸地上的湖泊類型就比較複雜,既有內流型湖泊,還有外流型湖泊,其水源輸入和輸出關係也不盡相同,這使得它們逐漸分化為兩種類型,即淡水湖和鹹水湖,它們之間的界限,一般認定為含鹽量1克每升,高於這個界值則為鹹水湖,低於這個值的為淡水湖。

按照這個標準,當一個原本是淡水湖的水資源,受到各種因素的幹擾,使其輸入淡水的總量小於輸出的淡水總量,比如蒸發的淡水大於降雨以及河流流入的淡水總量,那麼這個淡水湖就會發生鹹化的趨勢。那麼,如果反過來,我們在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中,增加輸入鹹水湖泊的淡水量,使之大於蒸發和流出的淡水總量,那麼這個湖泊的含鹽量會逐漸地減小,最終將會演變化淡水湖泊。

按照這個思路,我們如果將渤海與黃海的交界處築上一個大壩,那麼就不考慮水體從渤海流入黃海的數量了,只需要對比淡水輸入量、降雨量的總和與海水蒸發量之間的大小,就能看出端倪來。

從渤海的淡水輸入量來看,其注入的河流有近40條,其中比較有名的包括黃河、海河、遼河、灤河、小凌河、小清河等,它們的年徑流總量估計能達到900億立方米,考慮到河流中下遊的用水、水庫調流、蒸發損耗和斷流等因素的影響,我們取有效徑流量係數為1/3,那麼流入渤海的水資源量將達到每年300億立方米。在降雨方面,渤海區域的年平均降雨量為600毫米左右,相當於每平方米600升左右,那麼擴展到整個渤海海域,在降雨方面的補給量約為600*10^(-3)*7.7*10^10=4.62*10^10立方米,即462億立方米。則渤海每年的水資源補給量約為762億立方米。

我們再來看一下渤海的蒸發量,由於渤海地處我國的北部,年均溫較低,而且在兩個半島的「包裹」之下海面風力也相對較低,因此在我國的大陸架海域中蒸發量是最低的,平均僅為每月8釐米左右,因此年蒸發量為0.08*7.7*10^10=6.16*10^9立方米,也就是61.6億立方米。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渤海的水資源輸入量遠遠大小其輸出量,當把渤海的出口封閉以後,在理論上可以演變為淡水湖。實際上,不用靠著河流的輸入,僅憑降雨量一項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只不過,要變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不能的了,因為渤海的海域面積才7.7萬平方公裡,與北美的蘇必利爾湖的8.2萬平方公裡仍有一定差距,只能屈居第二了。

我們借著這個話題再深入一步,看看需要多少年能變為淡水湖。這裡我們假設北方流向海洋河流的含鹽率為0.2%,渤海的鹽度為3%,降雨的含鹽量為0,那麼在3140年之後渤海的含鹽率會降至千分之一以下,達到淡水湖的標準要求。

相關焦點

  • 如果在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建大壩,渤海能變成最大淡水湖嗎?
    如果把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造陸連起來,渤海有望變最大淡水湖嗎?不過確切的來說,假如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真的被連接起來了,大壩西側所形成的淡水湖只能說是我國境內面積最大、世界面積第二大淡水湖,因為渤海的總面積為7.7284萬平方公裡,排在美國和加拿大共有的蘇必利爾湖8.2414萬平方公裡之後。幾乎是我國現在面積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3150平方公裡的24.53倍,是最大湖泊青海湖4435.69平方公裡的約17.42倍。
  • 如果在遼寧和山東間建一座大壩,能把渤海變成最大的淡水湖嗎?
    海底分布有古海岸線和古河道殘跡。渤海為中、新生代沉降盆地,基底為前寒武紀變質巖。對於渤海的研究,從西周就開始存在相關的記載,自元朝以後,「渤海」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現在有人有這樣的一個想法!如果把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造陸連起來,渤海有望變最大淡水湖嗎?
  • 在遼寧半島和山東半島築起大壩,會不會更有經濟價值?快進來討論
    將渤海圈改造成陸地,並將其改造成淡水湖,對於工程來說是沒有任何困難的,只要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上修一座大壩就可以了,這樣行不行?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在看地圖時都在想,可是否可行還不能說,只是這樣做在經濟上得不償失,渤海不可能變成淡水湖,渤海不可能變成淡水湖,也不可能變成鹹水湖。
  • 在遼寧半島和山東半島築起大壩,會不會更有經濟價值?
    去走過這世間的所有美好,除了這一生,我們也沒有別的時間,能走多遠,就走多遠吧。把渤海變成陸地淡水湖在工程實施上並不容易,只要在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之間修建水庫就可以了,這樣做嗎?關於這個問題,很多人看地圖的時候可能會想,但不能說那是不能執行的,光是這樣的話變化太多了,經濟上無法補償,另外渤海也不一定會成為淡水湖,很可能會變成鹽湖,面積會變小。
  • 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對明朝意味著什麼?
    明英宗宣德十年(1435年,英宗年初即位未改元),遼東設巡撫,慢慢地分化了山東有關衙門在遼東的權力。但是,遼東在明朝依然被視為一個單獨的政區,尤其是軍事意義。看地圖就知道,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就像兩座城堡,拱衛著渤海最西頭的京師(隔著天津)。所以,遼東和山東在海上防務的合作,對京師的安全異常重要。
  • 膠東半島就是山東半島嗎?你家鄉是屬於山東半島還是膠東半島呢?
    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雷州半島並稱為我國三大半島,是我國第一大半島,位於山東省東部,北與遼東半島隔渤海海峽相望。那麼,我們常說的膠東半島呢,膠東半島能等同於山東半島嗎?山東半島範圍從地理上來說是山東省從濰坊壽光小清河口到日照蘇魯交界處的繡針河口兩點連線以東的部分,總面積3.9萬平方公裡,主要包括現在的青島、煙臺、威海全部以及濰坊、日照一部。
  • 遼東半島在歷史上有多重要?
    從此,東北地區的出海通道,只剩下遼寧省南部的遼東半島了。咱們國家唯一的內海——渤海,其東北部那個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半島,就是遼東半島。遼東半島的面積約有2.94萬平方公裡,西部是渤海,東部是黃海。如果按地級市為單位的話,包括大連市全部,營口市絕大部分,鞍山市南部,丹東市東南部。
  • 遼東半島老鐵山景區,一眼看兩海的地方,百年燈塔至今仍在用
    你聽說過老鐵山景區嗎?一處很容易被人們錯過的地方,她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老鐵山水道是我國最兇險、最湧急的水道。老鐵山燈塔就建在老鐵山角上,海拔86.7米,100多年前請法國人製造,由英國人修築的,至今仍為過往船隻導航。
  • 同為三大半島之一,為何雷州半島知名度遠小於遼東和山東半島?
    沿著我國遼闊的海岸線,從北到南一共有3大半島,分別是: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雷州半島。對於前兩個,大家肯定是很熟悉的。這兩個半島非常有意思,隔著渤海對望,而且形狀很像,像是鏡像一樣,兩個半島的代表城市分別是大連和青島,這都是北國重鎮,現在不僅經濟發達,而且是重要海軍基地。
  • 能否從萊州灣到膠州灣挖一條運河,將山東半島變成島?
    如果你看山東省的地圖,可能會有一個想法,就是在萊州灣和膠州灣之間挖一條運河,連通渤海和黃海,這樣渤海灣裡的遠洋貨輪就可以不用繞山東半島轉一圈,就可以很快南下了。其實,很早就有人提出過這樣的想法,而且在古代也曾經就這麼幹過。
  • 山東半島的起點位置在壽光,你知道嗎?
    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雷州半島並稱為我國三大半島,是我國第一大半島,位於山東省東部,北與遼東半島隔渤海海峽相望。
  • 中國美麗的遼東半島,中國東北開放的前沿陣地,你知道嗎
    遼東半島是遼寧省東南部僅次於山東半島的中國第二大半島,連接鴨綠江口和遼河口的南部進入渤海和黃海之間, 陸地總面積為2.94萬平方公裡,向南逐漸變窄,最南端是世界著名的大連港。遼東半島大體包括現在的大連市、營口市、鞍山市、丹東市和遼陽市的部分地區, 千山山脈從東北向西南方向縱貫半島,平原面積狹小,主要分布於東北和西北部的海濱。
  • 遼東半島南端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北之窗,北方明珠浪漫之都大連
    它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它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它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東北之窗」「 北方明珠」「浪漫之都」是對它的讚譽嗎?不,是對它的真實寫照。它就是美麗的港口城市——大連。大連的氣候真的是絕佳的。夏天這裡沒有酷熱之感,冬天這裡沒有嚴寒難耐。
  • 北方與南方的差距:就差了一個山東半島
    這種說法其實不無道理,粵蘇浙閩四省之所以能夠在全國的發展中領先,與其處於沿海可以說是關係極大,而北方的山東、河北、遼寧三個沿海省份,很大程度上僅限於表面,實際並不那麼美好。從地圖上看,山東半島如同一根伸開的手臂,與遼東半島遙相呼應,幾乎將渤海給包圍起來。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將河北、遼寧的沿海優勢截去了一大半,封閉在環渤海區域內。
  • 如果挖通「膠萊運河」,把山東半島變成「山東島」,你贊同嗎?
    翻開中國地圖,估計很多人都曾想過,假如在山東半島山挖一條運河,直接溝通渤海與黃海,把山東一分為二,會怎麼樣呢? 但是到了山東地界,突然伸出個半島來,這樣就必須繞一大圈。
  • 遼東半島積石冢:東北亞文化交流的見證
    上述除張家嵐後山積石冢分布於黃海沿岸外,其餘均分布於渤海沿岸。積石冢在遼東半島的分布,最北端位於渤海西岸的瓦房店一帶,最南端位於黃渤海分界線一帶的大連旅順口區,且集中分布於渤海沿岸。在張家嵐後山積石冢被發現之前,學界一般認為遼東半島積石冢均分布於渤海沿岸,它的發現改變了學界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 清朝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俄羅斯為何反對有效?
    馬關條約規定,清朝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巨額賠款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臺灣等領土的割讓,致使我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臺灣是我國第一大島,戰略要地,位於東海南部,距福建海岸75到220海裡,戰略意義極其重要。
  • 老鐵山位於遼東半島的尖端
    老鐵山位於遼東半島的尖端,系千山山脈的餘脈,她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其間的老鐵山水道是我國最兇險、最湧急的水道。老鐵山燈塔就建在老鐵山角上,海拔,是清廷海關當局於1893年請法國人製造,由英國人修築的,雖歷經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和1904年日俄戰爭,仍保存完好,至今仍為過往船隻導航。
  • 山東地圖的輪廓像一隻飛翔的鷹,不僅僅象徵了山東,也象徵了中國
    中國的整體發展戰略是先讓東部發達起來,輻射至中部,帶動西部,這是一種梯級滾動的發展模式,想必山東也是如此。當你問山東人,怎樣用一句話概括山東時,山東人大多會告訴你:一山一水一聖人(泰山、黃河、孔子)。其實這「一山—水一聖人」難道不也是中國的象徵嗎?海引人遐想,山東是一個催生想像的地方。
  • 三大半島之一的雷州半島,為何發展不起來?
    、山東省的山東半島和廣東省的雷州半島。 前文的十個「大」,沒有一個「大」是能靠走彎路、走小路獲得成功的。 但湛江卻試圖走彎路,實現「彎道超車」。一面將」大進步「與」大走私「掛上了鉤,湛江變成了」走私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