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推行分散的地攤經濟,凝聚著國家對民生的高度關注
加強地攤經濟管理引導,助推社會保民生促就業
——讓合規的地攤經濟散發著人間煙火氣息
深圳市王澤中
一、什麼是地攤經濟
地攤經濟,是指通過擺地攤獲得收入來源而形成的一種經濟形式。地攤經濟是城市的一種邊緣經濟,一直是影響市容環境的關鍵因素,但地攤經濟有其獨特優勢,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與穩定。
二、地攤經濟的特點
地攤經濟大多是小本生意,擺攤商販通過售賣手中的商品獲得收入來源,資金流動快,商販能短時間回本。對於消費者而言,與大商場超市相比,地攤上的商品肯定方便實惠。地攤經濟特點:低成本性,可操作性極強,無需進行工商註冊,流動性大。沒有固定地點,沒有固定時間,經營方式靈活十分自由。說起地攤,大家會想起大街小巷上的各類美食、價格低廉的襪子、五花八門的小玩具、緊俏熱銷商品等。
三、當前中央為何允許地攤經濟復甦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居家隔離制度導致投資、消費、進出口貿易快速下行,就業壓力顯著加大。在疫情期間,我國出現了一大批破產倒閉的企業和工廠,不少人處於待業狀態。地攤經濟的復甦,也將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疫情期間,很多街邊小店的老闆都是在硬撐著。現在重提地攤經濟,其實可以算是一個進步。擺地攤的意義在於解決失業者和低收入者的生活危機,更大的意義在於全民去庫存,讓商品消費更大程度地流動起來。中央允許地攤經濟存在,經濟慢慢在恢復,等於向那些底層人民發放了消費劵,這讓賴此謀生的底層民眾一下子抓到了救命稻草。
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六保任務: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在我國經濟急需復甦的情況下,地攤經濟所具備的活力,能有效拉動內需。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天津市楊寶玲提出了地攤經濟建議,引起了人們的普遍共鳴。中央立即採納其建議,讓地攤經濟人釋放人間煙火味,讓地攤經濟最撫凡人心。
看到這個消息之後,不少小販感到十分的開心。地攤經濟本身就很有存在的必要性,因為地攤經濟不僅可以幫助一些收入低的家庭改善生活,也可以促進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帶動窮人以及農民的貿易圈,促進整個城市的發展。同時,地攤經濟也可以讓城市多一絲煙火氣息,更有人情味。
四、中央識時務果斷推出地攤經濟,凝聚著國家對民生的高度關注
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辦明確,在2020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6月1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同樣有無限生機。
近日,從全國各個地攤經濟形勢的跟蹤報導來看,地攤經濟呈爆發式增長態勢,各地市場開始活過來了。表面看是市場活了,其背後是我國經濟在回暖,折射出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凝聚著國家對民生的高度關注。
五、把地攤經濟經營者納入網際網路大數據監管系統,讓管理更規範
過去取締地攤,並非沒有原因。地攤經濟的管理難度相當大,商販們只要一輛小推車,就能四處遊走,在路邊擺攤營生,一方面影響市容市貌,另一方面流動性大,不便管理。因此,無法合法合規化。
但現在不同了,完全可以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來管理地攤經營管理者。監管部門完全可以根據錄入的信息,通過網際網路,追蹤地攤經營者的位置和經營狀況。讓非網際網路時代的無序經營變成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的有序經營。尤其掃碼支付,讓地攤經營的每個環節和交易信息都有跡可循,給管理帶來了極大便利。地攤經濟融入網際網路監管後,將變得有序合理化。
六、地攤經濟對中國經濟復甦有哪些影響
1、激活市場,其甜頭首先讓股市嘗到了
李克強總理在考察中點讚地攤經濟的第二天,上市公司五菱汽車就發布了全新地攤專用售貨車。這種車,打開車廂即可賣貨。五菱汽車一腳踏上新風口,其股價隨之直線飆升,一天之內實現翻倍,最高漲幅一度逾150%。五菱汽車銷售公司電話被打爆,銷售量迅速攀升。
五菱汽車走紅後,地攤經濟的熱度繼續向其他領域擴散。截至6月3日,超過10隻地攤經濟概念個股收盤漲停。廣百股份、百大集團等股票繼續漲停。
一些和地攤經濟有間接關係的企業也在回暖:一家牧業公司表示自己的調料產品特別適合用做地攤燒烤;一家具企業表示自家桌椅適合用於地攤經營。
沉寂許久的企業公關們紛紛趁勢營銷了一把。脈脈、滴滴、騰訊等網際網路企業派人在路邊真的擺攤,宣傳自家產品或崗位。有些老闆親自下場,如水滴籌CEO沈鵬、唱吧創始人陳華。
2、分散安排靈活就業人群,促進社會穩定與和諧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背後是月均收入只有1000元的6億人以及超過4000萬的失業人群。中央政府帶頭將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務必精打細算,一定要把每一筆錢用在刀刃上、緊要處」。
現舉一例,3月15日,成都市城管委發布新規,出臺「五允許一堅持」服務措施,在保障安全,不佔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潔衛生的前提下,允許商販佔道經營。截至5月22日,成都全市設置臨時佔道攤點、攤區2234個,允許臨時越門經營點位17748個,允許流動商販經營點20891個,增加就業崗位10萬個以上,中心城區餐飲店鋪復工率超過98%。5月23日,在央視新聞特別節目《晚八點雲上會》連線《兩會1+1》時,白巖松點讚成都這樣「接地氣、煙火氣」的嘗試。
地攤經濟獲得鼓勵,有其現實的考量。在釋放政策善意的同時,隱含了小吃小喝的潛在市場。專家表示,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活躍「夜經濟」與「地攤經濟」,餐飲恢復近9成,消費信心加速回歸。
據支付寶透露,截至5月底,全國已有1200萬小店和路邊攤收入實現了同比增長,平均每天都有十幾萬人新開通收錢碼做生意。就微信支付小店數據而言,截至5月31日,微信支付小店交易活躍度達到歷史最大峰值,較1月疫情嚴重期間,全國小商家數增長2.36倍,交易筆數增長5.1倍,其中成都市及廈門市小商家交易筆數分別環比增長6倍和8.8倍。
當前各地的首要任務就是促進經濟恢復,通過各種方式來促進經濟發展。雖然地攤經濟規模並不是很大,但是通過發展地攤經濟,至少也可以為經濟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人人有事做,人人有錢賺,人人更方便,這就是促進社會就業的表現,也是社會和諧穩定的表現。
3、地攤經濟,拉動線上電商和快遞業迅速發展
面對地攤經濟這個新釋放出來的市場,嗅覺敏銳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已經迅速入局。作為國內最大的內貿批發平臺阿里1688在5月29日即上線了數位化夜市地攤進貨專區,並發布了地攤經濟幫扶計劃,包括廠貨直達地攤商,提供超過700億元的免息賒購服務等。
微信、京東以及蘇寧的扶持計劃,隨後在6月2日出爐。京東的「星星之火」計劃將聯動近10000家品牌廠商、4000多家聯合倉,為線下零售商家提供價值超過500億的品質貨源,並提供數億元進貨補貼來保供貨;京東新通路還將為每個小店提供最高10萬元的無息賒購。
微信則主要提供平臺和二維碼,微信支付將面向平臺超5000萬小微商家發布了「全國小店煙火計劃」,為商家提供小程序店鋪模板等數位化工具,以及20萬和200萬保額的收款安全保障等。
至於蘇寧,則公布了「夜逛合伙人」計劃,包括開放全國家樂福、蘇寧小店門店10000個冷櫃倉儲服務給夜市攤主,還提供了20億夜市啟動資金的低息扶持計劃等。
美團在5月26日啟動的「春風行動」百萬小店計劃,也與地攤經濟邏輯不謀而合。
拼多多雖遲到,先是為地攤神車五菱助力,在線售賣100輛;然後上線了「地攤必備」補貼專區,首度將五菱售貨車、戶外風扇、手電筒等擺攤專用神器納入618補貼。
雖然有聲音說,當前網際網路紅利正在逐漸消失,地攤經濟或許會對電商平臺造成衝擊。但如今看來,線上線下的矛盾正在消弭,地攤經濟的鬆綁,是線上線下融合的難得好時機。一方面,通過電商助力,地攤主大大降低了進貨、發貨的難度和成本;另一方面,地攤為電商開拓了更低成本的新渠道以及流動的廣告點。
綜上所述,商品從批發商家到經營者手中,無不需要快遞業來參與。
4、「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經濟發展規律也是如此
在地攤經濟的風口之下,有人開始擔憂實體門店的境遇。實體店生存不易,一直遭受電商衝擊。房租和人力成本始終是懸在實體門店頭上的一把利劍,扛過疫情活下來已經是苟延殘喘,好不容易迎來市場升溫,沒有店鋪房租和人工成本的地攤經濟又殺了出來,實體店無疑雪上加霜。
餐飲行業先是疫情期間被迫關門了3個月,期待已久的報復性消費沒等來,流量又可能被流動攤點進一步分散。
與此相關,商業用房租賃行業也將面臨考驗。過去不準擺攤,小商販轉而開始租小門面房經營。如今開放地攤,小商販很可能棄租,租金大幅減少帶來的連鎖反應會立刻表現在商業地產上。地攤經濟對租用商鋪寫字樓的正規經營者、商鋪寫字樓的所有者、提供資金的商業銀行、乃至地方政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多米諾骨牌效應將會越來越明顯。
因此,能適應社會並能生存下來的,肯定是能最大限度地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和促進經濟復甦。這是客觀規律,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正好印證了達爾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存法則。
七、加強科學管理,使地攤經濟合規化
(1)地攤可以擺,但並不是隨便擺
過去,我國很多地方都禁止擺地攤,經常鬧出城管跟擺地攤的人發生一些不和諧因素。很多地方禁止擺地攤,無非是為了維持城市的環境和市容。
發展地攤經濟跟維護城市的市容和環境並沒有直接的衝突,只是很多地方出現懶政,沒有採取科學的方法去處理地攤經濟而已。
現在國家鼓勵大家擺地攤了,我相信各地方對於地攤的管制肯定會放鬆,但並不會完全放任大家隨便擺地攤,畢竟城市的秩序還是要維護,有些地方不該擺的肯定是堅決不能擺的。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我相信很多地方都會陸續出臺地攤經濟的有關規劃及管理規則。
(2)地攤所售商品質量仍受國家相關法律約束。
地攤經濟經營者,可以不辦營業執照,但一定要遵守我國《菸草專賣法》、《藥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產品質量法》、《刑法》等。地攤經營,有別店鋪經營,法律法規對其商品質量的要求並沒有降低。地攤銷售的商品,除了手工製作的初級農產品、工藝品等商品外,都需要符合產品質量要求。否則,不僅會與顧客產生質量糾紛,還可能被相關政府部門行政處罰,甚至觸犯刑律,受到刑事制裁。地攤經營在不違反法律限制的經營範圍、保證商品質量的前提下,記得要遵守當地政府及城市管理部門的管理要求,做到誠信經營,不欺騙顧客,不得妨礙道路交通安全和居民正常生活,及時清理場地,保持環境衛生、整潔,共同營造良好的地攤經營環境。
(3)地攤經營者要自律自愛自尊,保護好經營環境
地攤的存在,不能像以往那樣,毫無章法的存在。城市發展到今天,十分不容易,絕對不能因為釋放了地攤經濟,就讓環境回歸從前的髒亂差。所以,地攤不是不能存在,管理者要科學引導,對經營者進行自律自愛自尊和保護好經營環境教育,十分必要。如不然,地攤經濟被禁止,其生存肯定受到影響。在生存面前,他們會掂量保護環境與生存哪個最重要。
八、對地攤經營者的管理,更需要城市管理者更靈活化和人性化
在鼓勵地攤經濟的同時,有關政府部門要制定出臺常態化、制度化、涵蓋面更廣的資質認定,讓地攤經濟有效激發城市商機與活力。
某些地方政府,一味地打擊地攤,其實就是斷了很多人的生路。當然,地攤也不是沒有錯,因為地攤難以管束,很多擺地攤的人不注重環境衛生,擺完地攤之後,滿地狼藉。擺地攤的人確實應該去反思,但我們政府不能因噎廢食。畢竟生存大於環境治理。
日前,為釋放地攤經濟活力,讓城市更有煙火氣,江西九江瑞昌市城市管理局在城區設置了流動攤販臨時擺放點,為市民提供靈活多樣化的便民服務,瑞昌市城管主動給小商販打電話,動員他們到指定地點擺攤經營。這就是管理中的人性化服務。我們為江瑞昌市城市管理局點讚。
城市管理者,需要改變觀念,善於用換位思考,把經營者當自己的親爹娘或親兄弟親姐妹,就不會出現彼此互為仇人那種感覺。管理是針對環境的,而不是管人的。只要管理者提高思想認識,想民眾之想,急民眾之急,並加以科學引導,把「人性管理」掛在心間,地攤經營者並不是不講理的人。只要治理得當,保障安全與衛生清潔,地攤經營者便會主動管理好身邊的環境。就像泰國清邁的周末集市,美國百老匯跳蚤市場,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大巴扎,世界各地都有「地攤經濟」。管理得好,既讓居民受益,又構築起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線。
深圳寶安一家快要倒閉的商場,推出了臨時攤位,當天引流了6萬多人,直接扭轉了現狀。這就是靈活管理的結果。地攤經濟救活了一個商場。
九、保留地攤經濟,給底層民眾一點溫暖
李克強說:我看到有些城市,街邊到處是小店,賣什麼的都有,不僅群眾生活便利,整個城市也充滿活力;政府必須要提高規劃、管理能力,決不能光圖省事,一禁了之;要求有關部門,要通過市場手段,有效引導降低實體店鋪租金,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促進分享經濟成長。
國家永遠會有相對貧富差距的存在,國家就應該有多元化經濟形式存在。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很難再就業,尤其是年齡上了四十歲以上,沒有什麼特長和學歷的底層貧困老百姓,更是沒有什麼機會;甚至打工的話也找不到什麼比較好的工作,一般也只能做一些清潔工、保安、建築工人、搬運工這些工資非常低的,待遇非常差的工作。
城市底層貧困階層,主要是城市裡面原有的低收入階層,失業下崗工人和農村來城的務工農民。他們共同構成了城市裡最底層的這個社會群體。上世紀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比較繁華的地段,人流量比較多的地段的人行道上,常有很多商販聚集在那裡擺攤。看起來的確髒亂差,卻是一道繁榮熱鬧的景象。對於地攤經濟,管理機構可以為底層創業者提供免費的或租金低廉的經營場所,給底層民眾一點溫暖。
其中的確有一些頭腦靈活善於經營的商販,通過地攤掙到第一筆財富,把生意逐漸做大,擺脫了窮人的身份。地攤經濟也給相對階層固化的社會裡的窮人提供了一個致富的路徑。
釋放地攤經濟,讓城市更有煙火氣的呼聲越來越高。允許擺地攤,或許比發幾億消費券還管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十、展望未來,地攤經濟的後續效應將非常樂觀
分析人士認為,地攤經濟相關政策放開之後,消費行業的市場表現會有一定提升,在市場走勢較弱的環境下提升更為明顯。食品飲料相對於休閒服務、商業貿易表現更好,低端消費品如啤酒、調味品的市場表現也會有所提升。
地攤經濟數位化或是未來方向。地攤經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出社會熱情。有分析稱,因為對於地攤經濟理解並不是簡單擺個地攤那麼狹隘,它可以體現城市的活力和韻味,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數。國家肯定要發展小微經濟,而地攤經濟處於該市場鏈條的終端。
地攤經濟後市如何?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地攤經濟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經濟模式獲得新一輪發展,數位化的「低門檻、低成本、快部署」三大特點,為小微商家經營提供有力支撐,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進階發展。
地攤經濟放開究竟好不好,數據是最好的證明。在合理化地攤經濟的這兩個月,成都市新增就業崗位達到10萬。根據成都市居民反映,現在的成都市充滿了市井氣息。這對於一座旅遊城市來說,更具有吸引力,至少遊客過去遊玩後能感受到不一樣的人間煙火。
今年的兩會報告,「就業優先」的理念要貫徹始終,但如何「努力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的就業」,如何「切實保障所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助力更多失業人員再就業敢創業」,相信地攤經濟在讓城市散發煙火氣息的同時,也能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下面請允許我用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和王灣的「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作為本文的結束語。我相信中央推行的地攤經濟,一定會幫助當下中低層人們度過疫情難關。
聲明:文中部分數據引用源於政府網站和新聞媒體平臺,不構成侵權。
2020年6月8日於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