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網遊品味領導者」X博士。
前陣子《內衣洛奇英雄傳》發布了新妹子角色羋璃,不少同學一邊吐槽又要養女兒買衣服,一手掏出錢包買買買。
買的最多的自然是內衣,這是一個合法運營遊戲能提供的最大尺度福利╮(╯▽╰)╭ 。和遊戲發展一樣,遊戲內衣也經歷了數階段發展,今天X博士就要和各位同學來聊聊關於遊戲內衣的那些事兒。
感受一下羋璃半遮半掩的性感裝扮
劃重點1:內衣曾只是18+遊戲的附屬品
網際網路有一條有名的34號鐵則(惡搞的)「如果某物存在,則它一定可以跟情色扯上關係。沒有例外。」,其中自然包括遊戲。
遊戲內衣其實算是18+遊戲的附屬產物,出於市面流通等方面考慮(全裸會被查封),18+遊戲製作方通過給遊戲角色加入內衣等方式,營造「裸而不露」方式,規避政策——現在不少電視、電影的宣傳還在這麼幹。
最早有據可查的遊戲內衣來自日本,製作人以線條的形式,勾嘞出類似衣物的區域並上色,而當時的歐美遊戲人還在通過文字或像素點來展示「H」。
同期歐美成人遊戲是這樣的,為了節約資源,內衣是不存在的
不少日本遊戲廠商紛紛踏入黑暗領域,其中的領頭羊是光榮。
彼時的光榮還沒成為手握信野、三國以及「萬物皆能無雙」的大廠,只能靠做一些羞羞的遊戲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
光榮的非著名黑歷史作品
在光榮非著名的黑歷史三部曲中,上圖遊戲已經出現了完整的內衣,而且還是可更換顏色的比基尼,不得佩服日本遊戲人在這方面的腦洞和實力。
劃重點2:從靜態到動態,遊戲內衣的歷史性飛躍
早期日本18+遊戲,基本上都是文字和靜態圖片CG(技術上是毫無含量,全靠劇本和立繪)。但隨著技術和審美的發展,圖片越來越精細,遊戲內衣(靜態)也緊跟潮流,從單純的胸罩+小褲褲像現實看齊,出現了絲質睡衣等高檔品。
1992的日本遊戲已出現了絲質睡衣這種高檔貨
後續產品甚至連內衣花紋都非常寫實,不得不感慨日廠的細節
隨著遊戲業高速發展,對細節更加苛刻。角色扮演、格鬥甚至射擊類遊戲裡的角色都開始「穿上」內衣,雖然還不夠精緻,但這是遊戲內衣從靜態到動態歷史性的飛躍。
其中的代表是《街頭霸王》、《拳皇》等格鬥類遊戲。春麗、不知火舞這樣既萌又能打,穿的還少的萌妹子,成為了不少青春期男生的夢中情人,搓招窺裙底風光的事情,也沒少做。
為了搓出這招看春麗的小褲褲,手都快廢了
為投玩家所好,《街霸》版權方卡普空,還曾推出過春麗同款內衣,讓女朋友穿上這一套,想想就很帶感(醒醒吧,你沒女朋友......)
官方欽定,春麗同款!
劃重點3:玩家的腦洞——內衣補丁閃亮登場
對大部分「正經」遊戲來說,內衣的作用僅僅是用來規避審核和降低分級(無裸露),開發團隊不願意在其中投入太多精力。
對於這樣的遊戲,拯救眼球還是要靠玩家自己。不少內衣補丁(還有更「和諧」的果體補丁)應運而生。
《上古捲軸5》的內衣已經被玩出了花,不少系列有現實原型
這類補丁多集中於單機,而且偏向角色扮演類這種有強代入感的遊戲,其中的代表有《模擬人生》系列、《上古捲軸》系列。
由此誕生了一類純以換裝為樂趣的玩家,除了在各種單機中下載換裝補丁外,網頁的換衣小遊戲在前幾年也特別火爆。
某換裝小遊戲,2010年前感覺特別多
劃重點4:網遊賺錢新思路,連DNF都做內衣收費
面對這樣龐大的市場需求,韓國遊戲人進行了妥協,從被稱為「第一款18+網遊」的《A3》開始,不少韓遊都點了「內衣」天賦樹。
《A3》以「性感」為遊戲主要賣點,但受制於引擎畫面,現在回頭其實沒啥挊點
甚連《DNF》這樣的2D橫版遊戲也有做內衣,遊戲裡還有個小彩蛋,豐胸神器——木瓜,不過是給寵物用的。
別看模型小,內衣可是DNF賣的很好的道具
服用木瓜前(左)、服用木瓜後(右)——平胸蘿莉1秒變爆乳
作為內衣界的王者,《洛奇英雄傳》更是被玩家親切稱為「內衣英雄傳」,內衣不但是遊戲主要收費點之一,每次遊戲開發布會還經常會做個內衣走秀。
還有季節限定版,城會玩
研發團隊曾表示,遊戲中的設計師「十分關注時尚,內衣很大部分靈感源於電影和電視劇。」,據說他們甚至有計劃把遊戲內衣做成實體內衣,可以說是「不務正業」的典型了(手動滑稽)
由蝸牛代理的《黑色沙漠》則是另一款內衣大成者。相比洛英,黑沙的人物角色和內衣更加寫實,哪種更好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不過目前黑沙國服目前還沒開測,想要買買買的玩家還要再等一段時間。
黑沙的這種風格你喜歡嗎?
有同學問了,說了這麼多都是韓遊,那麼國產網遊有這種內衣福利嗎?
答案是有的,在「宇宙第一」《劍網3》中,蘿莉體型的角色擁有特殊內褲模型,這是其他職業所沒有的福利。而且據爆料,後面重置版的底褲會特別精美......果然設計師也是一群紳士。
圖片比較和諧,請各位玩家自行進遊戲查看
X博士的課後總結:
為什麼我們會關注遊戲內衣?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遊戲內衣的發展史同時也是遊戲的發展史,從最初的馬賽克、線條到現在遊戲內衣甚至能以假亂真,出實體周邊。這不但是內衣的進步,也是遊戲畫面和玩家審美的進步,我們已經難以忍受廠商對細節的粗製濫造,更多的去追求美和個性,和現在我們對遊戲新品的需求如出一轍。
【編輯:X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