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年三十放鞭炮的含義 驅邪避鬼新年紅紅火火

2020-11-21 今日臨沂

  鞭炮又叫爆竹,過年放鞭炮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在中國,每逢節日或者有喜慶的事,都要放鞭炮慶祝。鞭炮寓意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過年放鞭炮才更有年味兒。臨沂大年三十晚上都要放鞭炮。這其中有什麼說法嗎?小編帶您看一看。

 

  放鞭炮是一個漢族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裡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

 

  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鞭炮,歡樂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這聲聲爆竹寄託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漢族節慶娛樂都以放爆竹來慶祝,流行於全國各地。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日,如婚嫁、建房、開業等,亦要放爆竹以示慶賀。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漢族民間有「開門爆竹放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驅趕夕獸。 爆竹為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放鞭炮時應該遠離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柴草堆,煤氣罐等,一旦發生危險後果將不堪設想。

 

  燃放鞭炮時,人應該儘量遠離,不可因為好奇而湊近。鞭炮聲過響的話,還應該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在燃放鞭炮時,應該將鞭炮高高掛起或者放置在安全的空地上。同時要注意周圍是否有人,有人的話千萬不能放。在放鞭炮時,千萬不能用手拿著放,否則鞭炮在極短的時間內容易燃爆,後果不堪設想。鞭炮通常用香條點燃,很少用打火機、火柴點燃,使用明火應特別注意。

 

  父母應該注意,年齡太小的孩子不宜放鞭炮,而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也應該在長輩的監護下放,防止發生意外。有的孩子害怕鞭炮等聲音,家長在放鞭炮時,還應該將孩子抱離聲音源,防止鞭炮爆炸聲嚇到孩子。

 

  放鞭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平平安安過個好年。

相關焦點

  • 農村過春節,大年初一有放鞭炮的習俗,幾點開始放鞭炮比較吉利?
    農村過春節,大年初一有放鞭炮的習俗,幾點開始放鞭炮比較吉利?現在馬上就要過年了,農村也逐漸熱鬧起來,外地工作的人也陸陸續續回到家中,同時很多孩子也在村中嬉戲打鬧,確實到處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啊。在我們農村,每年都有放鞭炮的習俗,不止初一的時候放,在大年三十祭祀的時候也是放鞭炮的。
  • 在農村過年,大年初一要「開財門」,幾點鐘開始放鞭炮最好呢?
    在農村過年,大年初一要「開財門」,幾點鐘開始放鞭炮最好?一年一度的春節慢慢的臨近,春節放鞭炮是一種傳統的習俗,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一過十二點,春節聯歡晚會敲響新年的鐘聲,這時候就有人開始專門「恰著點」燃放鞭炮,這鞭炮聲聲不斷,會一直斷斷續續的直至天明,初一早上去拜年,家家戶戶都是滿地紅彤彤的鞭炮紙屑,但因為這種紙屑被認為是「財運」,大年初一是不會進行清掃的,而且還被譽為越多、越碎才好,這也是為什麼都愛買長一點的鞭炮原因之一。
  • 越南三十年前春節舊照,逛花市放鞭炮一切和中國那麼相似
    在越南人心目之中,農曆新年是一年之中最為盛大、最為隆重的節日,也是家庭成員團聚的日子。所以和中國一樣,越南人在春節前也是紛紛回家與家人團聚。圖為1990年代越南繁忙的春節。越南人在春節前備足年貨過大年,上世紀80年代越南是計劃經濟時代,物資統購統銷。越南人春節年貨準備也是要搶購,圖為河內市民搶購年貨。
  • 過年的禁忌: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這些事情不要做
    我國有著偉大的5000年文明歷史,春節延傳至今,也有著許多的習俗和說道,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過年期間,尤其是大年三十至新年正月初六的禁忌,一起來看一看,我們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哪些說法…大年三十:大年三十,也成除夕大年夜,是指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
  • 還有幾天就要過年了,有些地方的農村竟然不讓放鞭炮,你怎麼看?
    對於農村不讓放鞭炮,大家有什麼看法?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二,明天就是小年了。我記得小時候過年,從臘月二十開始,每天就有零星的鞭炮聲響聲了,但是現在,大家基本都在大年三十晚上才放鞭炮。我們老家所在城市,在前幾年就劃定了鞭炮燃放的範圍。在城市裡放鞭炮基本是不可能了,去年過年的時候查得很嚴,小區裡的保安來回巡邏不讓放鞭炮。但是除了城市之外,其他地方是可以放鞭炮的。即便在農村允許放鞭炮,但是整個放鞭炮的熱鬧程度已經大不如往年了。
  • 除夕放鞭炮是為了寄託什麼 臨沂人放鞭炮喜迎新春
    快過年了,小時候最喜歡過年不但可以拿壓歲錢,穿新衣服到處玩耍,還可以放鞭炮,說到放鞭炮每年過年家家戶戶都要買上一些,那麼春節放鞭炮是為了寄託什麼呢?   原因   放鞭炮是中國傳統民俗,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
  • 過年放鞭炮的由來傳說 臨沂小夥伴都知道嗎
    過年放鞭炮的由來相信很多人還記得。   放鞭炮的歷史傳說   我們一般的人都認為放爆竹可以創造一種喜慶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它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然而,如果我們追溯爆竹的起源,就會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變的歷史。
  • 春節習俗:大年三十晚上為什麼不睡覺要守夜?
    灶王奶奶十分同情窮人,於是每年臘月二十三這天,她會回娘家給窮人準備一些吃的、穿的、用的東西,到了大年三十連夜趕回人間。這天夜裡,家家戶戶都不肯睡,坐在火爐邊等灶王奶奶,等到見灶王奶奶回來了,紛紛點起香燭,放起鞭炮迎接她。此時已是初一的拂曉了。傳說二遠古時代有一種名叫「年」的兇惡的怪獸。
  • 春節放鞭炮什麼時候放好,有啥講究?幾點放炮最合適?
    在農村過年,噼裡啪啦搞得熱火朝天是最好的,這樣就顯得熱鬧,但是因為鞭炮煙花對環境的影響還是蠻大的,現在大年三十過後,第二天基本上是霧茫茫一片,所以近年來開始有些管制了,但村裡的話還是會有放的,只是有減少。
  • 情系八閩@大愛莆田(二)——紅紅火火過大年
    紅紅火火過大年(正月初四):按照當地風俗,每年的正月初四叫過大年,在村內的堂廟都要舉行集會,村民們在一起燒香祈福,載歌載舞歡度節日。在莆田,正月初四這個日子與其他地區大不相同。村中堂廟此俗源於明嘉靖四十一年,倭寇進犯莆田,到處殺掠,直至次年正月初一被戚家軍打敗後始返。
  • 紅紅火火過大年,貼對聯,大紅燈籠高高掛了
    春節日益臨近,家家戶戶過年都少不了的春節飾品開始熱銷了,走入飾品市場,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我也是看著紅紅火火的年味,去了最有代表中國年味的春節對聯市場。每年必須在年前逛一次這樣的濃濃年味市場,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了,但是,你去了一次這樣年味地方,心情就會不一樣,真的置身於這樣的年味中,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過大年、貼對聯,放鞭炮,提著紅彤彤的小燈籠,到處跟著大人去拜年的情景浮現出來。春節到,紅紅火火過狗年。每年都會迎新年過佳節,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吶!
  • 使命召喚手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新年真的不打算放『炮仗』麼?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是慶祝新春佳節的一種方式,尤其是放炮仗更是寓意著新一年的開始。《使命召喚手遊》裡雖然無法做到鑼鼓喧天,但論放「炮仗」的氣勢上它還是十分有話語權的。新年真的不打算在這款遊戲中來一場熱熱鬧鬧的「炮仗」表演?
  • 今年不放鞭炮了
    「今年不跑到郊外放了?」在我的印象中,過年放炮可是表哥的最愛。「不放了,雖然政府下了禁放令,但過年不放炮,還是要從自己的理念上轉變。」表哥給我講了這幾年他由愛放炮到放棄放炮的轉變。表哥今年47歲,有一個16歲的兒子。
  • 2019年的春節,農村「鞭炮聲聲辭舊歲」的聲音漸漸淡去。
    以前在農村過年是非常熱鬧的,放鞭炮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管是過小年還是除夕,鞭炮聲幾乎是沒有斷過的,畢竟是辭舊迎新嘛,但是今年卻下達了禁炮令,不允許放炮了,把新年變成了安靜年,很多農民感覺到不舒服。在中國民間有「鞭炮聲聲辭舊歲」的一說,鞭炮代表著「紅紅火火」,也代表著財富喜慶,在過去的農村過大年,誰家的鞭炮長,誰家的鞭炮響得亮,都是具有很好的說法。還被認為是今年賺了「大錢」的寓意,這些雖然沒有什麼科學道理,但是作為新年是很好的寓意。在農村還是頗為流行的說法。滿地的鞭炮碎屑。
  • 齊聚百副春聯 祝大家新年快樂 萬事如意 闔家歡樂 紅紅火火過大年
    作者「天磊之車」關注我每天懂點車知識今天是大年三十了,大年三十都是貼對聯的日子,豬大家:紅紅火火,過大年!!!>春滿人間歡歌陣陣,福臨門第喜氣洋洋,橫批是鳥語花香,春臨大地百花豔,截至人間萬象新,橫批是萬事如意,春色明媚山河披錦繡,華夏騰飛祖國萬年輕,橫批是山河壯麗,迎新春江山錦繡,辭舊歲事泰輝煌,橫批是春意盎然,舊歲又添幾個喜,新年更上一層樓
  • 過年放鞭炮有哪些講究?農村初一要放「開門炮」,幾點最合適
    (註:本文為農村張小張獨家原創內容,侵權必究)過年放鞭炮有哪些講究?農村初一要放「開門炮」,幾點最合適。新的一年馬上就要到來了,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打掃衛生,置辦各種年貨,熱鬧非常。春節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了,每個地方都有各種不同的過年風俗習慣,在農村過年,春節放鞭炮是一種習俗,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一過十二點家家戶戶就開始放鞭炮,這鞭炮聲不斷,會一直持續到大年初一的早上。
  • 膠東農村過大年,五個日子必放鞭炮,還有這些忌諱?
    今天阿兮只說下老家膠東農村過年放鞭炮的風俗習慣。一、年三十下午上墳送吊子請祖宗回家過年,墳上放鞭炮。農村人,村裡都有統一的「義地」,村裡去世的人,只要沒有特殊問題,都會埋進義地,進入祖墳地。女人這個時候初一和三十的兩份餃子早已包完,於是開始著手準備豐盛的年夜飯家宴。
  • 農村大年三十晚上守歲,一家人就是這樣過的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大人們也忙完了,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了。農村一般團年飯幾乎都安排在晚上6點—7點。等菜都上齊了,就會派一個人出去在房屋門前放鞭,條件好一點的還會買一些炮,還有煙花。所有的人都會圍在院子裡開心笑哇。大人們還不停的提醒孩子們要注意安全。
  • 臨沂多部門倡議少放一掛鞭 受訪者願做「棄炮族」
    根據往年經驗,臨沂城區燃放煙花爆竹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鳳凰廣場等11處區域,而環衛工人除夕常常要忙到晚上才能回家團圓,大年初一凌晨又得上崗清理鞭炮皮、鞭炮屑。晚報呼籲廣大市民,春節少放一掛鞭,讓環衛工人早點回家團圓,過個輕鬆點的春節。
  • 過年到底要不要放鞭炮呢
    春節貼對聯放鞭炮放鞭炮,貼對聯,家家戶戶過大年。紅色的對聯紙上寫著吉慶的祝福,大紅的燈籠高高掛,紅色的鞭炮響的噼噼啪啪,整個春節都充滿了紅紅火火的氣息 ,人們戴新冒穿新衣,走親訪友吃大餐,好一派吉祥和喜慶。放鞭炮這個環節可以去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