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收益很簡單,一是種地的收益,二是打工的收益。這兩方面的收益,我認為農民打工工作相對來說穩定,不僅收益穩定且高,農民種地工作穩定,但收益不穩定且時高時低,與打工相比,總體來說還是較低的。
為什麼這樣說?先說農民種地,目前農民種地分為兩種種地模式。一種還是家庭的單一模式,經營土地規模小,由於各個家庭的經營能力,認知能力,再加上自然氣候環境影響,以及市場環境的風險,農民種地雖然年年種,可倒好,不用擔心失業,但農民就那點地,由於認識上的原因,也不敢改革創新,運用新技術,新方法,而且還大多是傳統的勞作方式,效率很低不說,每年的收益,由於受以上因素影響,非常低,還不穩定。現在這種仍佔大多數的種植模式,理當淘汰了,如果再讓這樣的種地模式長期存在,農民只有一直窮下去,時間長了,最終農民不會堅守土地,為了生活,他們就會離家去找工作相對穩定收益也相對穩定的打工工作。
另一種種地模式,就是規模種植,也就是上面說的單一種植模式的農民,無法繼續維持下去了,就把土地流轉出去,自己去打工。這些流轉出來的土地,匯總到種植大戶手中,或者家庭農場手中,而這些規模種植戶,因為土地量非常大,可以用機械化降低成本,可以運用新技術,新設施,新品種,新觀念,去經營土地。由於土地規模大了,他們無論種植糧食作物,還是其他經濟作物,都有較高的市場抗風險優勢,也有提高收益的優勢,這些種植大戶,不在是單打獨鬥,他們通過僱勞動力的方式,去和這些人共同經營土地,因此在未來,農業發展,當以這些人經營的家庭農場來支撐,而他們的收入,也會因為經營成熟起來,其收益越來越穩定,越來越高。未來農業的脊柱就靠他們。
未來的農民,還有相當一部分靠打工來維持生活。打工這項工作,目前來說,有兩方面聚集的人比較多,一個是工廠流水線作業,另一個是工地施工。這兩方面佔用了大部分的農工,剩餘的那些一小部分就是自由創業者,在當今時代以及未來,他們的工作以及收入更加的不穩定,受網絡發展,電商的影響,以及資本巨頭的擠壓,他們的事業說不準哪個時候就玩完。
農民打工,現在看來還是收入不錯的好出路,雖然工作不好找,但只要你有技術,工作一旦確定,那麼收益也就穩定下來了。如今的農民,生活得比較好的就屬這一批打工之人了,而那些死守在家裡,種著那幾畝薄地的人,現在生活依然很艱難。
打工雖然給農民增加了不少的收入,甚至是佔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還要多,但這種相對穩定的收入也只是人生的一段時間,並不能一輩子這樣幹下去。等他們基本上到了50歲往上,他們又該為自己的工作穩定和收入穩定發愁了,最後沒辦法,只有回家仍然去種那二畝坷頭子。
從農民的處境,及農業的局限性看,未來農民的穩定收益還仍然無法解決,如果拿農民的穩定收益與城裡的職業工人相比,農民過去,現在和未來,無論從哪一點去看,都不能算是穩定收益,將來依然這樣。