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創業者搭上「新電商快車」

2020-12-12 合肥在線

在河北省威縣棗元鄉魏家寨村,駐村第一書記皇甫磊(左)和村裡電商營銷人員正探討農產品的線上銷售。

新華社記者 朱旭東攝

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顯示,未來5年農產品電商人才缺口將逐年上升至350萬。除了企業家式的電商人才,農村縣域電商人才主要分為運營推廣、美工設計、客服和物流倉儲四類。專家表示,農村電商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青年是農村電商創業的從業主體和主要推動力量。通過電商平臺,青年創業之路越來越寬廣。

「新農人」廣受歡迎

「80後」河南小夥李傑2016年來到吉林省延吉市,在承包物流站時接觸到電商行業,產生了創業想法。他自學電商運營,於2019年註冊了網上店鋪,聚焦延邊朝鮮族美食產品。「我發現很少有消費者真正了解泡菜文化,我也是到了延吉才知道辣白菜原來有這麼多講究,傳統美食的線上市場很大。」李傑說。如今,他在拼多多平臺開設食品官方旗艦店,將傳統延邊泡菜進行精緻化、品牌化包裝,到了冬季銷售旺季,店鋪的辣白菜日銷可達2000單。

除了辣白菜,冷麵、石鍋等朝鮮族美食同樣走俏新電商平臺。專家認為,電商是新興業態,通過視頻、社交、粉絲經濟等元素充分結合,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消費者的行為習慣,而像李傑這樣有想法、能落地的人還太少。在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郭沛看來,電商爆發背後,還有一些困難亟待解決,比如農村電商人才不足,制約了電商助農規模和質量的進一步提高。「預計未來3至5年內,中國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快速發展,將湧現出一大批新型農村電商人才和新型農村電商創業者。」

《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把農村電商人才發展模式分為兩大類:一是政府主導型,二是電商推動型。其中,電商推動模式成為重要的市場化力量,對農村電商人才培養發揮著強大的實踐引領作用。據了解,拼多多平臺通過農產品上行的「模式創新+人才培育」兩大核心體系,已帶動全國超過10萬名新農人返鄉創業。「熟悉網際網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農人』很受歡迎,他們比較年輕,有一定的電商經驗和能力,是被帶動致富的群體,對鄉村振興會起到很好的作用。」業內人士認為。

產地直發拓銷路

36歲的楊道林每天一大早就趕到位於安徽省阜陽市的辦公室,他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通過監控系統查看2000公裡外的昆明鮮花種植基地,登錄網店了解前一天的鮮花銷售情況。

2019年8月,楊道林的第一個網上店鋪上線。僅僅一周後,他的鮮花網店單日鮮花銷量就超過了1000單。這給了楊道林很大的信心,他隨即擴大投資、擴增網店,並在雲南租賃開墾數千畝的鮮花種植基地。

做鮮花電商,最難的就是物流和損耗。為了能讓鮮花更快更好地由昆明倉庫送到全國各地的消費者手中,楊道林沒少花精力。僅2019年一年,他就往返阜陽和昆明十餘趟,緊盯鮮花在雲南的採購和發貨。

為了打通從田間地頭到市民手中的距離,電商平臺各出奇招。例如,拼多多推出「農地雲拼」創新模式,其核心是「拼購+產地直發」,把分散的農業產能和農產品需求在「雲端」拼在一起,以產地直發取代層層分銷,通過大規模農產品上行帶動農村發展。

政企助力創業夢

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出生於1996年的景頗族姑娘李木蘭,9歲時因一場疾病造成腿部殘疾;傣族的金玉萍罹患先天性脊柱側彎,一出生就落下殘疾。2020年3月,在當地殘疾人電子商務孵化基地的幫助下,李木蘭、金玉萍共同開了一家名為「雲鮮薈」的網上店鋪,從此扎進了電商創業領域。

她們的店鋪開業後,在州政府推動下,芒市市委書記毛曉做客直播間為「雲鮮薈」打氣。在他的助陣下,「雲鮮薈」店鋪沉澱了近3萬粉絲,71萬網友觀看了直播,60噸應季芒市甜瓜銷售一空。

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下,電商平臺紛紛開展「農貨產銷對接」活動,特色之一就是「市縣長直播、農民多賣貨」,多地黨政官員進行線上直播賣貨,大大增加了電商助農效果和熱度。據悉,今年2月起,拼多多開啟政企合作直播助農項目,截至目前,市、縣長在拼多多平臺直播助農已逾200場。

郭沛認為,部分農產品供應鏈在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等領域仍存在薄弱環節。要解決這些困難,需要各級政府深化當地農村電商改革,結合當地鄉村振興規劃,改善供應鏈基礎,與電商平臺和農戶一起,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產業鏈等。

相關焦點

  • 筷子敲鍵盤 舌頭打字 殘疾青年搭上電商創業的「脫貧快車」
    走進安康市漢濱區的「硒安扶貧超市裡」,貨架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農產品。一個青年坐在輪椅上,靈活的用他的舌頭操作著手機屏幕,不時向來往打招呼的人露出笑容。隨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名坐在輪椅上的青年名叫孫陽。
  • 定陶區仿山鎮高河村:扶貧車間搭上「電商」快車
    定陶區仿山鎮高河村:扶貧車間搭上「電商」快車 2020-04-09 1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重慶秀山:搭上電商「快車」,大山深處跑出脫貧致富路
    《講好重慶脫貧故事•兩不愁三保障築牢脫貧攻堅幸福路》——重慶秀山:搭上電商「快車」,大山深處跑出脫貧致富路作為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秀山縣隘口鎮近年來認真落實市委「電商是銀山」的要求,把電商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農村電商產業,不斷延伸電商觸角,成功把當地「土貨」變「網貨」,讓無數農民搭上「網際網路 」快車,過上好日子走上小康路。
  • 畫稿交易會搭「網際網路+」快車
    畫稿交易會搭「網際網路+」快車 2015-10-30 08:58:18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趙勇進 家紡業與網際網路,二者已經深深融合在一起,南通家紡城已經潛入這片藍海
  • 武平縣象洞雞搭上電商「快車」遠銷各地
    【每日科技網】   「網際網路+」時代,農產品交易的電商新業態成為創業熱點。武平縣充分利用電子商務平臺,不斷拓寬象洞雞銷售渠道,帶動更多群眾致富。  這幾年隨著象洞雞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為拓寬銷售渠道,促進養殖戶增收,武平縣充分利用電子商務這一優勢,積極組織引導公司、合作社、協會、家庭農場與農業大戶參與,構建專門的網絡交易平臺,開通銷售網店,讓象洞雞能搭上「網絡快車」,飛出大山,走進千家萬戶。
  • 人民日報「點讚」張小泉 國貨老字號搭上電商快車煥發新活力
    人民日報「點讚」張小泉 國貨老字號搭上電商快車煥發新活力 時間:2020-09-27 14:26:15 來源:科技快報網 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使用國貨、追逐「國潮」作為一種新時尚。不少老字號國貨品牌趁機抓住年輕消費群體時尚化、個性化、品質化的消費需求,在產品、服務上全面創新,品牌重新煥發活力,得到了媒體的廣泛關注。9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一把剪刀的重生記》,文章報導了近「400歲」的中華老字號「張小泉」通過品牌整合、渠道升級以及產品細分等多措並舉,尤其是在電商平臺助力下再放光彩、引領新「國潮」的涅槃重生之路。
  • 潮州饒平縣汫洲鎮大蠔之鄉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創新青年返鄉創業
    近年來,汫洲大蠔搭上電子商務的快車,走出小漁村,行銷全國各地,而當地許多原本在外的年輕人則瞄準這個商機,紛紛返回家鄉創業發展。中午1點多,裝運大蠔的貨車駛進蠔場,鮮鹹氣味撲面而來,大蠔買賣熱火朝天。得益於電商下鄉的利好政策,加之2017年汫洲成功舉辦大蠔美食文化節,經各大媒體報導,這兩年,大蠔線上銷售「井噴式」增長。
  • 農村電商拓開致富新路子是社會的進步
    越來越多貧困群眾插上「電商的翅膀」,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12月2日人民網)。 「雙11」,當國人沉浸在「爆買垃圾貨」的快樂之中時,阿里在美國股市上價格暴跌。因為,美國投資者認為,假貨充斥、刷屏成交的行為將讓阿里失去成長性。 這位爵士進而發問:是社會的進步還是災難?其言鑿鑿,其情切切。看似成理符合邏輯,實則不了解中國的基本國情。筆者一貫認為,發展就是硬道理,農村電商拓開致富新路子是社會的進步。
  • 東方:百姓搭上電商「快車」奔向美好生活
    電商改變生活,電商助力致富。隨著電子商務的縱深化發展,網絡惠民利民的優勢更加凸顯,電商助力農民脫貧致富已變成現實。東方一批想幹事、愛幹事、能幹事的有志青年,充分抓住電商平臺機遇,大力發展網際網路助農電商,為農民增收、精準扶貧增添新動力。
  • 若羌紅棗搭上「直播快車」銷售旺
    12日,若羌縣吾塔木鄉尤勒滾艾日克村的「電商達人」陳曉明通過網絡直播與粉絲們互動,為自家紅棗「賺吆喝」,短短半個小時引來幾百人圍觀。村裡有37戶棗農和陳曉明一樣,搭上了「農業電子商務」快車,走「網絡銷售」的路子,實現多渠道增收。若羌縣政府積極與縣域內各家快遞公司洽談,降低運輸成本,助力紅棗銷售。(通訊員 劉倩楠 索榮)【來源:巴州報社】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潮陽區銅盂鎮溪東村發展特色農業,貧困戶種麻葉搭電商快車脫貧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潮陽區銅盂鎮因地制宜,實施「種植能手+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搭上電商快車,幫助溪東村等貧困戶穩定增收。 溪東村麻葉種植歷史悠久,所產麻葉品質優良。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經研究並充分徵求貧困戶意見,以自願申請為原則,發展特色農業,堅持分類指導、因戶施策,確定發展麻葉種植為貧困戶增收脫貧幫扶產業,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目標。
  • 搭上KOL和網紅帶貨模式快車 西麥食品發力線上營銷
    搭上KOL和網紅帶貨模式快車 西麥食品發力線上營銷 來源:證券日報網 • 2020-05-15 14:34:27 「公司的傳播策略今年有較大改變,重點放在線上
  • 搭乘「電商快車」讓農產品走出「深閨」
    11月11日,在「雙十一」這個全民購物狂歡的日子,奈曼旗電商消費扶貧運營中心內一個個身影緊張地忙碌著,即便已是初冬,大家依舊幹得熱火朝天,身穿蒙古袍的主播在屏幕前直播帶貨,工作人員則忙著打包發貨。奈曼旗電商消費扶貧運營中心於2019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總投資383.7萬元,其中扶貧專項資金300萬元、京蒙資金83.7萬元,建設面積1200平方米,設有招待辦公、會議培訓、信息採集、農產品直播、農產品展示、倉儲物流六大功能區,開設了淘寶旗艦店和京東旗艦店,建立微信平臺10個、農產品線上銷售直播間10個,完成國家832平臺認證扶貧產品20餘個,形成了一體式綜合助農產品線上銷售平臺
  • 新主播報到:百名兩岸青年投身電商直播新業態
    2020海峽兩岸青年網紅主播大賽5日在廈門舉行頒獎儀式。這一賽事以「新經濟 新模式 新主播」為主題,旨在推動兩岸青年在電商直播產業中發現就業創業機遇。為期五個月的比賽吸引到包括60餘名臺青在內的200餘名青年,有剛進入大學的19歲學生,還有尋求「創業再出發」的42歲在陸臺胞,幾乎全員都沒有過直播經歷。
  • 搭上「雙11快車」揚州包子銷量疊起來超過珠穆朗瑪峰
    「目前我們冶春燒賣的銷量在天貓上已穩居全國第一,三丁包的銷量在天貓上已排到了全國前三,預計這個『雙11』包子的銷量疊起來,將超過珠穆朗瑪峰!」魏玲笑言,今年不僅揚州包子搭上了網際網路的「快車」,冶春研發的真空包裝獅子頭等方便菜也大受歡迎,受到了全國網友的熱情追捧。
  • 深圳市元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知識孵化電商創業者
    深圳市元典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知識孵化電商創業者 學習之路沒有止境,對於普通人如此,對於創業者更是如此。
  • 寵物經濟風潮下,海歸派Touchdog要搭快車真不易
    可見中國寵物行業市場之大,資本和創業者要擠破頭進來也就不足為奇了。「海歸」touchdog想搭國內市場快車,但有兩個挑戰眼見國內寵物市場蒸蒸日上,很多本來紮根於國外市場的寵物品牌安耐不住回國的心,開始將發展的重心移回國內,touchdog就是其中一個。
  • 臨沂市河東區:傳統文化搭上網絡快車 非遺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河東湯河柳編非遺扶貧就業培訓、鄭旺醬菜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河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河東「網紅直播+助農脫貧+電商服務」線上網店……近年來,河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今年以來,特別是在「戰疫」的關鍵特殊時期,河東區文化和旅遊局堅持「戰疫」與扶貧兩手抓,充分利用資源,創新載體,結合市局第四屆文化惠民消費季,以「網紅直播+助農脫貧+電商服務」等線上線下結合方式,廣泛開展「優質沂蒙特色非遺產品·網絡推介」系列宣傳活動,通過網絡平臺推廣銷售優質文旅產品,全力助推文旅領域脫貧攻堅戰。
  • 秀山縣隘口鎮搭上電商致富「快車」
    秀山縣隘口鎮供圖村民在田間地頭現場播報,網友分秒必爭「雲上」下單,快遞小哥快馬加鞭線下送達……藉助電商平臺,秀山縣隘口鎮的農特產品走出深山銷往全國各地。隘口鎮距離秀山縣城25公裡,是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秀山縣隘口鎮走「產業基地 農村電商」的路子,「一村一品」蓬勃發展,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0.6%降至現在的0.29%。
  • 【我奮鬥 我幸福】電商創業正當時——記敦煌電商創業者
    原標題:電商創業正當時  ——記敦煌電商創業者   鄰家小妹張霞  張霞是一個平凡的敦煌農家女孩,2011年3月,在朋友的鼓勵下,她開始專心做淘寶,售賣敦煌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