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2020-12-22 四川日報


  • 「甲骨文記憶」展上的文字對照表。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邊鈺攝


        

      中宣部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在古文字研究上,四川有何動作?記者11月25日了解到,早在去年11月,在省委宣傳部指導推動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已經成立,甲骨文研究即將取得重要成果。
      「中心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甲骨文的排譜系聯工作已接近尾聲,即將於明年上半年結項。」該中心首席專家彭裕商教授介紹,新修《甲骨文字典》國家重大招標課題的公示也即將完成。該項目將耗時5年,針對30多年來甲骨文在釋讀、分期斷代等方面的新成果進行補充。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曉鈴吳夢琳

    川大成立研究中心 專攻冷門「絕學」
      在古文字研究上,四川已先行一步。
      針對古文字研究意義重大、學習難度大、研究門檻高、學術研究及人才培養並不特別理想的現狀,省委宣傳部去年推動成立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中心協調返聘學科帶頭人彭裕商教授,面向全國引進人才、招收博士後,形成一個4人古文字研究團隊,力求做精做深古文字研究。
      有關專家認為,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對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的重視和發展。中心成立後,也立刻開始在培養後繼學術人才的同時,著手完成相關重大學術項目。
      四川大學的古文字和先秦史研究,由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徐中舒等老一輩大師開創,一直都是四川大學優勢學科。徐中舒師從王國維、梁啓超,是海內外公認的國學大師。其主編的《甲骨文字典》,不僅從字形、解字、釋義三部分對甲骨文進行解釋,還釋出許多新字,糾正了許多以往考釋工作中的謬誤,成為甲骨學史上劃時代的巨著,是甲骨文研究的必備研究書。此後,四川大學成立的古文字研究室,與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的古文字研究室並稱國內古文字研究的「四大重鎮」。

    甲骨文研究 即將取得重要成果
      彭裕商教授介紹,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的一大主要方向就是甲骨文研究。其中,甲骨文的排譜系聯工作已接近尾聲。
      甲骨文的排譜系聯是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基礎工作。在對甲骨文進行釋讀研究時,研究人員往往要按不同的字體和卜人進行分類,再在同一類卜辭中劃分早晚。斷代分得越細,就可以更細地區分在哪一代發生了什麼事,更準確地反映甲骨文所反映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而深入研究當時的卜法系統、卜筮制度及有關數術文化的內涵。
      從2016年起,已退休的彭裕商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的這個重點課題。按照進度,甲骨文排譜系聯工作明年6月結項,「目前看來我們的進度很正常,明年上半年將全部完工。」彭裕商說,這個課題,他帶著幾位學生一起做,「既可以幫助學生儘快成長,也可以給學術界做點實事。」
      在進行甲骨文排譜系聯工作同時,彭裕商帶領學生繼續申報國家重大招標課題——新修《甲骨文字典》。
      「《甲骨文字典》1988年首次出版時,書中文字還是手寫體,一些甲骨文的字形不太完美。」彭裕商介紹,如今在計算機的輔助下,可以找最清晰的拓片,呈現出最真實的甲骨文字形;甲骨文之前只分了五期,現在也將對字形重新細化分組分類;甲骨文釋義方面,也將對含義、用法進行全面舉例分析。彭裕商說,30多年來,甲骨文在釋讀、分期斷代等方面已產生很多新成果,有的補充了原有研究的不足,有的證明了原來的錯誤,急需將新成果進行補充,比如「祼」(音:guàn)字,以前被認為是「福」字,後來發現只有一部分被當成「福」字的甲骨文是「祼」,未來它們都將重獲新身份。「這本新修的《甲骨文字典》,將代表甲骨文當前新的學術研究水平。」
      據介紹,該字典的新修將持續5年。

    新聞背景
    八部門啟動實施
    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工程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該工程將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力爭經過5-10年努力,建成若干高水平研究平臺,形成老中青結合、具有一流學術水平和擔當精神的研究隊伍,產出一批成果,提升中華文化價值引領力。

    新聞連結
    讓古文字復活
    四川在甲骨文輸入法上取得突破
        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但要在電腦上打出這種像「畫」一樣的字卻很難實現。劉志祥等人編制的甲骨文六位數字碼輸入法,讓甲骨文電腦輸入成為可能。他們編著的《甲骨文六位數字碼檢索字庫》一書,已在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發行。
      甲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因其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王室貴族佔卜和記事文字實錄。據統計,目前海內外約有16萬片甲骨文,共有單字4300多個,已釋讀字有1500多個。
      「雖然不少人對甲骨文輸入法展開了研究,但鮮有能直接在電腦上輸入使用的。」《甲骨文六位數字碼檢索字庫》責任編輯楊波說,圖書排版時遇到甲骨文通常需要重新造字或編輯字形圖片,費時費力,也容易出錯。「這本書和六位數字碼輸入法為甲骨文檢索、古文字信息化處理提供了工具。即便使用者不認識甲骨文也可以檢索或輸入,讓學習甲骨文不再是一件難事。」 據新華社

    新聞延伸
    甲骨文研究
      學術界在哪些方面發力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吳曉鈴吳夢琳
      自1899年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甲骨文以來,歷代學者嘔心瀝血,已經釋讀出1000多個文字。如今,「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要求全面系統開展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學術界都在哪些方面進行發力?
      專門從事古文字研究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師吳毅強介紹,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目前學術界進行的大多仍是基礎性的工作,如從全國各地館藏甲骨文的整理,到甲骨文的摹寫、甲骨的綴合、分期斷代及相關工具書的編纂等,分類愈加精細。所有基礎研究工作的共同目標,就是釋讀出更多甲骨文字,以此解開3000多年前殷商時期的歷史文化。
      甲骨現藏著錄的整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宋鎮豪帶領團隊,已持續該研究多年。因各種原因,甲骨文散布在全國甚至世界各地,很多原始實物沒有公布或者公布不全,該研究就是整合各地館藏甲骨文材料,整理的基礎工作在多家博物館、高校以及研究所等展開,對於甲骨的校重、辨偽有著重要意義。
      甲骨的綴合。出土的甲骨,因為龜甲破碎,影響後續釋讀。對甲骨進行綴合整理,就能把看似無用的材料變成新材料。100多年前,王國維先生就通過甲骨的綴合,訂正了《史記·殷本紀》所載商王世系的問題,並進一步確認了其可靠性。現在,清華大學的黃天樹教授帶領團隊正進行甲骨拼合,拼綴甲骨已達上千則。該團隊還一直在對甲骨拓片進行摹寫,收錄了甲骨文拓本、摹本等圖版以及釋文、索引的《甲骨文大系》即將出版。
      甲骨文工具書的編纂。四川大學等團隊一直在進行該項工作。其中,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商代甲骨法文讀本》,以甲骨文認讀形式,讓中國古老文明走向海外。
      甲骨文文字考釋以及殷商歷史的研究。吳毅強說,對甲骨文字的考釋,仍屬於甲骨文研究的基礎工作。目前,已經確認的甲骨文單字約4000多個,其中只識讀出1500多個字,剩餘的難度很大。最近幾年,也有學者對零星文字進行考釋,但成果並不多見。至於通過甲骨文研究殷商歷史,則更需要大量的基礎工作。「不過多年來,已有相關學者利用甲骨卜辭對3000多年前的政治、軍事、禮制、文化以及天文、曆法等展開過深入研究。」
      研究「故紙堆」,究竟有何意義?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馮時表示,文化自信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而文化最基本的載體就包括文字,它構成了中國傳統學術的根基,也是中國精神、中國信仰的源頭,因此具有特殊意義。

  • 相關焦點

    • 甲骨文 你能釋讀多少個
      該項目將耗時5年,針對30多年來甲骨文在釋讀、分期斷代等方面的新成果進行補充。川大成立研究中心 專攻冷門「絕學」在古文字研究上,四川已先行一步。甲骨文研究 即將取得重要成果彭裕商教授介紹,四川大學古文字與先秦史研究中心的一大主要方向就是甲骨文研究。其中,甲骨文的排譜系聯工作已接近尾聲。甲骨文的排譜系聯是甲骨文研究的重要基礎工作。在對甲骨文進行釋讀研究時,研究人員往往要按不同的字體和卜人進行分類,再在同一類卜辭中劃分早晚。
    • 甲骨文你能釋讀多少個?
      「中心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甲骨文的排譜系聯工作已接近尾聲,即將於明年上半年結項。」該中心首席專家彭裕商教授介紹,新修《甲骨文字典》國家重大招標課題的公示也即將完成。該項目將耗時5年,針對30多年來甲骨文在釋讀、分期斷代等方面的新成果進行補充。
    • 甲骨文是如何被釋讀的?此人最早總結一套理論,至今仍是基本方法
      不過,在次年的庚子之變中,王懿榮即以身殉國,但他對甲骨文有意識地搜集保存工作,使他成為「甲骨文第一人」。1901年,劉鶚從王懿榮家購得大部分「龍骨」,經過兩年的整理和研究,於1903年著作了第一部甲骨著錄,也就是著名的《鐵雲藏龜》。劉鶚在《鐵雲藏龜》的自序明確指出這是「殷人刀筆文字」,此外劉鶚共釋讀了40多個單字,在今天看來準確的有34字之多。
    • 中國文字博物館懸賞未釋讀甲骨文
      我們來聽聽官方的說法位於中國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日前向海內外公開徵集甲骨文釋讀成果,來破譯這一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古老文字。破譯出一個未釋讀的甲骨文字,經專家鑑定,即可獲獎勵10萬元。2018年,南開大學蔣玉斌憑論文《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問題》獲得一等獎10萬元。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一字價值10萬,你認識多少?
      2016年,中國文字博物館曾發布「懸賞公告」,破譯未釋讀的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可謂「一字萬金」,但截至目前,僅有兩人獲獎。 釋讀甲骨文為何如此困難?前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 認出1個字,獎勵10萬元!甲骨文,是如何被「讀」出來的?
      據記載,從1899年甲骨文首次發現,現在分布在全世界的甲骨文收藏估計在13萬到15萬片之間,總共記載的字數達到4300餘個。但目前,甲骨文的釋讀仍處在瓶頸期,仍有一大半的字有待破解。只有破解文字,才能讀懂歷史。甲骨文釋讀不僅對中國學者,乃至對全世界古文學者都是極大的挑戰。
    • 甲骨文藏有什麼秘密?一個字價值10萬,幾乎無人能完全破譯
      你要是不信,就去看看甲骨文,你要是能認全,那可是真了不起了。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有人就打趣了:甲骨文發現都120周年了,中國還沒幾個能弄懂這些個文字的人!確實,人們對甲骨文理解非常有限,那麼這些有趣的字形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文化秘密呢?甲骨文,有成「契文」或者「甲骨卜辭」,他的發現極其偶然。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原來你是這樣的甲骨文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原來你是這樣的甲骨文 央視新聞11月2日消息,昨天(1日),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國甲骨文發現和研究進入第120個年頭。
    • 國博原創視頻|為什麼說甲骨文是非常成熟的文字體系
      那麼甲骨文有多少個單字?目前又釋讀了多少?為什麼說它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文字體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國博原創視頻邀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閆志博士三分鐘為大家解謎:「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國博原創系列視頻【第五集】「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國博原創系列視頻共十集
    • 甲骨文破譯「一字十萬」懸賞有結果了!這倆字共獲獎勵15萬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甲骨文破譯「一字十萬」懸賞有結果了!兩位學者分別釋讀的「蠢」字、「阱」字共獲獎15萬元。2016年,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的一篇「懸賞公告」曾引發廣泛關注。公告稱,破譯未釋讀的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對存爭議甲骨文做出新的釋讀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5萬元,可謂「一字千金」。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10月18日上午,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國際研討會在安陽開幕。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以及中國香港、臺灣地區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參加。
    • 原來你是這樣的甲骨文
      昨天(1日),紀念甲骨文發現12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國甲骨文發現和研究進入第120個年頭。作為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已有3000多年歷史是我國商周時期的文字檔案是漢字的源頭是中華文明的鮮明標誌作為一門高深的學問
    • 奇異石碑 神秘文字 揭秘古文字釋讀技巧
      2 中國>    甲骨文破譯靠傳承    事實上,古文字的發現往往隨著考古發現漸入我們的視野。而隨著古文字的解讀,一段塵封的歷史也由此揭開。甲骨文就是古文字破譯史上的著名案例。    1899年,國子監祭酒(國家教育的最高行政長官)王懿榮發現了甲骨文。
    • 甲骨文是怎麼被「讀」出來的
      這些甲骨質地不一,有的比較脆弱、難以保存,劉鶚便決定將這些文字拓下來,不僅能夠保存資料,也能讓更多人看到。好友羅振玉在看到這些拓片後大為驚嘆,提出希望將拓片編印成書,劉鶚欣然同意。1903年,劉鶚從自己的甲骨收藏中精選墨拓了1058片,以石印本出版了我國第一部著錄甲骨文的著作《鐵雲藏龜》(共6冊),羅振玉、吳昌綬均為該書撰寫了序文。
    • 這位學者破譯一個甲骨文,獲十萬元獎金,他還要破解更難的甲骨文
      2018年6月期間,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首批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獲獎名單,一篇意義深刻的論文被同時公布,首次宣布民間人士破解甲骨文字體的成功事跡。這個破解甲骨文的專家究竟是誰?他又破解了哪個字?十萬獎金的背後,需要付出多少辛酸?
    • 甲骨文認出一字獎十萬 志願者:每個字都是一個傳說
      從甲骨文發現至今118年來,一共整理出4000-5000個甲骨文單字,公認已釋讀的字1500-2000個。在發掘初期,甲骨文的釋讀相對簡單。20世紀初,劉鶚在《鐵雲藏龜》中輕鬆辨認出50字左右,其中30多字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孫詒讓寫作《契文舉例》,也正確釋讀了大約150字。
    • 破譯一字甲骨文獎勵十萬元!這才是真正的一字千金。3年僅有一人
      一個轟動性消息刷爆了考古界、文化界、歷史界的朋友圈:中國文字博物館徵集甲骨文破譯成果,一個字獎勵10萬元。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主要是商朝王室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用於佔卜吉兇記事而的文字。那麼現在甲骨文破解的情況怎麼樣呢?有多少被破解了呢?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破譯不足一半
      釋讀「通關」不容易    2016年11月,中國文字博物館首次發布《徵集評選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獎勵公告》,宣布對破譯未釋讀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對存爭議甲骨文作出新的釋讀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5萬元。
    • 震驚天下的甲骨文,是如何被發現的?探索甲骨文被發現的歷史
      甲骨文是殷商時期的文字,是中國文字的先祖,現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的。甲指龜甲,骨指獸骨,因這種文字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叫甲骨文。這也是第一次將殷墟甲骨文公諸於世,對我國甲骨文的研究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到1904年,有學者孫詒讓根據這本《鐵雲藏龜》,他嘗試釋讀上面的文字,一共釋讀出十幾個文字,雖然後來證明出有幾個字釋讀錯了,但他卻是最早釋讀甲骨文的人。
    • 一個字十萬的甲骨文是如何被破譯的?(附《甲骨文對照表》)
      2016年,中國文字博物館曾發布「懸賞公告」,破譯未釋讀的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可謂「一字千金」,但截止目前,僅有兩人獲獎。釋讀甲骨文為何如此困難?前人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破譯不足一半 博物館懸賞認字
      釋讀「通關」不容易2016年11月,中國文字博物館首次發布《徵集評選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獎勵公告》,宣布對破譯未釋讀甲骨文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對存爭議甲骨文作出新的釋讀並經專家委員會鑑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