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關係和內在規律。「兩山」的重要思想,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觀點,系統剖析了經濟與生態的相互關係。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必須以高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
近日,正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熱播的親情暖心大劇《我怕來不及》就深刻詮釋了這一主題思想,積極響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論。《我怕來不及》講述了改革風浪中,以李春生為代表的中國工人迎難而上、越挫越勇,肩負小家與大家的故事。該劇在熱播期間,就因反映社會現實,聚焦環保問題,受到觀眾的歡迎。
環保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人們共同關注和合力解決的重要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汙水排放、汽車尾氣等都成為汙染空氣的重要因素,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更是苦不堪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究竟能否同行?這也是當下人們重點聚焦的話題熱點。抓問題,擺態度,電視劇《我怕來不及》就有著大局觀。
《我怕來不及》的主人公李春生是礦工出身,他的身上有著中國礦工的英勇和明辨是非、堅持自我的高尚品質。在時代變遷的年代,礦區改造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樣也是有益於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關鍵。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李春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帶領一眾工人兄弟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決定從賣礦石到賣風景。礦山是國家的財富,不能隨意浪費,結合眾人提議,李春生結合礦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建設礦山風景區的決定,從前是下礦搞生產,帶來了不小的環境問題,現如今,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他們不僅靠礦山本身發家致富,還獲得了額外的收益。前來遊覽參觀的人們,也能夠把礦區當成旅遊景區,他們真正做到了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山的轉變。從這一點上來看,《我怕來不及》在創作之初,也充分考慮了社會利益與經濟利益的和諧統一。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人改變了環境,環境又反過來改變了人,從最初的被動做到今天的主動,《我怕來不及》中的主人公李春生正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
護美綠水青山、做大金山銀山,不斷豐富發展經濟和保護生態之間的辯證關係,在實踐中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化為生動的現實,成為千萬群眾的自覺行動。《我怕來不及》中,李春生面對金錢的誘惑和環境汙染的危機,他沒有迷失雙眼,而是果斷拒絕威脅環境的一切因素,維護集體利益,為家鄉人們的生產生活做出突出貢獻。礦區改造是關乎發展和人民錢袋子的重要工作,即使壓力重重,李春生仍持續發揮中國工人的優秀品質,將集體利益放到首位,用雙手改變家鄉的困境,讓美麗風光變身美麗經濟,生態紅利催生自覺行動,為大眾創造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型致富路。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是全世界人們共同的呼喊。倡導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這是當代人們的重要任務,也是各行各業都應踐行的價值觀,影視行業更應如此。從劇集創作的角度看,影視劇不僅是娛樂的產物,更是反映社會生活,警醒大眾的有力武器。題材的選擇、主題的引導,應貼近生活實際,反映社會問題,這樣的作品才是人們真正需要,有益於國家和社會發展的精品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