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成都三圈層中奮飛的大雁
「兩化」互動「工業強縣」
「尾雁」快飛,「尾雁」趕超,爭先進位。
位於成都三圈層的大邑縣,正在探索一條自己的趕超之路。「尾雁」,在大邑人眼中,是上升空間的載體,後發優勢的體現。
4月27日,成都貝根管道有限責任公司「貝根」商標、四川遠星橡膠有限責任公司「遠星」商標、成都昌盛鴻笙食品有限公司「鴻笙」商標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在成都市新獲認定的15件中國馳名商標中,大邑縣就獨中「三元」。自此大邑縣擁有中國馳名商標數位居三圈層第一。7月15日,大邑蜀之源牌瓶裝系列酒、府河牌水泥、建豐牌中密度纖維板、祥業牌中央空調壓縮機殼體系列產品等8個產品通過省政府和省名牌戰略領導小組辦公室第十屆四川名牌的審查和覆核確認,使大邑的四川名牌產品增至17個。「如果沒有工業的率先倍增,就不會有三次產業的發展。沒有工業的率先倍增,一三產業的產品,誰來消費?」大邑縣委書記周道富表示,推動產業倍增,一定要抓工業率先倍增。只有工業上去了,大邑未來的發展才有希望。
大邑縣委、縣政府確立了實施「生態立縣、文旅興縣、工業強縣和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戰略,明確了加快推動「興二優一強三」的思路,把「工業強縣」戰略擺在了突出位置,著力做強產業,做大總量,大力推動產業倍增,壯大經濟規模和提升總體實力,從而加快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世界生態田園城鎮示範區。
A
工業崛起,增長速度和增長質量共同提升
為破除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省第十次黨代會確定深入實施「兩化」互動、統籌城鄉總體戰略。大邑則以「產城一體、產城相融」為思路,推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齊頭並進,為居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的同時,保障他們享受休閒時間,平衡了經濟發展和生活質量這兩者之間的需求。不少農民藉此契機「洗腳上田」,成為工廠裡的工人,全縣經濟結構都得到了優化調整。
一組數據徐徐展開:今年,大邑縣工業實現了較快增長,1-6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19.5%,增幅位列全市第二,三圈層第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增加18%、入庫稅金增長28.8%;工業投資增長90.9%;全縣工業用電量增長了26.24%。
今年,是大邑縣的「項目會戰年」,大邑縣瞄準世界500強和國內行業100強企業,鎖定目標,突出上門招商、專業招商、以商招商、關係招商、產業鏈招商,著力引進一批綜合實力強、產業成長性好的產業項目,全力打造白色家電製造、現代食品深加工百億產業集群。年初大邑推出258個、總投資530億元的投資項目,預計年內完成177.85億元。項目引進後精心培育,扶持項目發展壯大,讓項目成為全縣經濟倍增的「主引擎」。
此外,大邑縣還充分踐行成都 「全域開放」戰略,加快「充分國際化」進程。4月18日,大邑縣委書記周道富率隊到溫江區,與溫江籤訂融合互動發展框架協議,以圈層融合推動「中雁競飛」和「尾雁快飛」。按照協議約定,雙方將在工業、文化、旅遊、現代農業、社會管理等多領域展開多層次的合作,其中工業上的合作成為了雙方合作發展的重頭戲。
B
優化服務,夯實要素保障
「在縣政府的幫助下,我們公司從開建到投產所經歷的時間不到一年。」成都西菱動力部件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丁士介紹道:「在籤約時大邑向我們承諾了『四個當年』,當年立項、當年建成、當年投產、當年見效,最後『四個當年』全部兌現。」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這家主要生產、加工汽車配件的大邑本土公司,預計今年的產值將達到2個億。
今年,大邑專門出臺了《關於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決定每年拿出5000萬元作為扶持工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扶持企業技術創新、產業升級、做大做強。另外,大邑還出臺了《關於鼓勵扶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試行)》,制定了《大邑縣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大邑縣2012年投資促進工作獎勵辦法》等。
按每個重點項目都有一名縣領導親自抓的原則,大邑縣對列入成都市的14個重大工業項目實行一對一的跟蹤服務。從而全力打造寬鬆優惠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誠信公平的市場環境,一流的政務環境和法制環境。
「要是沒有縣政府的幫助,我們公司的發展不會有這麼順利。」四川天邑康和光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世宏表示,企業入駐以後,大邑縣政府相關部門主動上門服務,幫助他們完善各類手續。「各個部門主動聯繫我們,將審批需要的各項資料都告知我們,並積極幫助我們收集資料。如果沒有他們的主動服務,我們的建設周期至少要再消耗5個月的時間。工業區管委會還經常組織企業召開座談會,隨時了解企業發展的困難和瓶頸。」
不僅在軟體方面大邑為企業提供了最優質的服務,硬體方面,大邑也給出了最有力的保障。大邑縣委、縣政府把電力保障作為提升硬環境的首要任務來抓,蘇場220kV輸變電站於今年4月26日建成投運,安仁110KV變電站於今年5月31日建成投運,冶金實驗廠110KV變電站於今年3月投運……全縣工業用電量上半年同比增長26.24%。同時大邑工業集中發展區還加快了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相繼完善了園區2.5公裡道路施工,完成了4.5公裡的專用電力線路遷改土建工程和天然氣管線安裝;完成工業區汙水處理廠的可研論證和施工前期工作;完成了園區10萬平方米道路綠化工程和5.1公裡道路亮化工程施工,園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唐澤文圖片由大邑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