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親戚朋友問我 :小賈啊, 阿司匹林是應該飯前吃,還是飯後吃 ? 阿司匹林有啥副作用嗎 ? 今天我一起聊一聊阿司匹林的那些事。
一、吃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冠心病嗎?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的作用 , 一般來講,長期吃小劑量的阿司匹林,是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但是, 在長期吃阿司匹林之前 , 一定要經過專業醫生的評估與建議,才可以用藥。 據研究顯示: 對於那些患有冠心病 、 動脈粥樣硬化的病人 ,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明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 但是在沒有得冠心病的人群中 , 服用阿司匹林有利也有弊 , 需要經過專業醫生的評估: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後的獲益與風險,以及患者本人的意願 ,然後再決定是否應用阿司匹林。
二、以下幾類人群不適合吃阿司匹林
雖然被冠以 「 神藥"的頭銜 , 但阿司匹林也不是萬能的 , 更不是任何人都適合的 。 以下人群不建議使用 :
1、對解熱鎮痛藥過敏的人 , 比如對乙醯氨基酚、弭朵美辛 、 塞來昔布等 。
2、患有阿司匹林哮喘史的人 。
3、患有急性胃潰瘍的人 。
4、患有嚴重的肝腎功能衰竭的人 。
5、妊娠的最後三個月 。
6、 兒童在有發熱的情況時,儘量選擇其他更安全的退燒藥 , 如對乙醯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三、腸溶片和普通片有什麼區別?
其實,阿司匹林腸溶片和普通片的主要成分是一樣的 ,只是製藥工藝上有所差別 。 阿司匹林腸溶片外面的腸溶包衣 , 是具有抗酸性 , 可以保證阿司匹林在胃液中不被溶解 ,當藥物到達十二指腸後,在腸道的鹼性環境下才開始溶解 , 這樣可以減少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對胃腸道帶來的刺激反應 。腸溶片因為這層腸溶包衣的特殊作用 , 所以腸溶片不能掰開服用 。
而普通片的阿司匹林,沒有這一層「腸溶包衣」 , 吃下去之後可以被胃以及小腸迅速吸收, 會對胃腸黏膜產生較大的刺激(相比於腸溶片來說)。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腸溶片的劑量較小 , 常見的規格有25 毫克 、 50 毫克 、 100 毫克等 。 小劑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是用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 阿司匹林普通片的劑量較大 , 每片可達 500 毫克 , 主要用來解熱鎮痛 , 比如可以用於治療關節痛 、 女性痛經等。
四、阿司匹林應該在什麼時間服用?
對於解熱鎮痛的患者來說, 建議飯後半小時服用阿司匹林普通片 (可以和胃黏膜保護劑一起吃, 減少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作用 )。而長期吃阿司匹林腸溶片的患者 , 建議空腹服用 。 因為空腹時 , 吃下阿司匹林後會迅速進入腸道 , 可以儘量避免對胃黏膜的刺激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朋友可能會糾結阿司匹林是晚上吃還是早晨吃的問題, 就目前的研究表明,:早上或者晚上吃都可以 , 最重要的是要按時吃藥。
五、阿司匹林的應用劑量是多少?
如果是用於解熱鎮痛的情況 , 可以 0.5克/每次 , 最大劑量不超過一天4次(也就是2克) 。當用於風溼病的治療時 ,每天的劑量可以達到 3 〜 4 克 ; 用於抗血小板聚集時,使用低劑量阿司匹林 ( 每天 75 - 325 毫克 ) ,對於大多數的患者來說,每天 100 毫克就足夠了 。 在動脈外科手術或介入手術後 、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等情況下 , 阿司匹林的劑量可以增加 。在懷疑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 , 可以嚼服 300毫克阿司匹林救命 , 但是胸痛的原因有很多 , 比如急性心肌梗死 、 急性肺栓塞 、 主動脈夾層等原因,都可以引起胸痛 。如果不清楚原因,貿然服用阿司匹林 , 反而可能會導致患者致命(如果發生危急情況請立即就醫)。
六、有時候忘了吃藥,那麼,可不可以下一頓把劑量補回來?
有些患者,由於某些原因,需要長期吃阿司匹林,但是有時候忘了吃藥 ,這個時候不會影響療效 , 不需要把劑量補回來 。按照原來的劑量繼續按時吃藥就行了。
七、阿司匹林,一定要注意的事項
1、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 長期服用的患者要注意是否有出血 , 比如大便發黑 、牙齦出血 、 身上有瘀斑等 。
2、阿司匹林對胃腸黏膜有刺激性 , 服用時,要時刻注意有沒有胃部不適 , 特別是老年人 、 有消化性潰瘍或出血病史的人群 , 最好每 3 個月去醫院做一次大便隱血的檢查。
3、因為阿司匹林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可持續數天 , 可能導致手術中或術後出血風險的增加 ,因此,如果患者由於某些原因需要進行手術 , 一定要告訴主管醫生自己正在吃阿司匹林的事情。
4、阿司匹林和很多藥物存在相互作用 ,比如與抗凝藥或者其他抗血小板藥物聯用會增加出血風險 , 如果吃阿司匹林的同時,還需要吃其他藥 , 一定要諮詢專業的醫生後再用藥 。
5、吃阿司匹林的期間 , 儘量別喝酒。
希望小賈醫生的講解能夠為廣大朋友們有一些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小賈醫生,每天為您帶來一些醫學小知識,碼字不易,請幫忙點個關注再加個贊吧。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也有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啦!
關注「醫務工作者小賈」,更多健康知識輕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