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不省三種錢,沒錢不串三人門」!這句諺語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一些諺語或俗語話語雖然簡單直白,卻凝聚著人民群眾千百年來的智慧精華,在歷史的長河中代代相傳,對我們有很深的借鑑意義。
人窮不省三種錢,是說一個人無論處於怎樣的困境,有三種錢不能省:禮錢、飯錢、表錢,具體來說:
第一,禮錢,是指人情往來的各種禮儀錢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是社會動物,存於世便不可避免的和周圍的人有各種往來,禮錢是這種往來最直接的一種表現。數額可以有多有少,但儀式必不可少。比如曾經有個報導,某一個村莊中多年來禮錢一直固定在五毛錢。五毛錢,在許多人眼中不值一提,甚至許多人看到地上有五毛錢都不會去撿,但是,這五毛錢背後代表的社交禮儀、人情往來,不能少。
第二,飯錢,表面看來,是因為吃飯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人活著,填飽肚子必不可少,實際上,這飯錢,也包括不能隨便蹭飯,以及和別人一起吃飯時,不能太過摳門,必要的飯錢還是要付的。正如《許三觀賣血記》中,每次賣血之前,許三觀都要去小飯店喝一碗黃酒、吃一份炒豬肝,這是一種儀式,更是一種信仰。
第三,表錢,表在這裡指儀表,是指一個人要保持基本的儀表整潔,要有幾身得體的衣服,能夠應對不同場合,給人留下一個好的印象,最差也要有遮體之衣,做到乾淨整潔。《許三觀賣血記》中,給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景,便是許三觀的妻子許玉蘭拆了許三觀的幾副手套織了一件毛衣,乾淨整齊的穿在身上。這不僅是簡單的對美的追求,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對自己的尊重和關懷。
串門是人與人之間拉近感情的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尤其是在農村,串門是很正常很常見的。
但許多人都明白,當我們沒錢的時候,儘量不要隨便去別人家串門,不是怕別人擔心我們去借錢,而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不想被別人看低,尤其有三種門要儘量遠離:冷眼門、遠親門、是非門。
第一,冷眼門,沒錢的時候,不要去想著巴結討好比自己混得好的人,因為這種人不僅不會伸出援助之手,反而會極儘可能的對我們冷嘲熱諷。我們去串門,就算不是為了尋求幫助,僅僅是最基本的人情往來,也可能會被防備、被嘲諷,自取其辱。
第二,遠親門,我們常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說明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沒錢的時候,要儘量不去遠親之門。劉姥姥進大觀園,是奔著遠親的名頭去的,雖然接受了不足賈府一桌酒席的金錢幫助,但也被人百般戲弄,還被冠上「母蝗蟲」的綽號。其實劉姥姥的遭遇還算是好的,很多人沒錢的時候走訪遠親,不僅沒有受到一點幫助,反而連那點淡薄的親情也會抹去。
第三,是非門,人活在世上,不可避免的會有許多是非,但如果能夠遠離,還是儘量遠離,一個人甚至一家人本來就沒錢、窮困潦倒,如果不幸再招惹上是非,那更是雪上加霜,而且也會給別人帶來困擾。比如我們最常說的「寡婦門前是非多」,在一些封閉保守的農村,隨便去寡婦家串門,我們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但更受人指責的,還是處於是非中心的寡婦。現在許多人可能不會在意別人的看法,但是是非本來就糾纏不清,還要帶累別人受傷害,能少一些還是少一些吧。
「人窮不省三種錢,沒錢不串三人門」表面看來,是告訴我們陷於貧困地步的時候不要省哪些錢、不要串哪些門,深思起來,其實和孟子的「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有異曲同工之妙。
它告訴我們,不管處於何種境況,都要保持身體和靈魂的乾淨整潔,維持自尊、不卑躬屈膝、不奴顏卑色,這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深深的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