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不只是寓意團圓美滿,還有多少故事

2020-12-07 成長新視點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不只是寓意團圓美滿,還有多少故事

文/@成長新視點

中秋節,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拜月節等,是中華民族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

中秋節的來歷,與古代對月亮的崇拜,及「嫦娥奔月」和「吳剛伐桂」等神話傳說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中秋節的傳統風俗多與月亮和桂花有關,主要有祭月、拜月、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和吃桂花鴨等。

一、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歷史悠久,為逐漸發展形成。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中已有「中秋」一詞出現。祭月日期,為農曆8月15日。

中國古時曆法的農曆8月15日,是秋季中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同時,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所以,秋季第二個月也叫「仲秋」。

後來,隨著文化興盛和文明進步,貴族和文人也跟著仿效皇家,在中秋時節,對著月亮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風俗,逐漸在民間廣泛傳播,深入人心,形成了一個傳統的活動。

直到唐朝初年,祭月、拜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成為固定節日。《唐書·太宗記》中有「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記載。

隨著時代進步,中秋節逐漸得到朝廷和民間的共同追捧,在宋朝已經盛行,至明清時與即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在中國民間,中秋節的來歷,也伴隨著嫦娥奔月、吳剛伐桂和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的廣泛流傳,更增添了節日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蘊。

二、中秋節的風俗。

1.祭月。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和冬至祭天的習俗。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和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家的祭月之地。

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祭月活動,從宮廷及上層貴族逐漸影響到民間,形成了風俗。《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個夕月之夕,就是說的夜晚祭祀月亮。

2.賞月。賞月風俗,來源於祭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自三國魏晉時期,但影響有限。直到唐代,國家的文化、社會和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發展,傳統文化的發展也收到重大推動,中秋賞月、玩月盛行開來,詠月的詩句名篇迭出,多為歌頌盛世風華。

到了宋代,逐漸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一直流傳至今。但與唐朝比,多傷感之情。

3.拜月。明清時,因時代變遷,人們追求功利性明顯加強,與唐宋時期文人「賞月」的抒情感懷不同,追求富貴、祈求進步、希望成長等情感和願望,成為了中秋節民俗的主流意識。因此,「民間拜月」演變成了人們渴望團聚、和諧幸福的一種形式。

4.吃月餅。月餅,最初是祭祀月神之用。月餅一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只是像糕點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和社會和諧的象徵。

最初,月餅為皇家工藝,後傳至民間,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有月餅的詳細做法。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上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製作越來越精細,花樣繁多,餡料考究,外觀精美,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和「三潭印月」等。

這種以月圓寄語人間團圓,以餅圓盼人長壽,用月餅寄託思鄉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了天下人的共同心願,並被用作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文化內涵不斷豐富。

5.喝桂花酒。入秋轉涼,桂花盛放,不僅味道香,可以欣賞,還可以食用,多用來釀造桂花酒、泡桂花茶、製作桂花糕點等。八月中旬後,桂花開始凋零。人們會收集起來,釀成桂花酒。儲藏一年的桂花酒,味道醇香柔和、餘香長久。次年中秋,會拿出來品嘗、待客、饋贈。

6.吃桂花鴨。在江南一帶,民間除吃月餅、吃桂花糕及喝桂花酒之外,很多人更愛吃桂花鴨。秋季,肥美的鴨子,是「補秋膘」的上等佳品,配上新鮮的桂花,秘制而成的「桂花鴨」,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香氣醉人。「桂花鴨」,依然成為了一種時令、時尚的佳品。

一些地方,還有觀潮、燒燈塔、燒香鬥、猜燈謎、玩花燈、點桔燈、舞火龍、月光馬兒、打中秋炮、掛通草燈、偷菜求郎、竊瓜祈子、玩兔兒爺和舞流星香球等特殊風俗。

相關焦點

  • 中秋節除了月餅,還有6種美食適合家人分享,象徵團圓美滿寓意好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供品,後來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現如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中秋節這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那麼,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有什麼美食是值得一吃,象徵團圓美滿寓意好的呢?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時間:2020-09-30 23: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中秋節和月餅的來歷
    【中秋來歷之謎】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中秋節的傳說也是非常豐富的。
  • 中秋節的風俗和寓意是什麼 這個節日是團圓的日子
    從古代開始人們就對中秋這個節日非常重視,古代每逢中秋不管是朝廷命官還是平民都會舉行一些活動來慶祝,關於這個節日的一些習俗以及寓意大家都要清楚。   中秋習俗:   祭月,先秦已有此神祭祀活動,稱為「夜明」或「夕月」。是中國炎黃子孫的重要團圓節日之一。
  • 中秋節的來歷、風俗和美食 中秋節的七大習俗,你知道幾個?
    中秋節的來歷、風俗和美食 中秋節的七大習俗,你知道幾個?時間:2020-09-30 23: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風俗和美食 明天就是國慶中秋節雙節了,啊任在這裡提前祝大家雙節快樂。下面我來說說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美食。
  • 中秋節將至,這6種食物別忘吃,和諧美滿寓意好,和家人幸福過節
    中秋節將至,這6種食物別忘吃,和諧美滿寓意好,和家人幸福過節。「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中秋將至,時間過得飛快啊,2020年的中秋節還有些不一樣,恰逢巧遇了國慶節,國慶和中秋在同一天,可以說是家國同慶,許多人趁這個時間正好回家探親,與家人團圓相聚在一起。在我國的傳統裡大多數節日都離不開吃,特別是中秋佳節,一家人邊賞月邊許願,吃吃聊聊,好不愜意,但這些吃的食物也頗有講究,因為在咱們豐富的飲食文化裡,食物也飽含寓意。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 中秋節吃月餅含有什麼意思 有著幸福美滿團圓的象徵
    中秋節吃月餅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不變的習俗,到現在人們在中秋節的餐桌上依然會擺上月餅,這是一種傳統,一種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   在大唐那個萬國朝拜的時代,月餅這種食物就已經產生了,不過那時候可不叫月餅,而是叫胡餅,後來玄宗和楊玉環一起賞月,貴妃便把它改為了月餅。
  • 中秋節送月餅講究怎麼送得體合適 月餅單雙數的寓意
    隨著中秋節的臨近,讓人印象深刻的無疑是那甜甜的月餅。那麼,中秋送月餅的寓意是什麼?還有,送月餅一般送幾盒?  中國古往今來都是送單盒月餅的習慣,表示祝福對方一家美滿。現在可以除了月餅可以再加送條煙或者酒,代表你對對方的一點心意。  也有推崇送兩盒的,覺得比較「團圓」。
  • 中秋節寓意是什麼 這個節日象徵著喜樂團圓
    中秋節在我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個流傳了千年的節日讓大家記住了很多的東西,而且之所以中秋節能夠流傳這麼久依然興盛,它的寓意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中秋佳節寓意著幸福美滿,團團圓圓,所以這個節日又被稱為是團圓節。
  • 中秋節吃月餅代表什麼 象徵著吉祥團圓美滿
    中秋節吃月餅已經在我國延續了上千年的歷史,到現在人們依然奉承著這個習俗每逢中秋佳節便吃月餅,這種傳統習俗有著非常美好的寓意。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 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的傳說 中秋節的起源古老的傳說不單單代表發生過的事情,還讓我們大家回想到很多美好的東東,下面來說說關於我國美好團圓節日中秋!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說法:一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二是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三是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遺俗。
  • 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中秋節來歷、習俗及詩詞
    中秋節是怎麼來的?有什麼習俗?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哪一句最令您動容?中秋將至,除了吃美味的月餅外,我們也需要去了解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就著月餅、螃蟹、桂花釀,感受古人有關中秋的妙詞佳句。中秋節來歷中秋節來歷一: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
  • 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和吃月餅?從中秋的團圓情節看中國的民俗文化
    但中秋節真正流行起來卻是在宋朝,這與宋朝當時比較寬鬆的政治環境有一定關係。同時,也與宋朝的經濟活動比較興盛有關係。到了明清時代中秋節,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和元旦齊名的重要傳統佳節。從古至今中秋節的寓意都是團圓和美滿,無論任何朝代在過中秋節的時候,都有非常獨特的飲食習慣和風俗文化。
  • 關於南方農村過中秋節的風俗,來了解一下吧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我們農村過中秋節的風俗。一、吃月餅柚子,這天人們必定會有這兩樣東西,月餅和柚子,中秋節吃月餅吃柚子是眾所周知的事。而吃月餅據說是人們利用在月餅裡夾帶字條來約定八月十五那天起義,趕走蒙古韃子,於是慢慢的就逐漸形成了吃月餅的風俗習慣。
  • 中秋節來歷、習俗及詩詞
    有哪些優美的中秋節詩詞?哪一句最令您動容?今天,我們帶您來了解一下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順便欣賞幾首關於中秋節的詩詞。  中秋節來歷  中秋節來歷一  中秋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變而來。古代曆法把每個季節分為三個月,分別是孟月、仲月、季月。
  • 中秋節手抄報:月餅的來歷
    月餅通常是指人們在中秋節這個特定節日裡吃的餅,通常為圓形。但現在已有各種各樣的了。  漢族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飲食習俗。據說起源於唐代。《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讚美月餅,從中可知宋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
  •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 中秋節的傳說
    又要到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當然少不了月餅,月餅圓圓的,象徵著團員和睦,所以深受大家的親睞。小小的月餅具有的能量是很好的,亦具有很多養生功效,能軟化血管,防止動脈硬化,提高免疫力。但糖尿病人食用月餅就要引起注意。
  • 中秋節的來歷?關於中秋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
    馬上就要過中秋節了,關於中秋的來歷,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其實在民間有很多關於中秋節來歷的說法,今天小編就跟大家來聊一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大更圓,所以又叫「月夕」或是「八月節」,人們借圓月,思念家人,渴望團圓,也有地方把中秋節叫做「團圓節」。2,民間傳說「嫦娥奔月」。一般有關月亮的傳說,人們想得最多的就是嫦娥,關於嫦娥人們就會想起后羿。
  • 中秋節的來歷 孝敬父母的日子
    中秋節的來歷 孝敬父母的日子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