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遊新業態巡禮報導——徐水劉伶醉 勸君更盡一杯酒

2020-12-14 河北新聞網

劉伶醉景區工業旅遊項目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 伍松林 實習記者 韓文哲)為深入挖掘河北旅遊新亮點,充分展示河北旅遊發展新模式、新途徑,全面展現旅遊創新發展新成果,河北省旅遊局於近期組織省內主流媒體對全省旅遊發展新業態進行宣傳報導和梳理,以期助推其更加完善,加快其持續健康發展步伐。以下是河北旅遊新業態巡禮系列報導第十站——保定徐水劉伶醉。

劉伶醉酒廠外景

劉伶醉工業旅遊

    徐水釀酒有千年的歷史,劉伶醉酒的故事流傳至今。追溯他的歷史,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字伯倫,安徽省宿縣人士。因他不滿朝廷的專權橫暴,便千裡迢迢到了北方的遂城(今河北省徐水縣),訪友張華。張華以當地佳釀款待,劉伶飲後大加讚賞。據《徐水縣碑誌》記載,劉伶當年常「借杯中之醇醪,澆胸之塊壘」,並乘興作詩。他在《酒德頌》中寫道:「捧甕承槽,銜杯漱醪,飲此美酒,無思無虎,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太行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傳說劉伶飲酒後,完全沉醉於美酒之中,竟大醉三載,後卒於遂城。據說遺冢至今尚在,是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人為劉伶修建了一座「酒德亭」,迄今猶存。

    後來,不僅「張華造酒劉伶醉」成為歷史佳話,而且「張華酒」也應運而生。尤其梨園界編演「劉伶醉酒」一劇後,更提高了「劉伶醉」的知名度。

劉伶醉萬壇酒林

劉伶醉工業旅遊

    此次新業態媒體達人一行來到徐水劉伶醉,一飲美酒,實感它幽香濃鬱,名不虛傳。據了解,劉伶醉」之所以聞名,這與它的特殊製作工藝有關。它用本地產的優質高梁、大麥、小麥、大米、小米、糯米、豌豆等七種糧食為原料,取太行山下古流瀑河畔的甘泉井水,採用傳統的「老五甑」工藝釀造,又以張華村(劉伶墓所在地)的芳香泥土封窖,發酵陳釀而成。「劉伶醉」屬濃香型,敞杯不飲,酒香撲鼻;多飲也不傷神。

【責任編輯:韓文哲】河北旅遊新業態巡禮報導——徐水劉伶醉 勸君更盡一杯酒 true

河北新聞網

News

河北新聞網

http://travel.hebnews.cn/2014-08/25/content_4128037.htm

相關焦點

  • 勸君更盡一杯酒
    在古代,友人相別,必一送再送,折柳相別,置酒餞行,久而久之,送別飲酒,漸成習俗。戰國時,義俠荊軻離開燕國,前往秦國行刺秦王。燕太子丹等將他送至易水畔,為其置酒餞行,有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歌中既有盼望刺秦成功的俠士激情,又有永遠訣別的豪邁悲壯。陶淵明詠此歷史故事贊曰:「飲餞易水上,四座皆群英。」
  • 【詩詞鑑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走進詩摘詞選,品味詩意人生 唐代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勸君更盡一杯酒——歷史上最著名的送別詩
    現在科技發達,「天涯若比鄰」,但在遙遠的古代,這一別就有可能是「生死兩茫茫」了。於是送別時候就有了很多名詩名句,古往今來最有名氣的當屬這首:《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詩我們從小都會背誦,可謂是啟蒙讀物,以至於長大後我們都把它給忽視了。記得剛我高考完和同學聚餐拍畢業照時,耳畔響起的都是「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沒有一位同學給我說這句詩,當然我也沒有想起來。顯然,我們忽略了它的價值。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描寫了一幅什麼樣的場景?
    【原文】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人寫下一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作為最後的訣別。聚蜘》慕 詩人也曾遠走塞外,體會過邊外生活的寂寥。「西出陽關」雖是一次壯舉,卻既不能減弱離別的悲傷,更不知是否還有重逢的機遇,詩人只能再斟上一杯美酒為友人壯行。豈料,「西出陽關無故人」竟成了現實,詩人在送走友人後不滿六年便真的與世長辭了,歷史的真實讓人唏噓不已!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作者:王鵬飛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千年前,馬蹄曾踏在你身;千年前,曾有萬千不知名的人在這裡化作沙土;百年前,摩詰的目光曾望向你,用一樽清酒與故人分離;如今,我還未到你身畔,留下些許遺憾。陽關,是必定要去的。
  • 「滇王杯」徵文評選優秀作品:《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君更盡一杯酒張天彥 酒,有讓人超脫曠達,忘卻痛苦的功效;酒,據說是自由的精靈!東方的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倡導「乘物而遊」,給酒注入了忘卻生死、拋棄榮辱的自由精髓。酒是自由的精靈,設想在涼月好風、花開滿庭、新釀初熟、故地重遊、賓主酬答之際,溫一壺陳酒,你推我勸,無拘無束,何等逍遙。張開自由的翅膀,遨遊在山巒之巔、溪水之畔、郊野之中、翠微之內,吮吸幽雅舒暢的甘露,品味散漫美妙的人生,所以周穆王暢飲於昆倉瑤池,獨酌於蓮花峰上,享受王者的自由;桓溫置酒於龍山之頂,忘卻凡事,享受志士的自由;杜牧「把酒上翠微」,撥弄清風,享受隱者的自由。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四場: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嘉賓王立群點評:這首詩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別詩。我每讀一次,特別是最後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想起那首非常流行的草原歌曲《鴻雁》的歌詞:「酒喝乾,再斟滿,今日不醉不還」。為什麼讀這首詩會想起來《鴻雁》的歌詞呢?我的理解是:這首詩寫的是什麼?
  • 酒裡藏情|天下哥們一生情,勸君更盡一杯酒——送別酒
    在古代送別酒是相當盛行,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古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但是卻總免不了有「都門暢飲無緒」的感覺。在如今的社會,客人辭行、老領導退休、同事離職、朋友遠行等,都離不開送別酒,不過它不同於古代,而是「天下哥們一生情,勸君更盡一杯酒」。
  • 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帶一路」皆朋友
    2018「一帶一路」工商領袖峰會舉行,探索「一帶一路」更多可能性 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帶一路」皆朋友 看本文視頻掃二維碼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杜江茜攝影樊凌峰  「勸君更盡一杯酒,『一帶一路』皆朋友。」
  • 感受傳承千年的酒文化,劉伶醉不但香醇,還很好看!
    好新聞 好風景今天上午,2019「醉美保定 · 冰雪童話」溫泉冰雪季活動的參會人員來到了保定徐水的劉伶醉景區,在這裡,大家一起逛廠區、品美酒,感受千年酒文化。徐水釀酒業自古發達,有千餘年歷史,所釀佳酒遠近馳名。據歷史記載,晉朝名士劉伶,不遠千裡來到遂城(今徐水)訪友張華,常以此酒為樂,劉伶醉因此而得名。劉伶醉酒傳承傳統釀造技藝,於千年窖池發酵,採用優質高粱釀製,經地下百年酒海長期陳儲而成。目前,劉伶醉燒鍋遺址已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單」。劉伶醉釀造技藝也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古人送別時為什麼喜歡喝酒
    古人在送別時要飲酒,稱為送別酒,是非常有講究的。唐僧在去西天取經時,唐王李世民讓唐僧喝酒,唐僧說自己是出家人不可飲酒,李世民強調這是送別酒也是素酒,飲一杯無妨。如果只是單單一杯酒倒也沒什麼特別的,只見李世民低頭捏起一撮土,彈入酒中,唐僧不解,李世民說:「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 劉伶醉的這款酒裡,究竟藏了多少魏晉狂士的放蕩?
    中國素有「好水釀好酒,好土塑好壺」之說。無論是聞名遐邇的茅臺酒、五糧液,還是河北名酒老白乾、山莊老酒,周邊皆有名川大河、甘美水源。而今保定市徐水縣,徐河自西向東奔流而過,然後匯入白洋澱。或基於此,徐水自古以來成為釀酒的理想之地,而傳承至今、最為著名的當數「劉伶醉」酒。
  •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元二同學從此千古留名
    這首「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生必備詩詞之一,其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一句更是千古傳唱,此詩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後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 詩人送友人元二(元二原名元常排行老二)使是出使的意思,安西為唐安西都護府,為現在的新疆。
  • 一曲古琴《陽關三疊》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聽琴·交流·請加鹿七弦:luqixian777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維 (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9首深情送別的詩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 渭城曲》——唐·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賞析:早晨的雨下得不長,剛剛潤溼塵土就停了。從長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車馬交馳,塵上飛揚,朝雨乍停,天氣晴朗,道路顯得潔淨、清爽。
  • 冀酒劉伶醉品牌危機:巨力集團被指不再「輸血」,封壇老酒陷一折...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曉巖 北京報導劉伶醉作為河北省的老牌名酒,曾經在冀酒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然而由於經營不善,以及外省酒的大量注入,市場佔有率越來越小,在市場中的影響力也日漸式微。
  • 勸君更盡一杯酒,橘貓千萬不能養,要知道大「橘」為重啊!
    關於橘貓,網上的段子數不勝數,什麼「十隻橘貓七隻胖,一隻特別胖,一隻賽大象,還有一隻壓塌炕」這些詼諧的話語,反映出了橘貓最大的特性就是「月半」,所以才會有「勸君更盡一杯酒,橘貓千萬不能養」的說法。
  • 「勸君更jin一杯酒」,「盡」還是「進」?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有些則是同音字,令人傻傻分不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有些人常常會誤寫成 「進」。記得詩詞大會的第一季,有個叫大衛的外國選手,就敗在了這道題上。其實我覺得可以理解,因為古代確實有「進酒」一說,意為「勸酒、飲酒」,例如李白的「將進酒,杯莫停」、辛棄疾的「重進酒,換鳴瑟」。那麼這裡為什麼是窮盡的「盡」呢?這得從這句詩的背景和寓意來看了。
  • 千年窖池,古法釀製—劉伶醉酒業
    劉 伶 醉 公元268年,西晉「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離開安徽故鄉,前往河北中山郡遂城拜訪好友張華遂城即今日的徐水,張華深知劉伶嗜酒如命,經常以酒代糧,於是拿出當地的陳年美酒款待,劉伶痛飲之後,乘著醉意即興寫下了千古名篇《酒德頌》,隨即昏然醉倒,直到三年之後方才甦醒,因此被世人譽為「酒仙」。「張華造酒醉劉伶」成為一段傳奇佳話,歷代梨園名家的傳唱,讓一代先賢劉伶沉醉三年的名酒——「劉伶醉」名揚天下。
  • 王維十首送別詩,更盡一杯酒,長望淚沾襟
    再看他的送別詩,王維當過大官,又是大詩人,可能是出於工作關係、私人友情,或是出於仰慕、巴結等原因,王維有一大批朋友,無論關係深淺、情誼厚薄,迎來送往是常有的事。於是王大先生就寫了很多送別詩,最後自己也沒整理,結果有些就重名,但卻都很精彩。下面精選十首,一起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