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商品房銷售額步入17萬億後 丁祖昱稱樓市將步入無增長時代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全國商品房銷售額步入17萬億後,丁祖昱稱樓市將步入無增長時代

2020年12月31日,2021「丁祖昱評樓市」年度發布會在上海舉辦。在將近3小時的個人「脫口秀」中,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對行業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度分析與預測。其中,最核心的觀點是:由於三道紅線的限制,房企沒有額外資金加入,發展動能大大削弱;企業一旦失去資金支持,發展缺乏動力、行業也沒有動能,將步入無增長時代。

丁祖昱給出的理由是,從2016年至2020年,雖然成交金額從14萬億達到17萬億,達到了峰值,但全國住宅銷售面積幾乎沒有增長,穩定在16億平方米左右。這裡面有兩方面原因:房價在漲;過去幾年,以三四線城市的成交結構為主,2019年和2020年開始,一二線城市的成交佔比越來越高,從而推動成交金額不斷上升。因此,丁祖昱認為,預計未來成交面積很難有大幅度的突破,行業將步入無增長時代。

無增長時代

從2020年100個城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的月度走勢、15個熱點一二線城市二手房月度成交情況、全國300城土地成交面積月度走勢等三大指標來看,丁祖昱用「後續乏力」四個字來形容當下的房地產市場。以100個城市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積的月度走勢來看,自2020年7月開始,到2020年12月這6個月的成交面積基本維持在1200萬平方米左右。

2020年12月31日,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對中國境內的所有法人銀行房地產貸款集中度進行管理,對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設定上限。其中,前者最高不超過40%,後者最高不超過32.5%。

業內人士稱之為「房地產信貸的『三道紅線』」,金融機構的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及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應滿足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於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確定的相應上限。部分房企人士認為,大銀行相對中小銀行的貸款額度高,但大銀行原則上與頭部企業合作較多,這對中小房企又會產生擠壓效應,加速行業洗牌。

此前房地產融資的「三道紅線」出臺,房企融資受限,一改以往對資金所帶來的高速發展動能的依賴,整個行業繼續向上的動力也被大大削弱。

為此,丁祖昱建議房企向金融機構學習,每年做兩道壓力測試:

第一道是看經營現金流加融資現金流最後等於正還是負。2020年上半年,50家典型房企中,經營現金流為負的有26家,融資現金流為負的有8家。

第二道壓力測試,是把所有的資產,包括在售項目、土儲、存量資產、不良資產,全部折合市場價,減去所有的負債、應付款,上市公司可以和上市公司市值做比較,非上市公司可以和淨資產做比較。

「兩道壓力測試完成後,得出結果良好的房企,可以在2021年,乃至未來繼續大踏步前進;如果這兩道壓力測試做出來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企業未來可以適當地放緩腳步。」丁祖昱說。

那麼,房企的現實情況如何?從克而瑞研究中心抽取的50家典型房企來看,從2017年到2020年的最近四年中,經營性現金流為負的企業數量,2017年和2020年均達到高峰,分別為27和26家。

丁祖昱指出,過去的兩三年不確定性充滿了整個行業,無論是政策、「黑天鵝」,還是整個行業的上下波動,這都是因為不確定性。2020年之後,特別是戴上「三條紅線」的「緊箍咒」之後,確定性更加明確,再加上中央四年前提出的「房住不炒」,行業的發展方向變得更清晰:高歌猛進時代應該告一段落。

誠然,「三道紅線」之後,企業的首要任務是降槓桿。為此,有的房企加速上市,有的增加配股,還有的債務轉讓。部分房企通過項目股權轉讓降低負債,包括融信、富力、中海、中南建設等在內,這些房企擬轉讓標的大多數分布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以及青島、南通等地,擬轉讓金額超過300億。恆大、中國金茂、寶龍、富力、正商實業、景瑞控股、祥生控股等配股規模超過126億港元;華僑城、佳兆業、華夏幸福、大悅城等發行永續債規模也超過百億人民幣。

千億房企突破40家,權益口徑下降

除了規模增長後續乏力,丁祖昱認為行業進入無增長時代的另一個理由是:2020年,千億房企數量破40家,但在全年房企全口徑銷售全面上升的過程當中,部分房企首次出現操盤口徑和權益口徑下降。TOP10以外房企權益增速低於全口徑,TOP50以外房企操盤和權益增速低於全口徑。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部分房企全口徑在增長,操盤或權益增速已下滑,如陽光城、弘陽地產、首開股份、華僑城、當代置業、星河地產等。

一個特徵是,規模房企也可能出現負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CRIC測算,住宅銷售面積與銷售金額在2020年達到峰值之後,開始逐年下滑,房價增速也同時滑落,到2030年,住宅銷售面積大約為11.15萬億平方米,銷售金額約為17.6萬億元,平緩下降3%。

回顧2020年的時候,已經有一些企業的業績出現下降。2021年,可能出現規模企業操盤和權益口徑銷售業績下降的情況。在今年45家典型房企,全口徑增速為負的有7家,有4家是千億房企;低於平均增速房企達11家。

丁祖昱認為,房企全口徑銷售今年也是負增長態勢。在三道紅線的壓力之下,未來規模房企出現負增長也會是常態。

值得關注的是, 從投資角度看,房企深耕城市與合作開發日趨常態化。萬科、中海都屬於單城市產能較高的典型房企。2020年,萬科平均單城產能64.5億元,中海地產平均單城產能44.9億元;2020年萬科最高城市產能為291.8億元,中海為227億元。

一個趨勢是,TOP50的房企2018年-2020年拿地建面集中度趨高,2020年,這些房企在拿地集中度排名前十的城市拿地集中度25%,排名前20城市拿地集中度41%,排名前30城市佔到了53%,在排名前50的城市佔到了68%。

貨值仍然集中於TOP30的房企當中,前30強房企約佔70%貨值,強者恆強。但百強房企拿地能級仍然集中於二三四線城市。「三條紅線」之後,房企投資全面回落,2020年1-11月,TOP50強房企單月拿地金額逐漸下降,從2020年7月的3126億元一路下滑至2020年11月的2286億元。

但綠企拿地投資仍保持44%增速。在企業限時轉「綠」的背景下,丁祖昱預測未來三年,觸及三道紅線與兩道紅線的部分企業改善情況良好,有望全部「轉」綠的有藍光發展、陽光城、保利置業等。

作者:唐韶葵

相關焦點

  • 丁祖昱評樓市|丁祖昱|房地產-智通財經網
    長達4個小時的2021「丁祖昱評樓市」年度發布會上,丁祖昱以其對行業的深度理解和分析,共說了4萬多字,從宏觀、到中觀、到微觀,從政策、到市場、到聚焦新時代的新需求。未來,行業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擁有新的行業邏輯。
  • 12.17 前11個月全國商品房賣了14.9萬億元
    前11個月全國商品房賣了14.9萬億元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95萬億元,同比增長6.8%;商品房銷售面積15.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3%,增速比1~
  • 單月銷售額刷新紀錄 前11月商品房賣了14.9萬億
    商品房銷售額14.9萬億元,增長7.2%。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95萬億元,同比增長6.8%;商品房銷售面積15.0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3%,增速比1~10月提高1.3個百分點,年內首次同比轉增。商品房銷售額14.9萬億元,增長7.2%。
  • 中國房價步入「萬元時代」,超30城市或出臺收緊政策
    不過,根據國家統計局19日發布的前三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情況,有觀點認為,全國住宅平均價格已步入「萬元時代」。這些房地產數據矛盾嗎?究竟該怎麼看?一處房地產項目正在建設中。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截圖自國家統計局官網那全國房價步入「萬元時代」是不是意味著房價摁不住呢?並不是,來看看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
  • 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每年回顧十大預測時都很煎熬
    行業增速放緩「百強房企增長失速,2016年百強房企的增速在50%左右,2019年只有6.5%左右」,丁祖昱用「跳水式失速」來評價房企增速變化,他指出,從千億數量而言,新增的千億企業數量出現「腰斬」。在回顧2019年十大預測時,丁祖昱表示自己對了「8.5個」,隨後立即有媒體用「厲害了」作為標題,對他的預測成果進行讚揚,但需要注意的是,出錯的那條是「樓市成交額13萬億,地產行業規模下降10%」,這意味著丁祖昱在年初對於市場規模走勢的判斷出現了方向性的偏差。
  • 2020全國商品房銷售額持續增長 已達14.9萬億元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介紹道,1-11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2.6%,比1-10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11月份環比增長2.8%。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0%,比1-10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下降3.5%,降幅比1-10月份收窄1.8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6.8%,比1-10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
  • 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年內首現同比「雙漲」
    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1月份,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房企到位資金等多項樓市核心指標持續恢復,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年內首現同比「雙上漲」。當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1月份,中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逾15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3%,增速比1-10月份提高1.3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近14.9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2%,增速提高1.4個百分點。這是年內商品房銷售額累計增速首現正增長。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1-11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累計增速年內首現「雙漲」。
  • 刷新紀錄 前11月商品房賣了14.9萬億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95萬億元,同比增長6.8%;商品房銷售面積15.08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3%,增速比1~10月提高1.3個百分點,年內首次同比轉增。商品房銷售額14.9萬億元,增長7.2%。
  • 三道紅線促使房企的資金壓力驟升 高歌猛進時代已告一段落
    行業規模見頂的背景下,「三道紅線」促使房企的資金壓力驟升,高歌猛進時代已告一段落。實際上,在「丁祖昱評樓市」年度發布會上,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提出一個新的邏輯:行業進入無增長時代。具體而言,儘管2020年全年銷售金額將突破17萬億,但銷售面積增長乏力,近年來也僅有1%-2%左右的增長,未來幾年銷售面積或將維持在16億平米左右。
  • 前11個月全國樓市成交14.9萬億元 2020全年有望創新高
    經濟觀察網記者 程璐洋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148969億元。與2019年全年15.97萬元相比,還有不到1.1萬億元的差距。2020年3月復工以來,全國商品房月成交金額是1.3萬億元,按照這一銷售速度,加上12月又是房企衝業績月份,全年成交規模有望超過2019年,達到16萬億元級別。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7.2%,累計銷售均價同比增長5.8%,全年累計均價漲幅連續4個月保持穩定。
  • 2020年樓市熱點關鍵詞,你知道幾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為15.1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3%,增幅較1~10月擴大1.3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為14.9萬億元,同比增長7.2%,增幅較1~10月擴大1.4個百分點。 中指研究院認為,臨近年底,房企衝刺全年銷售目標,疊加「三道紅線」強監管下資金壓力上升,企業推盤營銷力度加大。
  • 中國樓市會不會步入日本的後塵?364萬億泡沫令人擔憂
    但是,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中國房價一升再升,很多人買房並不是付全款,而是從銀行貸款,這就導致房地產行業的高槓桿率,根據國家2019年的數據計算,中國住房貸款已經達到了7.4萬億元人民幣。如果過度依賴貸款買房,會造成房地產行業的泡沫經濟。
  • 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或步入「次蕭條」狀態
    藍籌股價值進入合理區域後面對樓市新政的風聲鶴唳,難以避免再度陷入調整甚至超跌的尷尬。據Wind資訊統計,若扣除2010年以來新股上市貢獻的市值,滬深兩市上半年共蒸發的總市值超過6.20萬億元,超過3個中石油的市值,其中地產板塊作為總市值縮水最嚴重板塊之一,蒸發了2867.9億元。
  • 2018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超12萬億元 同比增長9.5%
    2018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超12萬億元 同比增長9.5% 2019  2018年,東部地區房地產開發投資643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增速比1-11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投資25180億元,增長5.4%,回落0.5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投資26009億元,增長8.9%,提高0.7個百分點;東北地區投資4720億元,增長17.5%,提高1.3個百分點。
  • 樓市依舊很牛!
    葉檀樓市團隊葉檀樓市1 最新表態!螞蟻重啟上市無期11月17日,根據香港經濟日報,螞蟻集團集團日前暫緩A+H股上市計劃,重啟上市無期。11月17日,貝殼發布未經審計的第三季度財報。單季平臺總交易額(GTV)達1.05萬億,同比大增87.2%,前三季度GTV破2萬億,超去年全年總量。新房業務表現搶眼,GTV同比增長105.7%,營收同比增長95.0%。第三季度總營收達205億,同比高速上漲70.9%。
  • 彩虹橋拆除新建工程年底前開工/商品房銷售額再創歷史紀錄
    對於鄭州整體來說,預計寫字樓租金將有向下微調趨勢。戴德梁行方面分析認為,新增供應面積將對鄭州整個市場的空置率和租金造成一定壓力。>>>>商品房銷售額再創歷史紀錄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房地產多指標增速回落,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連續3個月回落;商品房銷售額雖接近16萬億,創歷史新高,但增速回落;商品房銷售面積更是在僅維持了2個月正增長後再次轉負。
  • 2018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萬億元,2019年什麼樣?
    一、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情況據統計局最新公告,全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20264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71654萬平方米,增長 1.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